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一封來自廣東的信
- 重生之花月正春風
- 江庭雪
- 5328字
- 2019-03-07 07:30:00
從霜回家時,剛走進二叔顧遠宏家屋后的地壩,她二叔家的大黑狗聽見腳步聲,一邊跑出來,一邊叫,見到是從霜,便收了聲,熱情地跑過來,歡迎她。從霜前世時,并不太喜歡狗,她讀小學的時候,被同一戶人家的狗咬過兩次,所以后來一直都不太喜歡這種被稱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的動物,此時見到這條大黑狗,倒覺得有些前世所沒有的親切。
進了院子,才發(fā)現(xiàn),居然連二嬸家的廚房門都是關著的,整個院子里,居然沒有一個人在家。
從霜打開自己家廚房的大門,進了父母的房間,打開書包,從里面拿出一個干凈的塑料袋,塑料袋里,裝著三個饅頭,封口是系好的。她解開封口,把這三個饅頭倒時裝湯用的大碗里,關上碗柜的門,把自己的書包放到堂屋的舊桌子上,給茶杯里沖了點開水,喝上去溫溫的,剛剛好。
她回到這個家境十分困難的年代,已經(jīng)快一個月了,對現(xiàn)在清貧的生活,已經(jīng)很習慣了。除了學校的住宿條件,她恐怕直到初中畢業(yè),也不會喜歡。不過還好,也沒有那么讓人難以忍受,起碼晚上就寢時間一到,宿舍安靜的很,比起24年后,小區(qū)里總有些鄰居,深夜還在樓下的公共區(qū)域高談闊論,或是樓上的鄰居總是半夜吵鬧,要更容易入睡。
星期天就是國慶了,下周一是中秋。今年的國慶和中秋挨在一起了。可惜中秋作為法定節(jié)假日的事情,要許多年后的事。
從霜這次回來,帶著幾分期盼和雀躍的心情,如果她沒記錯,就是在初一的國慶假時,家里收到了遠嫁到湖南懷化的三姨的信,信封上的地址寫的是GD省DZ市塘夏鎮(zhèn)的一個工業(yè)園區(qū)里的一家玩具廠,當年三姨的那封來信,回信是從霜寫的,也是從霜寄的。這封信,她已經(jīng)等了一段時間了,前世沒有抓住這個機會,這次一定不能再錯過了。
從霜去父母房間里看了一下寫字臺上的鬧鐘,已經(jīng)六點多了,再過一個小時,就快天黑了,她也就放棄了出去看看奶奶是不是在附近干活,打聽一下自己父母在哪塊地干活,自己去幫忙的想法。家里要做的事也很多,忙到天黑,她也做不完。
從霜進了草棚屋,果然,明天的豬草還沒有宰,她把放在墻角的小板凳拿過來,把紅苕藤抱了一大抱過來,開始宰豬草。
秋晨和張映華回來時,秋晨走在前面,走近草棚時,聽見里面咚咚咚咚的聲音,轉(zhuǎn)頭問:“媽媽,有聲音,是不是有賊?”
張映華好笑:“天都還沒黑,哪個賊娃子這么大膽。應該是你姐姐回來了,在宰豬草。”
顧秋晨一聽,一邊喊“姐姐”,一邊蹭蹭蹭跑了幾步,打開正對著托水房的簡易竹竿門。
從霜停下手中的活,回過頭來:“秋晨,回來啦。”
“媽媽在后面。”秋晨背著小半筐紅苕,走到堆紅苕的地方,蹲下來,放下背筐:“姐姐,你好久回來的。”
“吶,回來我就開始宰豬草,就是在宰這堆豬草前到家的。”從霜示意。
張映華:“從霜,開了燈再宰,光線暗了,容易宰著手。”
從霜喊秋晨:“妹妹,幫我拉一下電燈。”
秋晨立刻跑去把電燈拉亮。
“姐姐,你們放幾天假?”
從霜:“兩天。后天下午再下去上晚自習。”
秋晨:“大后天就中秋了,你不過了中秋再走嗎?”
