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中秋節(jié)1
- 女皇二代
- 桃貓
- 3757字
- 2019-04-02 18:09:12
第二天一早,在李怡婷晨練的時候,靜琳師太順便也指導(dǎo)了一下唐炎,就在龍隱寺后山前的空地上。
唐炎的武功源自逍遙派,逍遙派的武功是從套馬、抓馬和日常養(yǎng)馬中發(fā)展而來,特點是底盤穩(wěn),大開大合,擅長以力卸力。傳聞當年逍遙派創(chuàng)派祖師,曾以一人之力徒手把一匹發(fā)狂的野馬放倒在地。而唐炎,在原本逍遙派功夫的基礎(chǔ)上,竟然自創(chuàng)了一套武器的手法,以繡花針為武器,或上面放毒,或以針刺人穴位,達到出其不意傷人無形的目的。
“嗯,很有想法。”靜琳師太在看完唐炎甩針刺入木樁后,點評說,“這個武器挑的很好,隨手就有,很便宜,體積小,能完全隱藏起來。你的力氣也很大,扎木頭都能入木三分,扎人確實能扎進穴位里,不錯,我看能排到兵器榜的前三里了。”
“還有兵器榜這種東西的嗎?”在旁邊圍觀的李怡婷問。
靜琳師太翻了個白眼,說:“我編的。”
“那師傅你是按什么來排的?”李怡婷好奇的追問。
“實用、隨手可得、不違禁、殺人無形。”靜琳師太嚴肅的說,“繡花針四樣基本都符合,如果沾了劇毒,瞬間就能取人性命,很厲害了。”
“前三里除了繡花針,還有些什么?”李怡婷想不出來。
“第一是菜刀,還有一個是折凳。”靜琳師太說。
李怡婷本想反駁,可是認真想了一下,這三樣?xùn)|西確實各方面來說都要比那些所謂的名劍名刀要厲害啊!光是拿在手上不會被禁軍和衙役盤查就完勝了,武器都被別人收繳了,那還怎么能算是武器,只能算是收藏品了。
“沒辦法反駁了吧!”靜琳師太看李怡婷拉長了臉不說話,笑嘻嘻的問她。
“那這三樣也太不好看了,拿菜刀像廚子,拿繡花針像繡娘,拿折凳的算什么?木工嗎?”李怡婷不服氣,說道。
“命重要還是面子重要?”靜琳師太問。
“命。”李怡婷不假思索的答。
靜琳師太說:“那不就結(jié)了,好看能頂什么用,實用才是最重要的。”
“這個繡花針有個缺點,你不方便隨身攜帶吧?”靜琳師太從木樁上拔下了一根針,拿在手上,“要是沾了毒,你隨身帶著的話,不小心會刺到自己身上吧?”
“我很小心的用帆布包好了,綁在小臂上,這里沒有關(guān)節(jié)不會活動,就不會誤傷自己了。”唐炎拉起左手的袖子,把綁在手臂上的帆布包展示給兩人看,帆布包上插了4根繡花針,針穿過帆布針頭裸露在外面,很牢固但也不會穿過帆布傷到唐炎自己。
靜琳師太仔細看了一下說:“你這樣拿出來的時候不好拿吧?插得太緊了。”
唐炎點頭,確實就像靜琳師太說的那樣,他在取針的時候需要比較大的力氣捏緊針尾用力拔出來。
“這就影響你出針的速度了,如果是高手甚至不會給你取針的機會。”靜琳師太想了一下說,“交給我吧,我來想辦法。”
“多謝師太。”唐炎趕緊拱手道謝。
“暗器只是取巧,正道還是基本功,你們二人都給我繼續(xù)鍛煉基本功去。”靜琳師太指點道,“速速練功。”
“好!”
