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用錢買價格
- 不說錢
- giftinheart
- 1437字
- 2019-01-30 16:30:24
“有”與“無”有時是同一件事。這件事比較難以言說。
有時候,擁有100萬和不擁有100萬是同一件事。但如果拿“銀行里有100萬卻舍不得花的人事實上和沒有100萬一樣”去說服,很多人一定不同意。
在銀行里有100萬儲蓄,但一毛都不舍得用,除了存款因利息而數字有變化外,其實和沒有100萬又有什么差別?
小茜無所謂
雨花記性不算太好,但對于買過的東西,價格卻都記得一清二楚,例如幾年前買的一件套頭毛衣,連打折后到個位數的價錢都還清楚記得。不僅如此,她還可以順便告訴你搭配的牛仔褲多少錢。
雨花喜歡上各種課程,包括園藝、投資理財、心靈……等。她都非常有興趣。
在上課的過程中,她結識了一個年輕女孩小茜,兩人常一起逛街、吃飯。老是穿著類似款式衣服的小茜,人很隨和,好像對什么都不是很在乎。這天,她們兩個去餐廳吃中飯;因為天熱,餐廳冷氣溫度調得很低,特別冷。于是兩人都拿出一起結伴去買的克什米爾披肩披起來。雨花看到小茜的披肩都團在一起,皺兮兮的模樣,心想:“唉!這女孩子怎么把披肩用得跟抹布一樣。”她自己的披肩保護的非常好,很柔順、細致。
點餐時,小茜又點了咖哩飯簡餐。雨花忍不住,說:“小茜啊!怎么我每次看你都叫咖哩飯?你到底咖哩飯能夠連續吃多久?不會膩哦!”
“不會啊!咖哩飯很好吃的。”小茜很真誠的回答。
“那你可以連續吃咖哩飯多久?”
“我沒算過。應該吃多久都可以吧!”
“為什么你什么事情都不大在乎?”雨花實在很好奇,“你穿的、用的好像都不是很講究……,也沒分好東西和普通東西……”有些話,普通朋友很難說。
“其實我以前不是這樣子的。”小茜說,“我以前用什么東西都要特定牌子,在小學時,文具一定要買日本進口的,否則寧可不用。”
“那你現在怎么變成這樣,好像什么都不在乎?”
“因為國中時,我姐姐突然死了。”小茜說,“之后,我就想說,在乎這些要干嘛!吃什么?用什么?多少錢?什么牌子?從那里進口?地攤的、百貨公司、或什么的,有什么差別?重要嗎?反正我就是用,這樣輕松一點……慢慢習慣以后,也沒有什么大差別了。一個菜單就有十幾二十樣東西要選,麻煩得要死,又沒什么太大差別,反正,我有咖哩就選咖哩,沒咖哩就選青菜色拉,這樣子不用太煩惱。”
雨花摸摸自己的圍巾,不知該說什么好。
用錢買價格
有一種類型的人,對價格很在意;譬如好不容易下了決心,買了一件高價的漂亮衣服,心里卻想:“先放著,特殊場合才要穿。”一段時間過去,衣服沒穿幾次,但款式舊了,身材也走了樣,即使這件衣服穿起來不再漂亮,但她還是對這衣服的價格津津樂道。又或是買了茶具,打算請朋友吃下午茶。但在品茶的過程中,他會不斷有意無意的提到茶、茶具,甚至泡茶的泉水價格很高,大家一盞茶飲得戰戰兢兢,心里很剉,“可不要失手把人家的茶具打壞了!”“這么貴的茶要珍惜,不要牛飲,引得主人不快。”飲茶的悠閑、愜意情緒整個沒有了。
又有另一種類型的人,吃燒餅買兩個,一個吃,一個丟;喝豆漿來兩碗,一碗喝,一碗看,東西價格越高越糟蹋,以顯示自己的尊貴不凡。依他們的想法,越糟蹋,越不凡。
這兩類人其實是同一種人──他們都用錢買價格。只是一個把價格當神,一個把價格當土,基本上都沒有使用上的意義,只是讓高高低低的價格左右了他們的生活。
不要把自己價格化,因為“你”無價
把自己價格化,“你”就變成了商品,除了標示出的price tag外,你就什么都不是了。
你的價值,你無限的價值,結果只剩下被你自己標示出的價格。你沒辦法超越。不是要超越什么,只是要超越你自我局限的想法,這樣你才有辦法認識真正的自己。
真正的“你”,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