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劫盜

問石拿取劫賊

邵武客人龔一相,因大造黃冊年分,聞廣東潮州冊紙甚貴,遂往江西永豐七里街,販得毛鞭黃冊紙二十擔(dān),載舡往潮州去賣。一日,已至潮州,離城五里海灣處泊宿。時夜二鼓前后,并無舡伴。不想有潮州慣賊竹青看見,遂轉(zhuǎn)城中,糾得伙伴郎因、季正賢、梅廷春等,帶領(lǐng)兇黨二十余人,明火執(zhí)仗,走到舡中,將冊紙盡數(shù)劫去。明日清晨,即上與海陽諸紙鋪兌銀去了。龔一相躲在舡舵底下,天明辭了舡家,入府做狀,到郭爺府中去告。

告狀:客人龔一相,系福建邵武人,告為打劫冊紙事。身販冊紙二十擔(dān),上潮州發(fā)賣。本月十七夜,天黑海灣泊宿。

不料地方縱賊,時至半夜,盜賊三十余人,蜂擁入舡,明火持仗,白白動去冊紙一空。哭思財命相連,財去命絕。

懇天究賊、究財,不致異身流落,萬代感恩。上告。

郭爺看了狀詞,遂問客人曰:“爾這紙乃是無頭狀子,教我哪里代爾拿人?”龔一相曰:“小的揭債買得二十擔(dān)發(fā)賣,指望攢得分厘,歸家供養(yǎng)老小。誰知一旦被劫,小的無計活命了。”郭爺曰:“我與爾準(zhǔn)下狀辭在此,爾權(quán)在店俟候。”郭爺即差四個捕盜,遍城去訪。訪至城南門外,只見一個挑五六把冊紙在那里賣。捕盜即連人帶得來見郭爺。郭爺問曰:“爾是哪里人氏?紙從何來?”其人曰:“小的海灣人氏,姓胡名桂。”郭爺曰:“叫那龔客人來看紙。”皂隸叫得龔客人到府。

郭爺問曰:“此紙是你的不是?”一相曰:“此紙正是小人的,但是裁去了印記。”郭爺叫把胡枉夾起:“你怎么劫了客人的紙,敢來城外發(fā)賣?”胡桂曰:“小的家中只一老母,小的又是跛了一足,怎么能劫得他紙?”郭爺曰:“爾非劫他的,是哪里來的?直直說來,饒了你夾!”胡桂曰:“小的早上海灣挑水,見遺紙數(shù)把在地,拾得歸家。母家看見有印,叫小的裁去了印,拿在此處買幾升米,歸去養(yǎng)母。全不知是客人被劫的。”郭爺曰:“且把監(jiān)起,拿到真賊放爾!”胡桂哭曰:“監(jiān)死小的不打緊,餓死了老母。”郭爺曰:“這倒是個孝子,盡孝必不為不義。且放他歸去,明日賊來扳你,那時決不相饒。”胡桂得放歸家去了。郭爺思忖:“這紙怎么計較得出。”乃問龔一相曰:“你舡邊有些什么物事?”龔一相曰:“舡邊只有個石頭,在那里系舡。”郭爺曰:“這必石片知風(fēng)。”遂發(fā)民夫數(shù)十,走到海灣,去抬那石片,入府審問。眾皂隸聽得,莫不私相笑曰:“我們老爺又不顛狂,叫人去抬石頭,終不然那石頭會說話乎?”民夫在海灣抬得石頭入府,哄動潮州一府,城內(nèi)、城外俱來看郭爺問石頭官事。但見府內(nèi)百姓,挨肩接踵,塞滿衙內(nèi)。皂隸呵叱使去。郭爺叫人開兩門,放他進來。郭爺乃起身問石曰:“龔一相紙被賊劫去,分明是爾知情,你可詳細報來。”三問而石不能言,乃叫:“皂隸將石打二十,再問。”皂隸將石來打,眾皆嘩然,笑將起來。郭爺怒曰:“我這里理辭訟,爾都來笑我,是何體面!”喝:“皂隸,把頭門、二門,都與我閉上!”眾人看見閉門,都慌了手腳。郭爺問曰:“爾這伙狗才,官長面前嘩然大笑,本該問你重罪,爾今是愿罰,還是愿打?”

眾稟曰:“小的情愿罰。”郭爺曰:“無事入公門,各罰綿紙一刀,將簿下去,俱填了名姓、地方。”郭爺吩咐,俱放他去了。

郭爺曰:“且把石頭收監(jiān),”不一時間,只見眾人俱來納紙。須臾,滿城紙鋪,紙俱買盡。郭爺既見了這許多紙,想客人紙亦必在內(nèi),遂喚龔一相來認(rèn)紙。一相將紙細看,內(nèi)中有七刀紙是客人的,余皆不是。郭爺遂將先前胡桂的紙來比,果是一樣,但尾上亦去了印記。郭爺即問納紙的曰:“你這紙哪鋪買來的?”

