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志遠略一遲疑,心里已經急了,臉上沒表現出來,緊問了一句,“護士,我在產房門口聽你說先出來的是女孩啊?”
女護士看了眼顧志遠,回道,“是嗎?可能是你聽錯了”。
“怎么可能”,顧志遠反駁道,“男孩女孩我怎么會聽錯?”
女護士好像也急了,回了句,“要么我說錯了,再說你家是龍鳳胎,誰先出來有那么重要嗎,真是的!”
說完,護士冷著臉匆匆離開了病房。
岳母打圓場,“小顧啊,可能是護士說錯了,你就別爭了,哥哥妹妹不是挺好的?”
母親知道顧志遠的心思,拉拉他的胳膊,示意他不要再說了。
岳母低聲說道,“小顧,你跟我出來一下,我還有事跟你說”。
顧志遠不知道她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依言跟岳母走出病房。
在走廊盡頭,岳母問顧志遠,“你知道小影爺爺在生病嗎?”
“當然知道”,顧志遠點點頭,這不是明知故問嗎?
岳母繼續說道,“老爺子身體不樂觀,你就不要糾結兩個孩子的事了,趕緊辦出生證,遷戶口,我們必須在老爺子清醒的時候把戶口遷進楊家巷”。
說完,岳母拉著顧志遠走進電梯,來到楊影爺爺的病房。
老爺子清醒了許多,正坐在床上跟楊影奶奶說話。
顧志遠進去報喜,告訴二老,楊影生了一對龍鳳胎。
岳母站在后面,笑個不停。
二老同時歡喜起來,老爺子不停說,不錯不錯!
岳母跟著說,“小影爺爺,是不是把小孩戶口遷回去?這可是楊家的孫子啊!”
楊影奶奶回望了顧志遠一眼,問道,“孫子姓楊?”
“是啊是啊”,岳母馬上應和。
顧志遠心里好沒滋味,但嘴上不好說。
老爺子卻說了句,“孩子姓什么還是小顧小影自己定吧,戶口都可以遷回去!”
岳母忙不迭接話,“哪能啊,我們跟親家說好的,第一個孩子姓楊,所以孫子就姓楊!”
顧志遠杵在中間,就像自己是一個外人。
下午,顧志廣和程英都來醫院看楊影。
到了晚上,程英留下來幫忙陪護,顧志遠跟著堂哥回到了租住屋。
顧志廣炒了幾個小菜,拿了一瓶白酒出來,“志遠,來,我們慶祝一下”。
顧志遠心里堵得慌,坐下來連喝了兩杯。
顧志廣拉著他的手,阻止他繼續喝,問道,“你怎么了,大喜的日子愁眉苦臉?”
顧志遠忍不住把今天產房的事情說了出來,大倒苦水,這岳母不厚道,肯定是她從中作梗,讓護士改了口。
顧志廣將女兒趕到房間里看動畫片,然后苦口婆心地對顧志遠說,“志遠,哥哥今晚得好好跟你說說,就看你能不能聽進去”。
顧志遠心中憋屈,看著堂哥說,“哥,你說的話,我肯定能聽進去”。
顧志廣繼續說,“你為什么這么在乎哪個孩子先出來?”
“是關系到孩子的姓什么”,顧志遠直言不諱。
“好”,顧志廣咪口酒,繼續問道,“楊家想男孩子姓楊,我們顧家想男孩子姓顧,你們有沒有替女孩想過,難道女孩是撿來的?”
顧志遠心中隱隱不安,端著酒杯,沒有言語。
顧志廣又說,“你一直訴苦楊家重男輕女,跟你搶兒子,那你呢?一味糾結兒子是先從娘肚里出來,你難道不是重男輕女?難道你的女兒就不配姓顧?”
顧志遠頓時汗流浹背,堂哥一番話,猶如醍醐灌頂,瞬間明白,原來自己骨子里一直也是重男輕女,跟岳母有什么區別?
他放下酒杯,看著顧志廣的雙眼,激動地說,“哥,我錯了,兩個孩子都是我的寶,我不應該爭來爭去,我聽你的,從今往后不再糾纏這個事”。
“聽哥一句話”,顧志廣拍拍他的肩膀,“男人當以事業為重,不要整天為了這些家庭瑣事分心”。
顧志遠深表贊同,敬了顧志廣一杯酒,“聽哥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
說到工作,顧志遠問堂哥現在在古月集團法務部怎么樣。
顧志廣搖頭,“不好”。
顧志遠不解地問,“你們法務部門有什么不好的?”
顧志廣細細說來,到古月集團上班以來,都是跟職工打官司,雖說是輸多贏少,但跟普通職工對簿公堂,他心里別扭,感覺自己是資本家的幫兇。
顧志遠說了句,“哥,只要你是遵照法律來不就行了,沒什么別扭的”。
顧志廣苦笑,“話雖如此,但我每次都想站在職工的角度想問題,甚至想為他們多爭取一點補償,這樣下去,四叔遲早開了我”。
“那你準備怎么辦”,顧志遠問道。
顧志廣沉思片刻,“我初來乍到的,再過段時間吧,不行我就辭職”。
顧志遠有些不舍,又不好出口相勸。
經過顧志廣的諄諄教導,顧志遠心中已釋然,第二天開始著手辦理出生證、報戶口。
事情卻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他拿著兩個孩子的出生證、楊影的戶口本去報戶口,被卡住了。
工作人員告訴他,因為入遷地涉及拆遷補償,必須征得所在地一半以上的村民同意,然后是村一級的管理部門同意。
沒轍,顧志遠只能搬出岳父楊成兵。
楊成兵請了一天假,專門和顧志遠跑戶口的事,沒曾想,他這個楊家巷的原住民也不好使,沒幾個村民買他的帳。
何止村民,連楊成兵的大哥、三弟都熱情不高,不咸不淡地應付著。
楊成兵有些氣餒,想打退堂鼓,打電話跟楊影媽媽一說,馬上被罵了一頓。
楊影媽媽是個狠人,馬上到老爺子病房,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仿佛受了莫大的委屈。
老爺子一聽勃然大怒,馬上打電話把大兒子、小兒子痛罵一頓,然后又分別給村里幾個德高望重的村民打電話,好話歹話都說了。
等老爺子斡旋一番,楊成兵帶著顧志遠跑第二趟,幾個爺爺輩的村民率先簽了字,然后一批村民跟著簽了字。
一番折騰,總算把兩個孩子的戶口遷進了楊家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