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魏靂軒醒來,揉著發脹的太陽穴。下人們聽到動靜,便進來伺候更衣。
一身紫色直裰朝服,腰間扎條同色金絲蛛紋帶,黑發束起,以鑲碧鎏金冠固定著;修長的身體挺得筆直。整個人豐神俊朗中又透著與生俱來的高貴,讓人覺得高不可攀,低至塵埃。
路遇掀起馬車簾子,魏靂軒俯身上了馬車,“駕!”馬車往皇宮的方向駛去。今天是前往宮里舉行出征儀式,所以帶的隨從比較多。足足有百來人。
大街上的人,不論行人;或商賈;或達官貴人。看到這么大的陣勢,都自覺的讓出一條路來。生怕給馬這里的人帶來不便。
不過多時便來到皇宮,士兵們皆在宮外等候。只有一部分隨從一起進宮。滿朝文武百官已等候多時,就連皇帝都在龍椅上瞌睡了起來。就因為今天的主角沒到。
“軒王到!”門口那太監尖細的嗓音,驚醒了所有人。魏靂軒行如風,經過眾文武百官。“臣來遲,請皇上恕罪”,魏靂軒雙手作輯,俯下身子。
“軒王不必多禮,你將是我朝肱骨之臣,何罪之有?不要太過謙卑”。皇帝到也和顏悅色。“臣謝過皇上!”
“眾愛卿已到齊,今天大家聚于此,共同商討此次出征一事。朕認為軒王,膽識過人,有勇有謀;定能勝任此差事。所以朕欽點他,領兵前去攻堅防守。眾愛卿可有異議”?
“臣等恭候軒王凱旋歸來”,“既如此,朕命韓將軍,衛將軍,曾將軍,這三位大將;一同前往邊疆”。這三位大將,皆走上前,跪下領命,“臣等遵命!”
“好!接下來前往天壇祭祀。”,“天壇祭祀”是出征儀式重要的環節。
“出征儀式”,是每一支軍隊出征之前都必須舉行的。意味著舉國上下的心愿,愿他們能旗開得勝,凱旋而歸。
自先皇魏征帝,開國已有二十余載,先皇魏征帝,驍勇善戰,善于謀略。且體恤民心。
能降伏外患,亦能安撫民心。周邊各國無人前來挑釁,舉國上下祥和太平。如今新帝即位,必有妄想之徒,前來騷擾。
御林軍上前開路,皇帝走在中間,眾臣尾隨其后。兩邊整齊的站著,吹號的號手們。“呼……呼……呼”,號手們有節奏的吹著號子;伴隨著鼓聲。這陣仗氣壯山河。
“天壇”是皇帝為天下蒼生祈禱的地方,所以此次要前往天壇祭祀;祈禱此次出征,順利,旗開得勝。
前往天壇祭祀,所要經過的路口,街道;御林軍已經封鎖全部。無行人通過,不一會兒便來到天壇。
天壇呈圓形,用石柱圍起;占地兩畝,天壇的中心有一個石塔,石塔前面有一個香火鼎,香火鼎有一抱那么大。
眾人皆在天壇外等候,皇帝來到香火鼎前,從太監手里接過三炷香;三叩首,然后插入香火鼎里。
接著一條三丈的紅布條系在石塔的頂端,做完這一切。皇帝便站在石塔前,雙手舉起面朝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