其人曰:“小的紙,是城南門首謝惠鋪中買來的。”郭爺即差皂隸尹和,去南門勾得謝惠到府。問曰:“你這紙是什么客人賣與你的?”謝惠曰:“是城外十里鋪竹青,挑來賣與小的。”郭爺即吩咐:“納紙眾人,俱各領(lǐng)得紙回。我這里因要認(rèn)贓,哪里要罰你。”眾人俱磕頭領(lǐng)紙歸去。

郭爺止留謝惠對詞。周和即到十里鋪,鎖得竹青到。郭爺罵曰:“爾這賊骨,怎么糾黨,劫去龔一相冊紙二十擔(dān)?”竹青曰:“小的上澄海買鹽去了,今日才歸,哪里曉得劫人的紙?”郭爺曰:“這紙是哪個賣的?”竹青曰:“小的不知。”

謝惠曰:“爾前日早上,挑四擔(dān)紙在我鋪內(nèi),止兌去價錢一半,今日不認(rèn)!”竹青見謝惠硬證,又見冊紙是實,遂低頭認(rèn)罪,招曰:“不合本月十七夜,見紙舡獨泊海灣,即時糾聚同黨郎因、季正賢、梅廷春等三十七人,劫去冊紙二十擔(dān)。在于胡桂屋后分贓,遺落八刀失取。十八早挑四擔(dān),兌于謝鋪,收銀五兩是實。”郭爺即差步兵數(shù)十,押竹青同到各地方,將三十七人一齊拿至府中。將冊紙悉追還龔一相前去發(fā)賣。龔一相拜謝,領(lǐng)紙去訖。謝惠亦釋放回店。遂把竹青等每人重打八十,上了長板。各擬大辟,不時處決。判曰:茍非所有,雖一毫莫取,況行劫乎!竹青等賊性貪殘,立心狠毒。群居而言不及義,聚黨而惟欲騙人。惡穿窬之無大獲,圖明火之可多求。四方到處,不知奸淫屠戮多少平民。不思海灣孤客,難可黑夜欺謀罄檢烹分,謝鋪明賣。

若非問石而探奸,易克紙來而贓現(xiàn)。強盜不分首從,各科大辟無疑。

金簪究出劫財案

潮陽縣七都高坪坂有一富戶,姓魏名仁。家中有一女瓊英,年方二八。男家約定,十月初一完親。魏乃謂妻李氏曰:“親家書來,約十月初一日歸親。今已七月到了。我明日到府內(nèi)去買些綾羅緞匹,換得幾兩金子,歸來打發(fā)女兒。”李氏曰:“此也是時候,爾可作速去來。”晚間乃收拾紋銀六十余兩,用包袱展起。

清早吃飯,起身入府,行至海亭埂上,看看日子,趕店不上,只見一人挑酒路上賣。魏仁口渴肚饑,即叫住與他買吃。

身上又無零碎銀,乃展開包袱,取銀一分,與他買酒。不覺被一短路劫賊周靈看見。魏仁吃罷酒,背了包袱,往前忙行。行到十里,有一松林,前后無人,周靈即走在后面,一刀把魏仁砍死,取了包袱。又見魏仁頭上有一根鎦銀金簪,極是奇巧,亦拔之而去。棄尸林下。

后有四五個過路客人,見死尸殺在地上,吃了一驚,連忙走去。走到前途,只見秦嶺朱巡檢,帶有十?dāng)?shù)名弓兵來到。客人即稟曰:“后面松林下,謀死一人,暴尸在地。乞老爺著落地方,收貯尸首,擒捉劫賊。庶使尸不朽爛,地方不遭連累。”

朱巡檢得知,即差弓兵蔣深、孟杞,前去看探。二人走到林中,果見尸橫在地,賊已無蹤。只見一后生挑酒來到,蔣深與他買酒止渴。其人曰:“我酒已賣盡了。”孟杞曰:“你不把酒賣我?爾在此謀死了人,就拿你去見老爺!”其人曰:“人在哪里?”

