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說孔子是最早的自媒體,肯定有人不信。
但是你看,他將自己的觀點與理念講給弟子與君王聽,不就像現在的自媒體,一切以粉絲量為訴求,以影響行業大佬為硬指標?其《論語》,不僅互動性強,注重口碑傳播,而且自帶打賞功能!
如果我說蘇東坡是北宋大V流量王,你信,還是不信?
不管你信不信,這是事實。在蘇東坡有生之年,他就已經聚集起一班真愛粉,跟隨其足跡,搜羅其詩文,到處傳播。
如果我說白居易是刷屏狂魔,劉禹錫是史上最牛管理員,乾隆是彈幕王,陸小曼是民國網紅……你可能已經意識到,現代人樂此不疲的很多社交花樣,如互動、粉絲、社群、口碑、打賞,古人全都玩過,目前,它們不過是以全新的方式回歸而已。身處大眾傳媒時代,學歷是銅牌,能力是銀牌,人脈是金牌,社交是金牌中的王牌。因為社交不得法,或者社交無力,學歷得不到體現,能力得不到彰顯,人脈總是與之擦肩!君不見,縱使白居易、劉禹錫等既有才識,又有德名,也每每為社交小事官場蹭蹬?以劉禹錫為例,剛被復用,一首小詩,“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題罷,就再度被貶。我們固然應該學習其陋室精神,樂觀豁達,剛正不阿,但是想想,若能處理好類似“小事”,在恰當的崗位上多做些造福百姓的事情,豈不更好?干嗎非要把大好位置拱手相讓于那些我們鄙視的人!
細數人生百十載,目標各不同,但都要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要成就一番事業,需要的條件很多,社交看似不太重要,以致被當作只能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的輔助能力。實際上完全不是這樣,社交本身不僅是一種能力,而且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種能力。說簡單點,一個人可能素質過硬,有無與倫比的核心競爭力,比如李白,但若社交失當,即便能登上最高峰,最終也得把自己帶進溝中。反過來說,有些人可能沒那么聰明,沒那么多靈性,比如曾國藩,因為玩轉了社交,結硬寨、打呆仗,也成就了不世之功。社交不等同于人生的最高峰,但它相當于登山者的登山杖,不可或缺。
在過去的歲月中,我也曾吃過這方面的虧。而現在,如果說我還稱得上有點成績的話,那么全都是社交的賜予。我曾經遍讀史書,也曾經拜訪過全球范圍內200多位各行各業的精英與領袖,其中不乏國外政界的總統和總理,商界精英中包括許多世界500強企業的總裁,以及學術界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世界名校的校長等。通過理論聯系實際,我總結出了一套有效的方法,能夠也確實幫到了很多人,快速掌握社交要訣,進而建立自己的人脈網絡,為自己打造一張終身受用、蒸蒸日上的人際關系網。
生活總是那么實在,這本書也立足實在,致力于讓閱讀者掌握實實在在的社交的道與術,從容應對競爭路上的各種比拼,順勢借力,八面來風,步步為營,笑到最后。
汪安迪
2018年3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