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蜘蛛:物流戰略高管手記
- 楊臻
- 2641字
- 2019-11-22 15:24:16
※ 第八章 曉星的煩惱 ※
(一)
紅峰公司,國際五大物流巨頭之一。在上海的辦公地點位于古北地區的一幢高檔寫字樓內。由于經營多年,紅峰在上海的中國區總部頗具規模,占了一整層樓面。所有的管理部門和運營部門都在一起,熱鬧異常。
紅峰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提供一系列技術領先的物流、供應鏈和運輸管理服務,是少數敢把自己稱作“供應鏈整體解決方案提供者”的物流服務商之一。
不同于很多資產型物流公司,紅峰公司把自己的視線聚焦在國際上年銷售額超過50億美元的大型企業,為他們提供全面性的供應鏈方案、前沿的物流管理服務和電子商務解決方案。
其中,紅峰引以為豪的是,其不但能夠從物流的基本作業層面進行管理,而且可以為客戶提供一系列的增值服務。這些增值服務,從某種意義上說,遠遠超出了傳統物流服務的涵蓋范圍,例如:產品客戶定制和測試、零售商貨物托盤及標識化、供應商符合性管理、產品部件分拆、貨物打包和拆包、包裝設計、簡單的組裝加工、生產線排序配送、貨物掃描、呼叫中心服務、系統配置、理貨和循環管理、返還管理、庫存管理、物料供應管理、經濟環境影響報告等。
紅峰的業務分布結構:從地區來看,美國業務占總收入的62%,國際業務占38%;從業務板塊來看,運輸服務占54%,物流占35%,其他增值服務占11%。
紅峰公司進入中國的時間不長。由于其一直將眼光聚焦在大型客戶和成熟市場,所以對類似于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的反應靈敏度,相對小型物流公司要弱很多。
中國本土的大多數企業,包括大型的國有企業,在選擇物流服務的時候,往往希望能夠得到“快贏”的效果。對于所謂的整體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s)沒有太多的耐心去了解,更沒有太多的專業能力去配合策劃實施。
不過,由于中國的制造業發展迅速,并且外資在中國制造業中的比重相當明顯,紅峰公司雖然姍姍來遲,但是在中國市場往往出手闊綽,不惜代價。其手段之凌厲,令許多競爭對手望而生畏。
僅2008年一年,通過收購中國本土物流企業,以及兼并了一些較小的國際物流企業在中國的分支機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獲取了十幾個重要物流項目的合約,成為物流服務總包商(LLP)在中國業界的傳奇。很多物流界的玩家都覺得奇怪,怎么紅峰公司這么有錢,不但可以低價競爭,還有資金從事大規模收購?其實背后的原因非常簡單,紅峰公司的后臺老板不是某個家族也不是眾多公開市場的股民,而是一家全球赫赫有名的私募股權投資商——雷神資本管理公司。正是因為有了這樣愿意承擔高風險以期獲取高回報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紅峰才得以在相當短的時間里,在很多新興市場國家快速建成物流資源網絡體系。
當三年前,紅峰并購一家上海的本土物流企業時,劉曉星跟著被收購的企業一起“嫁到”了紅峰。
這家上海的本土物流企業的創始者是一家跨國的家居商品公司的中國區物流總監,因為目光獨到,理念先進,在短短的五年時間里,把自己的物流公司經營得有聲有色。
因為業內的人脈資源廣泛,這位創始者很快就通過緊密合作的方式,取得了幾家國內消費品大牌公司的合同物流業務,重點在成品的庫存管理和全國配送等方面。往前倒推15年,不少中國的民營企業都是靠業界的人脈關系賺取到第一桶金,然后快速發展起來的。當時一些不安于現狀的職業經理人由于種種原因走出創業的一步,成功者也不在少數。
可能因為已經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躋身為“財務安全”人士,也可能因為是多年打拼,需要稍事休息了,他抓住了國際頂級物流企業在中國并購本土物流公司的機會,用一個非常滿意的價錢把自己公司90%的股權賣給了紅峰,自己則退隱江湖,當了逍遙股東,去做食利階層了。
不過,最近有傳聞,此君又復出江湖,用手中充裕的資金,聯合了某風險投資公司,干起了網絡游戲的生意。正所謂:看中華大地,英杰輩出。
劉曉星在原公司的職位是高級銷售經理。劉曉星碩士研究生畢業后,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劉曉星出生于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上海市政府一個委辦的處級干部,母親在一個建筑設計院從事設計工作,是國內小有名氣的設計師,擅長設計具有海派風格的新古典主義建筑。她的作品不僅遍布上海,而且在國內其他大中城市也經常看到。
在這樣一個生活條件相對優越,且富有藝術氣息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劉曉星,從小就感情細膩而敏感,喜歡體驗生活中的任何細節。
大學期間,劉曉星和比自己低三級的校友林菱成了志趣相投的好朋友。雖然走入職場以后,也匆匆忙忙談過兩三場小戀愛,流過幾次小眼淚,不過基本都無疾而終。她太忙了。
研究生畢業時,劉曉星選擇回到上海這個自己熟悉而親切的城市,就職于一家大型的國有外貿企業。
相比其他單位,外貿公司的員工經常有出國和老外進行交流的機會。講一口流利的外語,舉止高雅,經常出入當時還為數不多的高檔寫字樓,無形之中都成了令普通老百姓羨慕的事情。
不過,政策帶來的優勢很快被市場開放和外資企業大量入住并設立生產基地的浪潮所沖擊和抹平。
就劉曉星個人而言,樂觀積極的性格使然,從來沒有被動等待的習慣。因此她在很多同行還渾渾噩噩的時候,已經果斷地作出決定,基于自身的外語、外貿、海關事務方面的優勢,加盟一家合資的國際貨代公司。當時,她的主要職責是銷售貨代服務,業內俗稱“攬貨”。在那個時候,只要有關系,能夠攬到出口貨物,就能夠通過收取手續費的方式,掙到相對可觀的收入,毛利率很高,幾乎達到80%以上。
而劉曉星曾在外貿企業工作的經歷,為她從事貨代攬貨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除了原公司,以前長期合作的其他外貿公司和國內進口產品的客戶,現在都理所當然地成為她的潛在客戶。所以,有了這個基礎,劉曉星基本上一路順利,她開發了越來越大、越來越穩定的客戶群。
劉曉星從銷售助理做起,四年中,因為工作能力表現突出,被提升為銷售代表、銷售主管,最后做到銷售經理,一共管理九個下屬。
再后來,劉曉星應聘到了前面提到的那家上海著名的本土物流企業,負責國際業務部的工作。其間,她考上了上海交大的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專攻供應鏈管理方向。
在這家企業工作不到一年,公司的股權就被紅峰收購,劉曉星便成為紅峰的員工。
那時紅峰在中國只有一個投資管理性質的辦事處,所有的實際運營業務都才隨著國際上的大客戶在中國的業務發展而開始在中國生根發芽。而被收購的這家物流公司的實際操作業務資源和能力,對紅峰在中國的業務起步發揮了不可低估的奠基作用。
作為第一家被紅峰公司收購的國內物流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員之一,特別是作為銷售骨干,劉曉星幸運地得到了紅峰公司中國區總經理——英國人威廉的關注。
劉曉星原有的客戶關系與紅峰強大的國際資源相結合,她和威廉合作,一舉拿下了包括美國三大汽車企業之一的某公司在中國的進出口物流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