李怡婷和唐炎繼續(xù)開始打拳,靜琳師太去找寺里的師太琢磨唐炎放繡花針的東西了。
趁著還在龍隱寺,李怡婷和唐炎認真的在靜琳師太的指點下修煉功夫,除了基本功之外,靜琳師太讓唐炎多加練習(xí)拔針甩針,讓這個動作更加快速。而對李怡婷,靜琳師太則是讓她練習(xí)眼力,練習(xí)快速閱讀。
“為什么?那么短的時間我就算看完又有什么用?”李怡婷拿著靜琳師太給的一大疊厚厚的武功秘籍,她不能理解師傅的目的。
靜琳師太說:“不光是看完一遍,你還要記憶、理解,我不需要你看一遍就學(xué)會這些武功,我只是讓你在這個過程中,提高專注力、反應(yīng)力。”
“這對武功有什么好處?”李怡婷表示自己有聽但是沒有懂。
靜琳師太嘆了口氣說:“你可知道什么是最有優(yōu)勢的武功?”
“力氣大?招式多?”李怡婷思考著,“是速度,只要夠快,在別人反應(yīng)過來之前就動手,那就是優(yōu)勢。”
“對,就是快。”靜琳師太露出欣慰的笑容說,“曾經(jīng)有人,在練習(xí)速度之后,人世界一切的東西在他眼中都是慢動作的,你說這樣的人是不是就無敵了?至少不管別人如何打他,他都能躲得過去了。”
李怡婷驚訝的說:“真的有那么厲害嗎?”
“我不知道,這只是傳說。但是就我自己來說,確實是會比別人反應(yīng)快一點。”靜琳師太拍拍李怡婷的肩膀說,“你本來學(xué)東西就快,只需要多沉浸一些,就能提高速度了。但要愛惜眼力,每日只能這樣看書一個時辰。”
“好,我知道了。”李怡婷認真的答應(yīng)了。
在兩人的訓(xùn)練出效果之前,中秋節(jié)先來到了,靜琳師太在這一天給兩人放假,只需要完成正常的基本功就可以了,讓兩人在寺里好好逛逛,畢竟今天整整一天,龍隱寺都有慶祝中秋節(jié)的活動。
中秋節(jié)的慶祝活動從早上的廟會開始。
一大早,寺里的尼姑和教習(xí)的姑姑,就在廟前的大街兩旁支起了攤位,除了寺里本身出產(chǎn)的蠟燭、線香外,繡品和素餅也都擺上了攤位上賣。附近城里的小販也過來定了攤位,賣各種水果的,賣各色花燈的,還有賣鮮桂花、桂花餅和桂花酒的。
一整條街都是甜絲絲的桂花味,人走在大街上都不禁露出了微笑。
“真好,真熱鬧。”李怡婷看到廟街忍不住贊道。
李怡婷今天不光是和唐炎在一起,還帶上了阿花和阿黃,四個人一起在龍隱寺過中秋。元易見李怡婷也不會離開龍隱寺,不會遇到什么麻煩事,便和李怡婷請了假,去了山下的天俊縣過中秋節(jié)。
廟前的大街就讓這四人逛了一個上午,中午的時候又一齊回了寺里,看寺里的中秋祈福活動。
寺里的尼姑們,在主持靜珠師太的帶領(lǐng)下,把后山出產(chǎn)的水果一樣樣的捧到佛祖面前,還供上了專門做的圓圓的月餅。靜珠師太等東西都擺好后,領(lǐng)著大家在佛像前誦經(jīng)。
觀禮的人實在太多,李怡婷站的地方又離得有些遠,加上對佛經(jīng)也不熟悉,她仔細聽了好一會也還是沒聽出靜珠師太領(lǐng)著大家念的是哪一篇,就見靜珠師太給佛祖上了一柱高香,中午的祈福儀式就結(jié)束了。
這個時候的人群還未完全散去,不少住在附近的人都留了下來,等著參加晚上的放燈儀式。
離天黑還有3個時辰,這段時間大家看熱鬧的看熱鬧,找地方休息的找地方休息。在廟街最外面的地方,有人支起了攤子,擺上桌子椅子,賣一碗一文錢的百花茶。有說書的先生和老板搭伙,借著茶攤的地方說書,拿些賞錢,渴了就買老板一碗百花茶,天氣熱,一天下來也要買上個5、6碗的,茶攤老板就不收他借攤子的錢了。
倒是有其他賣吃食的,賣餛飩的,賣饅頭的,賣燒餅的,賣花生瓜子的,借著茶攤也一起做生意。這些茶攤老板就要收錢了,一天下來要收上50文的錢,但這些小販一天下來賺的也遠不止這些錢了,畢竟也是借了茶攤的桌椅,給錢倒是給的很爽快。
再有一些做雜耍的藝人,在茶攤的不遠處表演,也聚了不少留在這里的人,這些就和茶攤沒有關(guān)系了,但相互之間也是互惠互利的,漸漸的把這一片的人氣都聚了起來,反倒是廟街上現(xiàn)在的人比早上少了很多。
趁著熱鬧,李怡婷和唐炎中午就沒有去寺里的餐館吃飯,而是去了這個只擺一天的茶攤,老板很快就給四個人端上來一人一海碗的百花茶。
李怡婷還是第一次用這么大的碗來喝茶,感覺新奇,端起來喝了一口后,說:“菊花、金銀花、桂花,加了甘草和川貝,難怪這味道這樣清甜,這個天氣喝來正好呀!”
