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人會營銷:實在、實際、實戰的營銷人手記
- 計庫
- 1505字
- 2019-10-31 10:35:57
序言
這些文字主要寫在2013年5月到10月,時間跨度不算短,但寫字的時間卻很短,因為更確切的描述是,這些文字主要寫在5月到10月的業余時間,比如周末和節假日,畢竟平時我還有工作要做,那才是心思的大頭。因為擔心寫不完,加上還有打提前量的心理作怪(我常被這種心理狀態附體,無法擺脫),寫字期間我基本處于息交絕游的閉關狀態,取消了一切“外務活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想寫完字。
有時候寫煩了,就假裝很文藝地練練古琴,或者看看時令電影,再或者到小區健身館跑跑步;更煩的時候索性什么也不干,完全放空自己。當然寫字也是一件很愉悅的事,否則我不會對自己這么殘忍,但隨著截稿日期越來越近,這種愉悅感越來越少了。不管怎么說,寫字是我選擇的生活方式。
從前,我曾認真想過寫字這回事,并把它與當時的理想掛鉤(現在看,理想是一個很虛的詞兒,不過是一種念想,被太多人夸大其詞了)。比方說,我會自己創業、開個公司,然后一邊當老板一邊玩票地出一本書,具體寫什么,可能是這樣的,也可能是那樣的,想到最多的是小說。后來我陰差陽錯地做了記者,每天寫寫弄弄,偶有寫書的念想,卻沒有貨真價實可以拿得出的東西,所以想想也就罷了。直到后來我離開了寫字行業,改行做了營銷,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甚至也不想寫了。以前是不寫字難受,改行后是寫字難受,可是我的內心不斷提醒自己,如果現在不寫,可能這輩子都不會再寫了,于是便有了這本書。
這本書屬于一個不厲害的營銷者——我的手記、集子,書名是編輯老師起的,標題黨意味十足,面對市場這很好理解,同時假若你認真去想,這個書名表達的一些觀點還是挺深刻的,也正是我想要的。一方面,沒有人天生會營銷,大家的技能都是學來的,那些自詡天才的營銷大師大忽悠們可以歇菜了;另一方面,營銷不是拍腦袋,需要面對真實對象進行研究、思索和執行,抖機靈式的不是真的營銷,是扯淡和口活。
這本書講的是我的工作經歷和所思所為。有自己主導策劃的案例,有親身經歷的事件、有企業營銷的評論、有移動互聯網的暢想。力求不忽悠、不玄虛、簡單、直白、生活化。簡明扼要表達我想做的:首先是人寫的,然后才是做營銷的人寫的。
目前,國內寫策劃營銷的書,一般來說大體可分為兩派:學院派和公司派。這兩派的人寫的書有很大的不同,學院派往往論理重道,但過于講大道理了,啰哩啰嗦,沒實際的“硬東西”;公司派往往重案例羅列,大而全,漫無邊際地說大話、講大詞,缺乏對“術”的深入解讀,沒有什么啟發價值。寫字過程中,我一直在想一本好書的定義,應該是有價值吧,這個價值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無形的。有形的是說,看完它,很多方法直接就可以“拿來主義”;無形的是說,給予讀者精神上的啟迪和提示,觸摸到讀者腦子里可貴的靈感神經。當然,你讀完或讀半截甚至壓根沒讀就覺得這就是一本垃圾,也屬正常。
我現在從事的是移動互聯網行業,因此寫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占了很大便宜,常常可以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順手做了資料搜集,一舉兩得。我熱愛這個行業,這也是我進入這個行業的根本原因,我希望跟它一起進步,一塊往前走,最好在不可阻擋的前行過程中真正為它做點什么,足幸矣。
最后還是想“自我標榜”一下,雖然這臭毛病很討厭,但你們就成全我一回吧。
竊以為,“人生除了成功別無他路”。我以為的成功的定義與人們傳統的看法不一樣,成功的條件是:“首先要有獨立思想、獨立人格,然后在把家人照顧好的前提下,做好一件事。”
如果以此為標準,活至今日,我是壓根不該提這茬兒的。可我必須說,計某人雖然沒能在齊家治國平天下方面有所建樹,但在追求獨立思考和人格方面一直沒服輸過,沒放棄過。即使在我人生中最困頓和潦倒的時候。
也許是性格使然,不知道。
這不算吹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