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是什么淡漠了親密關系

  • 親密關系的重建
  • 魏賢
  • 12548字
  • 2018-12-29 15:25:35

1.家庭親密關系中溝通的重要性

溝通對于親密關系的建立與維持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人是具有社會性的,對于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每一個人來說,社交生活都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而在社交生活中,學會如何與別人溝通是增進雙方關系的重中之重。無論是在外的工作交往,娛樂社交還是在家庭內部成員之間的交往,我們都要好好利用溝通的作用,才能達到有效社交的效果和目的。

說到溝通,它其實比我們想到的要復雜許多。每個人心里的想法在說出口之前,只有他自己知道,我們要跟別人溝通,就需要準確地用語言或者行動來準確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這個過程總結起來很簡單,但真正實踐起來,不同的人總會出現不同的問題。

溝通本來是一個信息傳遞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并不是單純發送接收消息那樣簡單。因為人們在向對方傳遞信息的時候,會因為自身或是環境的因素,在傳遞的信息上附加上額外的信息。這些額外的信息可能來自于信息傳遞者的心理情緒、外在表情動作以及外界的環境因素等,而信息的接收者會用自己的思維和方式對這些信息進行重新解讀。如果他足夠客觀理智,能聰明地解讀出你想要表達的信息,那么這次溝通就是有效的,對于推進親密關系能起到正面積極的作用;否則,就是失敗的,很可能對兩人的關系造成負面影響。

在家庭成員的親密關系中,溝通也同樣重要。如果家庭成員之間不溝通,缺少溝通,或者溝通效果不好,就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甚至導致親密關系的破壞,使雙方走向分裂,或者影響到下一代的成長。

瀾瀾今年32歲,有一個7歲半的女兒。當初戀愛時,是她先喜歡上了現在的丈夫,但兩個人都是少言寡語的性格,后來還是在大家的撮合下才走到一起?;楹螅煞蜻€是話不多,兩人很少交流,更不要提會哄瀾瀾開心了。如果家里有什么事,丈夫只是象征性地通知瀾瀾一下,并不會征求她的意見或者跟她商量該怎么做。

剛開始,瀾瀾認為愛就是默默地付出行動,雖然兩人話不多,但只要相愛就好了。但是孩子都7歲多了,這種情況依然沒有什么改變??匆妱e的夫妻親親熱熱的樣子,瀾瀾有時也會覺得心里不是滋味。她好幾次想找丈夫談談,看怎樣改變一下兩人的相處方式,但幾次話到嘴邊又都忍住了,而丈夫有時好像也有什么想跟瀾瀾說,但最后也還是沒開口。其實瀾瀾知道,兩人是有感情的,但是不知道是因為性格問題還是什么原因,兩人總是有意無意地回避著溝通和交流,互相之間也沒怎么開過很私密的玩笑,兩人的關系,就像古代夫妻所崇尚的相敬如賓的感覺。

去年夏天瀾瀾懷了二胎,本以為丈夫知道后會很開心,可丈夫聽到消息后卻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幾次跟她碰面總是欲言又止,過了好幾天竟然打電話告訴瀾瀾,他根本就不想要這個孩子,讓她盡快去流產。瀾瀾完全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情況,問丈夫為什么,丈夫說家里雙方老人都在,負擔重,怕未來的壓力太大。瀾瀾后來想了想,確實如此,如果家里有兩個孩子,經濟是會比較緊張,所以忍痛同意了丈夫的要求。

失去孩子后的瀾瀾一直郁郁寡歡,話也更少了,整個人的氣色和狀態也很差。而丈夫所在的公司恰在此時開始做一個大項目,身為主要負責人的丈夫變得比以前還忙,有時候一周才回一次家,兩人之間的交流更少了。漸漸地,瀾瀾開始覺得家里的氣氛變得很奇怪,女兒也漸漸地不愛撒嬌不愛說話了。而丈夫偶爾回家也對家里的事情不聞不問,兩人的關系淡到了極點,甚至還會因為一些瑣事吵架。這樣的日子過了一年多,瀾瀾終于受不了了,她開始懷疑丈夫對這個家、對自己已經沒有感情了,最后提出了離婚。

