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0、走訪
今天早晨的天氣特別的好,靜靜的小城,在一片朝陽的照射下,寧靜、安祥。
一群哨鴿在小城的上空飛著,你追我趕,不時發出一陣陣哨聲。
東邊的那一片白云,還染有幾分彩霞,與遠處青青的山交相輝映,恬靜而安然。
縣革委招待所前的小院里,中央領導早早地就起來了,他一身休閑的白色寬松裝,在那短短的林蔭道里走著。旁邊,有幾只掛在樹枝上的鳥籠,關在籠里的畫眉鳥,每當看到生人走近,都會不停地在籠中焦急地蹦跳。沒有人時,它們又會很自然地叫上幾聲,并等待著對方的呼應。
中央領導知道這些鳥的脾氣,他也不好靠近它們,怕打擾了它們的歌唱。他遠遠地看著,時不時學著鳥的叫聲,不明真像的鳥們,朝他看過來。
“領導,你起得這么早呀!”
縣革委王書記,步子有些緊張地走進來。
“啊,你來了?坐吧。”領導說著,招呼王書記和自己一起坐在了林蔭下面的休息凳子上。
“昨天那女孩沒事吧?”
“啊,沒事,我們都把她送到醫院去了,就是一個女孩特殊的衛生期,我們大意了。”
王書記不敢直接看著領導,把頭埋得低低的,對領導說。
“啊,沒事就好,要照顧好人家女孩,是不是太累了,別影響了身體。”
王書記悄悄轉過頭,用手在額上抹了把汗水,說:
“昨天,不好意思,我們沒把演出搞好,是我們工作上的失誤,我們------”
“這沒什么,還是不錯的,那女孩沒事就行,演出還是可以的。”
王書記聽了,暗暗地在心頭舒了口氣。
“啊,今天這么早把你叫來,不是因為這事,是有其他的事情。”
“有什么事,領導你說。”王書記的聲音比剛才大了許多。
“你們這有一個叫做牛欄山公社的嗎?牛欄山公社下面有一個牛角尖大隊,你知道嗎?”
“有,有,有,昨天晚上演出,最后跳‘百鳥朝鳳’蘆笙舞的,他們就是牛欄山公社的。牛角尖大隊應該就在他們公社。”
“啊?有這么巧?我正要到牛角尖大隊去找一個老人,他叫科保,你知道嗎?”
“啊,這,這我還真的不知道。”
“那昨天跳舞的那一伙人,他們還在嗎?要不問問他們?”
“啊,不在了,他們昨天晚上連夜就回去了。”
“那這樣,我也還有一些需要考察的事情,如果你有空,就陪著我一起到這個公社這個大隊去一趟。”
“好,吃一點早餐我們就一起走。”
在牛欄山公社,領導們沒有到公社去,而是直接到了公社宣傳隊。陳團長在會議室接待了大家。當王書記對陳團長說明了來意后。陳團長驚奇地對大家說:
“科保老人,我認識,也是一個老蘆笙手,早年,還是陳團長他們的同事兼師父,不過,這已經有十多年沒有聯系了,也不知道老人現在過得怎么樣?是不是還健在。”
“那,你帶我們去看看他?”
“嗯,好的,啊,我想起來了,我們團里的仰亞好像就是這個牛角尖大隊的,要不,我叫他來問問?”
“好,那你把他叫來吧。”
這一段時間,大家為了演出,特別的累。昨天演出完畢,又連夜趕回了團里,直到現在,仰亞等還沒起床呢。聽到陳團長說有人找,仰亞才爬了起來。簡單洗漱后來到了陳團長的辦公室。
“啊!是中央領導到我們這里來了,領導好,王書記好!”
“仰亞,你家就是牛角尖大隊的吧?”
仰亞剛剛坐下,陳團長就問仰亞。
“是,我家就是牛角尖大隊的。”
“啊,那我向你打聽個人,不知道你知不知道?”中央領導馬上接過話來。“有一個叫科保的老人,你知道嗎?”
“科保?”
“嗯,就叫科保,他的真實名字我倒搞忘記了,好像當時,大家都是這樣叫他的。如果還在的話,應該有八十多了。”
“科保?八十多歲?那、那、那是我爺爺。”
“啊?是你爺爺?”