從霜:“我也想啊,可是中秋學校不放假。我前面缺了那么多課,可不敢跟老師請假了。”
秋晨像個大人似的嘆了聲氣。
從霜安慰她:“你也得上學啊。”
秋晨:“可是我早晨可以在家吃了早飯再去,下午放了學就可以回來了。”
從霜:“沒辦法呀。我們家離鎮(zhèn)上太遠了,只能住校。”
秋晨還想說什么,張映華已經(jīng)背著一大背筐的紅苕藤進來了,從霜站起來,想幫忙接,張映華忙說:“你不要來接,這背豬草重的很,我自己放得下來。“
張映華并不是像顧秋晨那樣蹲下來,才把背筐放到地上,而是側(cè)著身子,重心放到右邊,右邊身子低一些,一下就把背筐巧“摔“到了地上堆著的紅苕藤上。這種功夫,便是從霜,也是要再大一些,才學會的。
“秋晨,先去端紅苕來宰,宰紅苕的時候,你可以和你姐姐慢慢說話。“張映華吩咐小女兒。
秋晨:“哦。“
做晚飯的時候,張映華去碗柜里端中午剩的菜來加熱,看到碗柜里的三個饅頭,沒有吭聲,只端了剩菜去廚房。
秋晨已經(jīng)洗好澡了,坐在從霜旁邊。從霜在灶下坐著,燒火。顧遠山在宰紅苕。
張映華:“從霜,東西是你買回來的吧?“
從霜:“嗯。我想著天氣不是太熱,早晨打飯的時候買的,背回來應該不會壞掉。平時家里都不會做這些東西吃,就買了三個回來,一人一個,您們嘗個味道。“
秋晨雖然不知道母親和姐姐說的是什么,但知道是吃的,立刻問:“姐姐,你買了什么好吃的回來?“
從霜伸手揉了揉妹妹的頭發(fā):“我跟你說了,你能保密嗎?“
“能。“
從霜湊到秋晨耳邊說:“饅頭。“
“啊!“秋晨看向張映華:”媽媽,我想吃……“
“不行,明天早晨蒸飯的時候,蒸熱了再吃。“張映華一口拒絕。
秋晨:“現(xiàn)在又不是冷天,吃冷的也可以嘛。“
從霜看自己妹妹可憐兮兮的樣子,不忍:“媽媽,熱飯的時候,熱半個給妹妹吃吧。“
見自己的姐姐開了口,秋晨立刻明白多半能行,趕緊站起來說:“媽媽,我去拿。“
“你不要去拿。等下熱飯的時候,我給你熱半個,但要先說明,你姐姐只買了三個,一人只有一個,如果你今晚吃了半個,明天早晨,就只有半個了。“
秋晨:“嗯。我明天早晨只吃半個。等打了糍粑,我再吃糍粑。“
從霜看向自己的媽媽:“不是大后天才中秋嗎?明天就打糍粑嗎?“
顧遠山:“你媽媽早就計劃好了,明天早晨就打,這樣子,你在家,可以想吃就吃。到時候留一碗起來,我們中秋那天吃就行了。中秋那天,你奶奶他們也要打糍粑,早晨肯定要在他們家吃。“
從霜想起24年后的父母,心里感慨萬千,差點掉下淚來。好不容易把情緒穩(wěn)住了,才說:“爸爸,媽媽,我這次月考,有三科考了滿分。“
這對顧遠山和張映華來說,可真是一個實在令他們高興的消息。張映華雖然沒有上過學,但她也大概知道,上了中學,要考滿分可不容易。這五六年,村里也有不少人家的小孩子上過中學,可從來沒聽說哪個考過滿分。她心里高興得很,但對著女兒,卻說:“這次考好了,不代表以后都能考好,你可千萬不能驕傲。“
顧遠山想,這都哪跟哪啊,不過他一向不在這種小事上反駁老婆,也就沒吭聲。倒是聽見從霜說:“我曉得,媽媽,您放心吧。“
晚飯后,張映華去泡明天要打糍粑的糯米,顧遠山去洗澡,從霜洗碗。秋晨則站在灶臺旁,跟從霜聊天。
她今晚吃到了姐姐買的饅頭,現(xiàn)在心里還美著呢。
其實從霜家,每年都要種小麥,一年能收三百斤左右的小麥,但這些小麥,往往只夠繳公糧,繳完國家的和集體的,收成好的年頭,能余下三五十斤,要是收成不好的年頭,可能還不夠,還得補繳一些錢。所以每年收完小麥,辛苦忙一場,不一定能有小麥留下拿去磨面粉,饅頭這些,不只對他們家是稀奇的東西,對村里許多人家來說,也是如此。
