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通末年,長安的春日宛如一幅絢爛的錦繡畫卷。清晨,第一縷陽光輕柔地灑落在朱雀大街上,將鱗次櫛比的坊市從沉睡中緩緩喚醒。街邊的柳樹吐出嫩綠的新芽,細長的柳枝在微風中搖曳生姿,似是在向這座古老的都城訴說著春的訊息。桃花、杏花爭奇斗艷,紅的像火,粉的像霞,一團團、一簇簇,綻放在街頭巷尾,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花香,與街邊店鋪飄出的各種美食香氣交織在一起,令人沉醉。
朱雀大街上早已熱鬧非凡,行人如織。有身著華麗錦袍、騎著高頭大馬的達官顯貴,也有挑著擔子、沿街叫賣的小商小販。一輛輛馬車穿梭其中,車輪滾滾,揚起陣陣塵土。遠處,大雁塔在朝陽的映照下,塔身的琉璃瓦閃耀著金色的光芒,仿佛在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繁華與榮耀。
在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位年輕人格外引人注目。他便是黃巢,來自曹州冤句的一介書生。黃巢身材魁梧,身高近七尺,濃眉大眼,鼻梁高挺,嘴唇堅毅,透著一股與生俱來的英氣。只是他的面容稍顯黝黑,皮膚粗糙,與那些養尊處優、白面書生的形象大相徑庭。此時的黃巢,身著一襲洗得有些發白但卻干凈整潔的青色長袍,腰間系著一根黑色的布帶,腳蹬一雙素面布鞋,背著一個簡單的行囊,正邁著堅定的步伐朝著長安城的貢院走去。
這是黃巢第三次參加科舉考試了。前兩次的落第并未讓他氣餒,反而更加堅定了他通過科舉入仕、一展宏圖的決心。一路上,黃巢的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他想著,若此次能高中,定要為這大唐盛世添磚加瓦,讓百姓過上富足安康的生活。他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身著官袍,在朝堂之上慷慨陳詞,為國家出謀劃策的場景。
“這長安城果然是繁華無比,不愧是天下的中心。此次科舉,我定要高中,不辜負多年的苦讀。”黃巢一邊走著,一邊在心中暗自思忖。
貢院門前,早已圍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考生。他們或緊張地復習著手中的書本,或與身旁的同伴低聲交談,分享著自己的心得與擔憂。貢院的大門高大而威嚴,朱紅色的大門上鑲嵌著一排排金色的門釘,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刺眼的光芒。門口兩側,站立著幾位身著甲胄、神情嚴肅的士兵,他們手持長槍,警惕地注視著周圍的一切,給這莊重的貢院增添了幾分肅穆的氛圍。
黃巢隨著人流緩緩進入貢院。貢院內,一排排整齊的號舍呈現在眼前。這些號舍狹小而簡陋,僅能容一人坐下書寫。號舍的墻壁上,密密麻麻地刻滿了歷屆考生留下的字跡,有的是抒發自己的抱負,有的則是感慨考試的艱辛。黃巢走進自己的號舍,將行囊放在一旁,仔細地整理好筆墨紙硯。他深吸一口氣,試圖讓自己緊張的心情平靜下來。
考試開始的鐘聲響起,整個貢院瞬間安靜了下來。考生們紛紛正襟危坐,等待著考官發放試卷。當試卷發到黃巢手中時,他迅速瀏覽了一遍題目。此次的考題涵蓋了經史子集、詩詞歌賦以及對當下時政的見解,題目難度不小,但對于飽讀詩書、心懷天下的黃巢來說,卻并非難事。
黃巢略作思考,便提起筆,在試卷上奮筆疾書。他的字跡剛勁有力,如蛟龍出海,筆鋒所至,似有千鈞之力。在論述對時政的看法時,黃巢言辭犀利,毫不避諱地指出了當下朝廷存在的諸多弊端,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官員腐敗等問題,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改革措施。他寫道:“方今天下,藩鎮坐大,尾大不掉,政令不行于四方;宦官弄權,擾亂朝綱,致使忠良之士不得重用;官員貪墨成風,魚肉百姓,民不聊生。若不加以整治,大唐之盛世恐將難以為繼。當務之急,需削藩鎮之權,清宦官之禍,嚴吏治之法,方能重振朝綱,復興大唐。”
在詩詞創作部分,黃巢更是才思泉涌。他以《不第后賦菊》為題,寫下了一首氣勢磅礴的詩作:“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此詩借菊花來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和對未來的堅定信念,展現出一種超凡脫俗、睥睨天下的豪邁氣概。
黃巢一氣呵成,完成了試卷。他放下筆,長舒一口氣,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他環顧四周,只見其他考生有的還在抓耳撓腮,苦苦思索;有的則面露難色,唉聲嘆氣。黃巢心中暗自慶幸,覺得自己此次定能脫穎而出。
考試結束后,黃巢滿懷信心地回到了客棧等待放榜。在等待的日子里,他時常與其他考生交流心得,或是漫步在長安城的大街小巷,領略這座城市的風土人情。然而,就在放榜的前幾日,長安城的坊間卻突然流傳起一些關于黃巢的流言蜚語。
“聽說了嗎?此次參加科舉的黃巢,長得那叫一個丑陋,簡直是面目可憎。”
“是啊,我還聽說他性格狂傲,在試卷上大放厥詞,對朝廷諸多不滿呢。”
“這樣的人,怎么能讓他高中呢?若是讓他入朝為官,豈不是有損我大唐的顏面?”
