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2日
山中小記:今見一蟲,飛行猛厲,似牛虻而短,若蜜蜂而壯,其色黑,其形悍,越澗而來,入我畫室,上下翻飛,嘯聲刺耳,如王者入奴者境而無所忌,忽欲出,如丸射窗,直撞大玻璃,只聽一聲:“咚”,如一粒蠶豆墜地,死矣。
周飛樂方家:
小記寫得真好。
吳迪道兄:
真乃亡者之尸。
金厶刀方家:
最后倆字,感覺特逗!
大冬妮:
死得爽快!
劉以林:
哈哈哈,大冬妮神評點!
2014年7月19日
大霧鎖山,忽聞黃鸝啼囀:“笛鉤跌丟。”急起視之,聲在西谷,澗深霧濃,不可見也。憑欄佇立,心動如泉。少時吾故鄉黃鸝,啼聲“底鉤叼笛鉤跌丟”,多“底鉤叼”三字。北京黃鸝,其聲不在故鄉音之上游也……此夏黃鸝鳥,未全兒時音,乘霧到西壑,忽若故鄉人。
高寬眾道兄:
人生當如此,痛快!
大靚擰方家:
圖文俱佳!
2014年7月21日
今有白兔一只,舍周圍青山,以吾院為家,宿東門老藤根下。吾呼其名,即跳躍至前,若宿世老友也。一日,為我所驚,一躍齊胸,狂奔,劃一大弧,直射其窩,立伏不動。吾大笑,知兔子窩者,家也;家者,人兔皆一也。自此,常避東門老藤。
溫書香方家:
誠如您所言:山居之美,不可言也,言之即勉強。
2014年7月23日
今日大暑,必有快事。午后,赤膊,赤足,戴草帽,入我所種地,氣蒸如煮,蹲地薅草,熱浪噴臉,有青草味,有泥土味,生物之氣相激。身邊大瓶涼水,咕嘟咕嘟只管搞。如此多時,身如水洗,人出汗雨而如沐我河也。盛夏妙境如此,復何能言,唯爽爽極!
王曉嵐方家:
這種意境咱們山民太有同感!
2014年7月26日
盛夏酷暑,蟬鳴如海。蟬之言語,何人知之?蟬世間“普通話”為“知了知了”。然我居之燕山山脈,蟬聲卻是“愛吾愛吾愛吾~愛~~”下至山腳,即華北平原,蟬鳴立改為單音“熾……”南行百里至北京,其音不變。我山之蟬,鳴時收四翅,穩六肢,翹后身,一收一縮一提然后猛一抬,其音遂滿。何成此境?難問其蟬,問亦不答。
葉青方家:
太羨慕了!神仙又怎樣!
2014年7月29日
七月底,玉米成。劈柴生火,不多時,水沸物熟,撈而食之,不禁大笑。往年玉米成時,總有野物自山谷中來,稍未注意,即一田殆盡,今年以鐵欄圍之,獠牙者不可再得矣。鐵欄之鐵,得者吃玉米,不得者看吃玉米者吃玉米。山中之獸,口水正滴于樹根處乎?哈哈!
喻靜方家:
好想吃。
劉以林:
那年您與明海法師一起來,吃過一次啊。
2014年8月1日
暮望山谷,忽聽林壑中有異響,初咯吱,后咯吱吱,似為獠牙嚼物。心甚驚訝。此山中虎,清朝時絕;豹,民國時絕;狼,建國后絕。近年封山林密,山民多言有野豬出沒者,吾未嘗見,此山生猛已如此耶?于是厚靴利器,下壑視之,草莾沒頂,蟲飛如水濺,艱難不可進,遂嘆:噫,原野重生矣!
王海燕方家:
呵呵,新聊齋即將問世?
2014年8月5日
一蟬殞滅,墜于石上,螞蟻見之,呼伴拖曳,毫不能動。吾視之而笑。未幾,眾蟻以石為基,掩藏此蟬。每蟻頂一小巨物,奔忙不息,自晨至午,成一小丘。此糧倉耶?丘在路中石上,腳踏即碎,風吹亦散,必不久存,然眾蟻奮力,仍在加固。皺眉視之,心生悲憫。嗚呼,人世間眾多所為,與此同乎?
