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知識產權法(第3版)
- 吳漢東
- 774字
- 2019-12-20 16:35:46
第三版前言
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第143個成員國。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也稱TRIPs或《知識產權協定》)是世界貿易組織制度的三大支柱之一。為了全面履行TRIPs規定的義務,我國于2000年8月25日對《專利法》、2001年10月27日對《著作權法》和《商標法》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改,使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有了相當的提升。爾后,為便于我國著作權法有關制度的實施,解決網絡環境下著作權保護問題,國務院于2006年5月10日通過了《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組織了長期從事知識產權教學研究的專家學者撰寫了本書。呈現給讀者的這部教材,既是我們進行知識產權研究的成果,也是二十多年來教學的經驗總結。
本書第一版2007年問世后,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較大變化。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出現,各國空前關注知識產權。2008年6月5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明確指出,到2020年把我國建設成為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較高的國家,5年內自主知識產權水平大幅度提高,運用知識產權的效果明顯增強,知識產權保護狀況明顯改善,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普遍提高。以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為導向,我國于2008年12月27日修正了《專利法》。第二版及時反映了這些新變化,對相關內容進行了修訂。
受世界貿易組織關于中美知識產權爭端裁決的影響,我國《著作權法》于2010年進行了修改。在《專利法》和《商標法》實施過程中,知識產權行政機關也頒行了新的知識產權行政法規或部門規章;最高人民法院及時總結司法實踐經驗,出臺了若干重要的司法解釋,值得在學習過程中加以關注。第三版反映了上述變化,修訂了相關內容。
本書撰稿人為吳漢東(第一編和第六編)、曹新明(第二編)、張平(第三編)、王蓮峰(第四編)、董炳和(第五編)。全書由主編吳漢東統稿,肖志遠博士為統稿做了許多工作。
作者
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