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高爾夫大師(下)
- 他改變了浣熊市
- 無限流沙
- 2836字
- 2021-08-21 16:37:41
現在的他,可以說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恰如其分的符合其人物氣質,從而被這些真正的富人們引為同類——-而當這種現象出現在一名具有東方面孔:黑頭發,黃皮膚的華裔身上,隨之而產生的,是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
“嚯,一桿進洞,你可真是個高手,郭!”
分身身旁的一名白種人男子發出了贊嘆的聲音。
他的身材高大,頭發栗色中稍稍夾雜一些金,偶爾有光投射下來才能看清他的樣子,硬朗的面容上眼神深邃,如果不是高高凸起的顴骨有些破壞了美感的話,倒還真的算得上是一位美男子。
“加里斯.C.約翰遜,世界最大的基金投資管理公司之一:Fidelity-Investment-Group(富達投資集團)董事長的獨生子,也是這艘管理著五千多億美元資產的金融巨輪的第一順位繼承人,最大愛好是打高爾夫球,但本身技術水平很差,實力及其一般....”
分身心里默念著這段他派人搜集的資料,面上確是看不出什么異樣,滿面春風的道:
“哪里哪里,大部分還是依靠運氣,加上加里斯先生的球桿手感太好,才僥幸入洞的?!?
“哈哈,你們東方人就是不喜歡承認自己的實力,叫什么來著,對,過于謙虛?!?
加里斯哈哈大笑,盡管美國人有著天生直來直往的傳統,可那是在大家身份都差不多的份上。
如果一個地位低的人跟一個地位高的人大大咧咧,直截了當,毫不懂得謙虛與退讓的講話的話,也會招惹那人的反感的。
退一萬步來講,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好話誰都喜歡聽,這一點不論古今中外,莫概如是。在美國人的公務員考試(The United States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system)中,就要求這些想當政府工作人員的考生們具有“oral and written communication skills”(即良好的口頭溝通與書面表達能力),這種“口頭溝通能力”具體體現在行為上,便是說話的藝術,對誰說,怎么說,說什么,都是大有門道的。
回到故事中來,對加里斯來說,分身的這記馬屁可謂是拍的恰到好處。
像他這種高爾夫菜逼,打球技術不怎么樣,球在洞口都進不了洞的那種,自然不會把原因歸結到自己身上,而是會認為是自己的球桿不行的緣故,從而利用自己的財力瘋狂購買各種豪華球桿。
此外,也有一種“老子打球不如你,但老子手里的球桿是你這輩子都買不起的那種,你打球再好有什么用,也用不起這么好的球桿?!钡膬炘叫睦碓趦?。
就像郭歡后世生活中那些打擼啊擼菜的不行,皮膚卻有一大堆的狗大戶們,上來先瘋狂秀皮膚,然后被對方揍成0-10的戰績卻還打字嘲諷“皮膚都買不起的窮逼”。加里斯.C.約翰遜,跟這種人頗有相同之處。
“...不過在球桿的問題上,你說的確實沒錯.....”
他接過了分身手中的球桿,洋洋得意地炫耀著:
“這可是獨有的果木金屬頭槳葉推桿!”
啰里八嗦的快速說完一串又長又繞口的高爾夫球桿專有名詞之后,加里斯指著球桿尾部的Simon Cossar(西蒙.科薩爾,著名的高爾夫球桿制造商之一,與其他制造商不同的是,西蒙.科薩爾的球桿全部為手工制造,且用料考究,每一根都獨一無二)字樣:
“我這根球桿可是用最好的果木制作,你要知道,球桿中一向有“松木桿擊球發硬,橡木桿擊球發軟,只有果木桿擊球手感最為適中的”的說法,你看看這紋理。”
他獻寶似的敲了敲高爾夫球桿的木柄,發出清脆的“叩叩”聲。
“此外,上面的標識和顏色也很重要,一個好的標識和顏色會影響到你的球感,從而提高你的命中率,而壞的則相反.......”
在接下來的十分鐘中,加里斯.C.約翰遜跟分身大談特談高爾夫球桿的歷史以及其用料、制作方法等。
甚至還極為“專業”的評選出了他心目中的世界十大高爾夫球桿。
據他所說,他手里的這款售價高達15萬美金的“果木金屬頭槳葉推桿”在“十大高爾夫球桿里”算是敬陪末座的那種。
往上還有更好的球桿,什么“安德魯.杰克遜的限量款長鼻推桿”啦,什么“名為Square Toe Light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的古董鐵桿”啦,什么“Barth & Sons金推桿,第一女士特別款”啦............
