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2015)
- 孫祁祥
- 4656字
- 2019-12-31 15:42:11
第一節 2014年中國保險業發展概況及評價
一、保險業總體概況
(一)市場主體
表1-1顯示了2014年中國保險業機構、人員情況及同比變化。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保險市場共有174家保險機構,比2013年增加3家。
表1-1 2014年保險業機構情況及同比變化 (單位:家)

資料來源:中國保監會。
從中外資機構看,中資保險機構117家(含1家村鎮保險互助(聯)社),比2013年增加1家;外資保險機構57家,比2013年增加2家。
中資機構方面,集團(控股)公司10家(與2013年持平,以下均為與2013年比),財產保險公司43家(持平),人身保險公司43家(增加1家),再保險公司3家(持平),資產管理公司17家(持平);此外,還有村鎮保險互助(聯)社1家(持平)。
外資機構方面,財產保險公司22家(增加1家),人身保險公司28家(持平),再保險公司6家(增加1家),資產管理公司1家(持平)。
從產壽險公司看,財產險公司65家(中資43家,外資22家),比2013年增加1家;人身險公司71家(中資43家,外資28家),比2013年增加1家;再保險公司9家(中資3家,外資6家),比2013年增加1家。
(二)保險業經營情況
表1-2顯示了2014年保險業經營的總體情況。2014年,全國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20234.81億元,同比增長17.49%;原保險賠付支出7216.21億元,同比增長16.15%。
表1-2 2014年保險業經營情況及同比變化 (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中國保監會《2014年保險統計數據報告》和《2013年保險統計數據報告》。
2014年年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93314.43億元,同比增長21.39%。保險業總資產101591.47億元,同比增長22.57%;凈資產13255.26億元,同比增長56.41%。2014年,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6.3%,創五年來最高水平。
2014年,養老保險公司企業年金受托管理資產3159.94億元,同比增長26.63%;養老保險公司企業年金投資管理資產2857. 89億元,同比增長31.85%。
(三)保費收入
表1-3顯示,2014年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20234.81億元,同比增長17.49%。其中,財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7203. 38億元,同比增長15.95%;人身險業務(包括人壽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3031.43億元,同比增長18.36%。
表1-3 2014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及同比變化 (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中國保監會。
在人身險業務中,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0901.69億元,同比增長15.67%;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587.18億元,同比增長41.27%;意外傷害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542.57億元,同比增長17.61%。
此外,還有一部分未計入“保費收入”的業務收入。2014年,人身險公司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3916.75億元,同比增長21.93%;人身險公司投連險獨立賬戶新增交費289.50億元,同比增長248.06%;養老險公司企業年金繳費606.76億元,同比增長3.06%。
(四)賠付支出
表1-4顯示,2014年全年保險公司賠付支出7216.21億元,比上年增長16.15%。其中,財產保險賠付支出3788.21億元,同比增長10.15%;人身保險(包括人壽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賠付支出3428.00億元,同比增長23.59%。
表1-4 2014年保險公司賠付支出及同比變化 (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中國保監會。
在人身保險賠付中,壽險賠付支出2728.43億元,同比增長21.09%;健康險賠付支出571.16億元,同比增長38.92%;意外傷害險賠付支出128.42億元,同比增長17.27%。
二、保險市場結構
本部分將從險種結構和地區結構兩個方面對中國保險市場結構進行討論。
(一)險種結構
表1-5顯示了2014年中國保險市場的險種結構及同比變化,圖1-1直觀地顯示了這一險種結構。
表1-5 2014年中國保險市場的險種結構及同比變化 (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中國保監會。數據有四舍五入差異。

