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樂山大佛
- 直播之環球娛樂
- Xm斌
- 3458字
- 2019-02-26 18:09:32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樂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建于唐朝,坐落在蜀省LS市凌云山上,佛像頭頂與山齊平,背靠凌云山。大佛面臨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的交匯處,和樂山城隔江相望。佛像體態、碩大無朋,素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美譽。
樂山大佛從開鑿到竣工完成,厲經了三代匠人,前后長達90余年。大佛為彌勒佛坐像,佛身高60多米,頭的直徑是10米,耳長7米,指長8.3米,腳寬8.5米,腳背上可圍坐100多人,是迄今世界第一的石刻大佛像。
岷江南岸有座輪船碼頭,如今的碼頭上停靠的船只多數都是游輪、游艇。2018.11.30號上午8.21分,波濤滾滾的江面上行駛著一艇不算太大的輪船。
因為江水湍急、船身搖晃的劇烈,導致船上游客混亂的擁擠在一起,或是三五人抱群、或是大聲交談。只有一位戴著鴨舌帽的青年,若無其事的對著頭頂的無人機說著:“兄弟朋友們,大家早上好啊!今天我們一起爬凌云山看大佛。”
沒錯,這位戴帽子的青年就是本書的主角秦川。他今天將從佛像腳下上山,再從山后下山。從江上乘船可以直觀的欣賞到大佛全貌,然后再爬山細微的體會古人的杰作,最后再游覽山頂的風景建筑。
“抱歉!今天就我一個人直播。爬凌云山的路又長又陡,所以你們的川嫂今天休假了。”看著寬闊的江面,秦川對著無人機說道。
我愛吃甜瓜:“打賞主播梧桐森林一座,大家快來搶寶箱啊!川嫂確實不能太勞累,我們可以原諒,川哥你就不能繞過了。”
書迷黃金屋:“打賞主播楊柳森林一座,大家快來搶寶箱啊!
《地球》歌唱版區里有首《好漢歌》!此時此景,川哥如果能在游輪上高歌一曲,我想大家還是可以考慮放過你的。”
至尊寶:“打賞主播逗逼回收站一座,大家快來搶寶箱啊!支持書迷,川哥你就從了我們吧!”
龍兄虎弟:“打賞主播逗逼回收站一座,大家快來搶寶箱啊!力挺書迷,川哥必須馬上就得唱。一會船就到岸了,游人走光就沒勁了。”
“求各位大佬繞過啊!船上游客這么多,小生做不到啊!我是戶外主播不是秀場主播啊!”看著直播間各位土豪開始帶頭起節奏,秦川對著無人機苦口婆心的求饒。
關二爺鐵粉:“打賞主播大海一座,大家快來搶寶箱啊!容本二爺來補一刀!速速高歌一曲罷!”
“就唱一遍,大家以后不能再帶節奏!”秦川看到作者大大為了水字,(咳咳…什么水字,是劇情需要)。把前期跑龍套的關二爺都給整出來了,只好認命高歌一曲。
大河向東流哇,
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哇。
嘿嘿嘿嘿參北斗哇,
生死之交一碗酒哇。
說走咱就走哇,
你有我有全都有哇。
…………
輪船行了幾分鐘,便到了大佛跟前,看著威嚴壯觀的大佛,背山面江端坐著。沒心情給直播間粉絲介紹,迎著其他游客“深情”的目光,秦川下船一路落荒而逃。
古籍記載,樂山大佛開鑿的發起人是海通和尚。唐朝年間,三江匯流之處,水勢非常兇猛直搗山壁,常常發生船毀人亡的悲劇。海通和尚見此情景,立志依崖開鑿彌勒佛大像,希望能易暴浪為安流,減緩水勢永保平安。
海通禪師打定主意后,走南闖北遍行各地,靠著化緣開始修建。當大佛修到肩部時,海通和尚就逝世了。在海通和尚堅忍不拔、舍身為民的鼓舞下,后人90多年的艱辛開鑿,才終于完工。
由于大佛依崖而建,匠人在開山時,巨石就地填入江中。歷經多年鑿成大佛,水勢也有所減緩,大家都以為大佛靈驗。其實是因為鑿山時,巨石投入江中暗流,常年累積下,水勢自然就減緩了。
一座一坐一佛一活,
一座千年一坐世界。
秦川走到佛腳下,抬頭仰望大佛。巖壁有很多被風化的窟窿,也有很多小樽的佛像,大佛腳踝處、膝蓋邊,長滿了青苔。近看和遠觀反差很大,在江面雖然能看到大佛全貌,但是因為離得遠,所以沒有此刻的震撼。
走近大佛,才能體會到大這個字也不能完全代表佛像。秦川站在佛腳前,腦海中不自覺得想起了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如來一句孽猴一巴掌拍下去的畫面。
看著佛腳下來來往往的人潮,秦川腦海中出現的畫面,找不到一個人可以與他交流、分享。或許以后在藍星播出《西游記》后,人們再想起大佛才能體會一二吧!