“科保是你爺爺?咋從沒聽你說過呢?”就連陳團長也驚訝起來。
中央領導半閉著眼睛,向仰亞盯了半天。
“嗯,還真有點像。你爺爺還在嗎?”
“不在了,去世有七八年了。”
“啊!”
大家都非常疑惑,從遙遠的首都來的中央領導,為什么會認識一個山寨里很少出門的老人,而且還從這么遠的地方來,說是要找他。
領導看了大家一眼,也看出了大家心中的疑問,他笑著開始了他的故事——
“剛剛全國解放沒幾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在首都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各民族群眾代表都聚集到首都。
會議一直開了七天,有幾個晚上,都安排有各民族兄弟姐妹們的民族表演。其中的一個晚上,一個民族文藝表演節目深深吸引了中央某領導,讓某中央領導對此節目贊嘆不已,后來,在分組討論中,某中央領導剛好又分到了這個組,參加了大家的討論。
某中央領導特別高興,討論結束,大家又針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民族文藝表演作了交流。最后,在中央領導的邀請下,這個穿著樸實的民族服裝的、五十多歲的‘老人’又吹起了一首動聽的蘆笙。那首蘆笙曲直接讓某中央領導激動得流出淚來。
原來,這個領導很小的時候就生活在能夠聽到吹蘆笙的地方,并且,他也曾吹響過蘆笙,那時他還小不可能吹出完整的蘆笙曲。后來,由于戰亂和逃荒,離開了故土。再后來又參加了革命,他再也記不起自己小時候生活的地方了。
這一下子突然聽到這久違的童年的聲音,所以,激動得領導流下淚來。
領導從那人手中拿過蘆笙,可是,他怎么吹,也只能吹出他很小的時候吹響的那幾聲。但是,他已經很滿足了。后來,他又跟這個比他大十幾歲的‘老人’吹了好幾個鐘頭的蘆笙,才作別而去。”
聽了領導的訴說,大家才知道,原來仰亞的爺爺和某中央領導還有這么一段感人的故事。等大家喝了一口茶,領導繼續說:
“我,當時,就是這個中央某領導的秘書,從那次以后,某領導常常向我提起這件事,也常常說到想來看看這位老人。可是,由于工作的原因,一直到現在,也沒能成行。
現在,某中央領導已經退居二線了,卻還是沒有時間過來。這次,聽說我要到這邊來考察調研,就委托我來看看,拜訪一下這位老人。可是,不知道他老人家已經過世了。”
“可是,我從來都沒有聽說過我爺爺到過外面去呀?吹蘆笙,我倒是聽我爺爺說起過,說他以前也很喜歡吹蘆笙。”
“那,領導,仰亞他爺爺已經去世了,我們還要到他家去嗎?”
領導沉默了一會,說:
“唉,既然來了,這近在咫尺,我們還是去看一眼吧,哪怕在老人墳前去跟他說說話也行。”
一行人,就在團里吃了中飯,就著領導的車,朝著牛角尖大隊開去。
田野里,已是農忙剛過,嫩油油的秧苗,在稻田里輕輕地搖著,沿著小公路邊的小溪,一路歡唱著迎接著他們的到來。
車,沒能直接開到仰亞他們家,到寨子的山腳下就沒有路了,大家只能下車走路。
一層層的石板路,干凈而光滑。
仰亞作為‘向導’走在了最前面,跟在他后面的就是中央領導。
“小伙,你今年多大了?”
“告訴領導,我今年二十四了。”
“啊,不要再叫我什么領導了,直接叫我爺爺就行了,你看,我這不跟你爺爺的年紀差不多嗎?”