家庭之間的親密關系,會因為缺少溝通而毀于一旦。瀾瀾覺得丈夫應該珍惜自己的付出,在自己聽從他的意見放棄孩子之后,應該給予自己更多的體貼、安慰??梢驗槿鄙俳涣?,忙于工作的丈夫并未意識到這一點,而實際上他工作上的壓力也很大,有時也有很多煩心事想找人分擔一下,但因為和瀾瀾之間的相處已經形成了固定模式,所以最后也習慣了把這些煩惱壓在心里自己承擔,在不知不覺間,忽略了妻子、家庭,自己也同樣不好過。

瀾瀾事后冷靜下來仔細回想這段婚姻的失敗之處,才終于明白,其實問題就出在兩人的交流方式上。因為兩人不善于溝通,婚前,兩人的相處方式就像朋友多過像戀人,而婚后,同樣因為缺乏溝通,雙方都不知道對方內心的想法,各自有了心酸和委屈都只會埋在心底,這就難免導致誤會,時間一長,再深的感情也慢慢淡漠了,最后只能以分手畫上句號。

其實,缺乏溝通不僅會使婚姻走向墳墓,也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影響,更有甚者,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毀掉孩子的一生。

吳斌最近覺得自己可能有心理問題,總想在家打游戲,不想出門。

其實,他也知道自己目前的處境很不好。他爸媽看他這個樣子,除了擔心生氣也沒有別的辦法,可他自己也沒辦法,也陷入痛苦無法自拔。

吳斌今年26歲,很多人在他這個年齡或是在繼續學業,或是有了自己的工作,總之是擁有自己的生活。而吳斌正好相反,他什么都沒有,沒有工作、沒有朋友,生活也不開心。他很容易感到沮喪和煩躁,除了在家玩網游,什么也不想做,也做不好。他總是覺得自己很沒用,而只有在游戲的世界中,他才可以做到很多事情。在那個虛擬的世界里,他可以實現很多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愿望,那讓他覺得自己沒那么無能。所以,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網絡上,每天除了睡覺吃飯,都在打游戲,有時甚至是通宵達旦。這樣的生活他已經過了很多年了。

吳斌的父母對他很失望,但其實吳斌本身并不喜歡待在家里。他說從小時候開始,母親就只負責自己的一日三餐,日常起居,而父親就只負責給自己錢,在自己家里,很少能看到父母像別人家父母那樣說笑、聊天,他們好像一直都很忙,兩人都在家時話也不多,還是各干各的事情,倒是也很少吵架??赡芨改傅男愿窬褪悄欠N不多話的人,他們之間是這樣,對吳斌也是這樣,所以,吳斌很小的時候就習慣了什么事都自己悶在心里,不跟父母說,反正父母也不會問。

對于家庭和父母,吳斌的全部印象就是“冷漠、呆板、無趣”。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吳斌總是感到壓抑、無助、迷茫。他覺得自己從沒體會過親情的溫暖,也不會交朋友,所以,只有在網絡世界里才能稍微感覺好受些……

“網癮”,這是一個現代人已經越來越不陌生的詞匯,青少年沉迷網絡引發自身乃至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已經不再是什么新鮮事了。家長談網癮色變,更多的人對此感到束手無策,但是如果深挖青少年網癮形成的原因,你會發現,家庭因素占了極大的比例。吳斌就是一個例子。

吳斌的家庭環境讓他從小就感到壓抑,父母之間幾乎不溝通、不交流的相處方式讓他感受不到絲毫的溫暖,也無法從父母身上學會該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尤其在青春期階段,常常會因一點小事而引發劇烈的情緒波動,這時,孩子更需要一個宣泄的途徑。如果父母不能及時與孩子溝通,給予他們感情的撫慰和精神上的鼓勵,那么,當他們無法找到正確的途徑宣泄情緒時,就很容易走入極端。而像吳斌這一類青少年為自己選擇的宣泄渠道就是網絡。比起讓他們感到冷漠的現實世界,虛擬世界才能讓他們更自由,因為在這里,他們可以為自己尋求到安慰,可以跟網友傾吐內心的秘密,可以得到認可與理解。對這些孩子來說,網絡其實就是一種心理撫慰品,網游可以幫他們回避現實生活中不能承擔的情緒或者不能被滿足的需要。

如果貿然切斷這種心理需求,也許孩子又會做出其他的叛逆行為,如賭博、偷竊、打架甚至自殘或傷害他人等。要想解決這些不良癥狀,抓住孩子的心理問題才是關鍵。多和你的孩子聊聊天,多留意一下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方式,多交流、多溝通,不要等孩子真的出現了心理問題再去后悔。