這些流言蜚語像一陣風一樣,迅速在長安城的各個角落蔓延開來。起初,黃巢并未在意,他堅信自己的才華定能得到考官的認可。但隨著流言的愈演愈烈,他的心中也漸漸泛起了一絲不安。
“難道就因為我的長相,他們便要否定我的才華嗎?這大唐的科舉,難道真的如此看重外表,而非才學嗎?”黃巢心中充滿了疑惑與憤懣。
終于,放榜的日子到了。天還未亮,黃巢便早早地來到了貢院門前。此時,貢院門前已經圍滿了前來查看榜單的考生和圍觀的百姓。人群中,有人歡呼雀躍,有人黯然神傷,有人捶胸頓足,有人掩面哭泣。黃巢擠過人群,目光急切地在榜單上搜尋著自己的名字。然而,從上到下,從第一名到最后一名,他都沒有找到“黃巢”二字。
黃巢頓時如遭雷擊,整個人呆立在原地。他不相信這是真的,又仔細地看了幾遍,可結果依舊如此。他的心中充滿了絕望與憤怒,雙手緊緊地握成拳頭,指甲深深地嵌入了手掌之中,留下一道道血痕。
“為什么?為什么我如此努力,卻還是落第?難道就因為那些莫須有的流言嗎?這科舉,這大唐,還有何公正可言?”黃巢在心中怒吼道。
周圍的考生們看到黃巢落第,有的投來了同情的目光,有的則在一旁小聲地議論著。
“哎,可惜了,聽說他的文章寫得很不錯呢。”
“哼,長得那么丑,就算有才華又怎樣?這朝堂之上,怎能容下如此相貌之人?”
“就是,這也是他命中注定吧。”
這些議論聲如同一把把利刃,深深地刺痛了黃巢的心。他感覺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個黑暗的深淵,四周都是無盡的嘲諷與冷漠。他抬起頭,望著天空中那一輪漸漸升起的紅日,心中卻沒有絲毫的暖意。
“難道我的一生,就只能如此了嗎?我滿腹的才華,滿腔的抱負,難道都要付諸東流嗎?”黃巢的心中充滿了不甘。
此時,一位與黃巢相識的考生走上前來,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黃巢兄,此次落第,或許只是運氣不佳,不必太過氣餒。來年再考,定能高中。”
黃巢苦笑著搖了搖頭,說道:“多謝兄臺安慰。只是經此一事,我已看透這科舉,看透這大唐。這所謂的科舉,不過是一場鬧劇,徒有其表,毫無公正可言。”
說完,黃巢轉身擠出人群,頭也不回地離開了貢院。他的背影顯得那么落寞,那么孤獨,仿佛整個世界都與他為敵。
回到客棧,黃巢默默地收拾好行囊。他看著自己曾經日夜苦讀的書籍,心中五味雜陳。這些書籍,曾經承載著他的夢想與希望,如今卻成了他心中的傷痛。他一把將書籍扔到床上,長嘆一聲:“罷了,罷了,這科舉之路,我不再走了。”
黃巢走出客棧,踏上了歸鄉之路。一路上,他看著沿途的百姓生活困苦,衣衫襤褸,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憐憫之情。再想到自己的遭遇,他的心中更是燃起了一股怒火。
“這大唐,表面上繁華無比,實則早已千瘡百孔。既然這科舉不能讓我實現抱負,那我便要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讓這大唐,因我而改變。”黃巢在心中暗暗發誓。
夕陽的余暉灑在黃巢的身上,將他的影子拉得長長的,映在那黃土路上,仿佛預示著他未來那充滿坎坷與傳奇的人生。而此次科舉的落第,也成為了黃巢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從此,他踏上了一條與大唐王朝對抗的道路,一場改變歷史的風暴,正在悄然醞釀。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