等顧遠山洗好澡過來時,從霜已經(jīng)洗完碗刷好鍋了,在堂屋里看歷史書。
顧遠山走過來,在旁邊的椅子上坐下,對從霜說:“你還是要注意勞逸結合。“
從霜合上書:“我曉得。從放學到現(xiàn)在,我才看了幾分鐘的書。“
顧遠山:“你哪三門課考了滿分?“
“英語、數(shù)學和生物。“從霜說。
“那很好,很好。“顧遠山說:”英語和數(shù)學,不管是讀初中還是高中,都是主課。“
“嗯。“
顧遠山:“其他幾門課呢?“
從霜:“還不知道。估計星期天去學校,就會公布了。這幾門的分數(shù),還是放假前,班主任老師來開班會說的。“
“你們班上除了你,還有其他人考滿分嗎?“
從霜:“有。英語除了我,還有樂誼。談曉薇好像也有三科考了滿分。其他好像就沒有了。“
顧遠山對談曉薇有點印象:“那個談曉薇,就是你們班的班長吧。“
“就是她。你送我去學校,在校門口碰到她,她幫我背的書包。“
顧遠山:“她好像是你們班小升中的第一名。“
“就是她。“
顧遠山畢竟是讀過高中又當過小學老師的人,和女兒在學習上,可以有共同話題可以聊。張映華洗完澡過來,見老公在和女兒聊讀書的事,本想和從霜說話,也沒有開口。
從霜看見她進來,便喊了她:“媽媽。“
張映華洗了頭發(fā),一邊用毛巾擦頭發(fā),一邊走到吃飯的大方桌旁,移了根高板凳過來坐。
顧遠山:“你來坐椅子,我去看會兒電視。“
張映華:“按著時間回來,不然把你們兩父女鎖在外面。“
秋晨早跑去奶奶家看電視去了。她能陪著姐姐說話,等到父親過來,已經(jīng)不容易了。
張映華坐下來,和從霜聊天,話題就完全不一樣了。她不懂讀書上的事情,只能和女兒聊家里情況,生活上的小事這些。但從霜并不覺得自己的媽媽就比父親顯得低一檔。在她看來,父母各自擅長的領域不一樣。這樣恰好互補,對她和妹妹秋晨都好。
張映華先是夸了兩句:“從霜,我知道你有孝心,才會惦記著給我們買饅頭回來。不過這種東西,嘗過味道就好了。家里的情況,你也是知道的。每個星期,家里只能拿得出十來斤米,給你去學校換糧票。我聽你爸爸說過,你在學校,吃飯吃菜,都是要花糧票的,打開水也是,一瓶開水就要一兩票。你現(xiàn)在正在長身體,在學校,自己要吃飽,節(jié)約歸節(jié)約,但不能餓肚子。“
從霜從這一大通話里,聽出母親的意思和擔憂來,說:“媽媽,您就放心吧。我計劃著用糧票。一星期十斤米,其實用不完,我買了饅頭,都還剩了一些,下周去學校,不用帶米去,上次爸爸送我的時候帶的十斤米換的票,還沒有用,其實以后可以少帶一點米去。“
張映華:“十斤米,我們家還是拿得出來。你不要總想著省點下來,也不要想著買點什么回來給我們吃。我們在家里,有米有菜,自己做來吃,比你在學校吃大鍋飯要好吃。“
從霜:“其實學校的飯挺好吃的,都是隔水蒸的,像我們農(nóng)村辦宴席,蒸糯米飯那樣蒸出來的。只有菜,有時候確實不好吃。“
張映華:“不好吃,也要吃飽。千萬不要不好吃就不吃,那樣子容易得胃病。“
從霜:“嗯。我不會的。“
“我聽你爸爸說,你們下了晚自習,食堂會買饅頭包子,你要是餓了,也要去買來吃。“
“媽媽,我馬上都要滿十二歲了,您就放心吧。我曉得怎么照顧自己。“從霜使出了難得一用的撒嬌的方式。前一世,她活到36歲,幾乎沒有在父母面前撒過嬌,小的時候,好像不怎么敢,后來大了,又擔起家里的重擔,已經(jīng)沒有撒嬌的心情了,怕一撒嬌,就再也不想抗起那些重任了。
張映華難得在女兒面前露出慈母之態(tài),此時卻自然流露出來了:“我不說了。你自己有分寸就行。我泡了米,明天一早,就蒸,你多睡會兒,我叫你,你再起床。“