語言溝通是親密關系中的一部分,不論是同事之間,朋友之間,戀人夫妻之間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缺少溝通都會使這些關系出現裂痕,甚至徹底破裂。要想維持、推進親密關系,就要去建立雙方有效溝通的橋梁,多多交流,把自己的內心和想法傳遞給你的親人、孩子。家庭中的親密關系尤其值得我們珍惜和悉心維護,我們要學會關心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高興時分享快樂,低迷時訴說憂慮,同時學著去鼓勵對方,安慰對方,這樣才能使家庭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2.正確的情緒表達才能穩固親密關系

在親密關系中,學會正確的情緒表達非常重要。與西方人外露直白的情緒表達相比,中國人表達情緒的方式更加內斂,也更羞于表達愛。生活中,無論我們有多么愛自己的父母、丈夫或妻子,似乎都習慣于埋在心底,不曾宣諸于口,或是借助肢體語言來表達愛意。

曾有人在一處人口密集的商業區做過調查,內容是:你曾經擁抱過你的父母嗎?結果受訪人群中,只有不到5%的人給出了肯定答案。而更多的人則表示,自己也非常惦記自己的父母,經常給父母零花錢,給他們買營養品,陪他們去看電影、旅游,但從未想到要擁抱他們。

你擁抱過你的父母嗎?

如果有人這樣問你,你的回答也可能是否定的。但事實上,如果做孩子的能偶爾拉一下父母的手,撫摸一下他們的頭發,擁抱或攙扶他們一下,都會讓他們高興很久,而且不停地回味著,這種肢體語言所帶來的幸福感能讓他們回味很久,但遺憾的是,我們給予父母的這種幸福感太少了。

張女士52歲,去年她父親生了一場大病,在醫院的病床上躺了一個多月,這也是她長大后和自己父親單獨相處最長的一段時間。

張女士的父親是個軍人,所以父親在她心中的形象一直是山一般高大、堅強的,而躺在病床上的父親似乎忽然變成了無助的孩子,也會脆弱,也需要人保護,這讓她突然有了一種想要親近父親的感覺。

張女士說,那時候每天早上給父親洗完臉,她都要把自己的臉貼在父親的臉上,跟他說一會兒話。因為胃疼,父親不肯吃藥,張女士就用手撫摸著父親的臉,哄孩子一樣哄他。每天晚上離開病房前,她都要親吻父親的臉頰,對他說好好睡覺,父親才會安靜地閉上眼睛睡覺。

因為每天為父親擦洗身體,她還看到了父親大腿上那塊戰爭年代留下的疤痕,這使張女士又一次想起小時候爸爸接自己放學,聽他給自己講戰斗故事的日子。張女士記得自己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一直都很喜歡牽著爸爸的手走路,而每次自己去牽爸爸的手,爸爸都會笑得很溫暖。而長大后,雖然還是一樣愛父親,但自己已經很少會和父親親近了,是這次父親生病才有機會使她和父親的關系重新親密起來。

其實,除了羞于像我們的父母表達愛意,有時,即使是夫妻,我們也會因為各種原因而忽略了愛的表達。

一對中年夫妻過馬路,因為車太多,丈夫急忙拉起妻子的手。這位妻子回味說,當時感到一股愛的暖流涌遍全身。

還有這么一對夫妻,丈夫每天很忙碌,早出晚歸,幾乎很少對妻子表達愛意。一天早晨,丈夫夾著包匆匆出門,要出家門的時候,妻子搶前一步擋在門口,左遮右掩不讓他出門,丈夫有點氣急敗壞,妻子幽幽地說,你就不能把我抱開嗎?丈夫怔了片刻,然后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一下子把妻子緊緊地抱在懷里。

當婚姻由最初的激情走向平淡,當炙熱如火的愛情開始摻雜進溫馨默默的親情,隨著工作繁忙、年齡漸長,我們也會疏忽了自己身邊的愛人,不再習慣用語言或是肢體動作告訴他們,我很在乎你,我還是很愛你。盡管默契在心也是一種愛,但是更明確的表達卻會讓你的愛人更直接地體會到你的心意,并因其感到溫暖。

其實,肢體語言也好,口頭表達也罷,都是我們應該學會的一種情緒表達方式,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表達不僅有利于促進穩固親密關系,還有利于身體健康。有醫學專家對百歲老人做過調查,發現他們的生活習慣雖然千差萬別,卻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保持身心愉快。醫學研究表明,人在悲傷時會分泌出一種有毒物質,損害健康。相反,人在高興時會分泌出一種物質,提高身體的免疫力——而正確的情緒表達恰恰能讓人分泌出快樂的物質。

那么,我們到底該怎樣表達自己的情緒才算恰當呢?

