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長期負債
長期負債,又稱非流動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在一年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它是企業向債權人籌集的可供長期使用的資金,包括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專項應付款、預計負債、遞延所得稅負債和其他長期負債。
企業舉借長期債務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購置大型設備、房地產、增建和擴建廠房等。實現這一目的所需要的資金數額大,負擔的固定性的利息費用多,而且在長期負債到期之前企業需要提前準備足額的貨幣償債。因此,與流動負債相比,長期負債具有數額較大、償還期限較長等特點。
企業舉借長期債務會發生借款費用。借款費用是指企業因借款而發生的利息及其他相關成本,包括借款利息、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輔助費用以及因外幣借款而發生的匯兌差額等。輔助費用是指企業在借款過程中發生的諸如手續費、傭金、印刷費、承諾費等費用。借款費用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采用費用化的處理方式,即將借款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二是采用資本化的處理方式,即將借款費用計入相關資產的成本。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是指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才能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的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和存貨等資產。建造合同成本、確認為無形資產的開發支出等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也可認定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借款費用具體處理時,可考慮以下四種情況:
(1)企業籌建期間發生的借款費用符合資本化條件的,采用資本化的處理方式。即用于購建固定資產而發生的借款費用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計入“在建工程”科目,待所建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再轉入“固定資產”科目,此后仍在籌建期間發生的借款費用計入當期管理費用;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計入當期管理費用。
(2)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購建固定資產(也包括委托其他單位建造固定資產)取得專門借款(是指為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專門借入的款項)時所發生的借款費用以及其他一般借款用于購建固定資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采用資本化的處理方式,即將借款費用先計入“在建工程”科目,待所建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再轉入“固定資產”科目,以后發生的借款費用計入當期財務費用。
(3)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某些存貨通常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一年及以上)的建造或者生產才能達到預定可銷售狀態,其借款費用計入該存貨成本;其他不屬于這一情況的存貨的生產以及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與購建固定資產無關的借款費用,如從銀行取得流動資金借款,為籌集流動資金發行債券等發生的借款費用,由當期財務費用負擔。
(4)企業購建房地產發生的借款費用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計入“投資性房地產”科目。
一、長期借款
長期借款是指企業向金融機構和其他單位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種借款,包括人民幣長期借款和外幣長期借款。金融機構包括銀行(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如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等)。
長期借款的償還方式,按借款合同的規定,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也可分期付息一次還本,還可分期還本付息。長期借款的計息方式分為計單利和計復利兩種。
(一)計息方式
(1)單利。單利就是只按本金計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再次計息。計算公式如下:
單利利息=本金×利率×時期
本利和=本金×(1+利率×期數)
例8 某企業年初從銀行取得五年期借款20萬元,年利率6.48%,到期一次還本付息(計單利)。
每年應付利息=20×6.48%=1.296(萬元)
到期還本付息=20×(1+6.48%×5)=26.48(萬元)
(2)復利。復利是將利息加入本金再次計息,逐期滾算,利上加利的一種計息方式。其計算公式如下:
本利和=本金×(1+利率)期數
依例8,各年計息情況如下:
第一年應付利息=20萬×6.48%=1.296(萬元)
第二年應付利息=(20+1.296)×6.48%=1.380(萬元)
第三年應付利息=(21.296+1.380)×6.48%=1.469(萬元)
第四年應付利息=(22.676+1.469)×6.48%=1.565(萬元)
第五年應付利息=(24.145+1.565)×6.48%=1.666(萬元)
五年利息合計7.376(萬元)
五年本利和=20×(1+6.48%)5=27.376(萬元)
(二)長期借款業務
例9 某企業20×1年年初向銀行取得三年期借款10萬元,隨即購買一臺不需安裝的設備(當即交付生產使用)。借款利率6%,每年計復利一次,第二年末償還本息總額的40%,第三年末還清剩余本息。
(1)第一年末計算應付利息=10×6%=0.6(萬元)。將利息支出列入“財務費用”賬戶(下同),同時增加“長期借款”,致使“長期借款”賬戶年末余額為10.6萬元(年初本金10萬元+年末計息0.6萬元)。
(2)第二年末計算應付利息=(10+0.6)×6%=0.636(萬元),使“長期借款”增加到11.236萬元(10+0.6+0.636)。
(3)第二年末償還本息(40%)=(10+0.6+0.636)×40%=4.4944(萬元)。
(4)第二年末“長期借款”賬戶余額=11.236-4.4944=6.7416(萬元)。
(5)第三年末計算應付利息=6.7416×6%=0.404496(萬元),使“長期借款”增加到7.146096萬元。
(6)第三年末還清借款本息=6.7416+0.404496=7.146096(萬元)。
(三)長期借款轉化為流動負債
企業取得長期借款后,對于一年內償還的長期借款,其性質已屬于流動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列入流動負債類下“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項目內,剩余的長期借款在資產負債表長期負債類下“長期借款”項目內反映,而會計賬簿記錄不作任何調整。根據例9資料,資產負債表和會計賬簿記錄見表4-2。
表4-2 賬簿中的長期借款記錄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列示

