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花令·冬(中國文化·古典詩詞品鑒)
- 素心落雪編著
- 2282字
- 2019-02-21 10:58:49
漢樂府
樂府最初是秦時專管樂舞演唱教習的機構,漢武帝重建樂府,用來給采集的民間歌謠或文人詩配樂,其搜集整理的詩歌就叫“樂府詩”或“樂府”,最基本的藝術特色為敘事性,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新詩體。

冬雷震震,夏雨雪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注釋
邪:語氣助詞,表示感嘆。
衰:衰減、斷絕。
震震:形容雷聲。
雨雪:降雪。雨,名詞活用作動詞。
簡析
這首漢樂府民歌實際上是一首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愛情誓言,“上邪”就是“天哪”,抒情女主人公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我想要和你相愛,直到天荒地老也不會衰減,更不會破裂。然后列舉了五種不可能出現的自然現象,說只有這些情況出現,我才可能與你分手。這五種自然現象是大山被夷為平地,江河里的水都干枯了,冬天里打夏雷,夏天里下冬雪,天地合二為一!事實上,這些事情都是匪夷所思的,但是女主人公就是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鄭重其事地宣布自己愛的誓言。這首詩對后世影響很大,敦煌曲子詞中的《菩薩蠻》“枕前發盡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這樣的表達顯然受了《上邪》的影響。就連《還珠格格》的插曲《當》的歌詞“當山峰沒有棱角的時候,當河水不再流……”也化用了本詩的詩意。
名家點評
〔明〕胡應麟:《上邪》言情,短章中神品!(《詩藪》)
〔清〕王先謙:五者皆必無之事,則我之不能絕君明矣。(《漢鐃歌釋文箋證》)
蘭若生春陽,涉冬猶盛滋
蘭若生春陽
蘭若生春陽,涉冬猶盛滋。
愿言追昔愛,情款感四時。
美人在云端,天路隔無期。
夜光照玄陰,長嘆戀所思。
誰謂我無憂,積念發狂癡。
注釋
蘭若:香草名。
涉:經歷。
愿言:猶“愿然”,沉思貌。
情款:情意誠摯融洽。
美人:猶言君子,指所思的人。
夜光:月。
玄陰:幽暗。
簡析
《蘭若生春陽》是漢朝無名氏作的民歌,這是作者懷念情人所作的詩。前兩句寫了蘭花雖然生于春天,但是經歷寒冬仍然旺盛,盡管受到風霜摧殘,但是依然盛開,這是作者在做比喻,說明了自己雖然歷盡辛苦但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的愛人。“愿言追昔愛,情款感四時”兩句是作者在沉思之中去回憶以前的情人,自己對對方的情感永遠如舊。“美人在云端,天路隔無期”寫的是所愛之人遠游在外,就好像在云端讓人覺得可望而不可即。這登天之路非常難找,相隔異地,相聚也就遙遙無期了。“夜光照玄陰,長嘆戀所思”兩句說的是每當月光照至幽暗處的時候,作者就更加懷念自己思念的人,無可奈何之際只有長聲嘆息了。最后寫到誰說“我”沒有苦衷呢,“我”想你想的都要發瘋了。作者運用了比喻、夸張、對比等修辭手法,用細節、心理描繪的方法,淋漓盡致地描寫了作者思念情人如癡如狂的心態。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
注釋
皎夜光:猶言明夜光。
促織:蟋蟀的別名,一作“趣織”。
玉衡:指北斗七星中的第五星。
歷歷:逐個的意思,眾星行列分明的樣子。
忽:這里是急速、突然的意思。
易:變換。
玄鳥:燕子。
安適:往什么地方去?
簡析
這首詩的第一句寫在皎潔的月光下,蟋蟀淺淺低吟,不但表現出環境的幽靜,心境的凄然,而且也暗示了時間是下半夜。第二句是說詩人默默無語,在月光下徘徊,詩人在這里已經感覺到深秋已在不知不覺中到來。當然,這里寫了時間的快速流逝,人也在一天天老去,秋雁南歸的時節也已到來。它們在詩人心上所勾起的,是流離客中的無限惆悵和凄愴。以上八句寫出了詩人在月下彷徨悲哀之感。他因為理想的破滅而感到心煩意亂。“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這句寫同門友人飛黃騰達了,這無疑如一道陽光,把詩人的前路照耀得五彩繽紛,但是在自己的頭頂之上,眾星依然那么閃爍。可是詩人帶著一種被遺棄的憤怒仰望星空時,偏偏又瞥見了“箕星”,于是自己生出怨氣。看見星星,想起了身邊人的冷漠,此時自己的苦悶無法發泄,就只能抬頭看天,叩問星星了。詩歌最后,想到當年友人怎樣信誓旦旦,聲稱同門之誼的“堅如磐石”,可而今“同門”虛名猶存,“磐石”一樣的友情也再沒有了。
背景
此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具體創作時間難以確證。
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
孟冬寒氣至
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
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
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
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
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
一心抱區區,懼君不識察。
注釋
孟冬:舊歷冬季的第一月,即農歷十月。
三五:農歷十五日。
四五:農歷二十日。
三歲:三年。
滅:消失。
區區:指相愛之情。
簡析
這是妻子思念丈夫的詩。農歷十月,寒氣逼人,呼嘯的北風多么凜冽。妻子滿懷愁思,夜晚更覺漫長,抬頭仰望天上羅列的星星,十五月圓,二十月缺。有客人從遠地來,帶給我一封信函,信中先說他常常想念著我,后面又說已經分離很久了。把信收藏在懷袖里,至今已過三年字跡仍不曾磨滅。我一心一意愛著你,只怕你不懂得這一切。丈夫久別,妻子凄然獨處,對于季節的遷移和氣候的變化異常敏感,因而先從季節、氣候寫起。冬天一來,她首先感到的是“寒”。“孟冬寒氣至”,一個“至”字,把“寒氣”擬人化,它在不受歡迎的情況下來“至”主人公的院中、屋里、乃至內心深處。第二句以“北風”補充“寒氣”;“何慘栗”三字,如聞主人公寒徹心髓的驚嘆之聲。時入孟冬,主人公與“寒氣”同時感到的是“夜長”。全詩表達了妻子對丈夫深深的思念。
背景
這首詩是《古詩十九首》中的一首,寫的是妻子思念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