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奶蜜鹽
  • 張文質
  • 4015字
  • 2019-01-31 09:53:14

序言 尋找家庭教育的第一定律

在今天,家庭教育話題已成為全民關注的一個熱點,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同時也表明,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正面臨著新的挑戰——他們生活在一個情感更脆弱、問題更復雜的時代。

可以這么說,天下所有父母對孩子的未來都會有種種期待,但同時,這些期待又常常在歲月的流轉中轉化為各種擔憂與焦慮。哪個父母不指望用更好的方法教育好孩子呢?但往往事與愿違,現實中,我們看到了無數個因為教育方法錯誤而導致的家庭悲劇。

當人們遇到問題時總會想方設法去解決,這是每個人的基本反應模式。我們看到,有關家庭教育的圖書鋪天蓋地,大家都在談教子方法,盡管這迎合了父母們的內心需求,但其實,這些所謂的育兒方法大都是個體性的,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有的家庭拿去用時,可以立馬見效,也有的家庭拿來用時,效果不彰,甚至適得其反。

家庭教育有一對基本矛盾,就是父母之“教”與孩子之“發育成長”無法同頻而導致的沖突。具體來講,一方面,每個孩子都需要在父母的呵護照料中長大成人;另一方面,人的成長本質上都是自我成長,這是當今許多心理學家研究得出的結論。

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從根子上解決家庭教育問題的方案,所以我更多地會去反思孩子為什么會這么“發育成長”?父母為什么會這么“教”?

經過多年的研究,我現在可以斷言:一切家庭教育問題的根源都來自童年,要從根子上解決家庭教育問題,就要去認識、理解緩慢又漫長的童年,包括父母的童年與孩子的童年。因為,父母童年時期的一些經驗會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復演,而孩子童年時期的一些因素可能直接影響他的一生。

在建立良好親子關系方面,父母童年時期獲得的哪些核心供應,能讓他具有一種建設性的學習能力和人際能力?哪些核心供應的缺失,致使他在學習和人際交往中產生一種破壞性?孩子在童年時期,哪些核心供應可能直接影響他的一生?——我在這里所說的“核心供應”,指的就是每個人童年時期不可或缺的“奶”“蜜”“鹽”。從這個角度來講,家庭教育的基本矛盾,其實也是“奶”“蜜”“鹽”的供需雙方無法同頻所導致的矛盾。

奶、蜜、鹽,人類生活中極為常見和必不可少的三種物質,在家庭教育層面,它們意味著什么?它們會怎樣影響每一個生命個體的成長?這是本書將要討論的話題。

 

用生命之初的“奶”,為孩子一生涂上溫暖底色

我談到的“奶”,最淺顯最直接的意思就是母親的奶水。它更深刻的意味,指的是以母親為核心的充滿溫暖、充分照料的生活環境。這個環境以充分的愛和滿足感為導向,所有孩子都不可缺少。來自母親的愛與照料也是所有其他人不能替代的。只有在母親的懷抱中,一個孩子才能夠成長得更健康,更活潑生動,更舒展明亮。

英國著名的兒童精神分析大師溫尼科特認為,從完全依賴到相對依賴,再到趨向獨立,是每個孩子個體成長的必經過程。完全依賴階段強調母親對孩子的“抱持”,即時時刻刻懷抱孩子,全方位滿足孩子的要求。母親要做到始終能滿足孩子的需求,這就像人離不開空氣一樣——不是說孩子需要她時才在,而是時時刻刻都在孩子的身邊。這會使得孩子產生一種生命的“全能感”——覺得自己可以自由地發展自己,自由地釋放自己本能的需求。

所以,母親要給予孩子甜蜜的注視,對孩子的表情、動作、聲音做出及時的反應,讓孩子從小就能產生更多的自我肯定。這樣,母親就創造了一種對孩子成長有促進作用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孩子慢慢趨于獨立。