1.如何恰當地表達對他人正性情緒

人際交往中的正面情緒包括:喜歡、欣賞、稱贊、感激等。很多人在正性情緒表達方面存在誤區,或是羞于向人表達自己的喜歡和欣賞,或是將夸獎別人當作是奉承和討好;或是認為大恩不言謝,對別人的感激只要銘記于心就好,不需要說出來……但其實,無論什么時候,將正面情緒表達給對方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如果你不知道怎樣表達自己的正性情緒,可以參考下面句型,大家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加以修改,并以角色扮演方式加以練習。

a.表達喜歡:“你為人很坦誠,我很喜歡你這種品質,這使我和你相處時感覺特別放松?!?

b.表達欣賞:“我欣賞你的這個想法,它看上去獨具一格。”

c.表達感謝:“謝謝你的及時幫助,沒有你后果不堪設想,現在我感覺好多了。”

d.表達關切:“你怎么樣,需要我為你做點什么嗎?”

2.如何恰當表達自己對他人的負性情緒

人際交往中的負性情緒通常包括:不滿、生氣、失望、憤怒等。人們通常都認為,對別人的憤怒不能直接表露出來,將自己的不滿或生氣、憤怒等情緒加以克制和掩飾才是正確的舉措,否則就會影響人際關系。其實,良好的人際關系不是靠克制和掩飾自己的情緒來維系的,真誠相處的人不必隱藏自己的不滿甚至憤怒,在恰當的時候,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出自己不滿的情緒,向人們傳遞出你內心的一些想法和聲音,這樣有助于大家了解彼此的心聲,有助于互相溝通,便于人們之間及時解決人際關系沖突,而且這個過程中你還能以一種安全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負性情緒。

當然,這里首先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要確認自己的不滿并不會引發其他重大的問題,二是要以恰當的方式和時機表達出來。

表達負性情緒的原則和表達正性情緒的原則一樣,那就是:對事不對人,實事求是,就事論事??蓞⒖嫉木涫接校?

a.“你這樣的做法讓我感覺很不舒服,希望你以后能注意一下?!?

b.“你做的×××事,讓我覺得很受傷害,我想你下次可以這樣做……”

c.“我對你做的×××事,感覺很失望?!?

d.“你用那種態度和我說話,我接受不了?!?

e.“你不遵守信用,讓我很失望?!?

3.如何準確理解并回應他人的情感

如果別人對你表達情緒、情感,你卻無動于衷,會使對方產生強烈的受挫感,只有準確回應別人的情緒、情感,才會使人感到欣慰、快樂甚至感激。

理解并回應別人正性或負性情緒的句式有:

a.“我真心地為你高興……”

b.“我特別高興你能和我分享你的喜悅……”

c.“如果你很苦惱,這種事的確很難處理。”

d.“假如你感到很為難,說出來,也許我能理解。”

4.恰當地和別人共享快樂,共擔苦惱

人們常說,一份快樂說出去會成為兩份快樂,一份痛苦說出來會成為半份痛苦。不過在這一點上,有些人也許會存在這樣一些認識障礙:向別人傾訴苦惱怕讓人厭煩,或是向人傾訴是軟弱的表現,別人也會因此看不起自己。而實際上,只要你把握好適度原則,不僅不會讓人反感,還會滿足別人的存在感。而有時,敢于讓別人分擔自己的痛苦,正是自信和信任別人的表現。

當然,人人都會有苦惱甚至痛苦的時候,所以,除了要懂得對別人傾訴,在別人遇到問題時,也要盡量理解并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并在必要時伸出援助之手。

其實,人們真正看不起的是只會傾訴而不采取任何建設性行動的人。對不可逆的事件我們的確要有能力去面對,但對其所帶來的負面情緒則不要一味埋藏在心里,否則日積月累之下,在某種特定的時刻就會被引爆出來,產生巨大的破壞作用。

當然,垃圾不能到處亂扔,負性情緒也不可以隨便向人傾訴。如果你選對了人、時間以及正確的表達方法,才可以合理地處理自己的負性情緒。

3.別讓不安與焦慮破壞你的親密關系

現代社會,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升學、就業、工作、戀愛婚姻……種種壓力讓人們感到應接不暇,于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到焦慮。其實對于現代人來說,焦慮種種情緒并不鮮見。不同之處只是在于每個人所焦慮的東西可能并不相同,有的“焦”這個,有的“慮”那個,有的“焦”得多點,有的“慮”得多點。

