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張家祖訓

  • 星途之森
  • 億苦思
  • 2574字
  • 2019-05-20 17:50:00

在清代安徽桐城張氏家族中,張英、張廷玉、張若靄,祖孫三代,侍值內廷,頗受康、雍、乾三帝的青睞,可謂“合家頂戴”,滿門朱紫。尤其張廷玉,“登朝垂五十年,長詞林者二十七年,主撰席者二十四年,凡軍國大事,奉旨商度”。

康熙十一年(1672年)九月初九日,張廷玉生于京師。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十六歲的張廷玉準備參加會試,但因其父張英奉命為總裁官而回避不試。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張廷玉的夫人姚氏離世,父親張英登上相位。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中進士,授為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張廷玉授翰林院檢討,開始擔任《親征平定朔北略》的纂修官。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四月,入值南書房。康熙帝召他至暢春園,詢問其父張英致仕居家近況。命他賦詩,張廷玉作七言律詩二首,頗得康熙帝稱許。當日奉旨侍值南書房,特旨帶數珠,著四品官服色。“辰(早七時)入戌(晚九時)出,歲無虛日。塞外啟從,凡十一次,夏則避暑熱河,秋則隨獵于邊塞”。圣祖車駕遠巡遍歷蒙古諸部落,“窮邊絕漠,余(廷玉)皆洱筆以從”。張廷玉身居內廷,承襲父業,“久持講握,簡任機密”。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駕崩于暢春園,皇四子胤禛入承大統。經過二、三十年的艱苦激烈的奮爭,胤禛深覺皇位來之不易,為了實現自己奪得皇位的夙愿,大力扶植和培養自己的勢力。他曾說:“為政以得人為要,不得其人,雖食法美意,徒美觀聽,于民無濟也。”于是,慎選張廷玉作為輔佐他籌劃軍國大政的主要助手。張廷玉在《澄懷主人自訂年譜》中記述了胤禛相中他,并對他賦予厚望。一是他學問優長,“氣度端凝、應對明晰”,有才干。二是他為自己恩師張英之子。這對胤禛來說是日后難得的貼己之人。圣祖新逝,胤禛登極,即命張廷玉兼學士銜,協同翰林院掌院學士阿克敦等辦理大事典禮翰墨,供幾筵祭告文字。康雍之交,政務殷繁,諭旨每日下數十次,皆由張廷玉承命應辦。若有緊急奏事,胤禛令他入大內,口授大意,或于御前伏地而書,或隔簾授幾。稿就即呈御覽,“精敏詳瞻,悉當圣意”。同年十二月,特旨授禮部尚書,并指出:“朕再四思維,非汝不克勝任”。從此,張廷玉躋身于樞臣之列。

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在隆宗門開始設立軍機處,命張廷玉與怡親王胤祥、蔣廷錫領其事。雍正帝將軍需一應事宜交怡親王胤祥、大學士張廷玉、蔣廷錫密為辦理。之后,雍正帝以內閣在太和門外,侍值者多虞泄漏,“始設軍機處于隆宗門內,為承旨出政之總匯”。張廷玉擬定了辦理軍機處的規制:“諸臣陳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內閣擬旨;要事用折,自奏事處上,下軍機處擬旨,親御朱筆批發”。應當說,雍正帝設立軍機處,其主要制度都是張廷玉所籌劃的。正是從這時起,大學士“必充軍機大臣,始得予政事,日必召入承旨,平章政事,參與機密”。張廷玉不僅典掌軍機,又兼理吏部、戶部要職。總裁乾隆《吏部則例》等典章制度,對清朝政治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病危。臨終前,張廷玉與莊親王允祿、大學士鄂爾泰等同為顧命大臣,遺詔他日以張廷玉配享太廟。乾隆帝即位后,奉大行皇帝遺命,由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輔政。因他們懇辭,以總理事務王大臣稱職。乾隆元年(1736年),張廷玉再次奉命為皇子師傅,仍兼管翰林院事。二月,乾隆帝親謁景陵,張廷玉與王大臣留京總理事務。自此以后,皇帝每逢巡幸,張廷玉總是留京總理事務。乾隆帝還總是將他留京總理朝政,夜宿紫禁城,并典試科舉,選拔人才,考察薦舉官吏。