從霜:“嗯。我明天睡個懶覺。“
張映華笑了,她覺得頭發(fā)擦得差不多半干了,就把毛巾搭在從霜坐的圈椅臂上:“27那天,村里的大朱醫(yī)生從鎮(zhèn)上,給我們拿了封信回來。我拿出來,給你看看。“
從霜心里已經(jīng)知道,這封信,應該就是三姨從廣東寄來的那封了。
她跟著張映華進了房間,看著母親打開平柜的鎖,從里面的抽屜里拿出來一封信。
這會兒,她心情又緊張又激動,直到接過信,看到上面的地址,以及久違了的字跡,才平靜下來。
的確是她記憶中的那個地址,那個廠名,她的三姨寫來的信。
從霜:“媽媽,爸爸給你讀過了吧?“
張映華:“讀過了。你看吧。“
“哎。”
從霜拿著信,和母親一起回到堂屋,坐下之后,從已經(jīng)拆開的信封里,抽出信紙,展開來看。
這封頁一共寫了兩頁。從霜很快便看完了。三姨張映秀在信里說,她是收了水稻后,才和同村的人一起去的廣東,到了塘夏,當天就進了現(xiàn)在的玩具廠。她在梳頭部里,專門負責給玩具娃娃穿衣服裝假發(fā),是計件工,她每天要加班到晚上十點,多的時候,一天就能掙二十多塊錢,少的時候,也基本上有十七八塊。廠里包吃包住,每個月扣60塊錢的飯錢,住宿不要錢。廠里的開水和熱水是全天免費供應的,她問家里兄弟姐妹現(xiàn)在的狀況,還有外婆的身體,如果要是有哪個兄弟或是姐妹要去廣東打工,可以給她寫信,她去問廠里的人事,那個人事和她是老鄉(xiāng),也是湖南懷化的,如果對方答應了,過去就可以直接進廠上班。信的最后一段,詢問從霜現(xiàn)在是不是上初中了,學習怎么樣,還有秋晨,是不是上幼兒園了。最后就是祝語。
從霜看完了信,把信紙折回,裝回信封中,對母親說:“媽媽,我來給三姨回信吧。您有什么想說的,跟我說,我都寫進信里,星期天去學校的時候,順便去郵局把信寄了。”
“我說的,你都要寫進去。“
“我保證。“
張映華把自己想說的想問的都告訴了女兒后,順口發(fā)了一句感嘆:“這人啊,多少還是得讀點書。能認字,看得懂信,寫得了信,就可以了。不然,真的太慘了。“
她是說者無意,從霜卻是聽著有心,聽到母親這句感嘆,從霜想到母親后來生了病,整個人都變得有些偏激,很難溝通,講道理也不聽,心里一陣心酸,也不知道是為母親沒有讀過書,還是為出車禍前背著一堆包袱的自己。
第二天早晨,從霜為了安母親的心,果真睡到張映華叫她,她才起床,順便把妹妹秋晨也叫了起來。
張映華已經(jīng)把糯米都蒸好了,見兩個女兒起來了,就催她們?nèi)ハ茨標⒀馈?
顧遠山已經(jīng)在打糍粑了,過了一會兒,從霜的二叔顧遠宏和四叔顧遠明都來幫忙。從霜的五叔顧遠榮負責推磨,奶奶添磨,把炒好的黃豆磨成細面。黃豆粉與白糖和勻,用來做糍粑的調(diào)味和陷。
從霜和秋晨站在小姑姑的花園邊上,各自端著一大碗水,漱口。
糍粑打好,顧家一大家子全都聚在從霜家的堂屋里吃糍粑,陳小英也來了。
從霜心里感嘆,不管是現(xiàn)在,還是二十年后,永遠都是自己家最能吃虧。這些都罷了,現(xiàn)在大家都窮,還能互相幫襯,幾十年后,一家比一家有錢,卻個個都變得勢利無比,也不知道是為了什么。如今看見他們還沒有那么精明勢利的樣子,從霜的心情十分復雜。
從霜和秋晨吃飽后,張映華應把準備好的一大湯缽的糍粑,裝進編織帶的手提籃里,叫從霜和秋晨送去外婆家,讓從霜問問,外婆有沒什么話,要捎給三姨的,讓她一并記下來,寫進回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