只有直播,才能掩飾自己的格格不入。秦川搖了搖頭,對著無人機說道:“接下來大家隨我一起爬山,近距離觀看大佛面部。”
“這是一個佛字,是古代書法大家蘇東坡所題”!秦川跟著登山游客的潮流,沒爬幾步就看到崖壁上刻有一字。倆米多高的佛字蒼勁有力,秦川一邊享受著視覺藝術,一邊對著無人機給粉絲們解說。
大佛崖壁倆邊修有倆條棧道,秦川走在棧道上,繼續隨著人群一路攀爬。左邊是陡峭的巖壁,右邊是濤濤江水,石階彎彎、綠樹蔥蔥、太陽已經升起來,陽光透過樹隙斑駁成星星點點。
一路走來,倆旁的崖壁上匯集了成百上千的石刻佛像,佛像依山勢而雕。歲月無情,經過常年的風吹雨打,石雕隱約間才能看出佛的影子。秦川伸手摸了摸,風化后的粉末土還能沾在他手上。
“這座雕像是蹺腿佛”!眾多佛像中有一座佛像最有意思,坐在石頭上蹺著二郎腿。雕像少了些佛性,多了些人性。指著一座佛像,秦川對著直播間的粉絲介紹道。
山崖上有一洞,名叫海師洞。海通法師當年棲身在此洞,后人為紀念海通法師,就把山洞稱為海師洞,并塑造了他的塑像。因為洞中光線常年昏暗,所以洞壁潮濕,洞中的石龕石臺也布滿了青苔。
自抉其目,
捧盤致之。
這句話講述的是一則故事,修建樂山大佛時,海通法師歷經千辛萬苦,募集到了開工的資金。卻被貪官污吏勒索恐嚇,為了保住資金,海通挖掉了自己的雙目。等到大佛鑿成,人們紀念海通和尚,這則故事也就口口傳了下來!
巖壁上還布滿了古今名人的各種題字,相比佛像清晰很多。書法也很有神韻,回頭是岸幾個字很是吸引人,這是在提醒滾滾紅塵中的過客及早醒悟嗎?
大佛兩側的石階路,陡峭而狹窄,爬在險峻的臺階路上,從盤山石階上向下眺望,江面游船上的人也就比螞蟻大點。三江交匯處有三股不同顏色的水流,交匯在一起非常湍急,偶爾還有小漩渦。
秦川一個小時左右后,隨著人群爬到了浮玉亭,這里基本已經爬到上頂了。在浮玉亭透過崖畔的護欄,可以仔細的欣賞大佛面容,佛像頭部的雕刻也很有藝術,大佛頭頂上的發髻,共有螺1021個。
遠看發髻與頭部渾然一體,秦川現在才發現,其實就是石塊逐個嵌就的。長達7米的右耳也早已斷裂,如今的佛耳是用木柱作結構,再抹上石灰裝飾而成的。除了右耳,大佛鼻孔下端也有三截木梁,成品字型托住了大佛的鼻梁。
佛像面容慈眉善目,身軀也是龐大圓渾,給秦川一種安詳的美感。站在佛頭的位置細端詳,大佛雙目微閉,鼻梁端莊,溫文爾雅的神情,和藹可親的神態,讓秦川情不自禁產生崇敬與親切的感覺。
登上凌云山后,秦川在山頂遙望峨眉山,俯臨山下三江,拜謁崖中大佛,別有一翻體會。除了山頂可以體會風景,凌云山上還遍布東坡樓、凌云寺、競秀亭、靈寶塔等景點,大佛左后方就是凌云寺。
大江東去,
佛法西來。
這是一副對聯,它就掛在凌云寺的大門倆旁。凌云寺始建于唐天寶年間,距今1400余年,早于大佛像的開鑿。凌云寺寺門高踞,飛檐凌空、紅墻碧瓦、巍峨壯觀。
凌云寺舊名報恩寺,因為邊上有大佛,又稱大佛寺。歷代多有興廢,現存建筑是清康熙六年重新修建的,由天王殿、大雄殿、藏經樓組成的三重四合院。
秦川穿過凌云寺,到了靈寶塔繼續介紹道:“靈寶塔,因坐落于靈寶山峰巔,所以就以山峰名為塔名。寶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錐體,靈寶塔由磚砌成,坐東向西、高38米、共十三層。
塔頂為四角攢尖式,根據山川形勢,靈寶塔每層都開有窗眼。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還是作為三江合流處的標志。高71米的大佛是為了鎮水保平安,靈寶塔則作為航船標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過急流險灘。”
“東坡樓也叫東坡讀書樓,是凌云山著名古跡之一!”到了東坡樓后,秦川對著無人機說道。
東坡樓建于棲鸞山峰之巔,是由樓、廊、亭組成的庭院建筑。門樓橫匾上寫有東坡樓三字,樓堂正中有蘇東坡斜倚坐像。東坡樓正對臨崖處有一亭,名叫清音亭。
在凌云山有一小漁村,可以吃飯以及購買紀念品。村里街道只有百米長,兩側都是小飯館,娃娃魚是這里的特色美食。走在小村的街道上,秦川朝著無人機說道:“今天的直播就到這了,下午不播要趕往下個地點,感謝大家的陪伴!”
我愛吃甜瓜:“打賞主播逗逼回收站一座,大家快來搶寶箱啊!川哥,再見!知道你要開始品嘗美食,我們就不看你放毒了。”
秦川關播后,隨意的選了家飯館,點了蹺腳牛肉、缽缽雞、九九豆花三份菜,最后再加份白米飯。九九豆花,里面加了香菜,芹菜,花生,粉條等配料。蹺腳牛肉,新鮮熱辣,沾著辣椒粉配著白米飯非常入味,吃的秦川很是香口。
最后一道缽缽雞是著名的蜀省小吃,從清代流傳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麻辣為主的佐料,加上多種調料的去骨雞片,配以陶瓷、缽器攪拌而成。這道小吃如今也是走進了街頭巷尾、人盡皆知,飯后秦川就直接下山回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