蔣深曰:“這里不是。”其人一看,連忙嘆曰:“此人先在海亭埂上,與我買酒。我親見他包袱內(nèi)有五六十兩紋銀,怎么被人殺了?”蔣深曰:“你果真見?”其人曰:“不多時前還買我酒吃。”蔣深曰:“你既知得,且請你去見老爺。”二弓兵即把其人扭到朱巡檢面前,稟道:“林內(nèi)殺人,此人知情。”朱巡檢曰:“既是此人知情,叫綁了。”即時解到府中,來見郭爺。郭爺問曰:“你是哪里人氏,怎么在林中謀人?”其人曰:“小的東門口戴恩,素年賣酒營生。父親店中賣酒,小的挑酒四鄉(xiāng)去賣。今日挑酒在海亭埂上,遇見一客人與小的買酒。展開包袱,取銀一分買酒,內(nèi)有紋銀五六十兩。不知后來甚人謀死他在松林內(nèi)。小的挑擔(dān)轉(zhuǎn)來,遇見這兩個弓兵,強要與小的買。小的酒已賣盡了,怪小的不肯賣酒,便扭小的做賊。小的若是賊人謀了銀子,惟恐不能逃走,又肯轉(zhuǎn)至原路,又肯說出行跡?”

郭爺曰:“與你無干,你且出去。”

郭爺遂吩咐朱巡檢,前去著落地方,收貯死尸,密訪賊人來報。誰想那賊人周靈,既謀了魏仁,遂將十兩紋銀,在海陽南門交結(jié)一個小唱,名喚習(xí)翠兒,約年二八,十分美麗,善能彈唱,人人愛之,不啻美姬。那翠兒與周靈時常往來飲酒,見周靈頭上一根鎦銀金簪,遂抽去插在頭上。時有城中兩個幫閑謝良、陰順,原亦與翠兒相厚。及見她頭上那根金簪,遂問曰:“誰人送與你的?”翠兒初然不認(rèn)。謝良再三詢究,翠兒報說:“是相交周靈哥送我的。”謝良一向嫌他占了他小唱,常要擺布他無由。及見金簪,即對陰順曰:“此賊今日死在我手中了!”遂到魏家,去見魏仁之子魏承詔,曰:“前月我將鎦銀金簪與你令尊換了二兩銀子。今日我見戴在小唱習(xí)翠兒頭上。我后查考,卻是周靈送她。論此原故,令尊莫非周靈謀死乎?”

魏承詔一聞謝良之報,即大哭曰:“吾父身死財散,坑我姊妹母子三人無依。幸公指教,冤有可伸,仇有可報矣!”謝良曰:“我時報知,千萬不要下我名字。”魏承詔即取錢,謝了謝良,隨即寫狀赴府哀告:告狀人魏承詔,系潮陽縣五都人,告為謀財殺父事。

慣賊周靈,素行謀劫,虎噬一方。本月十二日,父帶紋銀六十兩,只身入府,買辦嫁妹奩儀。不料賊惡驀見,跟至深林,砍殺父命,銀兩整奪,拔去頭上鎦銀金簪一根。小唱習(xí)翠兒現(xiàn)插可證。竊思盜贓既出,謀命顯然。乞嚴(yán)究賊追贓,民得安生。哀告。

郭爺見了狀詞,即時出牌,差捕盜閔旺到南門捉拿。果見周靈同小唱正在那里飲酒、彈唱。走到酒店,就把二人鎖了,帶見郭爺。周靈見拿,便想此是謝良見他包了翠兒,來陷害他。

遂寫訴狀,向郭爺訴:告狀人周靈,系海陽南隅人,訴為扳陷事。淫惡謝良,幫奸小唱習(xí)翠,妒身分愛,冤因習(xí)翠換身金簪。良捏謀人所得,妄報魏承詔,扳身謀殺伊父。竊思金簪妻幼嫁儀,安得獨良博換。仇淫陷命,指物證謀。平空天黑,情慘莫伸。懇恩哀訴。

郭爺看了周靈訴詞,遂并提魏承詔一干人來審。先呼小唱問曰:“金簪是周靈送你的,還是你換的?”習(xí)翠曰:“是周靈送的。”郭爺再問周靈曰:“爾金簪從何得來?”周靈曰:“是小的妻子,幼年嫁來插戴的。”郭爺又問魏承詔曰:“爾父金簪是從何來的?”魏承詔曰:“小的金簪是謝良前月拿來,與父親換銀子的。當(dāng)時換去二兩五錢銀子。”郭爺問謝良曰:“爾在何處得此金簪?”謝良曰:“小人是城東胡銀匠,打與妻子插的。因家中無食用,故將前去換銀使用。”郭爺叫拿胡銀匠到此。民壯時真即往東門拿得胡銀匠來到。郭爺即取金簪與他觀看,問曰:“此是你幾時打的?”胡匠曰:“這是前年小的為謝家娘子打的,得他工銀一錢。頭內(nèi)還有一胡字在上。”郭爺接來觀看,果見一胡字。乃取周靈向前,叫將夾棍過來,把周靈夾起,重敲一百。靈初不認(rèn),強辯曰:“委的是小的妻子的。”