“不,你比我爺爺年輕多了。我爺爺如果還在,應該有八十多了。”
“嗯,我今年六十多,你爺爺是比我大些。哎,你的背影還真有點像你爺爺。”
“我們寨子,好多人也這么說。”
“你是跟你爺爺學的吹蘆笙嗎?我看你昨天的表演不錯的。”
“小時候,跟我爺爺學過一點,后來上學了,就沒有再學了,再后來,就是跟著我們團的陳團長學的。”
“那你們陳團長的水平也應該不錯哈。”
陳團長也跟在后面,聽到前面領導的話題說到了自己,他接過了話來:
“其實,仰亞的爺爺也應該算是我的師父了,我有好多的蘆笙曲子都是從他那里學來的。那時,我剛剛進入公社的宣傳隊,就是仰亞他爺爺帶的我們,他也跟我們說起他曾經進京開會演出的事。他進京的時候,我還沒有來,后來,因為師父身體不好,就沒有再去,我是五八年那次進京的,也參加的中央代表團的匯報演出。”
“啊,那你們這就算是師徒祖孫三代了,看來,你們的民族文化傳承做得還真是不錯啊。”
“哪里哪里,我比我師父仰亞他爺爺差多了。仰亞現在比當時的我要好得多了。我就算師父不爭氣的徒弟吧。”
“嗯,仰亞確實吹得不錯,從昨天的演出,就讓我想起了他爺爺。我也相信,他一定會比他爺爺吹得更好的。”
“是的,領導,我們仰亞,前幾年就被大家公認為我們本地的‘錦雞王’了,這個榮譽,我吹了一輩子都還沒得到呢。只是現在不能再叫他‘錦雞五’而已。”
陳團長順著就開始吹起了仰亞,也許吹起仰亞來,也是他的一份自豪吧。
一伙人一邊吹著,一邊走著。幾聲狗叫,仰亞他們就來到了仰亞他們寨子前。
這是一個純木質結構民族的寨子,有的木屋上還蓋著樹皮。沿山勢而建的吊腳木樓,層層疊疊、鱗次櫛比。一棟棟木樓不大,但卻干凈整潔,裊裊炊煙,更顯示著鄉間民居的愜意與淡然。
“阿爸阿媽,這是縣里省里的領導,還有中央領導,這位領導爺爺,說他見過我爺爺,所以,今天來看看爺爺。”
從來沒見過大領導的阿爸阿媽,一時間手足無措,都不知道該怎么說話了。只好一個勁地給大家讓座。
“哎呀。領導們坐坐坐,你們看你們看,我們這農村,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真不好意思,真不好意思。”
“哎呀,兄弟、妹子,你們也不用忙這忙那的了,我們自己來,自己來,這就很好了,比起以前,還不知道要強多少倍呢。”
“嗯嗯嗯,我們現在的生活,是比以前好多了。”
雖然最大的領導都這么說了,但是,阿媽還是覺得非常慚愧地把仰亞拉到了邊,說:
“你這笨人,要來這么多人,還是什么中央領導,你怎么沒提前跟我們打聲招呼呢,你看我們這家,這樣------”
“哎呀!阿媽,我們昨天才在縣里演出結束,我也不知道他們今天要來咱們家呀。”
“那你今天也不知道提前跑來,告訴我們一聲?”
“哎呀,今天早上,我還在團里睡覺呢,他們就來了,就叫我給領導們帶路過來,我好意思一個人朝前面跑來家嗎?”
這一對母子在相互埋怨著,阿爸趕緊進到家里,提出一大壺茶和一摞碗來。
“哎呀,各位領導,不好意思,我們家也沒什么好茶,這就是我們平常喝的茶,到碗茶給大家,先解解渴。”
領導接過茶碗,沒有慢慢的品,而是仰脖就咕嚕咕嚕幾大口,把一大碗茶喝干了。
“嗯,這才是茶的味道,能解渴。”領導的這個動作和說是出的話,把大家都逗笑了,大家也學著領導的樣,把茶當水喝了。
院壩里的氣氛稍微好了一些。
坐著坐著,慢慢地大家開始又聊到了仰亞的爺爺。
可是,一提到這個話題時,仰亞的阿爸阿媽,好像有什么忌諱一樣,臉一下子就不好看了。阿媽轉身,找個借口走進了屋子。阿爸停停了一會,才站起來,尷尬地又給大家到茶。
“哎哎哎,大家口干了,多喝杯茶,多喝點多喝點。”
到完茶,阿爸也悄悄地走進了屋里。
這一轉變,連仰亞也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院子里,一下子冷清了下來。
好久,仰亞才跟進屋里,卻看見阿爸正把一把老式的蘆笙拿在手上,正在驚慌失措地找地方藏。
“阿爸,這到底怎么了?這蘆笙?”
“沒什么,你出去陪領導們坐吧,這里沒什么。”
“那你們怎么都進來了呢?這蘆笙,我怎么從來沒看到過呢?”
“出去出去,不該知道的,還是不知道的好。”
仰亞還想伸手去摸摸那把蘆笙,卻被阿爸重重地拍了回來。
這蘆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