注:10.6×[(1+6%)×40%-6%] =3.8584(萬元);20×2年1月至11月各月末賬簿記錄和報表列示均與表中20×1年數據相同;20×3年1月至11月各月末賬簿記錄和報表列示均與表中20×2年數據相同。
(四)長期借款的分析
1.長期借款償還能力分析
企業取得長期借款后要按期還本付息。企業能否按期還本付息,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的情況:一是分析長期借款的額度是否合理??赏ㄟ^計算舉債經營比率(也稱資產負債率,參見第八章第四節)等指標考察企業是否存在著負債過大,甚至資不抵債的現象;二是分析長期借款的運用是否給企業帶來了預定的利潤。就企業正常生產經營而言,企業并不能依靠變賣資產來償還長期債務,只能靠創利來償債。因此,企業經營所得的利潤是企業償還長期債務的資金源泉。企業應計算取得的收益(包括利潤)與利息費用比率(稱為已獲利息倍數,參見第八章第四節)等指標,據以判斷企業有無償債能力以及償還長期債務的穩定性如何。如果企業舉借外匯貸款,應檢查企業是否按國家規定建立償債基金存入指定外匯銀行專戶,以便還本付息時??顚S谩H〉猛鈪R貸款的企業,用貸款項目出口創匯的,可借鑒外債宏觀管理的有關指標,計算償債率進行分析。償債率是償還外債本息與當年貿易和非貿易外匯收入之比。企業可計算各年的償債率和連續幾年的累計償債率,看是否低于國際公認的20%的警戒線水平。
2.長期借款成本分析
長期借款成本是指企業取得和使用長期借款所花費的代價,包括支付的手續費、利息等。企業應計算長期借款成本率(參見第八章第四節)并同其他各種資金的成本率進行比較,以便作出恰當的評價。對舉借外匯貸款的企業,還應分析外匯匯率變動給企業帶來的外匯風險。例如,五年前取得10萬美元借款,當時匯率為1∶7(1美元折算人民幣7元),現在還款時,匯率上升為1∶7.5,就償還本金而言,企業多償還人民幣5萬元[(7.5-7)×10]。
二、應付債券
應付債券是指企業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的,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具有一定價值的證券,又稱企業債券或公司債券。企業發行一年期內(含一年期)的債券,屬于流動負債范疇,這里作為長期負債的“應付債券”是超過一年期的企業債券,也稱為長期債券。
企業發行債券,可以記名發行(票面上登記購買人姓名),也可以無記名發行;發行的債券用財產等抵押品擔保的,稱為抵押債券;只憑發行企業信用而發行的債券,稱為信用債券。按國家規定,企業發行債券的票面利率不得高于銀行同期居民儲蓄定期存款利率的1.4倍;發行債券的累計總額不得超過企業現有凈資產額的40%(國外有的規定以不超過公司資本和公積金總額為限,也有的規定以不超過公司現有財產凈額為限)。
(一)企業債券發行價格的確定
企業債券的發行價格與債券的面值、利率、付息方式、發行期限等因素有關。其中票面利率與市場利率不一致,是導致發行價格偏離債券面值的主要因素。當市場利率低于債券票面利率時,企業一般應按超過面值的價格溢價發行,因為企業以后每期按票面利率支付的利息比按市場利率計算的利息多得多;相反,當市場利率高于債券票面利率時,企業一般應按低于面值的價格折價發行;只有當市場利率和票面利率一致時,企業才按債券的面額平價發行。
1.確定發行價格的幾個概念
(1)終值和現值。終值是指若干年后包括本金和利息在內的未來價值;現值是現在付款或收款的價值。
①單利的終值和現值。企業年初存入銀行100元,年利率10%,則:
第一年末的終值=100×(1+10%×1)=110(元)
第二年末的終值=100×(1+10%×2)=120(元)
第三年末的終值=100×(1+10%×3)=130(元)
如果企業想第三年末(到期)從銀行收到100元,按年利率10%貼現,在單利下企業現在應存入銀行多少錢呢?