郭爺曰:“去拿他妻子來問。”時真走到南門,問周靈家屬。地方說:“靈有家,倒不去打劫他。自幼我見他只一人,哪里有家?”時真連忙轉(zhuǎn)來回話。郭爺曰:“這等刁奴才,著實與我夾死他!”皂隸再將重夾棍夾起。周靈受刑不過,只得供招,說道:“靈不合在海埂上,遇見魏仁取銀買酒,見他包袱財物,隨跟至松林,用刀劈死,奪去銀六十五兩、金簪一根。所供是實。”郭爺叫時真押周靈前去取贓。即在周靈臥房內(nèi),掘出金銀二包,約重二百余兩,俱送到郭爺臺下。郭爺叫魏承詔前來認(rèn)贓,承詔開了銀包,揀出紋銀六十三兩,折去二兩。郭爺曰:“還有二兩哪里去了?”周靈曰:“買酒請小唱花費了。”郭爺叫:”那包把二兩湊他。”叫魏承詔領(lǐng)去。承詔拜謝歸去,卻將余銀收寄官庫。謝良雖為爭風(fēng),所報是實,賞銀一兩。小唱趕出不問。周靈謀人罪重,即時梟首示眾。判曰:審得周靈,以海陽慣賊,不務(wù)生營,專務(wù)匿林短路為生。遇孤客則必行劫,見財利則必操戈。幽僻山窠,不知殺害多少性命。五更半夜,不知戕謀幾許生靈。海亭遇魏仁買酒,松林劫包袱揮刀。若非小唱爭風(fēng),安得金簪出世。

謝良口報,胡匠面呈,此雖天理不容,是亦冤魂不散也。

六十余銀給還原主。一刀兩段,以儆奸貪。

雙頭魚殺命

惠來縣有一舡艄,姓高名壽,專一駕舡海上,裝載往來客人、貨物。一日,來至海口,搭一徽州黟縣客人武元名,往廣州府買白藤、沉香。有銀一皮箱,重有八百余兩,家人打發(fā)岸上先去了。舡上只是己與舡家兩個,并無他人。一日來至澄海,舡家見他銀子重大,久欲謀害,思量只難下手。元名恐人暗算,只在艙內(nèi),亦不輕出。行了數(shù)日,將到廣城,時夜月明如晝,水天一色。高壽見上下無舡往來,可以下手。遂紿之曰:“武客人快出來,快出來!此處怎么一個大魚有兩個頭?真是怪異之事。”元名一時忘記防備,不覺伸出頭在艙外。高壽即入艙內(nèi),向后一托,元名后輕前重,不覺墮入水中。可憐萬里孤身客,化作茫茫海底塵。

高壽既謀了武元名銀子,遂駕舡歸到惠來,將舡賣與別人去撐。遂挑得客人許多銀子,往長平村,買一所小小房子,種些田地。過了一年,遂用客人銀子,娶一妻子李氏在家。再過一年,生一子,十分聰慧。漸漸將銀把近方田業(yè),買得六七石糧。又將百數(shù)兩銀,造起大屋。兒子七歲讀書,先生取名高達。

既從師以后,日就月將,遂有儒者氣象。年至十三,提學(xué)來考,遂入惠來縣學(xué)。高壽與他娶王氏為妻。自是高壽得了客人之銀,家道漸成富饒,心中思忖:“不如請和尚作幾日功果,超度他上升也罷。”遂對李氏說:“我向在海上駕舡遭風(fēng),溺死多少客人,可憐游魂沉于水內(nèi),我今思亦得他舡錢用,今請些和尚來做幾日功果,超度他,亦顯我等一點好心。”李氏聽夫之說,遂整齋素,高壽即到北慈寺請得和尚萬大、惠汪、如海諸僧,來家做三日三夜功德。夜放海燈,意旨簿上,即寫客人武元名打頭。功果圓滿,將經(jīng)錢打發(fā)了眾僧歸寺。不想高壽做此功果,本為超度武元名,誰想陰陽怕懵懂,一番叮囑,一番禍生。高達本是武元名恨氣未散,就在他家出身。一向性格溫存,孝順父母。及至功課做完,高達若有鬼神差使,時年已十八歲,遂私自在鐵鋪打了一把尖刀,藏在身上。幾度與父母同時說話,陡然舉刀就要殺死父親。被母看見,便喝開了。自后日日如此,父若提防不及,刀便加身。高壽乃對李氏曰:“達兒不知害甚心癲,怎么拿刀在身,只是要趕殺我,這是何意?”李氏曰:“待他學(xué)中歸來,我問他是什么心病,好叫醫(yī)士與他醫(yī)治。莫致日久,遂成癲疾。”

