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王倫的軍師和走狗
- 假如王倫沒有死
- 徐乞力
- 4014字
- 2019-03-17 01:54:03
王倫研究了那么多陰謀詭計后,開始慢慢的熟練運用起來,他為了能在梁山上大權獨攬,給自己定了一個基本策略,那就是黨同伐異,為了打擊宋江這個主要敵人,需要團結依靠所有可團結的另一部分人,利用他們作為自己的武器,去打倒自己的對手,在掃清自己最大的對手宋江的這次戰役中,王倫最堅定的盟友和幫手就是神機軍師朱武及他的少華山班底。
神機軍師朱武,原本是定遠人氏,善于使兩口雙刀,雖然無十分本事,卻精通陣法,廣有謀略,被官司逼迫,不得已上山落草,跟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等兩人同為少華山山寨之主,他們三人像當年劉備桃園三結義一樣,曾誓愿不求同生,但求同死。后來陳達自己率人去掃蕩史家莊時,被史進活捉。朱武知道硬拼不行,就想出了條苦肉計,與楊春二人自投羅網,跪在史進面前演戲,不僅把史進給忽悠住了,還又把史進給拉上了山,從三兄弟變成了四兄弟。
不過好景不長,因為史進莊客王四不慎,被李吉知道史進與少華山結交之事并密告政府。在八月十五,少華山三人在史家莊賞月之時,華陰縣都頭親率大批衙役包圍了史家莊,圍捕朱武等人,史進重情重義,與朱武等人一起拒捕,逃出后,朱武回少華山,史進則去尋師傅王進。后來史進尋師不得,又重新投了少華山。
后來史進為救被華州賀太守霸占的民女玉嬌枝,刺殺賀太守不成,反被捉拿,魯智深去救不僅沒救出來,自己也跟著進去了。最后還是宋江帶七千多人馬,從山東千里躍進趕到陜西,大鬧華州。救出魯智深史進后,少華山眾人隨宋江上梁山。
宋江千里挺進少華山把魯智深等人救回來以后,朱武史進的少華山是迫不得已才跟著入伙的,入伙以后,朱武對吳用一直有些瞧不起,尤其是看到吳用身居高位,自己卻不被重用,他除了后悔上山入伙以外,還多次對別人發牢騷:“我當軍師的時候,吳用還只是一個教書先生呢!”對吳用的不屑和不滿溢于言表,除了不時在史進及楊春陳達面前訴說自己不被重用以外,還在許多公開場合不指名的對吳用的能力進行攻擊,稱吳用只會搞點陰謀詭計,連武侯八陣圖這種最普通的陣法都看不懂,完全沒資格當梁山的軍師。
在朱武感覺到自己不被重用都是因為被吳用嫉妒和排擠后,朱武更加抑制不住對宋江吳用的強烈不滿,更是經常在各路好漢前指名道姓抨擊宋江吳用。王倫很快發現了朱武這個人才可用,開始拉攏朱武的少華山,跟他們搞成同盟。在王倫輕輕揮揮手拉攏之下,朱武很快靠了上來,整個少華山人馬也都投奔王倫門下,朱武跟王倫的關系進一步的加強。
正是因為朱武對吳用的嫉妒和不滿,才被王倫一一看在眼中,投奔王倫沒多久,朱武就得到了回報,他被委任為梁山的副軍師,在王倫的信任下,朱武很快組建自己的少華山班底,大有架空吳用的架勢。而這正是王倫所希望的,他就是想利用朱武牽制吳用,以求進一步削弱“鄆城幫”的影響力。王倫對吳用長期抱有深刻的芥蒂,從吳用剛入伙時就對他沒有好感,對吳用意圖慫恿林沖搞火并更是從來沒有忘記過,然而吳用善于搞陰謀詭計,手下心腹很多,還整天一副諸葛亮的打扮,很能迷惑眾人,尤其是他背后的“鄆城幫”給他撐腰,使王倫一時無從對吳用下手。稱帝以后,吳用跟宋江更是成為梁山上的左右丞相,這些都顯示了王倫對“鄆城幫”的安撫和讓步。但是,王倫絕不會坐等“鄆城幫”的實力壯大而無動于衷,拉攏“少華山派”就是抑制“鄆城幫”的一項重大舉措。朱武也成為宋江吳用以后的第三個丞相,雖然朱武排名在宋江吳用之后,可好多事實王倫都刻意劃歸于朱武管,明顯地用來削弱了宋江吳用的權力。
