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概論
- 尹力卉 呂江毅 楊峰主編
- 3645字
- 2019-05-21 17:46:31
2.3 世界各國汽車發展簡述
汽車自誕生以來,已經走過了風風雨雨的一百多年。這一百多年的發展和壯大,離不開各國人民發揮各自的智慧和才能。我們在驚嘆于汽車業的巨大變化之時,不禁要問:各國汽車是如何發展起來的?讓我們一起走進各個國家,去回望這段歷史,品味其中的辛酸與喜悅。
1.德國汽車發展史
德國被稱為汽車工業的搖籃。1885年10月,卡爾·本茨設計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輛三輪汽油汽車(見圖2-26)。1886年,本茨取得了專利權,德國人便把1886年稱為汽車誕生年。同年戈特利布·戴姆勒也發明了一部四輪汽油汽車(見圖2-27)。兩人各自成立了自己的汽車公司。

圖2-26 世界上第一輛三輪汽油汽車

圖2-27 四輪汽油汽車
1890年,本茨的公司已是德國第二大發動機制造商。1894—1899年生產的維洛牌汽車(VELO)是本茨公司初期著名的小客車,也是第一款大量生產的汽車,共計產量1200輛。1899年產量達到572輛,是當時世界最大的汽車制造商。維洛牌汽車率先開始采用橡膠充氣輪胎(見圖2-28)。
1890年,戴姆勒與人合伙建立了戴姆勒發動機公司,進行固定式發動機和汽車的生產。1900年,第一輛梅賽德斯轎車誕生,從此梅賽德斯成為戴姆勒汽車商標的代名詞,開始了其輝煌的旅程(見圖2-29)。

圖2-28 維洛牌汽車

圖2-29 第一輛梅賽德斯轎車誕生
1901年,戴姆勒汽車公司制造的第一臺35馬力的梅賽德斯跑車贏得Nice-La Turbie爬山賽冠軍(見圖2-30)。

圖2-30 梅賽德斯跑車
1926年兩家合并為戴姆勒-奔馳汽車公司。汽車的誘人前景使德國的汽車廠紛紛出現,一些其他行業的廠家也轉向汽車生產。1901年,德國共有12家汽車廠,職工1773人,年產884輛,而到1908年,汽車廠達到53家,職工12400多人,年產5547輛。1914年一戰前,德國汽車工業已基本形成一個獨立的工業部門,年產量達2萬輛。
1934年1月,著名汽車設計大師保時捷聯合34萬人合股成立了大眾汽車公司,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隨后開發的甲殼蟲汽車令大眾迅速成為國際性的汽車廠商(見圖2-31)。

圖2-31 著名汽車設計大師保時捷
二戰中德國的戰敗給德國的汽車工業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但從1950年開始,德國汽車工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超過英國而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生產國。然而1967年日本的產量超過了德國,以后德國便始終處在第三的位置。
從總體上看,德國汽車以質量好、安全可靠而著稱,奔馳、寶馬等豪華車和保時捷跑車在世界車壇享有盛譽,經久而不衰,其品牌含金量極高。所以,1998年春,戴姆勒-奔馳公司與克萊斯勒合并時,戴姆勒-奔馳的年產量僅百萬輛有余,而克萊斯勒年產量近400多萬輛,但戴姆勒-奔馳取得了新公司的支配權。
當然,德國汽車一味追求高檔、豪華也給其市場開拓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除了大眾能以真正大眾特色的產品雄居世界十大汽車廠商第四位外,其他公司的產量都不高,這也是日本后來居上超越德國的原因。
2.美國汽車發展史
世界汽車起源于德國,興盛于美國。當汽車文明從歐洲傳到美國后,這個年輕而富有創造性的國家對它表示了極大的興趣。
1893年,Duryea兄弟制造了全美第一輛汽油發動機汽車,并創立了一家歷史比著名福特汽車公司還早的公司——馬薩諸塞州圖利亞汽車與彈簧公司。從此開創了美國汽車制造業的歷史。這輛完全以手工方式制造的汽車,采用了一個單缸水冷式發動機,最高時速為7.5英里(1英里=1.61km)(見圖2-32)。
1902年,亨利·利蘭得成立了凱迪拉克公司。1903年,大衛·別克創立了別克汽車公司。同年,汽車王亨利·福特創立福特汽車公司。1908年,當今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廠商通用汽車公司成立。1925年,美國第三大汽車制造廠商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成立。為此,美國的三大汽車集團相繼成立。直至今日,這三大集團仍占據美國95%的銷售份額。并且對世界汽車行業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美國汽車發展大致可分為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1900—1915年。自美國第一輛汽車問世,7年之后,汽車開始大量生產。1908年,福特汽車公司推出了著名的T型車,T型車采用了許多先進的制造技術及材料,用以簡化生產過程,降低成本。1913年福特汽車公司還首次推出了流水裝配線的大量作業方式,使汽車成本大跌,汽車價格低廉,不再僅僅是貴族和有錢人的豪華奢侈品了,它開始逐漸成為大眾化的商品。美國隨即出現了普及汽車的高潮(見圖2-33)。

圖2-32 Duryea兄弟制造了全美第一輛汽油發動機汽車

圖2-33 福特汽車公司首次推出T型車流水裝配線
第二階段:1916—1929年。汽車制造在這個時期日趨成熟。越來越多的中產階層擁有汽車,而汽車的造型已經成為汽車制造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步驟。通用汽車公司更率先成立藝術與色彩生產部門。在這個時期,富有人家流行汽車車身定做,即先購買某種汽車的機械部件,然后再另外設計定做車身。凱迪拉克汽車公司創造了零部件的標準化及一致性。這個時期,美國汽車工業為適合消費者需求已經能夠生產八缸發動機跑車,時速可達到115英里(185km)(見圖2-34)。