及至晚高達歸來,李氏叫在身邊問曰:“你又不瘋不癲,怎敢持刀殺父,是何道理?”高達曰:“兒頗讀書半行,寄跡黌門,怎敢行此不韙之事?”剛才說猶未了,達復(fù)拔刀,恨恨口中,要殺老賊。母親忙來擋住。高達徑自走入學(xué)中去了。高壽乃與李氏商議曰:“明日我去告訴學(xué)里師父,叫他懲治他一二,使他知所儆戒。”李氏說:“明早你可去來。”

高壽次日乃穿了禮服,徑到學(xué)中去。見鄒教官說道:“小兒高達不知為甚緣故,一把尖刀常常佩在身上,不時要殺老拙。霎時小兒在此,萬望師尊訓(xùn)誨他一二。”鄒教官曰:“謹(jǐn)領(lǐng)教。”

高壽辭別歸來。飯后,高達入齋作揖,鄒教官叫達上前問曰:“詩言,‘邇之事父,遠之事君’。自古在家盡孝,在國盡忠,爾今已附籍仕途,怎么身佩尖刀,日日趕殺父親,干此逆天大罪,是何道理?”高達曰:“門生讀書知禮,況且天堂父母,瞽瞍百般害舜,舜皆逆來順受。門生雖不能學(xué)舜,焉敢持刀殺父老?父年來老悖,師傅不要認(rèn)真。”鄒師傅曰:“我固知爾不干此事。”言罷歸家,好好一團和氣。過了數(shù)日,依舊持刀把父來殺。遇得父無走處,連忙呼李氏來救命。李氏一出,達即走了。一日,父在路看田水,達歸遇見,即持刀趕二三里地,口口只要殺死老賊方休。高壽舍命逃歸,忙叫李氏:“你養(yǎng)得這好兒子!今日路上,若我走得不快,幾乎喪于你兒子之手。這樣畜生,我今不要他了。明日寫狀入府去,送了他性命。免得如此受他慪氣!”迨至天明,直入府中,即寫狀郭爺處去告:告狀人高壽,系惠來縣四都民。告為逆子殺父事。貧事家業(yè),生子高達,年歷一十八歲,附名縣學(xué)。不料心非癲癇,每每持刀趕殺,作此兇殘。似此忤逆不孝,不認(rèn)一本天親,明理而敢為悖禮,至親而忍于戕親。乞臺斧斷,誅此兇人,庶不罹于利刃。望光哀告。

郭爺接了高壽狀辭,詳細看罷,乃問壽曰:“世間有此不孝之子,持刀殺你,身親陷于大逆乎?況爾子又是縣學(xué)秀才,非以下愚輩之人,必你別有大不是處,此子乃敢如此無禮。”

高壽曰:“小的上無多男,下無多女,單生此一子。從小教他讀書,十六與他婚配。不知此子不認(rèn)親父,刀不離身,遇則趕殺。望乞爺爺代小的治此不孝之子。死生感恩!”郭爺審了高壽口詞,即出牌,差皂隸拘得高達來到。郭爺曰:“子殺父無刑,爾知之乎?”高達曰:“公祖老爺何出此言也?”郭爺曰:“爾為人子,又是學(xué)中生員,怎么不思盡孝,持刀殺父。

當(dāng)?shù)煤巫铮俊备哌_口訴曰:訴狀生員高達,系惠來縣學(xué)。訴為剖冤事。達名仕籍,幼習(xí)圣賢,稔知忠孝,朝夕事奉二親,罔敢一毫有缺。禍因父請山僧,超度海魂三日。事散陡心昏惑,持刀逐父,如在夢中。一時醒來,悔死無及。父怒送臺,甘心認(rèn)死。

乞爺推情,死生感激。上訴。

郭爺聽罷訴詞,遂喚高壽前來對理。高壽見子即罵曰:“狼虎亦不食親,爾今常時殺父,是何道理?”郭爺曰:“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你怎的時常佩刀趕殺親父,該得何罪?”高達曰:“就是愚人亦知父母,小的忝居學(xué)校,豈不知天倫而妄行不義乎?止因老父心癲,見身棺中未歸,遂懷忌心,疑小的不孝,遂告爺臺。乞爺重責(zé)小的,庶老父心安。”郭爺聽了高達言辭,心忖此子原無不孝,怎么高壽告子不孝?郭爺乃叫高達前來曰:“我本不該責(zé)你,看你父親分上,打你十板,權(quán)免父怨。”叫皂隸取棍過來,將高達打了十板,發(fā)放回去。

高達拜謝郭爺訓(xùn)誨之恩,正待起身,又將父親扭住,叫:“快取刀把這老賊殺了!”郭爺一喝,高達茫然自失。郭爺心想,此必前世冤仇。遂命將他父、子各監(jiān)一處再問。郭爺思忖一夜,說道:“子殺父者雖有,未聞以生員明理之人,而持刀平白殺父者。今高達趕殺高壽之事,必有莫大冤枉。明日必要去叩問城隍,便知端的。”及至天明,遂到城隍殿內(nèi)去行香。