王倫為了加強自己的力量,特地將受宋江吳用排擠的朱武提拔重用,朱武從此成為王倫的得力助手,在以后王倫跟宋江的各種明爭暗斗中,旗幟鮮明地站在王倫的一邊。
在很多問題上,朱武與宋江都刻意產生意見分歧,宋江支持的朱武就反對,宋江重用的,朱武就打擊,在朱武跟宋江各種大事小事的對抗中,王倫也堅決站在朱武一方。王倫知道,朱武的少華山人馬上梁山入伙太晚,朱武的資歷與聲望,皆不足與擁有眾多心腹的宋江相抗衡。
雖然資歷跟勢力都沒法和宋江比,可朱武敢說敢為,有王倫撐腰,他變的更加肆無忌憚,這些行為也得到王倫的高度賞識,在王倫的提拔和建議下,史進、楊春、陳達等本領不怎么高強的少華山統領開始躍居高位,史進更是被封為車騎將軍,跟花榮平起平坐,成為騎兵統帥。梁山上則出現了一個以朱武為核心、由史進作骨干的少華山班底。
王倫為了自己的私人目的提攜朱武,朱武當然心知肚明,朱武則以加大對宋江吳用的批判來回報王倫,他們兩人互相支持,配合默契,朱武成為王倫棋盤中炮打宋江的馬前卒。
如果說在王倫與宋江的斗爭中,朱武、朱貴都是馬前卒的話,那么戴宗與王倫的關系則完全是另一種性質。戴宗是因為人品惡劣,而又善于望風轉舵,敢于出賣宋江,以及其所擁有的獨特的搞情報能力,而得到王倫的特別信任和重用,繼而成為王倫腳下的一條瘋狗,隨時準備聽候王倫的吩咐,向對手猛撲過去。
王倫跟戴宗本來是完全不相同的兩種人,兩人的人生軌跡也完全不同,在戴宗跟宋江一起上梁山入伙前,王倫從來沒有見過戴宗,甚至沒怎么聽說過他。由于戴宗與吳用曾經還是老相識。剛剛上山的戴宗,還被王倫視為宋江的心腹,王倫、戴宗兩人由不認識到最終搞到一起,大約經歷了幾個月的時間。
戴宗因為有道術神行法,將四片神行甲馬拴在腿上,最快能日行八百里,所以人稱神行太保。他原來是江州兩院押牢節級,也就是所謂的監獄獄長,在當時監獄獄長的名聲一直都不好,戴宗更是人渣中的極品,他在江州當監獄獄長期間,毫無人性,整天向犯人索要常例銀,不給便要將其打殺,行為非常惡劣,算是一個標準的制造黑獄勒索黑錢的監獄惡霸,不知道這種人是怎么認識吳用的,據說還成了所謂的至交好友。
因為這種關系,宋江刺配江州時,吳用修書一封,讓宋江捎給江洲的監獄獄長戴宗,請戴宗對宋江多加照應。
宋江到江洲以后,不可謂不精明,剛到江州大牢時,就迅速賄賂了牢里的管營、差撥、大小軍健,牢里的人沒有不喜歡他的,這樣他不但免去了一百殺威棒,而且在牢里還過得有滋有味。而宋江唯一不“孝敬”的就是戴院長,戴院長惱怒之下來牢里親自討要銀兩。身為押牢節級的戴宗對其是百般侮辱加明目張膽地勒索,貪官酷吏的形象躍然紙上。
原來,宋江到江州后一直想見戴宗,但就是沒找到機會,一直沒去拜會,所以故意沒有給戴送禮行賄,逼得戴宗親自來牢中索要。戴宗身為節級,貪贓枉法不說,還明目張膽地索賄,知道犯人是“大佬”宋江后慌忙賠罪,真是活脫脫一小人。
宋江這么做就是想故意耍一耍戴宗,開始不露出自己真實身份??粗髟洪L大罵“賊配軍!安敢如此無禮!小的們,與我背起來!且打這廝一百訊棍!”以后才道出真名。不出所料,戴院長立馬又換了另一副嘴臉,在一瞬間從“大爺”變成了“孫子”:對著宋江又是賠禮道歉又是下拜。
