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
區塊鏈的發展歷史與未來趨勢是什么?
區塊鏈是由一系列技術實現的全新去中心化經濟組織模式,誕生于2009年,2017年成為全球經濟熱點。為了便于理解區塊鏈的歷史與未來趨勢,可以將其發展劃分為六個階段。
階段1:技術實驗階段(2008—2009年)
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2008年11月1日發表了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2009年1月3日,比特幣系統開始運行。支撐比特幣體系的主要技術有哈希函數、分布式賬本、區塊鏈、非對稱加密、工作量證明等,這些技術構成了區塊鏈的最初版本。從2008年到2009年年底,比特幣都處在一個極少數人參與的技術實驗階段,相關商業活動還未真正開始。
階段2:極客小眾階段(2010—2012年)
2010年2月6日誕生了第一個比特幣交易所,5月22日有人用1萬個比特幣購買了兩個比薩。
2010年7月17日,著名比特幣交易所Mt.Gox成立,標志著比特幣真正進入市場。可是即便如此,能了解到比特幣從而進入市場參與比特幣買賣的主要是狂熱于互聯網技術的極客們。這些極客在Bitcointalk.org論壇上討論比特幣技術,在個人計算機上挖礦獲得比特幣,在Mt.Gox上買賣比特幣,僅用了4年時間,有些人就成了億萬富翁和區塊鏈傳奇。
階段3:市場醞釀階段(2013—2015年)
2013年年初,1比特幣的價格是13美元。
3月18日,金融危機中的塞浦路斯政府關閉了銀行和股市,推動了比特幣價格的飆升,4月達到最高,為266美元。
8月20日,德國政府確認比特幣的貨幣地位。
10月14日,中國百度宣布開通比特幣支付。
11月,美國參議院聽證會明確了比特幣的合法性。
11月19日,比特幣的單價達到1242美元新高。可是,此時區塊鏈還不具備進入主流社會經濟的基礎,價格飆升包含了過于樂觀的預期。
中國銀行體系的遏制、Mt.Gox的倒閉等事件,觸發了比特幣大熊市,比特幣價格持續下跌。
2015年年初,比特幣單價一度跌至200美元以下,很多企業紛紛倒閉。
階段4:進入主流階段(2016—2018年)
2016年6月23日英國脫歐,9月朝鮮進行第五次核試驗,11月9日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以這些事件為標志,世界主流經濟的不確定性增強,具有避險功能、與主流經濟呈現替代關系的比特幣開始復蘇,市場需求增大,交易規模快速擴張,開啟了2016年至2017年比特幣牛市。
雖然中國市場因政策管控受到遏制,但韓國、日本,以及拉美國家的市場快速升溫,比特幣單位價格從2016年年初的400美元最高飆升至2017年年底的2萬美元,翻了50倍。
比特幣的造富效應以及比特幣網絡擁堵造成的交易溢出,帶動了其他虛擬貨幣及各種區塊鏈應用的大爆發,出現眾多百倍、千倍甚至萬倍增值的區塊鏈資產,引發全球瘋狂追捧,比特幣和區塊鏈徹底進入全球視野。
階段5:產業落地階段(2019—2021年)
在2017年造富效應和區塊鏈理想造就的眾多區塊鏈項目中,大部分會隨著市場的降溫而消亡,小部分會堅持下來繼續推進區塊鏈的落地。市場經歷狂亂后,2018年的虛擬貨幣和區塊鏈將會在市場、監管、認知等各方面進行調整,回歸理性。2019年,堅持下來的項目會初步落地,但依然需要幾年時間接受市場的檢驗。到2021年,在區塊鏈適宜的主要行業領域,一些企業會獲得穩步發展,加密貨幣也會得到較廣泛的應用。
階段6:產業成熟階段(2022—2025年)
各種區塊鏈項目落地見效后,區塊鏈會進入激烈而快速的市場競爭和產業整合階段,三五年內形成一些行業龍頭,完成市場劃分,區塊鏈產業格局基本形成,相關法律法規基本健全,對社會經濟各領域的推動作用快速顯現。其時,加密貨幣將成為主流貨幣,經濟理論會出現重大調整,社會、政治、文化也將發生相應變化,國際政治、經濟關系出現重大調整,區塊鏈在全球范圍內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區塊鏈的六個發展階段中,前兩個是技術試驗階段,中間兩個是主流認知階段,后兩個是產業實現階段。目前,區塊鏈的社會認知廣度已經足夠,但認知深度尚嫌不足,需要深入推進區塊鏈知識的研究和普及,為產業發展、成熟奠定基礎。
其實,區塊鏈對于全球經濟的巨大價值已經被充分認識到,對于全球社會政治生態改善的價值也在逐步顯現,是一個值得各國大力投入、搶占先機的社會經濟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