花山學長:
然不如此,又當如何?也許,這就是生活。
2014年8月16日
螳螂撲蟬,今日見之。螳螂潛進靜踅,漸近蟬身,雙刀齊落,蟬啾然狂叫。螳螂不遲延,小口細牙,立食其蟬,蟬掙扎不脫,活為其食,哀鳴命絕。螳螂與蟬,軀體大小幾同,力亦幾同,食與被食,蓋因螳螂有刀而蟬所無也。嗚呼,利器之有無,世間存亡之道也,不可以不察。
大衛方家:
圖文皆牛叉,金光閃閃?。?
2014年8月20日
大暑初歇,綠海之中,忽見紅葉一片,心大奇。天下皆綠,何一葉獨紅?天地火焰,獨在此燃耶?萬物蕭瑟,獨先于此耶?以手觸葉,忽墜深秋。徘徊四顧,身仍在暑中。此葉天造耶?心造耶?幻見耶?實有耶?一葉知秋,此葉可知否?若不可知,其紅何意?期智者答之。
山棗方家:
眼之所見,心之所想,物于悟現。都是境界凈地。
2014年8月22日
一小鳥,入我畫室盤飛,倦即隨處一落。吾戴草帽,屏息窗前,未久,小鳥落于帽上,飛手執之,大笑。小鳥二目注我,驚懼不已。飛鳥落入爪牙者必死。然鳥知爪牙之利,未知善之利也,君飛于天,我行于地,天地同志,何相害耶?況為同山之鄰居乎?于是至屋外放之,呵呵呵久。
徐韜滔學長:
香廬引翠鳥美事!
2014年8月27日
山中日出,樹影草影橫斜,我影亦然。我看我影,在壁上,在草間,在石上,在青藤中,凡所在處,吾目皆及。心清寂然,爽極。笑問吾影所見者何?影曰:見山氣明麗,飛鳥渡澗,秋蟲不飛,另有一人黎明即起,背負旭日,向自影行注目禮,嘻嘻自哂,不知所樂者何也。
2014年8月29日
八月棗熟,伸手摘之,大叫啊呀!棗枝中有蟲,名洋拉子,色極美艷,劇毒,甫一觸之,如針扎,如火灼,如利刃久割。吾少年時即知此物,山居十余年,無秋不防之,今見大棗明媚,忘乎所以,欲得口福而忘福之禍所寄也,故罹其害,無可怪。乃滿地跳腳,大叫我靠,山為之應,痛極而笑,自認倒霉!
大冬妮:
原來這個就是傳說中的洋拉子?。。?
2014年9月6日
去年冬盡,啟窗迎春,其西南一窗關未實,一藤入戶,越春越夏,藤長三米,蓬蓬然若在曠野矣?!堵毅憽贰安萆牒熐唷敝罹?,其草猶在簾外,僅色入戶而已;今則藤與青色俱在戶內矣。山居十余年,萬物相生相長,不擇內外,此山與我已無間矣。天人合一,此亦一也。幸甚!
陳鵬道兄:
的確如此,自然與人可以為鄰、為友、為善。中秋節快樂!
2014年9月8日
中秋節,院中棗枝幾觸地于地,望之心動。兒時故鄉金秋,稻谷下垂,彎若金鉤。今北京山中無稻,卻見棗枝彎垂,此彎即彼彎耶?若言是,棗非稻也;若言非,此秋即彼秋也。不同者眼前物,相同者夢無痕,年年清秋天無際,歲歲此心知西風。以手撫棗,摘而食之,口雖食棗,心實食秋。此中秋節,爽!
梅桑榆道兄:
真乃地上神仙也。
2014年9月11日
植物綠海,忽一片藤子枯死,蟲所為也。其蟲似蠶而極小,食亦如蠶,一葉盡,立換一葉,百只千只,日夜不停。擴耳細聽之,吱嚓嚓喀,似軍群猛進。忽一日,蟲皆蛻變生甲,背有花點,游曳交配,卻仍食葉不停。寒氣將近矣,蟲之輪回,亦分秒不停漸趨終點矣。無葉藤枯,氣寒蟲枯,乾坤造化,何物可違!
孫大梅學長:
觀察生活詳細入微,文筆健碩。
2014年9月29日
遠行十多日,回山如入幻境。走時熱浪撲面,此時涼風已四起矣,滿院落棗,一地殘葉,草叢中野菊白如新雪,樹靜風止,唯聞山谷中蟲聲凄楚寂寥。唔,秋來也!秋之到山,落塵埃,降冷雨,催草衰,天高云寒,令人如墜新水,又如與某天啟物相遇,更似醒后復又一醒,此謂“時間中央,一個人又新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