這個時期,一旦母親不在場,孩子就會感覺到缺失,他會驚惶,缺乏安全感,然后就會去尋找母親的替身,從而“遺忘”掉真正的母親。事實上這不是真實的遺忘,而是產生了一個虛假“自體”——好像他是一個不需要母親的孩子,他可以找別人替代母親。這是孩子的一種自我遮蔽,他埋藏了自己的本能需求。這樣,孩子成年之后,只要身處特定情境,他就會展現出母愛缺乏所帶來的痛苦與麻煩。

那些“不夠好”的母親大體可以分為這樣幾種:一種是不愿意成為母親的母親;一種是不懂得如何做母親的母親;還有一種是人在場但“責任缺席”的母親,這類母親往往沒有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跟孩子的情感、言語、表情的交流以及身體互動,她都是缺席的。這是目前中國一部分母親中的大問題。

相比而言,在孩子身邊的“虛假的母親”,問題更為嚴重。她想愛孩子的時候就去愛他一下,她不想愛的時候,就回避不見,或者以工作忙碌為由放棄陪伴教育孩子的責任。母親是孩子成長最具自然屬性的促進者,良好的母愛可以讓孩子在不知不覺間完成健康成長;同樣,母親的缺席也會讓孩子在“無知無覺”中留下心理暗影。

我說的“奶”,它既是真實的乳汁,也是一種象征;是有形的,也是無形的;是流動的液體,也是物化的條件。這種以愛為“奶”的營養,要灌注在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中,沒有哪個孩子可以例外。大量的兒童研究成果表明,孩子早期生命的狀態,影響著他的一生。所有孩子對母親的依戀都是持續終生的,孩子后來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根源往往是“奶”的缺失。

 

健康陽光的孩子,是被“蜜”浸潤過的

我們談到的“蜜”,是指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要把鼓勵、贊賞這些甜蜜的情感支持方式,變成家庭中最重要的互動方式。這樣的互動方式,按日本心理學家河合隼雄的觀點,是所有對孩子成長“有益的父母”都會采取的行為。

生命本身包含著很多復雜的可能,既有很多好的東西,也有一些是有問題的,關鍵看你如何打開它。這種生命被打開的狀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用鼓勵、贊賞的方式打開,孩子的主動性、樂觀態度、探索精神等與生俱來的生命熱情,就會釋放出來,成為生命中最本真的能力和人與人之間最自然的反應方式。

一個人遇到事情就畏縮,遇到挑戰就沮喪,這種消極的狀態和早期成長過程中鼓勵的稀缺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人實際上是需要能量激發的生命個體,人生命中幾乎所有潛在的能力,美好的可能性,都是需要激發才能得到很好展現和發展的。兒童發展心理學提醒我們,孩子反復犯錯正是他成長過程中的正常表現。孩子是在不斷犯錯、不斷失敗當中獲得能力的發展,以及認知圖式的完善的。如果父母害怕孩子的失敗,趨利避害,太看重功利,只能讓孩子的眼界變得越來越小,從而讓孩子生命發展的可能性也變得越來越單一。

那些有益的父母,總會鼓勵孩子,并積極參與到孩子對世界的探索中去,激發他們的內驅力——孩子如果有快樂幸福的體驗,他就會自我激發出一種快樂幸福的能力,這樣的孩子更懂得去悅納自我,欣賞這個世界美好的一面。

“蜜”會幫助一個人體察和探索出一個更好的世界。

 

生命之“鹽”,讓成長舉重若輕

我要談到的“鹽”,最為核心的東西有三個方面:第一,正如耶穌基督教誨人應該成為“世上的鹽”那樣,鹽既是世上最尋常又最不可缺的食物,同時它還是一個人堅毅、勇敢與有責任心等優異品格的象征。第二,“鹽”意味著生命的現實感,它體現在,一個人無論在什么樣的環境里,接受什么樣的任務,有什么樣的困難,都有面對現實去承擔、去接受的能力,從而在錘煉中成長,而不是回避、逃避和退縮。第三,它指向生命的自由度,包括心靈的開放、從容,精神方面的信念、追求,一個人無論在什么樣的環境里,都有精神的追求。生命的自由度,讓生命有某種輕盈感,而不是被種種沉重、沮喪所負累,它和現實感構成一種生命積極的張力。

