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8年2月3日,又是除夕夜。
登記新信息是在2037年12月末,完畢后這兩個月黎皓的正式工作沒有落實,而是跟其他人,學習一些工業生產等知識。
這算是一次新的人口普查,全世界原本有近75億的人數,到目前為止只有50億出頭的人重新記錄在冊,除去少數還未登記的人,大多數都歿于這次紛亂。
死亡人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30多倍,但本質上這不是種族之間、國家之間的戰爭,而是兩類不同的人的戰爭。
大部分人的工作將要涉及礦物開采、冶煉、運輸等,所以培訓的知識點很有針對性。而地球,到時候將成為一個大工廠,各處都是挖地何止三尺的開采場。
聯合政府已在論壇上公布不同時期的工作計劃,按照聯合科學院的研究結果,在板塊結構穩定的亞洲、美洲及其他少數地區修建發射中心,屆時絕大部分飛船在此升空,進而離開太陽系。
飛船的不同組件在不同地區分別制造,在發射中心附近地域組裝完畢,而黎皓所在的z市離最近一個組裝中心不遠,但起本質工作確實冶煉礦產。
z市周邊山地圍繞,以前探測表明鐵、銅等礦物資源儲備量極大,但在山中交通不便,同時市里經濟發展不靠重工業推動,各種原因下并未動用。
但這時有礦的地方要挖,沒礦的地方同樣要挖。
這些工作都是重要而不可少的,但更關鍵的則是飛船的動力問題、生態問題,即能保證人的生存和離開太陽系。科學家群體需要盡早做出突破。
比較長遠的規劃是整體布局和發展,新社會結構的構想中科學家和學生的重要度極高,屬于文明的希望。
短期的建設目標則是修建冶煉廠及修筑礦區跟再加工地區之間的道路,大量生產耐儲存的糧食等。
更短期的任務,就是眼前的除夕夜。
這也將是法定的地球上最后一個除夕夜。
因為聯合政府的成立,整個人類社會向一個整體發展,信仰、種族、觀念等等在這次動亂中已經自發的趨近,聯合政府順水推舟,社會問題各方面得到解決。
5月17日,太陽第一次眨眼,聯合國《條例》通過。聯合政府將這一天作為新人類文明的新年。
計劃時代已經開始,每天都需要到政府廣場去領取定額食物,最多領取兩天的量。昨天領到的食物食材十分豐富,也許是知道這是最后一個除夕夜的準備,所以格外的豐富,足以過好新年。
主廚由妹妹黎昕擔當,黎皓則負責洗菜切菜等準備工作。
做菜過程,聲音乒乓,香飄十里,熟透的食物格外誘人。
等到諸菜上桌,碗筷就緒,黎昕便仍不住哭了出來,匍匐在桌邊,香肩顫動,嗚嗚難斷,黎皓也不好受,眼睛紅腫。
終究沒有回來,黎皓只能猜測到父親不歸的原因,但母親為何也不知道,他去母親工作的醫院查看過,但醫院狼藉一片,沒有母親的身影。
相比于上一個除夕夜,一家人圍坐著看春晚,今天則是少了兩個人,菜香飯香但食之無味,春晚節目也已經沒有。
翻出妹妹手機相冊中上次除夕夜的照片,同時輕聲安慰妹妹,示意其快一起吃飯,不要再哭。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接下來的日子總得繼續,黎皓還記得父親讓二人離開時的情形,照顧好妹妹也是自己余生的一部分。
相顧無言,默默吃完飯后兩兄妹便各自回了房間,碗筷不需再提,都沒有心思在意,躺在床上翻來覆去。
外面也有煙火爆炸聲,很零星,不復往日的熱鬧,輾轉間不知何時已入睡。
轉眼間過去數日,黎昕便上學去,新的學校新的學習計劃安排,聽說現在主要學的工科知識和其余學科普適性的了解,純粹的理科、人文科學等進階知識要到大學或以后才教授。
這是計劃中不浪費教育資源的舉措,社科類的人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需求量會很小,沒必要投入太多資源教育;雖然數學、物理、生物等學科人才對于計劃的建設十分重要,但是同樣需要頂級的人才,有興趣、天賦、能力的自然能夠掌握,也沒有必要填鴨教育所有學生。
工科則不一樣,在接下來數十年的大建設時代,這些將是大部分人的必備知識,工程師應當比較吃香。
黎皓則跟著修路的隊伍工作,之前登記信息那個錢東大叔,讓他申請收集生物基因的工作,但是還沒有人來開展,倒是錢東搖身一變,從文職登記人員變成了工程師,進入山里礦區的隧洞由他負責督造。
太陽在天上照著,是冬日里難得一見的大晴天,戶外雖有寒風凜凜,但背風一側也能感到暖和。
黎皓將最后一塊擋板放置好,另外兩人便在外側埋下茬子固定,內側混泥土已經壓得平實,只待凝固這一小段路便算修好。
這時遠處一個人跑了過來,正是錢東,戴著紅色安全帽,穿著天藍色工作服,濃密的絡腮胡依就讓人難忘。
“黎小子,打你電話也不接,害得我還跑過來專門找你。”
黎皓沒帶手機,修路這幾天比較累,主要的是帶著手機也沒啥用,雖然這時候話費流量都免費,但也沒有多少娛樂項目可用,原來的好多東西也沒有維護。
“我沒有帶,真是抱歉,麻煩你了。不知道找我有什么事?”
錢東緩了緩,才說道:“之前我不是讓你申請的工作嗎,幾個月沒有動靜,但今天科研組已經到了。他們情況很急,今天就要正式開展工作,你也得去了。”
“那我現在去哪?”
“往山里走,他們現在在鐵礦場那邊,好像還在討論工作安排。”
黎皓謝過錢東,隨后騎上自行車往礦場那邊走去,山中大道未通,自行車正合林中小道,比走路快多。
到達山口一看,約摸三十人圍成兩團,一邊十人,一邊二十人。
人多一邊堆放著許多儀器,人少一邊則是人手一大背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