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運用自媒體思維,有效傳播正能量
從2010年年末開始,新浪微博以及百度、各網論壇、博客、開心網、人人網等熱傳著這樣的微小說:
@信天云:我因車禍而失明,所以我從不知女友長什么樣。那年,她得了胃癌,臨終前她將眼角膜移植給了我。我恢復光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她的照片,然而我只找到她留給我的一封信,信里有一張空白照片,照片上寫有一句話:“別再想我長什么樣,下一個你愛上的人,就是我的模樣。”
@夏正正:外婆離開人世的那個黃昏,外公在病房里陪伴著她走完了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外婆臨去前對外公說“放學了”。一直假裝平靜的外公聽完這句話后像個孩子似的大哭起來。葬禮結束后我問起外公這三個字的含義,外公告訴我說這是從前他和外婆還在上小學時外婆常說的一句話:放學了,我們一起回家吧。
140字以內的微博,可以記錄生活瑣事,閑話社會民生,分享人生感悟,也能濃縮一篇出其不意、令人叫絕的小說嗎?可以!2010年的中國首屆微小說大賽即吸引了數億網友的關注和參與。根據網友投票和專家評選,如上微小說“你的模樣”被評為“最具人氣作品”,外公外婆青梅竹馬的愛情故事獲評“最佳催淚作品”。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發展迅猛,手機上網時長不斷增長,微信微博等網絡應用使用率不斷提升,線上線下結合構建互聯網生態圈。網絡隨時隨地隨身,網絡傳播分眾化、個性化、碎片化,社交模式混合私密與公開,閱讀形態轉向碎片和篇章結合,表現方式輕量圖形動漫卡通音視頻化,微信微博把我們帶到個性化的自媒體時代。傳播無處不在,圍觀就是力量。網納百川,網海遨游。e海拾貝,e網情深。類似的感人故事有如汪洋大海中的浪花漣漪,隨手可拾,只要用心發現。
2012年11月3日開始的雨雪,是自1960年以來北京延慶歷史上最大的一場降雪。風雪交加中,一條求助微博被網友廣泛轉發:“車牌豫G55335的大巴車被困八達嶺高速進京方向西撥子收費站附近。車上連司機55人,有多名老人小孩,已經沒有水喝。”延慶縣立刻讓附近的八達嶺鎮出發到東西兩邊分頭尋人,終于找到已經趴了窩的大巴。車上55人近一半是老人和小孩,不少還是懷抱中的孩子。這是河南新鄉的一個旅游團,自清晨5時出發后十余個小時很多人水米未進。看到消防員,不少老人激動欲哭。
“北京消防”立刻發布微博“找到了”,網友懸著的心放下了!消防隊員一路攙扶,深一腳淺一腳地帶著大家回到鎮政府,食堂的大師傅早已在準備熱飯熱菜。“沒啥好的,現蒸的大米飯,熬白菜!燒開水給大家沏茶喝水暖胃!”人們餓壞了,一頓簡單的飯菜吃得格外香。
在延慶縣52年一遇的暴雪中,“北京延慶”“北京發布”等微博里處處是天氣預報、道路搶修、人員救助、食品供應等信息,網聚力量,解決困難,驅散風雪。“延慶縣廣積屯村,60萬斤蔬菜滯銷……新鮮的菜正等著買家。”暴雪導致蔬菜滯銷,微博接力引來買家,愛心傳遞溫暖寒冬。
微博微信賣蔬菜、土雞蛋、核桃、西瓜……農民兄弟辛苦耕種卻發愁蔬菜瓜果滯銷,在偏遠農村喊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微博微信卻神奇地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難題。140個字講述人間真情,片言只語微言大義。
從固網到移動,從撥號到光纖,從3G到5G,從微博到微信,從科學技術發明到微入尋常百姓家,世界互聯網發展45年、中國互聯網發展20年,互聯網生態豐盈、物種多樣,千萬企業萬千應用,億萬用戶萬億創造。全球近30億、我國6億多網民在網上網下開始了“數字化生存”,層出不窮的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新產品引導著網民不斷“沖浪”,推動人們持續更新思想觀念、豐富知識結構、掌握網絡技能,提高運用現代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互聯網增強了人的大腦、延伸了人的手腳、開闊了人的視野,它使人們的創造能力更強,推動社會發展的力量更大,產生的社會效果也更前所未有。
內容建設是互聯網的一個永恒主題,微小說大賽只是互聯網文化季當中的一項。由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首都互聯網協會組織千龍、新浪、搜狐、網易、鳳凰網、百度、起點中文、紅袖添香、小說閱讀、榕樹下、瀟湘書院等數十家網站舉辦的年度互聯網文化季,幾年來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微小說、微電影、微劇本以及書畫、攝影作品等,受到全國各地網民的青睞。黨的十八大提出:“加強和改進網絡內容建設,唱響網上主旋律。”這是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點。通過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多樣的網絡文化活動,增強互聯網文化的親和力、感染力,鼓勵廣大網民發現祖國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互聯網上廣泛傳遞,是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首都互聯網協會十余年來持之以恒的追求。
20年來,互聯網成為人們離不開的空氣、陽光和水。互聯網成為社會運行的血液。網民生活全面互聯網化,網絡給人們帶來無盡的效率和快樂。在互聯網上,人們精神生產和消費的時間越來越長,網民在不斷生產、轉發精神文化產品的同時,也在傳播、享受各種精神文化熏陶,這既帶來人們精神需求的極大滿足,也帶來人們科學文化素質的極大提高。微信微博自媒體時代,傳播的不僅是新聞、信息、文化、交往、情感和新媒體素養,點點滴滴更是正能量。
微信、微博,本書上下兩章內容體例一致、一以貫之,并和整個互聯網連接,激發我們愛網絡、愛生活,始終保持對新技術、新應用和新生活的敏銳把握和參與熱情。例如看熱門微信、上微博頭條、發微信微博無不關注熱點,運用時節。更有樂不可支嗨翻天的雙微生活,“笑”果十足,抓人眼球。再如頻繁出現的九宮格9張圖片,各種形象生動的卡通漫畫配圖,帶我們在互聯網讀圖時代“沖浪”。當然,微信微博均不可注銷、要謹慎開設,設置安全、確認退出,培養良好用網習慣,是伴你遨游網絡的“隱形的翅膀”,也是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的題中之義。
隨著互聯網用戶新鮮感一浪高過一浪、互聯網技術應用更新迭代、新時代潮流熱點不斷涌現,微信微博雙微時代會越來越生態,越來越有機,越來越人性化。“互聯網的未知遠遠大于已知”,“互聯網是我們面臨的最大變量”。變,是互聯網一直不變的關鍵詞。每一天互聯網都新鮮如剛剛出爐的面包,如森林雨后的空氣,這就是互聯網的最大魅力!網絡改變社會生態,創新引領美好未來。互聯網的未來是萬物互聯、連接一切,人們熱情期待著互聯網為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物與人之間架起智能化的彩虹橋,開啟時代文明嶄新篇章,使夢想更加絢麗,前景更加廣闊,故事更加精彩。
讓我們把握好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擁抱互聯網,運用互聯網,享受微信微博等互聯網新應用的無限樂趣。
讓我們運用自媒體思維,有效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