后來宋江在潯陽樓醉酒題反詩,被通判黃文炳告發。蔡知州將宋江打入死囚,戴宗本來想救一下的,可不僅沒救出來,還把自己搭進去了,蔡知州決定以“私通梁山”之罪處斬宋江、戴宗。后來晁蓋等人再加上揭陽鎮的穆弘等,一同劫了法場,才救出宋江、戴宗,一行二十九人在白龍廟聚義。隨后戴宗便隨宋江上了梁山入伙。
戴宗在上梁山之前的經歷表明,他不僅跟王倫沒有任何交情,反而跟王倫的對手宋江吳用關系不一般。因此,當戴宗剛上山入伙后,王倫在一段時間里,仔細觀察他們一群人包括戴宗的表現,看看有沒有可以拉攏過來收為己用的。
沒多久,王倫就看出戴宗人品惡劣、見風使舵,是那種有奶就是娘的小人,覺得戴宗可以拉攏過來加以利用。剛開始,雖然在宋江的建議下,戴宗成了梁山上的情報總管,但戴宗武藝低微,除了跑得快以外也沒什么能服眾的地方。他的具體工作就是跑腿送信,真正的刺探消息則不如時遷、石秀、燕青等人。
剛上梁山的戴宗,在初上梁山的一段日子里,仍深信宋江有這么多心腹小弟做后盾,宋江在梁山上的地位無可取代。剛開始,戴宗還整天“哥哥長、哥哥短”的當眾恭維宋江,整天以宋江心腹自居,不把王倫放在眼里。
在跟著宋江下山打過幾回仗以后,戴宗再回梁山時,梁山上的形勢已發生了重大變化,尤其是王倫稱帝以后,戴宗再也不當著眾人面“哥哥長,哥哥短”的稱呼宋江了,戴宗畢竟當了好多年監獄獄長,什么人見的都不多,就見風使舵的小人見的多,什么不擅長就擅長察顏觀色,揣摩上意。經過一段時間的揣摩和識別,戴宗發現王倫雖然“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眾”。但王倫卻善于搞陰謀詭計,和王倫相比,宋江則顯得有些幼稚和理想化,戴宗認定宋江決非是王倫的對手。戴宗一經掂量、估算,馬上采取行動,拿出過去自己的大哥宋江作投靠王倫的見面禮,以換取王倫的信任和重用。從此以后戴宗就成了王倫安插在宋江身邊的臥底,整天向王倫透露宋江吳用的計劃和想法,宋江生疑以后,戴宗更是破罐子破摔,在公開場合,不斷的說宋江吳用的壞話。愈來愈明顯地和宋江拉開了距離。
不久以后,王倫正式任命戴宗擔任梁山錦衣衛總指揮使,負責監視梁山上其他統領的一言一行。在王倫的重用下,戴宗迅速成了梁山上炙手可熱的人物。戴宗開始安排手下的特務在梁山各山寨、酒店秘密布設情報偵察網,吸
收可靠的小嘍啰加入錦衣衛。
戴宗對于王倫是極其重要的,以王倫多疑善變的性格,對別人一向猜忌和防范,跟王倫毫無歷史淵源,又無戰功而且人品惡劣的戴宗,能獲王倫的信任是極其罕見的,其主要原因乃是王倫跟戴宗的關系,完全不同于王倫與其它統領的關系。王倫與林沖、朱武等人的關系,從本質上說,主要是一種聯盟的關系,而戴宗之于王倫,則猶如奴才。戴宗對王倫的效忠和依附,使王倫可以輕而易舉將戴宗與其它的盟友區別開來。對于王倫,戴宗曲意奉承,揣摩迎合,善于體會某些難言之隱而主動為王倫分憂;戴宗又能雷厲風行,堅決貫徹王倫意志而不畏王倫以外的任何人,此時的戴宗,威風凜凜,經常昂著頭背著手,大搖大擺的視察各個山寨,每次外出,總有李逵惡狠狠的拿著兩把斧子當保鏢,其他的統領見了也只能敢怒不敢言,戴宗已成為延安最令人恐懼的人物。他就像是王倫養的一條狼狗,隨時準備著王倫想讓他咬誰他就去咬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