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思思也曾在內心不止一次地對比韓領跑和趙環宇。
韓領跑是校草,有顏值有家世,說是不把學習放在心上的花花公子也不為過。這樣的人,灑脫恣意,很難讓人不產生好感。
趙環宇,學霸,知識分子家庭,外表形象不多出眾,但在一群初發育掛著青澀胡子的青少年面前,屬于端正整潔的那一類。都說內在可以影響外在,趙環宇正是屬于這類人。
兩個人都和錢思思產生了交集,又都以難看的姿態分開,錢思思難免在內心尋找原因,是否出在自己身上。
和兩個人的交往,錢思思都是懷著最赤誠的心態,而兩個人對錢思思產生好感的原因也都起始于錢思思的單純真誠。所以,錢思思想,她大約無論從外表還是從內心言談,都算是討人喜歡的類型。
內因排除,就只剩下了外因。
是因為自己的家庭嗎?
她成長于單親家庭,雖然不能說貧窮,但和媽媽一起的生活頂多算是小康的普通家庭,和一大半的同學都差不多。在那個青春年少的時候,每個人心中都涌動著某方面攀比的心態,但傲嬌的內心又不容許將這種對金錢的看重掛在臉上。
錢思思不會,韓領跑和趙環宇更不會。他們之間,只有少男少女單純的愛戀。
那還剩下什么呢?大約就是成長環境了。
韓領跑的成長環境不用提,和錢思思大不同,趙環宇呢,爸爸媽媽都是大學教授的前提下,大約從小就是嚴格要求,一路學霸的成長,父母給予了非同一般的期望。
而自己,媽媽對自己的要求也只是保持在前百分之二十的成績就可以了,這么一對比高下立現。
身為局內人的趙環宇可以不在乎,但是趙媽媽看得清楚,錢思思的確從根本上是和趙環宇不匹配的,所以才會以這樣激烈的方式強行終止兩人剛剛萌芽的關系。
所以,大約根本問題就出在,韓領跑和趙環宇都不是適合自己的人,所以他們之間沒有好結果。
那么,愛情,現實中間的愛情,是否必須要勢均力敵,從內因到外因都最大程度的匹配,兩個人才能長長久久呢?
不用多想多舉例,錢思思也明白,勢均力敵的愛情很難實現。無他,感情是盲目的,是完全沒來由的,是一閃而過的火花,沒有人能夠保證,當遇到勢均力敵的那個人時,兩個人之間一定能產生愛情。應該說,百分之九十九的情況都是互相無感。
所以,人一生中遇到真正的愛情,又能夠勢均力敵,善始善終走到最后的幾率,又有多少呢?
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就算有,似乎也是讓人絕望的。
錢思思將自己這種絕望悲觀的沉思,歸結為剛剛失戀的負面情緒影響。無論理論如何,過去又如何,她都不愿意將自己置于這種悲觀的境地。
她想,人生還長,她總是能遇到真正屬于自己的愛情。她始終都懷有這種希望。
當那樣的愛情來臨時,她會在第一時間感知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