總之,關于高爾夫球,除了最重要的技術細節以及擊球方式等方面,剩下有關高爾夫的東西在他的滔滔不絕中的幾乎被他說了個遍,都可以出一本《高爾夫球桿選配指南》啦!
當然,加里斯大師也不是那種光說不練的假把式,邊說邊練在他的身上也體現的十分到位。
只可惜由于“球桿太硬”、“球桿太軟”、“標示太晃眼”、“標示太暗”、“手有點麻”、“室內有風”......等諸多因素導致他進不了球。
在連續換掉第六根球桿之后,加里斯.C.約翰遜百折不撓的輕輕揮動球桿,擊向白色的室內高爾夫球,可惜同之前大多數一樣還是沒進。不由得讓他發出懊惱的“嘖嘖”聲。
“狗屎,看來這款標識不太適合我.....”
一把扯下了刻有“西蒙.科薩爾”字樣高爾夫球桿上的標識,加里斯憤憤的叫喊道。
而分身對此自然是選擇性無視。
.............
.............
“呼.....呼”
在第二十五次擊桿不進后,加里斯終于放棄了擊球進洞的想法,轉而同分身繼續攀談起高爾夫球的歷史來,當然了,他這回也留了個心眼,說話間旁敲側擊的詢問分身有沒有什么秘訣可以打的這么準的。
是的,他認為分身一定是有秘訣,先不說這簡單的室內高爾夫球,亨斯廷頓莊園里也有很大的室外高爾夫球場,分身在那里的成績同樣鶴立雞群,之前二人便是在那里遇見的;
打理極為用心的綠色草皮之中,分身牛刀小試,便打出了9洞40桿的優異成績,震驚全場,也是因為這個,加里斯才注意到了這個據說是幫霍華德.羅斯福做事的,有些神秘的東方人。
加里斯從小含著金湯匙長大,一直到成年時都沒遇見過什么挫折,加上家里的資源支撐,無論做什么都有相應行業的名師指導,在各行各業都算是個小高手(高爾夫除外)這造就了他極為自負的性格,可惜高爾夫始終是他的一塊心病———作為“上流社會”的人,不會打高爾夫可是會被人笑話的!
只不過由于天賦和心態所限,盡管這些年來名師也請了不少,但加里斯就是學不會。
明眼人都看出來了他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可他自己不知道,或者說是不愿意知道,一直覺得是高爾夫存在秘訣,那些所謂的“名師”不愿意把秘訣教給自己,怕自己偷學了去;
眼下看到分身這么一位“大高手“出現在眼前,甚至比那些教過自己的“名師”都厲害,哪還有不請教請教的道理?
只不過他請教的方式也是好笑,依然堅持著自己的老一套,在球桿廠商的選擇、高爾夫球的質量、款式等等....這些外力的方面上下功夫,在發力方式上也稍有興趣,而對于路徑計算則興趣缺缺,對于勤奮練習什么的就更不感興趣了。
一番交流下來,弄的分身哭笑不得,卻又礙于投資的事情不敢出言反駁、甚至有時候還得順著他的話說。
這不禁讓他想起了后世在耳機吧看到的段子,一幫人討論耳機對音質的影響,最后都講到水電火電上去了,甚至還得出了“用火電的力度大點,聲音偏暖,用水電的聲底偏冷,但解析力很高,水電中,以葛州壩的電音色最好,火電中以北侖電廠的電音質最好,因為燒的無煙煤的比例最高.......”這樣的結論。
之前只以為是網友惡搞,諷刺那些為了尋找優越感而對耳機各項指標吹毛求疵的鍵盤俠,夸張成分很大,可一覺回到八十年代才知道:
我靠,現實生活中還真他么有這樣的人!
饒是分身擁有兩世智慧,更是繼承了霍華德.羅斯福過人的閱歷經驗與眼光,也被加里斯弄的一點辦法都沒有。
先不說你根本就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單單就高爾夫經驗傳授方面,分身也是有苦說不出。
原因就出在他這所謂的“高超水平”,并非后天練就,而是之前系統所給的身體強化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