圖1-1 2014年和2013年中國保險市場的險種結構
2014年,中國總保費收入為20234.81億元;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7203.38億元,占比35. 6%,同比下降0. 5個百分點;人身保險保費收入13031.43億元,占比64.4%,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
在人身保險中,人壽保險保費收入10901. 69億元,在總保費中占比53.9%,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健康保險保費收入1587.18億元,占比7.8%,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意外傷害保險保費收入542.57億元,占比2.7%,同比持平。
(二)地區結構
表1-6顯示了2014年中國各省的保費收入狀況。從各省的份額結構看,2014年保費收入排名位居前列的省份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北京,份額占比均超過6%。其中,廣東占比11.6%,江蘇占比8.3%,山東占比7.2%,浙江占比6.2%,北京占比6.0%。與2013年相比,變化較大的省份是廣東、河北和黑龍江,2014年,廣東的市場份額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河北的市場份額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黑龍江的市場份額同比上升0.3個百分點,其他省份的市場份額占比變化不大。
表1-6 2014年中國各省保費收入及同比變化 (單位:萬元)

注:1.本表數據是保險業執行《關于印發〈保險合同相關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財會[2009]15號)后,各保險公司按照相關口徑要求報送的數據。
2.集團、總公司本級是指集團、總公司開展的業務,不計入任何地區。
3.上述數據來源于各公司報送的保險數據,未經審計。
4.數據有四舍五入差異。
表1-7顯示了2014年中國東部、中部、西部三大區域的保費收入狀況和同比變化,圖1-2直觀地顯示了這一地區結構。從東、中、西三大區域的份額結構看,2014年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的保費收入份額占比分別為57. 9%、22.7%和18.9%,呈現明顯的依次遞減的現象;與2013年相比,2014年東、中、西三大區域占比變化不大。
表1-7 2014年中國各地區保費收入及同比變化 (單位:萬元)

注:1.本表數據是保險業執行《關于印發〈保險合同相關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財會[2009]15號)后,各保險公司按照相關口徑要求報送的數據。
2.集團、總公司本級是指集團、總公司開展的業務,不計入任何地區。
3.上述數據來源于各公司報送的保險數據,未經審計。
4.數據有四舍五入差異。

