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物智聯:走向數字化成功之路
- 李翔宇
- 2395字
- 2019-11-18 14:49:19
泛在網絡與智慧地球
讓世界連成一片,讓網絡無處不在,一直以來是我們的夢想。從泛在網絡的理念,到智慧地球的設想,再到如今,物聯網技術真正連接了世界萬物,成為推動數字化服務的關鍵要素和前提。在這一時代,最明顯的特征便是基于云、管、端基礎設施實現了世界上人和物的“普遍連接”,在連接的基礎上,依托大數據和云計算平臺創造一系列智能化、軟件化、定制化的數字化服務成為最主要的生產方式。在今天,我們能夠看到不同行業和領域的物聯網應用已經逐步普及,可穿戴設備、智能汽車、智能家居、智能機器人等無數個具備智能化的設備機器的出現,讓世界真正進入了“萬物智聯”的新時代。
泛在網絡社會
泛在網絡可以說是一個宏偉的理念和目標,它描繪了一幅未來的世界畫像,在未來的世界,通過高帶寬、多制式、充分融合和廣泛覆蓋的網絡,實現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均可無縫連接,通過ICT的高度融合應用,從而開創前所未有的泛在網絡社會。
泛在網絡的概念,來源于拉丁語的Ubiquitous,是指無所不在的網絡,也會被稱為U網絡。具體的內涵是指:無所不在的網絡社會將是由智能網絡、最先進的計算技術及其他領先的數字技術基礎設施武裝而成的技術社會形態。根據這樣的理念,泛在網絡的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4A”化,即在任何時間(anytime)、任何地點(anywhere)、任何人(anyone)、任何物(anything)都能順暢地連接和通信。“4A”化通信能力不僅是U社會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建立在U網絡之上的各種應用服務,也就是數字化的產業地圖。
泛在網絡描繪了一個宏大的社會信息化和數字化的全景圖,首先,無論在何處使用,無論是固定的還是移動的、是有線的還是無線的,泛在網絡都能提供永遠在線的高速連接。其次,泛在網絡不僅能夠連接手機和個人計算機,也能連接電視、汽車、家居設備、工業設備及具備RFID標簽和傳感器的所有商品,實現萬物智聯,永遠在線。最后,泛在網絡能夠實現對連接以后的海量數據信息的深度挖掘和使用,不僅能處理文本、數據和靜態圖像,還能傳輸視頻和音頻。它能夠實現安全的信息交換和商務交易,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因此,通俗地講,泛在網絡的含義就是,我們身邊的事物都處于連接和在線的狀態,并能夠享受到由此帶來的便捷服務。
泛在網絡并不是一夜之間冒出來的理念,而是由最初的設想,逐步深化與擴展,進而發展得來的。大體上,泛在的理念,經過了U計算—U服務—U網絡三個階段的發展過程。
1991年,施樂實驗室的計算機科學家Mark Weiser首次提出“泛在計算”(Ubiquitous Computing)的概念。所謂泛在計算,即用戶擁有的計算設備將嵌入其生活空間中,協同地、不可見地為用戶提供計算、通信的服務。這是一種具有變革意義的服務交互模式,它使用戶不再被煩瑣的計算機操作和交互所困擾,而更關注其從事的任務本身,體現出“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理念及對人類的關懷。
2004年,IEEE在U計算的基礎上新增了U服務,從而將U計算的研究領域擴展到服務層。IEEE指出,U服務和U計算是新出現的計算范例,其基礎架構和服務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任何格式無縫地接入和獲取。
在此基礎上,日韓率先提出了泛在網絡(Ubiquitous Network)的理念,歐盟、美國也相繼提出了環境感知智能(Ambient Intelligence)、普適計算(Pervasive Computing)等說法。盡管這些概念的描述不盡相同,但是其核心內涵卻相當的一致。這些概念都是要建立一個泛在的網絡環境,即多語言、多媒體、移動的和語義的網絡環境,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推動信息服務的發展與變革。
廣泛連接的發展目標,將是移動化與泛在化的融合共生,打造出一個無處不在、無所不包的網絡世界。移動化的泛在網絡,顧名思義,強調的是用戶即使在移動的狀態下,也能夠無縫地獲得無所不能、無所不包的網絡服務,從根本上實現U網絡(Ubiquitous Networks)的核心理念。移動和泛在這兩大核心特征,描繪出了未來無所不在網絡的概貌,整個信息社會從E向U的演進,即是一個移動化、泛在化的過程。
智慧地球
2008年年底,IBM推出了一個嶄新的概念——智慧地球(SP)。所謂智慧地球,就是指“物聯化”“互聯化”“智能化”的地球(圖3-1)。

圖3-1 智慧地球的內涵(IBM)
IBM認為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種更智慧的方法通過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來改變政府、公司和人們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確性、效率、靈活性和響應速度。具有更透徹的感知、更廣泛的互聯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三大特征。
首先,IBM認為更透徹的感知是實現智慧地球的基礎,人們可以利用任何可以隨時隨地感知、測量、捕獲和傳遞信息的設備、系統或流程。通過使用這些新設備,從人的血壓到公司財務數據或城市交通狀況等任何信息都可以被快速獲取并進行分析,便于立即采取應對措施和進行長期規劃。
其次,互聯互通是指通過各種形式的高速、高帶寬的通信網絡工具,將個人電子設備、組織和政府信息系統中收集和儲存的分散的信息及數據連接起來,進行交互和多方共享。從而更好地對環境和業務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從全局的角度分析形勢并實時解決問題,使工作和任務可以通過多方協作來得以遠程完成,從而徹底改變整個世界的運作方式。
最后,智能化是指深入分析收集到的數據,以獲取更加新穎、系統且全面的信息來解決特定問題。這要求使用先進技術(如數據挖掘和分析工具、科學模型和功能強大的運算系統)來處理復雜的數據分析、匯總和計算,以便整合和分析海量的跨地域、跨行業和職能部門的數據和信息,并將特定的知識應用到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特定的解決方案中,以更好地支持決策和行動。
可以說,智慧地球是泛在網絡理念的更形象闡述。從字面解釋,將世界上所有的物連接起來,就構成了一個互聯的地球網絡。但是,這僅僅是一種非智能化的物聯網。而智慧地球不僅僅是各種事物之間的連接與通信,更強調對各種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和判斷,得出為人所用的結論。這時候的物聯網已經是一個具有智慧的物聯網,也就是智慧地球。因此,智慧地球,是一種擁有智慧化的物聯網,智慧地球是一種終極目標,體現了人類通過技術的演進,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