人的一生總要承受一些沉重的東西,責任感可能會使人心事重重,被巨大的壓力包圍。而生命的輕盈度則能提供一種向上的動力,它能讓人舉重若輕。可以說,現實感把現實對象化,讓人處于承擔責任的狀態,事實上每個人都會承擔自己的責任,即使面對不利的處境,他也想有所作為;而輕盈感是一種詩化的未來,就是無論遭遇到什么事,無論在什么樣的處境里,都能有著從容的心境,都能創造一種美好的生活。這需要強大的心靈包容能力——適當的“鹽”有助于鍛造這種能力。

我們經常會覺得,環境會影響人的成長,在不同的環境里,人會有不同的心境和情緒。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會經歷從對母親的本能依戀,漸次發展為對父親、家人、同學和老師的依戀或依賴,然后再發展為對社會的依靠,形成與其他人更為復雜的社會關系。人生總是與各種挑戰相伴,父母幫助孩子成長,要學會放手,幫助孩子減少對親情和家庭的依賴,就是給孩子一種最好的品格力的培養。我們終將明白,一個人生命中所添加的適當的“鹽”,能夠讓人處變不驚,讓人在不同的環境中形成不同的適應能力,這樣的人才具有改造現實的能力。

今天的家庭教育,更多關注孩子如何適應社會現實,如何才有更好的生活和工作,如何才能成功等等,真正的精神自由度,在家庭教育中很少談到了。

如果不談精神自由度這種形而上的東西,那家庭教育的價值在哪里?

家庭教育解決的都是“看得見”的現實問題,而孩子生命存在的價值卻無人關注,這是今天中國社會最大的困境之一。如果沒有夢想的照耀,人就更容易趨向功利和勢利,更容易被“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價值觀左右。我們需要回到生命發展本身來看待孩子的成長,需要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人生,而不是僅僅在具體的學習成績上斤斤計較。

我經常拿“樹”來打比方。那些長得高和長得好的樹,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生長初期都看不到它的成長,好像長得特別慢,其實,它是先長根,讓根先扎向大地,扎得越深越好。從表面看,它的確長得很慢,但是,一旦它的根長好了,它后期就會長得特別好。這就是所謂的“慢慢的快”,先是慢,然后才是快,起關鍵作用的是慢,“慢”的問題解決好了,“快”才能真正地順其自然,并發展出個體的豐富性和獨特性,這才是“快”的真義。

最后我想說的是,我們為人父母,應該對照著反省一下: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奶”“蜜”“鹽”是否充足?孩子身上有哪些問題可能和“奶”“蜜”“鹽”的不充足相關?還有,有些家教問題是不是因為我們遲遲沒有給孩子“斷奶”造成的呢?

著名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說,童年的問題是人一生的問題,一個人得的病,病根若是在童年,恰恰是最難醫治的。所以,家庭教育呈現的是一個關乎孩子、家庭和社會的復雜鏈條關系,而“奶”“蜜”“鹽”恰恰是當下我們以及整個社會需要密切關注的新課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旬阳县| 鹤山市| 玉环县| 德阳市| 分宜县| 太谷县| 濮阳县| 湟中县| 宿州市| 宝鸡市| 通州市| 英德市| 新闻| 石泉县| 呼伦贝尔市| 景东| 长葛市| 彝良县| 图片| 枣强县| 资源县| 河源市| 当雄县| 秦安县| 阿坝| 峡江县| 浦东新区| 元江| 怀来县| 松原市| 北安市| 昆山市| 辽阳县| 常熟市| 红桥区| 元江| 四川省| 庆安县| 馆陶县| 武鸣县| 诏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