將高達殺高壽之事,詳禱于神。郭爺遂去了府中政事,一連在廟宿了三日夜,并無報應(yīng)。及至三日五更之時,郭爺假寐于案上,似有人耳邊說話,說道:“若要究子殺父之情由,你去問雙頭魚之事,便知緣故。”郭爺?shù)弥谛模焱燹I回府,坐于府堂。即叫取出高壽過來。皂隸取得高壽來到,郭爺罵曰:“你這欺心奴才,你說高達是你兒子,乃是你的冤家。他今殺你,總是為那‘雙頭魚’之事。從實招來,免得枉受刑法。”

高壽見說“雙頭魚”三字,心中自知做得不是,又只當(dāng)郭爺曉得,遂直供曰:“小的不合二十年前,海上謀死徽州客人武元名,哄他出來看‘雙頭魚’,推他落水,謀了他銀子八百兩。

歸家買田、造屋、娶妻、生子。自從前月請僧在家,做水陸道場三晝夜,超度元名。不想超度已完,子即持刀殺我,母諫不悛。所供是實。”郭爺曰:“高達即元名之前身,爾即謀死他前身,今該填他性命。”遂叫取出高達過來,郭爺曰:“爾常要殺爾父親,我今替爾把父親問個死罪,爾心下何如?”高達曰:“老爺問了父親死罪,小的平日忿恨,便覺頓消。”郭爺即把高壽上了長板,收入牢內(nèi)。乃吩咐高達曰:“爾歸侍奉母親;此亦生爾之父,自后監(jiān)中飯食,亦當(dāng)常繼。”郭爺乃批數(shù)行以示。

賭博謀殺童生

潞安府襄垣縣,有一富戶霍鎮(zhèn)周,娶妻洪氏,夫婦藉父祖之庇,田產(chǎn)、家資巨萬,婢仆數(shù)十,只是無子,有此一點不滿于心。歸仁鄉(xiāng)八都,有一蒲姓人家,雖住在鄉(xiāng)下,亦有二百人家。其家俱習(xí)儒業(yè)。蒲之杰系是襄垣縣秀才,生有二子,長蒲安邦,年十六歲,次蒲定邦,年十四歲,文章俱熟。只是家貧。

杰常在縣中去考,往來霍鎮(zhèn)周家下榻。后杰帶二子人縣考童生,便歇于霍家。鎮(zhèn)周夫婦見杰二子俊偉岐嶷,遂欲過繼他次子定邦為嗣。杰感他厚恩,亦思家中難供他讀書,遂將第二子過繼鎮(zhèn)周為嗣。后來兩家情誼愈密。

一日,適值之杰有科舉,要往省城赴場,家下又缺糧食,省城又少盤費,遂寫借批,叫兒子安邦往鎮(zhèn)周家去借銀子。適逢鎮(zhèn)周上縣去兌錢糧,直至一更方歸。定邦忙報父親說道:“哥哥在此,久候父親。”鎮(zhèn)周問曰:“賢侄到此,有何說話?”

安邦曰:“小侄不敢啟齒。家父蒙提學(xué),取一名科舉;要到省城赴科場,家母在家,又缺口食,家父又少盤費,故著小侄專來拜上老伯,具有借批在此,問老伯借些銀兩。未知老伯惠然肯賜否?”鎮(zhèn)周接過批文一看,就叫定邦:“內(nèi)室取銀二十兩來。”秤過,連批字一并交與安邦收住。送他出門,見天甚黑,鎮(zhèn)周曰:“你且住了,明早去歸。”安邦曰:“家父望久,只借一個燈籠,讓小侄歸去。”定邦點得燈籠,遞與哥哥,送他出門。安邦叫兄弟:“你且轉(zhuǎn)去,我不要你送。”兄弟兩下分別,時已二鼓。安邦只顧前行,惟恐城門閉上。但見前面有兩人已在賭博回來,身上賭得罄空。一個是谷維嘉,一個是房有容。看見四顧無人,又見安邦是一小廝,急步前行,認(rèn)得是霍養(yǎng)子之哥,猜想必在霍家去借得銀子歸來。谷維嘉對房有容說:“此子袖中必有銀子。我和你同去,搶得他的來,再去賭博,何如?”房有容曰:“我命合該貧窮,今日本錢賭得精空,還要去搶別人的,干此昧心的事?”谷維嘉曰:“你不去干,待我去干。”谷維嘉趕上,把蒲安邦一手揪住,便打倒于地上,將袖內(nèi)一搜,搜出一包銀子。安邦死死扭住不放,谷維嘉即將腳踢兩下,踢傷了肋,登時氣絕,死于地上。谷維嘉將銀打開一看,重有二十兩,遂叫房有容曰:“我分一半與你。”房有容曰:“這不義之財,我是不要。”谷維嘉曰:“你不要財,明日若說出來,我便扳你同謀。”房有容曰:“你自己收拾得好,我決不發(fā)你的事!”