計算表明,企業要想第三年末從銀行收到100元,按年利率10%貼現,則企業現在應存入銀行76.92元[驗算:76.92×(1+10%×3)=100元]。
②復利的終值和現值。企業年初存入100元,年利率10%,在復利方式下,則:
第一年末的終值=100×(1+10%)=110(元)
第二年末的終值=110×(1+10%)=100×(1+10%)2=121(元)
第三年末的終值=121×(1+10%)=100×(1+10%)3=133.10(元)
如果企業想第三年末(到期)從銀行收到100元,按年利率10%計算,企業現在存入銀行本金計算如下:

計算表明,企業要想第三年末從銀行收到100元,按年利率10%貼現,在復利下企業現在應存入銀行75.13元[驗算:75.13×(1+10%)3=100元]。
上式中(1+10%)-n,其結果分別為0.9091、0.8264、0.7513、……稱為復利現值系數。
(2)年金現值。年金是指一定期內每期相等金額的收付款項。例如,企業發行面值為100元的債券,年利率10%,每年年末付息一次。持券人每年年末都能收到10元錢利息,發行人每年年末必須支付10元錢利息,這就是年金。年金現值是一定期內每期期末收付款項按復利折算成現值的總和。例如,企業發行三年期債券,面值為100元,年利率10%,每年年末付息一次,則三年中支付利息的復利現值計算如下:

上述計算可用下列公式一次完成:

上式中2.48685稱為年金現值系數。
2.確定發行價格的計算公式

公式中“n”表示債券在全部期限內的計息次數。例如,五年期債券每年支付一次利息,則n=5;若每年付息兩次,則n=10;若第五年一次付息,但按年計算復利,則n=5,表示五年中計息5次?!笆袌隼省北硎居嬒⑵谙薜睦省H缡袌瞿昀蕿?%,每半年付息一次,則公式中市場利率=8%÷2=4%。
3.債券發行價格計算舉例
例10 甲企業1月1日發行三年期、票面年利率6%、面值為200元的債券1000張(總面值20萬元)。每半年付息一次(1月1日、7月1日),五年到期一次還本?,F假定發行時市場利率有以下三種情況:
(1)當市場利率為5%時:

上式中(1+2.5%)-6的結果可通過查復利現值表得出;上式中為年金現值系數,其結果可通過查年金現值表得出。這兩者也可用計算器直接算出,(1+2.5%)-6就是(1+2.5%)6的倒數。
計算結果表明,當市場利率5%小于票面利率6%時,債券應溢價發行,其溢價為5509元(205509-200000)。
(2)當市場利率為7%時:

計算結果表明,當市場利率7%大于票面利率6%時,債券應折價發行,其折價為5329元(200000-194671)。
(3)當市場利率為6%時:

計算結果表明,當市場利率6%正好等于票面利率6%時,債券發行價格等于面值,即企業應平價發行。
(二)債券溢價和折價的攤銷
1.債券溢價的攤銷
企業發行債券獲得成功,按債券實際發行價格收款存入銀行,增加了“銀行存款”,同時形成了長期負債,按面值增加“應付債券——面值”,按溢價增加“應付債券——利息調整”。
對債券產生的溢折價,應在債券確定的期限內按計息次數分期攤銷。攤銷方法有“直線法”和“實際利率法”兩種。我國《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06》規定采用“實際利率法”。實際利率法是根據每期期初應付債券攤余成本乘上實際利率算出的實際利息與按票面利率計算的名義利息的差異來求得攤銷額的一種攤銷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實際利息=期初應付債券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名義利息=應付債券票面價值×票面利率
溢價攤銷額=實際利息-名義利息
實際利息作為當期利息費用處理,名義利息作為當期應支付的利息處理。
例11 甲企業1月1日發行三年期、票面年利率6%、總面值為20萬元債券1000張,發行日市場利率為5%。該債券每年7月1日和1月1日付息兩次。債券發行成功,收款205509元存入銀行。
(1)甲企業1月1日債券發行成功收款存入銀行的會計分錄如下:

(2)應付債券溢價的攤銷
甲企業當年7月1日按實際利率計算編制的“企業應付債券溢價攤銷表”如表4-3所示。
表4-3 企業應付債券溢價攤銷表(實際利率法)

注:①205509×2.5%=5137.73; ②6000-5137.73=862.28; ③小數尾數-1.01調整計入末期。
甲企業當年7月1日計算應付債券利息和攤銷溢價的會計分錄如下:


若甲企業發行的債券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則各期計算應付利息通過“應付債券——應計利息”科目核算。
2.債券折價的攤銷
企業發行債券發生折價,按面值增加“應付債券——面值”,按折價減少“應付債券——利息調整”,面值減去折價為實收款,增加“銀行存款”。
企業各期攤銷折價增加“應付債券——利息調整”,各期折價攤銷額和各期應計利息相加,構成了各期應負擔的利息費用,計入“財務費用”或“在建工程”賬戶。
例12 甲企業1月1日發行三年期、票面年利率6%、總面值為20萬元債券1000張,發行日市場利率為7%。該債券每年7月1日和1月1日付息兩次。債券發行成功,收款194671元存入銀行。
(1)甲企業1月1日債券發行成功收款存入銀行的會計分錄如下:

(2)應付債券折價的攤銷
甲企業當年7月1日按實際利率計算編制的“企業應付債券折價攤銷表”如表4-4所示:
表4-4 企業應付債券折價攤銷表(實際利率法)

注:①194671×3.5%=6813.49; ②6813.49-6000=813.49; ③小數尾數0.55調整計入末期。
甲企業當年7月1日計算應付債券利息和攤銷折價的會計分錄如下:

(三)企業債券的償還
企業發行債券時,一般規定了償還的條件。有的到期一次償還,有的分期償還,有的提前償還,有的以發行新債券來贖回舊債券。
1.一次償還
企業債券本金于到期日一次償還時,按債券面值沖減“應付債券——面值”賬戶,同時減少“銀行存款”,表明該筆負債業已清償。
2.分期償還
企業債券在發行時就確定分批償付的,一般是采用分批抽簽的辦法確定分期償還的債券。在分期償還的情況下,企業事先要根據每期期初發行在外的債券面值確定溢(折)價的攤銷額。
3.提前償還
提前償還有兩種情況:一是發行債券時規定有提前償還權,到時通知債權人提前償還;二是債券發行后發行單位(債務人)視企業資金、市場利率變化等情況在證券市場上提前陸續購回發行在外的債券。企業提前收回債券,一般要以高于面值的價格收回。收回時要相應計算未計利息和未攤銷的溢(折)價,并轉銷收回債券的賬面價值。收回債券發生的損益作當期損益處理。
(四)應付債券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列示
屬于長期負債的企業債券,各會計期末資產負債表中“應付債券”項目列示“應付債券”賬戶的余額包括面值,加(減)溢(折)價和已經計算入賬尚未支付的利息。對于一年內到期償還的應付債券,包括本金、折溢價攤余成本和應計未付利息,應在資產負債表流動負債類下“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項目反映。
(五)應付債券的分析
1.應付債券償還能力的分析
企業發行債券,必須按期支付利息,到期償還本金。企業應主要依靠經營獲利來償還長期債務,通過計算長期償債能力指標(參見第八章第四節)和其他長期負債一起進行分析,以便作出客觀評價。
2.應付債券成本分析
應付債券的成本是指企業發行債券和使用債券資金所花費的代價,包括債券的注冊登記費、代辦發行費、支付的債券利息等。企業應計算長期債券成本率(參見第八章第四節)進行具體分析和評價。
三、長期應付款
長期應付款是指長期負債中除長期借款、應付債券以外的超過一年以上的其他應付款項,包括采用補償貿易方式引進國外設備款、應付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租賃費、以分期付款方式購入固定資產尚未支付的款項等。
(一)應付引進設備款
采用補償貿易方式從國外引進設備,合同通常規定由外商提供生產技術、設備和必要的材料,由國內企業進行生產,然后用生產的產品(或雙方商定的其他內容)分期歸還外商提供的價款本息。引進設備的全部價值包括五部分:(1)國外款項。包括設備價款、國外運保費,會計將此作為“長期應付款”入賬時,應將外幣按市場匯率折合為人民幣反映;(2)向海關支付的進口關稅、增值稅、消費稅(進口應稅消費品才交納此稅);(3)國內運雜費;(4)設備安裝費;(5)固定資產交付使用前引進設備應付的利息以及外幣折合人民幣的差額(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后的引進設備利息及匯兌損益計入當期“財務費用”)。引進設備的全部價值通過“在建工程”賬戶核算,待固定資產交付使用時轉入“固定資產”賬戶。企業按補償貿易合同引進設備時,往往隨設備一起引進工具、零配件等,這屬于“材料采購”的內容,其國外款項部分在折合人民幣反映時作為“長期應付款”入賬,向海關支付的稅金、國內運雜費等,除增值稅可以抵扣外,其余均作為材料采購成本處理,待工具、零部件入庫時轉入“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原材料”等賬戶。引進的設備投產后,用所產產品返銷抵付引進設備款項時,再減少“長期應付款”。