普遍焦慮,是導致生活幸福指數下降的原因之一,因為它會使我們在社會集體、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缺乏安全感,而這種不安全感會對我們的親密關系造成極大的影響。

案例一:

小洛今年27歲,是一名容貌與工作能力同樣出眾的女孩。她興趣愛好廣泛、性格也開朗大方,在朋友中很受歡迎,可是這個優秀的女孩最近卻一直郁郁寡歡。原來不久前她和自己和男朋友分手了。

小洛和男友是3年前在朋友聚會上認識的,當時兩人一見鐘情,朋友們也都覺得兩人很般配,而確立戀愛關系后的兩人也一直感情很好,都認為自己找到了命中注定的另一半,可是,隨著交往的時間越來越長,男友覺得小洛的某些行為越來讓自己越難以忍受了。

原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小洛就開始頻繁查看男友的手機,微信、微博、QQ……凡是有可能留言的地方,小洛都不放過。男友曾經委婉地跟小洛提過,這是自己的隱私,希望小洛能夠尊重。結果,小洛半開玩笑地說:你不讓我看,難道是心里有鬼?男友心想:算了,想看就看吧,反正自己也沒做過什么對不起她的事,就隨她去吧。結果沒想到,之后小洛的行為越來越變本加厲——只要有女性的聯系人跟男友多說了幾句親近一點的話,小洛就開始追問,她是誰?為什么這種語氣和你說話?即使男友很坦誠地告訴小洛,她是×××,只是普通同事或朋友。也并不能讓小洛放下心來,反而覺得越來越不安。如果給男友打電話他沒有及時接聽,或是發的微信短信沒有及時回復,小洛就會焦躁不安,甚至在心里暗暗懷疑男友是不是沒有從前那么在乎自己了。

有一次,男友和公司同事出去吃飯,說好晚上10點回來,結果11點才回來,小羅很生氣,一個勁兒追問男友,為什么晚回來一小時,到底是和誰一起吃的飯,在哪里吃的飯。男友百般解釋,小洛依然很生氣。第二天,男友下班時特意買了花想哄小洛開心,可誰知小洛反而更生氣了,她大聲責問男友是不是做了什么對不起自己的事,心虛所以才買花向自己賠罪的。男友簡直有口難言。從那之后,為了不惹麻煩,男友再出去跟朋友吃飯、喝酒、唱歌都會瞞著小洛,或者干脆騙小洛說自己在加班。這樣的次數多了難免有被小洛識破的時候,然后小洛就會更加不安、焦慮,對男友更是全方位“嚴防死守”。

這樣的日子長了男友終于忍受不下去了,對小洛提出了分手。他說,他是一直很喜歡小洛的,可是再多的愛也會被小洛的不安和焦慮給磨平。而小洛也覺得很傷心,她認為自己是因為太愛男友了,才會患得患失,感到不安的。

案例二:

林瑯最近剛晉升為公司銷售部副總,這本來是一件可喜可賀的好事,可是,林瑯4歲的兒子濤濤卻一點兒也不為媽媽高興。

原來,林瑯升職之后壓力很大,整個人也開始變得焦躁不安、愛發脾氣,不僅上班時間如此,下班后還常常把情緒帶回家里。以前濤濤偶爾不聽話或淘氣,林瑯都會耐心地和他講道理,可現在動不動就大聲訓斥,這讓濤濤很是委屈。

有一次,濤濤吃早飯時有些慢,林瑯催了幾次,結果眼看上幼兒園時間要到了,濤濤還沒吃完。林瑯火冒三丈,一把搶過濤濤手里剩下的面包扔在桌子上,把他從椅子上拎起來,同時大聲斥責濤濤,說他就是故意磨蹭,既然不想好好吃早飯,以后就都不用吃了,幼兒園也別去上了!濤濤嚇得放聲大哭,躲進爸爸懷里說,媽媽好可怕,以后再也不喜歡媽媽了。林瑯的老公也很生氣,一邊抱著孩子安慰,一邊指責林瑯對孩子缺少耐心。林瑯看到丈夫也不站在自己這邊更是怒火中燒,夫妻兩人站在早餐桌邊就直接吵了起來。

案例三:

