- M16自動步槍(五星上將叢書)
- 《五星上將叢書》編輯部編著
- 896字
- 2019-06-06 10:36:24
一、M14步槍與越戰敗筆
說起M16步槍,就不能不提及M14,因為這兩支槍的關系不僅微妙,更體現出美國軍方在輕武器射擊和作戰理念方面的特點。M14步槍是由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德基礎上改進而成。“二戰”末期開始,由于戰爭和美軍裝備的需要,伽蘭德和他的同事們對M1半自動步槍進行了多次改造,共50余種方案,但是這些型號的步槍均沒能完全滿足對新步槍的戰術技術要求。
1954年9月,新的改進型T44E4步槍誕生。1957年5月1日,美國軍械部長宣布采用T44E4,定名為62毫米M14自動步槍。從1945年美國實施《輕型步槍研究計劃》開始,M14步槍經歷了長達12年的艱辛研制過程,用于M14步槍設計、研制、試驗和改進的總投資達635.2萬美元。1958年4月,春田兵工廠開始小批量生產M14步槍, 1959年大量生產,主要生產廠商是春田兵工廠、溫徹斯特武器公司、哈林頓·里查森軍械公司、湯姆遜·拉莫·伍德里奇公司,至1963年在美國生產有138萬支,生產期間共花費1.3億美元。
M14自動步槍的列裝替代了當時4種現役步兵武器: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7.62毫米M1及其改進型卡賓槍、M3A1沖鋒槍(發射11.43毫米手槍彈)以及M1918A2勃朗寧自動步槍(實際上應屬輕機槍)。并于1957年開始裝備美國陸軍。
對于美軍士兵來說,M14步槍的最大問題并不是重量和長度。而是其發射的7.62槍彈威力太大,單發射擊時都較難控制,何況在連發射擊時的場面了。即使是進行點射,射擊的散布仍然較大。而在越南戰場上,越南北方軍隊或游擊隊采用的幾乎都是游擊戰術,作戰距離近,火力反應時間短。這就使得火力熾烈的輕武器在作戰時容易占上風。
1962年,美國國防部部長麥克拉馬拉對陸軍開始施加壓力,要求停止M14步槍的生產。并建議全面換裝M16步槍。有不少人認為,這是出于許多政治原因考慮而作出的選擇。M16步槍的生產成本較低,所需的工時也較少。而這時來自美國阿伯丁武器試驗場的一份報告被送到了美國陸軍部。報告稱,二戰結束后,現代步兵的交火距離一般都在200米以內,在這個距離上,誰能在短時間內向對方發射更多的彈藥,壓制住對方的火力,誰就能在戰術上獲得優勢。因此,提高步兵單兵武器的火力密度和攜彈量將決定這個優勢。而二戰期間追求對遠距離目標的觀察和射擊不符合現代戰爭的需求。1963年, M14步槍停產,總生產量達到138萬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