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鋒廟是湘南縣城的名勝古跡,歷史悠久,始建于唐朝天寶年間,于明朝萬歷年間重修,是“湘南八景”之冠,吸引著我們這些返鄉參加聚會的老同學前去參觀。
我記得,昔日的塔鋒廟有著一座佛教寶塔,黑白相間的尖塔高高聳立;有著一大片頂天立地的青松林,里面的烈士墓用水泥墻圍繞著;清澈的舜明河從塔邊流過,我曾到河中玩耍,有一次因為嗆水,差點被河水沖走。
4月8日上午,我和高一四班全體老同學前往塔鋒廟游覽。一來到這里,我頓時震驚了——塔鋒廟煥然一新啦!寶塔依然巍峨屹立,經過修繕后,更加雄偉壯觀。四周綠樹成蔭,不再是單一的松樹,加上了許多景觀樹,林中鳥語花香,杜鵑花遍地綻放。碧綠的舜明河邊,修建了沿河風光帶,成了湘南人民休閑的好場所。
游覽當中,我看見了雕梁畫棟的觀音閣,飛檐翹角的觀浪亭,還有引人注目的藝術長廊。藝術長廊有十多米長,一米多寬,黑色的大理石鑲嵌在墻壁上,雕刻著許多古代人物。得知這又是彭中書的作品,我便仔細端詳起來:只見這些古人頭戴金冠,身披金袍,臉龐飽滿,面色慈祥;有的坐著,有的站立,有的雙手合十,有的手舞足蹈,真是千姿百態,儀態萬方。
彭中書介紹說,藝術長廊耗費了他巨大的心血,他先描圖,再雕刻,光是用于上色的金粉都用了好多斤。太不容易了!我深為佩服。
烈士墓到哪里去了呢?我放眼一望,原來已經遷移到塔鋒廟另一個大門的出口。以前的烈士墓簡單粗糙,如今變得精致起來,大理石墓碑上篆刻著每一位為湘南解放而犧牲的烈士的姓名、籍貫與年齡,旁邊擺放著一簇簇祭奠的鮮花。
塔鋒廟舊貌變新顏,也代表著古老的湘南縣煥發出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