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
比特幣為什么價格波動大?
美國程序員拉絲勒是早期比特幣愛好者,他希望能用比特幣交換實物商品。2010年5月22日,他在一個比特幣論壇發帖說,希望用1萬個比特幣換兩個價值25美元的比薩券,這是比特幣第一次被賦予價格。
2011年上半年,比特幣價格從30美分漲到30美元,漲幅100倍;下半年又一路下滑到2美元。2013年4月10日,比特幣漲到當時最高的266美元,當晚又跌到105美元;11月,價格又達到1242美元;12月又跌到576美元。2014年起一直低迷,直到2015年9月才開始了一波牛市行情。2016年一年漲幅十幾倍。至2017年11—12月,漲幅超過10倍,達到2萬美元。
在2010年的時候,一個比特幣只要0.003美元。也就是說,用戶在2010年花1萬元買入比特幣到2017年年底比特幣漲到2萬美元一個,那么用戶將擁有100億元!7年之間,比特幣價格翻了約100萬倍。比特幣兌換現金價格波動如此之大,是因為一個基本的經濟學原理供給彈性。
供給彈性也叫供給—價格彈性,指的是供給量相對價格變化做出的反應程度。比如,一支鉛筆的價格每上升10%,廠商就有動力或能力增加20%的供給量,供給的價格彈性系數就是2。供給彈性大于1,可以稱這種商品是“富供給彈性”商品;如果鉛筆的價格無論怎么上升,廠商都沒有能力改變供給量,則供給彈性為0,其就是“完美無彈性”的商品。供給對價格的影響,也可以使用同樣的思路。
在“比特幣經濟學”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供應的確定性和需求的變幻莫測——比特幣被開采的速度是高度可預測的,幾乎與其他任何資產(貨幣或商品)都不同,最終供應事先已經確定,永遠不會超過2100萬比特幣。這個特點,使得比特幣成為一種供應幾乎“完美無彈性”的商品,不管價格多高,礦工的產量都不會超過2100萬比特幣;而且,價格上漲也不一定促使比特幣的更快挖掘。因為后期算力的增長抵不過比特幣挖掘難度的增加,即使加入挖礦大軍的人越來越多,比特幣的新增供給依然是逐漸減少的;即使礦工能做到,也只會影響短期的比特幣供給,但會犧牲掉將來的供給量。
供給的無彈性,也是比特幣如此波動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