(二)應付融資租賃費
采用融資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的企業,事先要向出租單位提出申請,經出租單位審查同意后,各方洽談并簽訂協議書,明確規定機器設備的名稱、種類、規格、價款、數量、租賃期限和租賃費用等方面的條款,然后由出租單位購買所需設備出租給承租企業使用,企業按期交納租賃費。租賃費一般高于設備購置費用,包括設備價值、租賃手續費和墊付資金的利息。租賃期滿后,設備一般由承租企業作價購入。
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時,企業作為“長期應付款——應付融資租賃費”入賬的價值組成部分包括租賃合同中確定的租賃費總額(未規定總額的,則為企業各期應支付的租賃費之和)、租賃固定資產期滿時確定的擔保余值。企業作為“固定資產——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入賬的價值包括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與租賃資產公允價值孰低額、初始直接費用。初始直接費用是租賃固定資產過程中由承租方負擔的談判費、印花稅、律師費、差旅費等。企業入賬的“固定資產”價值低于“長期應付款”的差額作為“未確認融資費用”入賬,并在租賃期內分期攤銷計入“財務費用”賬戶。
(三)分期應付設備款
企業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購入固定資產時,分期付款的總額(名義金額,比如分三年共付900萬元)記入“長期應付款——分期應付設備款”賬戶,固定資產的現時價值(公允價值,比如800萬元)記入“固定資產”賬戶。記入“固定資產”賬戶的價值低于記入“長期應付款”賬戶的價值的差額(900-800=100萬元)作為“未確認融資費用”入賬,并在貨款延付期內分期攤銷計入“財務費用”賬戶。
四、其他長期負債
其他長期負債包括專項應付款、預計負債、特準儲備基金、遞延所得稅負債等。專項應付款是指政府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具有專項或特殊用途的款項。例如,國家撥給國有企業用于研究開發方面(包括新產品試制、中間試驗和重要科學研究等)的款項、科技創新發展方面的款項(包括科技發展基金、技術創新基金等)。企業使用國家專項撥款進行研究和開發活動發生的費用沖減專項撥款。如果動用專項撥款進行資本性支出,如購買固定資產等,應視為國家投入資金,轉作資本公積。預計負債指企業預計將來可能承擔的各項潛在債務,包括對外提供債務擔保、商業承兌匯票貼現、未決訴訟、產品質量保證、執行虧損合同、企業重組義務、固定資產棄置(費)等很可能產生的負債。特準儲備基金是相對于特準儲備物資而形成的資金來源。
◆習題十
目的:練習流動負債業務的處理。
1.A企業從蘭德廠購入材料一批,提交一張面值為10萬元、票面利率為8%、承兌期為4個月的銀行承兌匯票一張。向銀行申請承兌時支付手續費100元。票據到期,A企業如數償付了票據款項。計算A企業:
(1)記入“應付票據”賬戶的金額=
(2)記入“財務費用”賬戶的金額=
2.B企業本月應付工資20萬元,其中生產工人工資12萬元,車間管理人員工資3萬元,行政管理人員工資4萬元,福利部門人員工資1萬元。該企業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的計提比例分別為14%、2%和1.5%,“五險一金”的比例共26%。要求計算B企業:
(1)本月計提的職工福利費=
(2)本月計提的工會經費=
(3)本月計提的職工教育經費=
(4)本月計入“管理費用”賬戶的職工薪酬=
◆習題十一
目的:練習長期負債業務的處理。
1.某企業20×8年1月1日發行面值50萬元的五年期債券,票面利率10%,每年7月1日和1月1日付息。要求(精確到元):
(1)當債券1月1日發行時的市場利率為8%時,
債券的發行價格=
(2)當債券1月1日發行時的市場利率為12%時,
債券的發行價格=
(3)若溢價發行債券是為了籌集流動資金,則20×8年7月1日計算應付利息并攤銷溢價(按實際利率法)時,
記入“財務費用”賬戶的利息費用=
2.某企業從租賃公司租入一臺設備,租賃期5年,設備款項20萬元,按10%的利率計息(單利),租賃手續費2000元。設備租入時該企業支付運雜費和途中保險費共4000元,安裝時付安裝調試費3000元,三天安裝完畢交付使用(不考慮三天的利息),試計算:
(1)應付融資租賃費總額=
(2)記入“固定資產”賬戶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