“呀,小娘子真是厲害,這一喝就喝出來了。”茶攤的老板是位上了年紀的老人家,看起來很精神利索,但卻不是那么像做生意的樣子,腰桿挺得筆直倒有些風(fēng)骨的樣子,他站在李怡婷桌邊說,“我是縣里惠仁館的吳大夫,這天氣干燥的,干脆上來給大家煮點涼茶喝喝。”
“失敬失敬,竟然是坐館的大夫。”李怡婷很驚訝,竟然有大夫會擺攤賣涼茶的。
“沒什么特別的,我就是年年都要上山來湊熱鬧,自己喜歡坐著就帶了座椅,天干物燥的再泡了茶水喝,一年年的下來,不知不覺就變成了茶攤了。”吳大夫笑嘻嘻的,看上去很隨性的自己解釋了起來。
李怡婷也跟著笑了起來。
“對了,吳大夫,我看著里人這么多,但是怎么卻沒有縣衙的人上來維持秩序?”唐炎好奇的問了句。
一到這種人多的時候,難免小偷小摸的也多起來,幾乎都會有縣衙的人來維持秩序。
吳大夫平常的說:“衙役們都在縣里,縣里晚上會有花燈,那邊人也多。至于這邊嘛,主持師太和縣里的郎君說好了的,由龍隱寺自行負責(zé)維護秩序,真有壞人抓住了明日再一起送到縣衙去。”
“要是有壞人會怎么樣啊?”李怡婷好奇。
“自然是有護院的尼姑出來抓住的。”吳大夫突然就滔滔不絕的說了起來,“當年我還是個孩子時,就遇到過一次,有一伙外地來的拍花子,想在廟街上偷孩子。被攤上的老板發(fā)現(xiàn)喊了出來,大家還沒來得及反應(yīng),寺里的護院尼姑拿著戒棍就沖了出來,她一個人長棍一挑,三下五除二就把7、8個拍花子給抓起來了。”
“哇,這個護院尼姑好厲害啊!”阿花在旁邊驚嘆的說。
“是啊,就是寺里的大尼姑靜琳師太呢!她最是厲害了,颯爽英姿,巾幗英雄。”吳大夫摸著胡子贊不絕口。
李怡婷在一旁看吳大夫雙眼亮晶晶的,口若懸河的樣子,心里腹誹,這怕不是給自己遇到師傅當年的暗戀者了吧?
想想那個場景,小小少年遇到了橫空出世英雄一般的少女,一見鐘情暗生情愫,從此之后默默的關(guān)注著她,只想著再與她偶遇一次,一等就等了幾十年,從少年郎長成了老頭子,還在一旁默默的愛慕著她,這份深情深埋在心底,誰都不知道。
唐炎見李怡婷在一旁神游,還捂著嘴哧哧的笑,好奇的伸手戳了一下她問:“阿李你在想什么?如此的好笑。”
“沒什么,沒什么。”李怡婷連連擺手,開玩笑,這個想法要是說出來,怕是會被她師傅打死的。
不過也難怪,自己師傅從小就彪悍,又嫉惡如仇,看到拍花子那些壞人,拿著棍子1個打8個的事肯定是她做的,估計當時的靜琳師太還要生氣,不能直接一棍子打死這些壞蛋。估計當年的住持很是頭疼,要時刻預(yù)防門下的小尼姑變成暴力殺人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