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如何區別科學研究中的變量、自變量和因變量?
變量(variables)本來是一個相對于常量(constant)而言的數學概念,后來應用到社會科學研究中,用以分析所研究的事物或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所謂“常量”,顧名思義,指的是在研究過程中取值固定不變的概念,如太陽、光速等。與之相對,“變量”指的是在研究過程中可以有一個以上不同取值的概念,如世界格局這個概念可以包括單級格局、兩極格局和多級格局。
根據在研究中所處位置的不同,變量可以分為自變量(independent variables)、因變量(dependent variables)、中介變量和干預變量等。自變量是指在特定的研究過程中,自身變化不受其他變量影響的變量。一般而言,自變量是導致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和原因。因變量是在研究過程中隨著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變量。一般而言,因變量是自變量發展變化所導致的結果。某個概念在研究中到底是自變量還是因變量,要根據所研究的具體問題來定。
例如,在研究兩國經濟關系時,如果我們發現“貿易逆差越大,兩國關系越緊張;貿易逆差越小,兩國關系越緩和”,我們就可以把貿易逆差作為自變量,兩國的經濟關系作為因變量。如果該結論成立,就說明貿易逆差與兩國的經濟關系之間具有某種程度的因果關系。
貿易逆差(自變量)→經濟關系(因變量)
在研究兩國的政治關系時,如果我們發現“經濟關系越好,政治關系就越好;經濟關系越差,政治關系就越差”,我們就可以把經濟關系作為自變量,政治關系作為因變量。如果該結論成立,就說明經濟關系與政治關系之間存在某種程度的因果關系。
經濟關系(自變量)→政治關系(因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