迨至天明,東門地方見街上打死一小廝,懼其連累,遂入縣中去稟巡捕官。時典史喻文緯在巡捕,即到東門來相驗。見是一個讀書童生,肋下青腫有傷。吩咐地方,權(quán)時備棺木收起。

一時喧嚷,即到東門來相驗。見是一個讀書童生。霍鎮(zhèn)周正在憂悶,安邦昨夜一個獨行,今早又聽得打死童生消息,遂往東門來看,果見是老侄兒蒲安邦,遂寫狀往縣去告。縣中乃熊維學(xué)作尹,遂告曰:告狀人霍鎮(zhèn)周,系襄垣縣在城中隅人。告為劫殺事。

契侄蒲安邦,年方十六,業(yè)儒為事。昨因父蒲之杰貧難赴學(xué),遣安邦來家,借銀二十兩作盤費。二更獨自挑燈歸去,街上被人謀殺。今早地方呈首方知。街上謀人,欺官藐法,劫財殺命,冤恨黑天。乞臺剿究賊情,激切上告。

鎮(zhèn)周既遞了狀,遂著人往歸仁鄉(xiāng)去告訴蒲之杰。之杰正因兒子不到,已自來尋。兩下撞見,家僮遂將謀死安邦事,一一說知。杰聽家僮說了,痛子死于非命,登時氣死于地。家僮救之,半晌方醒。星忙走到東門,見安邦已死,于棺內(nèi)抱尸大哭。

揭開衣服一看,肋下青腫數(shù)塊。詢問兩邊地方,俱說不知。蒲之杰來到縣前,正見鎮(zhèn)周在那里相等。兩個復(fù)入縣中去稟熊爺。

爺見杰來稟,乃謂之曰:“昨日夜深,被賊殺死,秋元權(quán)且忍耐,待我差捕盜擒訪,那時回話。”蒲之杰曰:“小兒死于非命,表兄二十兩銀子又被劫去。望父母千萬用心追究!”周、杰二人出了縣門,復(fù)到東門。周乃換過衣衾、棺槨,代杰厚殮,送之歸葬。周又贈銀十兩,勸杰:“且去赴科場,侄兒之事,我代爾必伸此冤。”杰乃辭別鎮(zhèn)周歸家,安頓妻子,往太原下科去了。過卻幾日,周復(fù)入縣催狀。熊公見他煩瑣,遂發(fā)怒曰:“此等無頭公事,哪里就拿得出來!”周曰:“城內(nèi)出賊,老爺不究,假使鄉(xiāng)間有賊,老爺豈不任從他去打劫乎?”熊公見鎮(zhèn)周把言語沖他,遂發(fā)怒,趕出不理。周乃嘆曰:“世間有此呆官!殺人大事,不把關(guān)心,要他何用?”欲往府中去告。那時七月,掌刑官俱往科場,不在府縣,只有提學(xué)在閑。乃亦趕太原,具狀于郭爺處告:告狀人霍鎮(zhèn)周,襄垣縣人。告為究賊事。生員蒲之杰下科,缺少盤費,遣子安邦來家,借銀二十赴學(xué)。執(zhí)銀夜歸,在城東門遭賊,財命兩盡。周、杰告縣,縣官推作無贓不理。竊思城中豈容賊居?縣官小民父母!死者含冤,生者囂罔。乞天斧斷,誅賊安民,不勝激切。上告。

郭爺接看狀辭,吩咐鎮(zhèn)周,討保俟候。遂差貼身兩個得力牢子冷誠、余志,徑到襄垣去訪。牢子不辭辛苦,漏夜來到襄垣,裝做兩個客人,店中飲酒。守到三鼓時分,藏起一個,一個裝作醉漢,身背包袱,在那街上一步一顛。忽見前日那兩個賭的,又在那里行。谷維嘉曰:“這人醉了,我去搶他包袱過來。”房有容曰:“前日為搶蒲童生二十兩銀子,活活被你踢死。幸虧熊爺不究。爾今又不安分,還要做這勾當(dāng)!”谷維嘉曰:“我不連累爾便罷。”乃走上前,把那人包袱奪去。誰知那牢子有千鈞之力,將谷維嘉一把拖翻在地。房有容正要來救,又被那牢子扭住。當(dāng)喊地方,一齊出來。谷、房二人不能脫身,被兩個牢子一鐵鏈鎖住。取出銅錘、鐵尺,恣打一頓,說道:“前日謀死蒲安邦,劫去銀兩,一向拿你不著,今日郭爺差我來拿,正不得你到手,你敢又是如此行兇!”即同地方解入縣中稟過熊公,收在監(jiān)內(nèi)。熊公自思:“這場人命,我反不能代之伸冤。其功乃出于牢子之手,甚無意思。”天明,牢子來取犯人,縣中即著兩名民壯,押之到省,解見郭爺。