圖1-2 2014年和2013年中國各地區保費收入
三、對保險業發展的簡要評價
(一)保險業“穩增長”取得成效
2014年,在宏觀經濟形勢較為嚴峻的情況下,保險業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2014年全國保費收入突破2萬億元大關,達到2.02萬億元,增速達17.49%,比上年提高6.3個百分點,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高的一年。2014年年末,保險業總資產突破10萬億元大關,達到10.16萬億元,同比增長22.57%;凈資產13255.26億元,同比增長56.41%;保險資金運用余額9.33萬億元,同比增長21.39%;各項數據均創歷史新高。2014年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6.3%,創五年來最高水平。以上這些進步,使得中國保險業的實力進一步增強。
(二)保險業改革穩步推進
2014年,保險業改革穩步推進。一是壽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繼續推進。在2013年普通型人身保險費率市場化的基礎上,2014年,萬能型和分紅型人身保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方案一直在積極準備之中。其中,萬能型人身保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方案已在2015年2月推出,分紅型人身保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方案預計將于2015年年底之前推出。
二是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試點積極籌備。2014年,保監會關于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的改革方案經過認真研究論證,并報國務院批準,于2015年6月正式啟動改革試點。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開展汽車配件“零整比”系數研究和發布工作,提升保險行業在汽車產業鏈中的地位,促進了汽車消費者權益保護。
三是市場準入退出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在準入的市場主體方面,創新發展了自保、相互、互聯網等新型市場主體。2014年,保監會出臺了《保險公司收購合并管理辦法》,完善市場化退出機制。《保險公司收購合并管理辦法》針對近年來我國保險業并購的實際情況,按照“一要促進、二要規范”的總體思路,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在注重保護保險消費者權益、維護保險市場公平秩序的基本前提下,著眼于促進保險業的結構優化和競爭力提升,同時豐富保險機構風險處置的工具箱。一方面進一步鼓勵境內外各類優質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投資保險業;另一方面制定了信息披露、收購過渡和股權鎖定等相關監管措施。
四是保險資金運用改革繼續深化。2014年,隨著大類比例監管思路的采用,市場化改革的成效逐步顯現,保險公司擁有更大的自主選擇空間,保險資金配置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同時,保險投資新政也將進一步考驗保險公司的投資管理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
五是巨災保險(主要是城鄉居民住宅地震保險)制度建設取得積極進展。2014年,在巨災保險制度方案制訂、巨災保險產品開發、巨災共保體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進展。
(三)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繼續提升
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是保險業的使命和責任。2014年,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繼續提升,主要表現在大病保險、責任保險和農業保險等領域。
根據中國保監會提供的資料,2014年,大病保險在27個省開展了392個統籌項目,覆蓋人口7億,參保群眾保障水平普遍提高10—15個百分點。各類醫療保障經辦服務人數達3.2億人。
2014年,責任保險保費收入253.3億元,提供風險保障66.5萬億元。保監會與財政部、環保部、衛計委、食藥總局等聯合出臺文件,促進會計師職業、環境污染、醫療、食品安全等領域的責任保險發展。
2014年,農業保險保費收入325.7億元,同比增長6.2%;承保金額1.66萬億元,同比增長19.6%;向3500萬受災農戶支付賠款214.6億元,同比增長2.86%。承保主要農作物突破15億畝,占全國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的61.6%;承保森林面積24.7億畝,覆蓋率超過85%。此外,2014年,中國農業保險再保險共同體(簡稱“農共體”)正式成立,標志著中國農業保險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
(四)保險監管基礎進一步夯實
2014年,保險監管在市場行為監管、償付能力監管、公司治理監管等方面都進一步夯實基礎,堅持“標本兼治”,既整治市場突出問題,又為長遠有效監管奠定基礎。同時,在國際保險監管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顯著提升。
在市場行為監管方面,保監會實施了若干專項大檢查,并繼續治理車險理賠難和壽險銷售誤導。2014年,保監會全面開展保險中介市場清理整頓工作,保監會聯合財政部開展農業保險專項檢查,保監會在全國范圍開展大病保險合規性檢查,這些專項大檢查震懾了不法行為,提高了違規成本,顯現了較好的效果。在治理理賠難和銷售誤導方面,根據中國保監會提供的資料,車險萬元以下賠案從客戶報案至賠款支付完成的平均時間由2012年的90.4天縮短至2014年的21.2天。同時,保監會督促人身險公司加大對銷售誤導行為的責任追究力度。2014年,12378熱線全國轉人工呼入總量24.5萬次,群眾滿意度98.5%。
在償付能力監管方面,“償二代”監管制度體系基本建成。2014年是“償二代”建設的關鍵之年,在這一年完成了全部主干技術標準共17項監管規則的研制工作,標志著“償二代”核心工作的完成,也意味著2012年3月《中國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建設規劃》所提出的“用三至五年時間,形成一套既與國際接軌、又與我國保險業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償付能力監管制度”的目標的基本實現。只有建設完善的保險償付能力監管體系,才能管住后端、放開前端,才能為長遠的有效監管奠定基礎。
在保險機構管理和公司治理監管方面,保監會制定了若干管理辦法,同時實施了專項檢查。2014年,保監會制定了《保險公司收購合并管理辦法》,其目的是規范保險公司收購合并行為,保護保險消費者、保險公司及其股東的合法權益,維護保險市場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保險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保監會在自保公司監管、相互保險組織監管、保險集團并表監管等方面研究出臺了相關的制度。此外,保監會還開展了公司治理現場檢查,成立了3個檢查組,選取了16家有代表性的保險公司進行檢查。
此外,中國保監會在國際保險監管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顯著提升。當前,國際保險監管領域有兩項重點工作:一是針對國際活躍保險集團(IAIG)監管的共同框架(ComFrame)的制定、實地測試和全球保險資本標準(ICS)的相關工作,二是針對全球系統重要性保險機構(G-SII)的機構認定、基礎資本要求(BCR)和更高損失吸收(HLA)要求等工作。對于這兩項工作,中國保監會都通過執委會或其他渠道積極參與規則制定,發出中國聲音。同時,中國保監會還加強了與亞洲地區保險監管的多雙邊合作,2014年7月,中國保監會成功當選為亞洲保險監督官論壇輪值主席,任期2年,在此期間,中國保監會將承擔亞洲保險監督官論壇秘書處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