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治未病中國式預防醫學
中醫治病理論強調“治未病”,也就是在疾病未發生之前就進行預防,而不是等病入膏肓再治療,其中疏通經絡就是最主要的“治未病”的方法之一。
最高的醫術
有關中醫里如何治病,在戰國時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可以說明。戰國初期,魏文王向當時的名醫扁鵲詢問他們家兄弟三人誰的醫術高,扁鵲認為大哥的最好,二哥的次之,而自己卻是最差的。魏文王不解,因為扁鵲大哥和二哥根本沒有扁鵲這樣好的醫術,怎么能比扁鵲的醫術高呢?可扁鵲卻認為,大哥治病,是在病情未發作之時,那時候病人感受不到自己有病,這時,大哥就下藥鏟除了病根,使他的醫術難以被人認可,所以沒有名氣,只是在家中被推崇備至。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時,癥狀還不是很明顯,病人還沒感覺到痛苦病已經治好了,使鄉里人都認為二哥只是治小病。而自己治病,都是在病人病情十分嚴重之時,病人家屬此時心急如焚,他們看到自己在經脈上穿刺,用針放血,或在患處敷以毒藥以毒攻毒,或動大手術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緩解或很快治愈,所以自己才名聞天下。
經絡能治未病
從上面的故事中可知,中醫提倡“治未病”,就是在病發前就應注意該病常見的先兆癥候,而給予診療。“治未病”就是要去除體內的致病因素,這時人的臟腑陰陽盛衰已經失衡,或已有邪氣入侵,但尚未導致人體功能活動的失常,此時進行經絡治療自然易如反掌,還可以通過針灸、按摩、熏蒸等療法綜合調理健康狀況,然后用飲食調攝,達到陰陽平衡。中醫里“治未病”的偉大意義在于倡導珍惜生命,重養生,防患于未然。
在中醫“治未病”的理論指導下,經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俗話說:“命要活得長,全靠經絡養。”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人們總是關注如何治療疾病,卻忘記了如何預防疾病,這導致了五花八門的疾病沒有減少,反而有增多的趨勢,而來自天然的中醫經絡養生法,無疑是最健康的養生方式。
治未病是最佳的選擇
扁鵲見齊桓公

諱疾忌醫:在古代有一個“治未病”的反面例子,這就是人們所熟悉的“扁鵲見齊桓公”的故事。扁鵲五見齊桓公,勸其及早治療,可齊桓公卻還以為自己身體很好,最后卻落得無醫無藥可救的地步。
中醫治病的三種觀念
中醫歷來重視養生,治未病、治預病、治已病是三種不同觀念,代表了三種不同的健康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