郭爺見解上賊來到,即吩咐禁子,擺布刑具,并取霍鎮(zhèn)周對理。郭爺問曰:“半夜搶銀害命,從直招來!”谷維嘉曰:“小的店中賣酒營生,并未干甚虧心之事!”房有容曰:“小的終日賣菜,亦未知有甚謀害之事!”郭爺曰:“冷誠、余志,你怎么拿住他們!”冷誠曰:“小人二更時分,藏起一個,把一個裝作醉漢,身背包袱,亦往東門街上行去。果見這一個賊便來搶我包袱,被小人一時打翻在地。這個賊人來救,又被余志走出擒獲。因此拿到。”郭爺曰:“禁子取腦箍過來。”叫把二賊箍起。房有容受刑不過,哭曰:“謀死蒲安邦,全不干小人之事。”郭爺曰:“爾且從直供來。”房有容曰:“小人與谷維嘉,在賭博房賭輸回來,見蒲安邦一個執(zhí)燈獨行。谷維嘉見他是小廝,初意只說去拖他一件衣服遮羞。小人一邊止他,谷維嘉不容小人分說,上前即把蒲安邦揪住,摸他袖內(nèi)有銀一包,遂只搶銀。安邦拚死扯住,谷維嘉不得脫,用腳連踢幾下,登時氣絕。又恐嚇小的不要說出,若有人知,便要扳小的同謀。”郭爺曰:“爾明知情不舉,但是未分財,姑從輕例。谷維嘉既搶銀又害其命,仍復(fù)不悛,復(fù)奪牢子包袱,叫皂隸重打四十。”霍鎮(zhèn)周曰:“乞爺爺追谷賊搶奪之銀!”郭爺曰:“當(dāng)時所謀之銀,放在哪里?”谷維嘉曰:“銀方入手,第二日又賭干凈,毫厘無在。”郭爺勸鎮(zhèn)周:“不必追銀子也罷。”遂將谷維嘉上了長板,秋后處斬。房有容杖一百,徒三年,問發(fā)平順驛擺站。

蒲之杰聞得郭宗師代子伸冤,謹(jǐn)入道來拜謝。郭爺斷罷,將罪人俱發(fā)回本縣。判曰:審得谷維嘉、房不容,不事農(nóng)業(yè)貿(mào)易,專以賭博度日。

錢歸頭首,債累己身。不思改心易慮,敢為戕命擄財。見安邦半夜獨行,逞雄心數(shù)腳踢死。惟知劫銀賣賭,渾忘人命關(guān)天。谷親下手,大辟無疑。房不與謀,擬徒姑恕。犯人解縣認(rèn)罰。知縣罰俸三月。

為你推薦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guān)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chǔ),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fēng)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quán)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zhàn)爭、帝王心術(shù)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dāng)時政治經(jīng)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wǎng)絡(luò)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當(dāng)年明月 275萬讀過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會員

《龍族》同名動畫正在騰訊視頻熱播,8月19日首播三集,每周五10:00更新一集。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shù)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zhàn)爭已經(jīng)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zhàn)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zhàn)旗的王。

江南 36.1萬讀過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會員

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江南 3420萬讀過
三體全集(全三冊)
會員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jì)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jīng)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劉慈欣 213萬讀過
龍族(1-4合集)
會員

累計銷售量達千萬冊的青春幻想小說,被譽為“東方的《哈利·波特》”,作者江南本人獲得2013年中國作家富豪榜榜首的榮譽。主角路明非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在申請留學(xué)的時候收到了來自屠龍學(xué)院——卡塞爾學(xué)院的來信,從此開啟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在伙伴陳墨瞳、楚子航、愷撒等人的幫助下,屬于龍族的神秘世界逐漸在他們面前展開,路明非神秘莫測的身世也慢慢浮出水面。

江南 201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封丘县| 荃湾区| 裕民县| 勐海县| 容城县| 绩溪县| 吴堡县| 新竹县| 龙南县| 天门市| 宾川县| 浙江省| 防城港市| 正镶白旗| 诏安县| 修水县| 大城县| 宜州市| 禹城市| 邯郸市| 南岸区| 昌邑市| 仙游县| 项城市| 张家川| 万安县| 凤山县| 乐业县| 前郭尔| 财经| 肇庆市| 拜城县| 伊通| 定西市| 乐山市| 玉屏| 新安县| 涡阳县| 铁岭县| 咸阳市| 东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