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撿漏
- 回到82年
- 葡萄糖.QD
- 2071字
- 2019-08-03 05:53:46
有種商店叫“信托商店”。舊社會的當鋪和古董行都被公私合營了,里面的一些掌柜和伙計也都成了國營委托行的職員。在工資不高、物資匱乏、憑票供應的年代,人們購買力可想而知。逛不起百貨大樓、西單商場時,信托商店就成了首選。
市里曾有過許多信托商店,例如西單、菜市口、天橋、西四、東四、北新橋、新街口等處。
信托商店跟以前的當鋪差不多,大家可以拿東西寄賣,繳納一定的手續費,賣不出去還能贖回來;或者商店直接買斷,然后自己出售。價格非常便宜,因為有條規矩叫“舊不超新。”
人們把東西放到信托商店來賣的緣由五花八門:
有手頭緊的,想換倆現錢花花;有結婚的,想賣掉舊家具換套新的;也有搬家了,老物件沒法處理的……
當然,有賣就有買的。那年月,逛信托商店也成了不少人的愛好,有時不為買,只為逛。有些眼尖的主兒,往往還能淘到“寶貝”。
最近王家老爺子,王良就迷上了逛信托店。從照相機、手表到服裝、皮鞋、帽子、衣服等,最重要的是各種各式的家具、瓷器、銅器。
種類繁多,大多是舊貨,而且不乏古董文物。
王良剛要進店,門口傳來一陣聲音。
“哎,戶口本帶了嗎?要是沒帶,一會兒信托店不收硯臺啊!”一個戴著眼鏡的年輕人道。
旁邊矮胖的年輕人不耐煩道:“帶了帶了,你都說了多少回了,我能不帶嗎?”
“我這不是不放心嗎?”
“不是,你心里有譜嗎?一會兒人家問起來怎么說啊?”
“放心吧,沒吃過豬肉還沒看過豬跑嗎?一會兒看我的!”
這倆年輕人注定要失望的,以前還有私下買賣古董的,自從破了四舊之后,好些人家里就一些的物件都被扔了,更別說花錢買了。
進了委托行的東西都賣不上價,更別說人家還要搞清楚東西的來龍去脈,因而倆人進去的時候,委托行里清清靜靜的,除了王良在看著幾個破舊的家具,就是幾個女營業員還在聊家常。
戴眼鏡的年輕人直接找了個老頭兒收貨員:“師傅,出件東西,您上眼瞧瞧。”
“小伙子你要出什么啊?”老頭本來在看報紙,聽了年輕人開場白,來了精神,這是個懂的。
“家里祖傳的硯臺,您瞧瞧!”
老頭很小心地雙手接過硯臺,擱在桌子上,拿個放大鏡仔仔細細瞧著。
過了小半天,老頭就光瞧不開口,矮胖的年輕人忍不住道:“嘿,硯臺都讓你瞧出花來了,收不收啊。”
“硯臺是明朝崇禎五年的貢品,東西不錯,我收了。可惜不是宋朝的,要是宋朝的洮河硯那就好了。”老頭放下放大鏡道。
倆年輕人喜出望外,委托行能收最好,他們實在找不到其他地方可以出手。
“您出個價吧。”戴眼鏡的年輕人問道。
“明朝的東西存世太多,現在也沒多少人要,賣不上價錢,五十我收了。”老頭像是下了很大的決心似的。
王良盤算到,這是進貢的文房具,這老頭價格給的不算是高,但是看行情,也不算是低。這個硯臺清乾隆之前的,不能出關,賣不出價格。
戴眼鏡的年輕人一把按住樂得直咧嘴的矮胖子,罵道:“老爺子,真當我們是要飯的!您這打鼓兒的行當是祖傳的吧?”
打鼓兒,就是拿個小鼓走街串巷收舊貨。這行當也分三等,下等收破爛,中等收家伙什兒,上等則珠寶玉器,文玩古董。自打建國后,這個行業也就慢慢的就消失了。
“喲,年輕人知道打鼓兒的可不多,你從哪兒知道的?”老頭驚奇道。
戴眼鏡的年輕人調侃道:“我家祖祖輩輩都是開當鋪的,要不怎么一見您就覺著親呢,我爺爺當年說夢話都是這個,蟲吃鼠咬光板沒毛破皮爛襖一件。您還別說,我爺爺就這毛病,他眼里沒好東西,您就是把皇上的八寶盆拎來,他也這么喊,破夜壺一個,有孔無嘴兒。”
“哈哈哈······”老頭大樂:“你小子倒是有一張好嘴,要擱以前我非得收你當徒弟不可,可惜現在不成了。我問你個問題,崇禎五年是公元多少年?到現在是多少年?你要是答上來了,我個人出兩百塊,收了這個硯臺。”老頭盯著戴眼鏡的小伙子道。
年輕人很不耐煩的道:“五十塊錢,你也真敢想,這東西我留著當板磚。”
倆個年輕人罵罵咧咧的走出信托商店,王良跟著走了過去。
對著瓶子倆年輕人正犯愁,王良走過去道:“小伙子,我剛才在里面看見了,這個硯臺,你們看看多少錢合適。”
信托行里的老師傅眼力,王良是相信的,看來這東西是真的,可以貴一點買。
倆個年輕人看著王良,穿的不算有派頭,也就是干凈,一副退休的工人的樣子。
戴眼鏡的年輕人試著說道;“大爺,我也不訛你,剛才您聽見了私人收最少200。您給200,我賣您了。”
矮胖子也說道;“對。”
王良點了點頭,把自己身上的錢包掏了出來,數來數去只有180多。
王良對著兩個年輕人道;“小伙子,實在對不住,身上只有180了。還剩下點糧票,布票。”
戴眼鏡的年輕人看著王良的胸前道:“這鋼筆不錯,大爺這值點錢吧?”
“好,我把錢、票和鋼筆全給你們。”
“哎,大爺瓶子您的啦。”
剛才王良數錢的時候,他們看的清清楚楚的。確實老爺子掏得干凈了,數錢也沒作假。結果王良手里的錢和票還有鋼筆,兩個家伙轉身騎上自行車就跑了。
王良拿出一個夾著厚厚棉花的布袋,小心翼翼的把硯臺收到了里面,對著轉身走遠的年輕人搖搖頭。
這種事情老爺子不是碰到一次了,這次因為是在信托商行被人報過價,收的東西比較貴,平常像這種東西,幾塊錢就能回收站里收下。但是信托行的老師傅眼光準,不用擔心不知道價值。老三反正也賣過值幾十萬呢,現在買了就是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