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奇經八脈人體中的水庫

奇經八脈是人體中別道奇行的經脈,它就像是一個水庫,調節著人體氣血的盛虛;它與十二經脈一樣,是人體經絡中最重要的體系。

奇經八脈的概念

奇經八脈是十二經脈之外的別道奇行的特殊通道,它既不屬于臟腑,又無表里相配。是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的總稱。

奇經八脈在人體中交錯分布,各有各的主要分布部位。其中,任脈、督脈、沖脈都是由小腹內起始,然后同樣的經過會陰部位。而督脈和沖脈都有在脊柱內行走。任脈在人體前面的正中線上行走,督脈在人體背部的正中線上行走,帶脈則在腰部橫行一周,沖脈分布在腹部以及口唇部位。而陽維脈、陰維脈、陽蹺脈、陰蹺脈這四脈則主要分布在下肢的內外兩側、頭頸部位以及肩部和腹部。

奇經八脈的循行

任脈,起于小腹,下出會陰部,而后又沿著腹內,向上經過關元等穴,到達咽喉部,再上行經過面部,進入目眶下。

督脈,同樣起于小腹內,出會陰部后,向后在脊柱的內部行走,往上達項后風府,進入腦內,然后向上到頭頂,接著沿前額下行至鼻柱。

沖脈,起于小腹內,出于會陰,向上在脊柱內部行走,它在脊柱外面行走的部分經氣沖穴與足少陰經交會,沿著腹部的兩側,上達口唇。

帶脈,起于脅部的下面,后橫行繞身一周。

陰維脈,起于小腹內側,沿大腿內側上行到腹部,經過胸部,與任脈在頸部交會。

陽維脈,起于足跟外側,向上沿著足少陽經上行,從腋下后上肩,至前額,再到項后,與督脈相會合。

陰蹺脈,起于足舟骨的后方,上行內踝的上面,直上沿大腿內側,經過陰部,向上沿胸部內側,進入鎖骨上窩,上經人迎的前面,與足太陽經以及陽蹺脈相會合。

陽蹺脈,起于足跟外側,經外踝上行腓骨后緣,后向上到達頸部,上挾口角,后與陰蹺脈會合,再沿足太陽經上額,與足少陽經交于風池穴。

奇經八脈的作用

第一,加強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系。比如,督脈與手三陽以及足三陽經都有聯系,有“陽脈之海”之稱,而任脈則與手三陰、足三陰六陰脈有聯系,又被稱為“陰脈之海”,任督二脈因而與全身的經脈都緊緊相連,具有調節全身陰陽經脈的作用。而沖脈與任督二脈以及足陽明等經相聯系。帶脈在軀干部橫行了一周,那些縱向通過軀干的經脈則與帶脈緊密相連。

第二,調節氣血。當十二經脈中的氣血較盛時,奇經八脈則起著一種類似于分流的作用,而當十二經脈中的氣血虛虧時,奇經八脈則可以將處于其中的氣血提供給十二經脈,由此來調節氣血在十二經脈中的盛虛。

第三,臨床治療。奇經八脈也有相應的腧穴,當人體有病癥出現時,可以通過對腧穴的針刺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奇經八脈的特點

第一,奇經八脈的最大特點就是既不絡屬于腑臟,也沒有像十二經脈那樣的表里絡屬關系,這也是它們區別于十二正經的最大特點。

第二,任、督二脈與十二經脈一樣有自己的獨立腧穴,而其他六條經脈的腧穴則是寄附于十二正經以及任、督脈之中。

第三,奇經八脈的分布沒有固定的循向,與十二經脈多有交錯,在十二經脈氣血盛虛時可以對其進行調節。

奇經八脈與十二經脈的關系

奇經八脈交錯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經之間,奇經八脈中只有任、督二脈有自己獨立的腧穴,其他六脈的腧穴都是依附十二經脈上的。而其中的有些脈絡還沿著十二經的經絡循走。

如沖脈的一部分路線是與足少陰腎經相并行的,并在行于腹部后會于足少陰經。陰蹺脈起于足跟內側,隨足少陰經上行,陰蹺脈在目內眥,與足太陽經和陽蹺脈相會合。陽蹺脈與足少陽經合于風池穴。任脈主要交的腧穴有長強、大椎、風府、百會、神庭等。督脈的交會腧穴有會陰、中極、關元、中脘、天突、承漿等。沖脈交會腧穴會陰、氣沖、大赫、四滿、肓俞、石關、通谷等。帶脈的交會腧穴有五樞、維道。陰維脈的交會腧穴有筑賓、大橫、期門、廉泉等。陽維脈的交會腧穴有陽交、臑俞、肩井、本神、頭臨泣、正營、風池、啞門等。陰蹺脈的交會腧穴有照海、交信、睛明。陽蹺脈的交會腧穴有申脈、仆參、跗陽、巨骨、地倉、承泣、睛明、風池等。

奇經八脈的循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庐江县| 习水县| 二手房| 郴州市| 偃师市| 昭平县| 义马市| 宁武县| 普宁市| 九江市| 方正县| 浮山县| 临武县| 称多县| 渝中区| 偃师市| 怀来县| 兴义市| 灵璧县| 泌阳县| 大埔区| 罗山县| 安顺市| 三原县| 祁门县| 蓝山县| 隆子县| 巴楚县| 澄江县| 黄龙县| 苏尼特左旗| 航空| 莆田市| 衡南县| 民县| 宜城市| 祁东县| 镇江市| 泽普县| 云南省| 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