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時代:未來已來
- 楊愛喜 卜向紅 嚴家祥
- 2196字
- 2019-02-01 17:00:08
一臺像人一樣思考的機器
機器可以像人一樣思考嗎?在計算機誕生之初,便有科學家開始研究這個課題,但到現在也沒有定論。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相信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將成為現實,但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并不是指機器可以完成復雜的計算,完成一些基礎的人類工作。而是指機器可以具有與人相同,甚至是超越人類的“意識”,而通過這種意識,機器可以進行自己的思考。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我們經歷過的計算機時代,這件事并沒有實現,但從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現狀來看,這一想法在未來是可以實現的。
前面我們所論述的這些內容,實際上所說的就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問題。從簡單的事情說起,現在很多機器和程序能夠完成人類無法完成的復雜計算,記錄大量數據信息,甚至還可以完成很多人類無法動手完成的工作,但實際上,這并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所研究的問題。
正如前面所說的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真正的人工智能所研究的正是機器人的智能問題。在現實世界中,我們可以進行計算、記憶,同時還可以對一些事情做出簡單的反應。現在人類與機器的不同就在于,人類在處理一件事情的同時還可以處理很多不確定的事情,也就是說人類可以通過自己的思考,隨時對周圍的環境變化做出應對,完成多種不確定的工作。
真正的人工智能應同樣具備這種能力,通過感知周圍環境的變化,隨時做出相應的反應,從而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最終更好地完成工作。同時,具備人工智能技術的機器還需要擁有深度學習的能力,讓程序不斷地進化,讓自身擁有與人類一樣,甚至超越人類的思考能力、情感與性格。
但是這種事情真的能實現嗎?人工智能真的能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嗎?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人類是怎樣進行思考的。
人體總共擁有40萬億~60萬億個細胞,人類大腦是由連接著1000億個神經元和100萬億個神經突觸組成的網絡,這些神經突觸和神經元的狀態每秒都會改變10~100次,而神經細胞的神經沖動傳遞速度超過400千米/小時。為什么要列舉這樣一堆數據呢?我們知道大腦是人類意識的產生地,想要讓機器像人類一樣學會思考,就需要模仿人類大腦,為機器創造一個大腦。
那么開展人工智能研究的科學家就需要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如何讓機器具備人類大腦的功能呢?如果單從運算速度上來看,機器早已超過了人腦,而一臺擁有100萬億字節的超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是人腦的1億倍。因此機器具有超強的計算分析能力,但即使如此,機器也仍然無法擁有自己的“思考能力”。
可能很多人認為現在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能夠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了,如蘋果的Siri、微軟的小冰等都可以與人類對話,或是進行思考活動。聊天是人類希望機器能夠實現的重要行為之一,微軟也認為未來的人機界面將會轉變為對話界面,并提出了“對話即平臺”的概念。
雖然人工智能在技術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即使是目前最好的對話機器人也沒有辦法讓人們感覺到它是一個具有穩定性格和情感的“人”,現階段如何讓機器人的語言和行為更有個性,成為人工智能研究的一個重點。
實際上,與其說前面這些智能助手已經具備了智能思考的能力,不如說是因為程序員在它們背后操控著一切。這些智能助手與你的對話,更多的是程序員用程序語言與你展開的對話。
但隨著深度學習技術的出現和發展,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似乎成為一種可能。面對人工智能技術,我們需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AlphaGo在圍棋領域的表現似乎證明了這一點。正是通過深度學習技術,AlphaGo才實現了自身能力的不斷進化,從而擊敗了人類圍棋界的眾多高手。相對于人類的進步,智能機器似乎擁有更高的進化能力,所以說將來人類要想在圍棋領域扳回一城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小。
在許多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之中,機器具有人的性格和情感,能夠像人一樣思考,早就已經成為“現實”。無論是《機械公敵》中NS-5桑尼的那個疑問,還是《機器管家》之中安德為了成為人所進行的努力,或者是《攻殼機動隊》中塔奇克馬為了拯救同伴主動做出的犧牲,通過這些科幻“人物”的行為,我們已經看到了那種“機器像人一樣思考”的場景,熟悉了“機器像人一樣思考”的時代。
那些能夠像人一樣思考的機器,究竟能夠成為人類的伙伴,還是會成為毀滅人類的惡魔?這是人類在開展人工智能研究時,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我們知道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曾在他的小說中提出了“機器人三定律”(見圖1-1)。三定律要求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而在此基礎上要做的才是保護自己。在小說中,這三個定律被植入到了機器人的軟件底層,是一種不可修改的程序,所以它能夠保證機器人不會對人類產生威脅。但在現實世界之中,這似乎并沒有辦法去實現。所以機器人可能會成為毀滅人類的惡魔。這方面的科幻電影并不少見,在電影《終結者》《機械姬》中對機器威脅論都有著不同的表述。在現實中,史蒂芬·霍金教授也認為人工智能將會成為人類的一個“真正的危險”。隨著機器自我思考能力的不斷進化,不僅有利于人類的方面會得到發展,而且威脅人類生存的方面也會不斷累積。

圖1-1 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
制造一臺像人一樣思考的機器,這究竟是一個造福人類的舉動,還是一個毀滅未來的錯誤?現在我們似乎沒有辦法做出判斷。但正如人類應用的“核能”一樣,它可以成為每家每戶燒水、煮飯的能量來源,也可以成為對整個世界造成傷害的危險來源。
這樣看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似乎成了一個哲學命題,而事實上,未來的人工智能將會走向何方,關鍵在于它背后的那雙手將它推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