乾隆八年(1743年)十月,朝官條奏,“取士之法,不當專用制科試士之法,不當專用制藝者”。他“力持以為不可更張,當以仍舊為善”。又有朝官奏請“均田限田”,他以“事屬難行,徒滋擾累”為由,也力主不準。盡管這些事沒有影響乾隆帝對他的寵幸,譬如,清朝本無文臣封公侯伯之例,卻封張廷玉為伯爵,“系格外加殊恩”。然而,年逾古稀的張廷玉的固執和好激動,使他與乾隆帝之間漸生嫌隙。

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張廷玉陳疏以老病乞休。乾隆帝專降諭旨:“卿受兩朝厚恩,且奉皇考遺命,將來配享太廟。豈有從祀元臣歸田終老之理?”宣諭慰留。

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命他如宋代文彥博舊例,十日一至都堂議事,四五日一入內廷備顧問。當年冬天,張廷玉再次乞求離職養病。乾隆帝批準以原官致仕,并御制詩三章賞賜。張廷玉入謝,而見乾隆帝時,上奏說:“以前世宗憲皇帝破格給予臣厚恩,遺命臣配享太廟,去年跟從陛下祭祀時又有挽留臣告老回鄉的諭旨,臣恐怕死后不能有這樣高的待遇啊,而且外間也有類似的議論。”他免冠叩首,請求乾隆帝出一個憑證。乾隆帝很不高興,但還是擬了手詔,申明雍正帝的成命,并賜詩以安其心。詩云:“造膝陳情乞一辭,動予矜惻動予悲。先皇遺詔惟欽此,去國余恩或過之。可例青田原佑廟,漫愁鄭國競摧碑。吾非堯舜誰皋契,汗簡評論且聽伊。”次日,張廷玉具折謝恩,遣子張若澄入宮向乾隆帝謝恩。乾隆帝因張廷玉不親自謝恩頗為惱火,傳旨令他明白回奏。當時,由軍機大臣傅恒、汪由敦傳寫諭旨,旨還未下達。翌日黎明,張廷玉即來內廷謝恩。乾隆帝更為不快,認為這是軍機處泄露消息的原故。切責了汪由敦漏言。于是廷臣會議,商議剝奪張廷玉的官爵,罷去配享太廟的優容。于是乾隆帝下令削去他的伯爵。

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長子永璜剛去世不久,張廷玉再次請求歸鄉,激怒了乾隆帝,于是命以太廟配享諸臣名示張廷玉,命其自審應否配享。乾隆帝用大學士九卿議,罷配享,免治罪。隨后歸去。后來又因四川學政編修朱筌坐罪,命張廷玉盡繳頒賜諸物。乾隆二十年(1755年),張廷玉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歲。死后葬于龍眠山,乾隆帝最終仍遵清世宗遺詔,命配享太廟。

前半生的張廷玉位極人臣,可謂是風光無限,可到了晚年,晚景坎坷,這落差不可謂不大,原盼望配享太廟,卻落了空,這也就使得他明白了,伴君如伴虎,一朝天子一朝臣,縱使自己三朝元老,到晚年也不能順心如意,原本的配享太廟卻落了空(當然最后他還是配享太廟了,可是他不知道啊),于是他在離世之前留下祖訓,后代子孫,不可擅自求取功名(當然這是說給以后的,對于那些早已當了的,他也就不管了,還有就是皇上讓你當,他也不能反對),因淡泊名利,為民造福。

他的這些話前面當然是說給后輩子孫聽的,而后面當然是說給當今皇上聽的,他不這么說,皇上知道你不讓你的后輩子孫,不入仕為官,這不是公然跟他唱反調?

本章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增城市| 南乐县| 区。| 法库县| 海林市| 忻州市| 腾冲县| 简阳市| 西林县| 安福县| 黔南| 湖北省| 饶阳县| 阿克苏市| 南部县| 陈巴尔虎旗| 嵩明县| 民县| 平安县| 博兴县| 饶平县| 寿宁县| 甘洛县| 石嘴山市| 九江县| 康定县| 来宾市| 精河县| 军事| 准格尔旗| 休宁县| 原阳县| 江西省| 南京市| 墨脱县| 西宁市| 额济纳旗| 巴林左旗| 邮箱| 仁布县| 错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