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經濟學(2014版)
- 《圖解經典》編輯部編著
- 868字
- 2019-09-26 13:10:16
第四章 走進撲朔迷離的商品市場
1 為什么有市場貿易使每個人變得更好
貿易能持久存在,是因為它自誕生之日起,就帶給人類更長的教育年限、更高的勞動生產率、更好的社會福利待遇,從而使社會的每一個人都變得更好。
自從亞當·斯密提出自由市場的理論以來,資本主義社會只用了二百多年的時間就創造了比人類歷史上數千年總和還多的物質財富,而且財富增長速度至今還在加快。自由市場整個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人們擁有了更便利的交通工具、更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和更持久的和平。
貿易延長了教育年限
在經濟中的一個基本事實是自由市場促進了勞動分工——把生產劃分成許多細小的專業步驟,這樣更有可能讓每個人把事情做得更細致、更完善,使人的能力向縱深方向發展,人的教育年限由此得以延長。例如,培養一名合格的神經外科醫生需要十四年之久。同時,貿易使人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有雄辯口才的人可以去推銷汽車,身強力壯者在體育方面發展空間廣闊。
貿易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經濟學中有一個核心的觀點,那就是“貿易生財”。不同的人、企業和國家致力于他們的專業化發展和生產,必然帶來特定領域的技術創新,從而提高了整個社會的生產率。日本在汽車制造和家用電器等物品方面進行專業化發展和生產,從而迅速在這些方面獲得技術上的突破性進展,然后他們出口這些工業制成品換取廉價原材料的進口,使經濟在幾十年間獲得騰飛。相反,那些主張自給自足的國家,經濟一直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
貿易增進了社會的福利
比較優勢原理認為,每種物品都該由生產這種物品機會成本較少的國家生產,所以,個人和企業用自己專業化生產的物品自愿地交換其他人的產品,能極大地增加消費品的范圍和數量,并提高每個人的生活水平。特別是貿易中貨幣的運用,使人們得到他人的物品和勞務變得異常簡化。
貿易能帶來共同繁榮和進步
貿易增加了兩國的福利
假設A、B兩國的人既愛吃牛肉,也愛吃土豆。由于兩國人開始進行貿易,他們共同商議出一種沒有貿易時的生產組合。在生產率沒有提高的情況下,由于能夠依據各自的專長進行生產,結果是兩國一起生產和消費的物品增多了,兩國同時得到了更大福利。
A國的消費福利增加

B國的消費福利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