圖2-34 凱迪拉克8缸發動機跑車
第三階段:1930—1942年,利用空氣動力原理,汽車的引擎設計在這個時期出現長足的進步。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讓汽車制造廠商投入軍事車輛及機械的制造,汽車外觀并無明顯演變,幾乎無造型可言的吉普車的出現完全是基于實際的需要。Packard汽車公司生產的Packard Speedstar汽車,被視為當時豪華汽車的代表。如圖2-35所示分別是1930年生產的Packard和1940年生產的Packard汽車。

圖2-35 Packard汽車
第四階段:1946—1959年,隨著噴氣飛機時代的來臨,汽車造型也趨向更低、更長、更寬,并在車后加上大大的尾翅。這個時期的汽車造型有兩大特色,一是車身的防撞設計,一是尾翅的流行。這個時期,福特雷鳥汽車曾是公司跑車的代言者。1955年公司生產的雷鳥8缸雙人座敞篷跑車,車頂為活動纖維玻璃,其華麗造型獲得了高度評價,后因其控制輕巧,又被喻為私人車的象征(見圖2-36)。
第五階段:1964年,福特野馬跑車率先掀起小型車的革命。美洲豹E型汽車以玲瓏的流線形外形贏得消費者青睞。當捷豹XKE汽車第一次在1961年的紐約國際汽車展覽出現時,立刻造成轟動。這款雙人座雙門敞篷車時速高達150英里(241km),而它創新的獨立后懸掛系統使其在當年的車展上備受寵愛(見圖2-37)。

圖2-36 福特雷鳥汽車

圖2-37 福特野馬跑車
第六階段:1980年至今。從20世紀80年代起,美國汽車工業幾乎難以招架日本汽車業的凌厲攻勢,日本的本田、日產、三菱和富士公司相繼在美國設廠。美國汽車工業為與日本汽車進行競爭,又不斷推出新造型汽車,被稱為小型箱式車(minivan)的客貨兩用輕型汽車一舉成為最受家庭喜愛的車種,這種汽車的外形更接近于普通小汽車,只是車廂后部增加了可以放置物品的空間,約占車廂的1/3,駕駛時的感覺也與普通小汽車類似。而家庭轎車、雙門轎車、跑車也都講究流線形設計,一改近20年來的直線設計。20世紀90年代,多功能車又獨領風騷,因為很多美國人喜歡有載貨和越野功能而又可以作為代步工具,駕駛它上下班的汽車(見圖2-38)。
從20世紀初到現在,美國汽車工業已超過了100年的歷史,在與同行的激烈競爭中不斷創新發展,迎合消費者對汽車造型和性能的需求,主宰了世界汽車工業,美國成為名副其實的汽車工業大國。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也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跨國集團。

圖2-38 小型箱式車(minivan)
3.日本汽車發展史
日本汽車制造業的開山者是吉田真太郎,1904年他成立了東京汽車制造廠,1907年制造出第一輛國產汽油轎車“太古里1號”(見圖2-39)。隨后日本國內出現了眾多汽車制造廠。出于軍事的需要,政府頒布了《軍用汽車補助法》,對汽車廠商進行扶持,這成為早年日本汽車業發展的原動力。
豐田喜一郎在其父豐田佐吉創辦的豐田自動織機公司基礎上,于1937年創建了豐田汽車公司。在此期間,豐田汽車公司創始人豐田喜一郎模仿當時的克萊斯勒Airflow車型,設計出來豐田第一輛轎車“AA”車(見圖2-40)。

圖2-39 太古里1號

圖2-40 豐田第一輛轎車“AA”車
日本汽車工業在20世紀50年代逐漸形成完整體系,20世紀60年代進入突飛猛進的時期。1961年日本汽車產量超過意大利躍居世界第五位;1965年超過法國居第四位;1966年超過英國升為第三位;1966年日本稱其為普及轎車元年,豐田推出“花冠”汽車(見圖2-41),該年轎車普及率達28輛/千人。從此以后,日本即進入高速普及轎車時期。1967年追上德國居世界第二位。
20世紀70年代,世界發生兩次石油危機重創了歐美車商,而推崇小排量、低油耗的日本汽車企業從中受益,1976年,日本汽車出口達到250萬輛之多,首次超過國內銷量。與此同時,日本汽車進口量始終保持很低的水平,1960—1980年間,日本汽車年進口量最高不超過6萬輛,最低年份只有1萬輛。由于日本實現了汽車國內銷售量和出口量雙高速增長,迎來了日本汽車工業高速發展,創造了世界汽車工業發展的奇跡。1980年日本汽車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大關,達1104萬輛,一舉擊敗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日本自知國內市場狹小,從汽車工業起步不久,就把開拓海外市場作為了發展目標。幾大汽車廠商紛紛把生產基地搬到發展中國家及美國本土。20世紀90年代,日本汽車工業漸呈頹勢。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汽車出口依然強勁,繼續牢牢地保持著全球第一汽車出口國的地位。作為日本的支柱型產業,汽車工業在解決就業、出口創匯、拉動相關行業發展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如圖2-42所示為日本汽車出口碼頭。

圖2-41 花冠汽車

圖2-42 日本汽車出口碼頭
從整個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可以看出,汽車工業起源于德國,普及于美國,成熟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