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渺茫的希望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 海倫·凱勒
- 1506字
- 2019-03-18 17:18:07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我對自我表達的渴望也在不斷地增加。簡單的幾個手勢漸漸地不夠用了,做不到讓別人理解我的想法,這種苦悶使得我經常大發雷霆。我感到仿佛有許多無形的魔爪抓住我的喉嚨和眼睛,而我拼命想擺脫這種束縛。于是我有了強烈的反抗欲望,我常常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盡。如果母親在身旁,我就會傷心欲絕地撲在她的懷中。后來,由于我想要與人溝通的渴望越來越強烈,我幾乎天天都要生氣、發火。
現在想起來我才能了解母親的心情,她應該比我更加痛苦。我家離任何一所聾啞學校都非常遠,親朋好友們也都懷疑:我這種情況是否還能夠接受教育。母親在狄更斯的《美國札記》里找到了一線希望,關于勞拉·布里奇曼的報道,她也是又盲又聾的女孩,但是她接受了教育。同時她也看到了令人絕望的事實,那就是發明盲聾人教學方法的博士去世多年,他的教育方法或許早已失傳,他是否會有傳人呢?即便是有,他會愿意來我們這個偏遠的地方教我嗎?
大概在六歲的時候,父親聽說在巴爾的摩有一位著名的眼科醫生,據說他成功治愈了好幾個毫無希望被治愈的病人。父母得到消息后,立即決定帶我去找那位醫生。對我來說,這次旅行非常愉快。我在火車上結交了許多小朋友。有一位女士送給我一盒貝殼,父親在這些貝殼上穿了小孔,讓我用線將它們串成一串。我花了很長時間將它們串起來,感到極大的快樂和滿足。列車員也很和藹,我可以拉著她的衣角,隨她一起去檢票。她還讓我玩了她的剪票器,這對我來說可是一個稀有的玩具。我坐在座位的角落里,在一張張卡片上打出小孔,舍不得放下。
在去巴爾的摩的路上,姑媽用毛巾和碎布塊給我做了個大娃娃,它的樣子滑稽可笑。這個匆忙造就的娃娃,沒有眼睛、嘴巴和鼻子。再有豐富想象的小孩,也想不出那是怎樣的一張臉。對我來說,娃娃沒有眼睛比所有缺陷加起來的總和給我的打擊還要大。我不斷地向每個人指出這個問題,希望從他們那里得到解決辦法,但沒有一個人能幫那只娃娃安上眼睛。在一瞬間,我突然想出一個好辦法,從座位上一躍而起,在座位下面摸索,終于找到了姑媽那縫著珠子的披肩。我拽下兩顆珠子,示意姑媽將它們縫在娃娃的臉上。姑媽拿起我的手去摸她的眼睛,我使勁地點了點頭。她把珠子縫在娃娃的臉上,我高興了半天。但是沒過多久,我又對這娃娃失去了興趣。一路上,我沒發過脾氣,因為總有層出不窮的新鮮事吸引我,我的大腦和手指也停不下來。
我們到達巴爾的摩之后,醫生熱情地接待了我們,然而對我的病,他表示愛莫能助。但是他說我是可以接受教育的,并建議父親帶我去華盛頓,咨詢一位叫貝爾的博士,也許他能夠向我們提供盲聾兒童學校和教師的信息。按照醫生的建議,我們又立即趕往華盛頓去拜訪貝爾博士。這一路上,父親心情沉重,我卻沉浸在四處旅行的興奮和愉悅中,對父親的情緒毫無察覺。盡管當時我還是小孩子,但是一接觸貝爾博士,就感受到了他的和藹可親,一下子就明白了為什么他會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和愛戴。他把我抱在他的膝上,讓我玩他的手表,讓我感覺到指針轉起來的振動。我知道他懂得我的手勢,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他了。但是我做夢也不會想到,這次見面將會成為我從黑暗走向光明、從孤獨世界走向溫馨友愛世界的轉折點。
貝爾博士讓我父親給波士頓帕金斯學校的校長安納格羅斯先生寫信,請他為我介紹一位啟蒙老師。父親立刻去了信,幾個星期后,我們便收到了安納格羅斯先生熱情的回信,也告訴了我們一個令人欣慰的消息——老師已經找到了。這是1886年夏天的事,而莎莉文小姐是在第二年三月才來到我家的。
從此,我就像摩西走出了埃及,站在西奈山的面前,一種偉大的力量安撫了我的靈魂,并賜予了靈魂光明,讓我能夠感受到許多奇跡。我聽見來自這座山的聲音在說:“知識是愛,是光明,是智慧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