李賀今年25歲,前一段時間,他從原公司跳槽到了新公司,可是工作一段時間之后,卻發現新工作并不如自己想象得那么合心意。李賀開始后悔自己當初跳槽的決定,可一時又沒有更好的選擇,回原公司也不大合適,這種左右為難的感覺讓李賀十分焦慮。朋友勸他不如先安下心來好好工作,他根本聽不進去,整天心事重重、焦躁不安,上班時敷衍了事,平時總是一肚子火,跟同事相處時,幾句話不到就發脾氣。就這樣,李賀在公司的人緣變得越來越差,下班時沒人愿意和他一起走,聚餐之類的集體活動也沒人愿意叫他,最后,李賀的領導也受不了他的工作態度,對他下了“不改正就辭退他”的最后通牒。

在日常生活中,正面的情緒與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與他人交往的前提,也是與他人建立良好親密關系的基礎。我們難以想象一個整天焦慮不安或是情緒低落的人能夠給身邊人帶去安定、快樂和幸福。因此,面對每個人都可能會有的焦慮,我們要學會克服或是減輕它的方法:

1.從飲食入手,減少那些會誘發焦慮的食物攝入

將食物與焦慮聯系在一起看似很荒謬,但事實上,這種聯系確實存在,有些食物能對我們的焦慮程度產生巨大影響。下面列出了一些極易觸發人們焦慮情緒的食物,是時候改變一下我們的飲食習慣了。

咖啡。我們最常見的“提神飲料”,也可能是最主要的引發焦慮的飲品之一。如果你有每天早上喝咖啡的習慣,可以嘗試將其換成茶或者白開水,并堅持幾星期。這種習慣也許很難放棄,但堅持下去,你可能就會發現在這段時期內你的壓力指數在降低。

糖和淀粉。人們常常會把吃含糖和淀粉食品當成減壓的辦法,比如冰淇淋和餅干之類,以為含糖的食物會讓人感到安慰,起到安撫作用,讓人舒適起來。但是,在吃了這些食物之后,造成的血糖升降的現象會讓你的情緒更不穩定。我們可以用水果和蔬菜來替代這些食品,避免血糖的忽高忽低的變化。

酒精。一天忙碌結束,很多人會選擇喝些酒來放松一下。酒精的確能起到緩解壓力的作用,但是酒精失效之后,放松感也會立刻消失。因為酒精是一種抑制劑,從長期上來說會對你的情緒產生負面影響,當然,偶爾喝一點是完全可以的,但一定要在喝酒的時候大量補水用來降低宿醉的可能性。

2.把能增進正面情緒的食物加入你的食譜中

用均衡的飲食方式來保持健康,對于穩定你的情緒大有好處。如果你攝入適宜的營養,也有助于你面對壓力時消除焦慮。

多吃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比如藍莓和巴西莓。這些抗氧化劑有助于提振情緒并減少導致壓力產生的荷爾蒙。

多吃富含鎂和鉀等礦物質的食物,例如麩、黑巧克力、南瓜子、魚、和杏仁等都對消除壓力有奇效。大部分人正是因為攝入的鎂沒有達到推薦的食用量,所以很容易導致一些不良癥狀產生,包括焦慮。

3.一些運動也能有效消除焦慮

研究顯示定期鍛煉能消除每天的焦慮癥狀,而且對治療焦慮障礙也有效果,這能改善我們當下和之后幾小時內的感覺和身體舒適度。

例如,跑步和騎車這樣的有氧運動,還有舉重練習以及其他的塑造肌肉訓練都能達到減少焦慮的效果。也可以考慮練習瑜伽。瑜伽工作室的舒緩氣氛,在一段時間中的平靜情緒,以及內心的專注力,對于平息焦躁會有卓有成效的幫助。如果鍛煉本身這個念頭就會讓你焦躁,那么試著把一些輕松的身體活動融入你每天的日程中,不必非得去參加集體運動或去健身房進行鍛煉,只需在住所周邊散散步就能幫助改善你的焦慮情緒了。

4.嘗試深呼吸練習

深深地、慢慢地呼吸能立即緩解你的壓力和負擔。很多人采用的是淺胸腔呼吸法,以均勻的速率呼吸,然后把呼吸帶到肺部更深的位置。當我們面臨壓力時容易呼吸加速,這會使我們產生更大的壓力,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集中注意力,吸入空氣,讓它流向肺部向下的位置,盡可能深入的呼吸。這能幫助你降低血壓,放松肌肉,并讓你快速平靜下來。試著在你并不焦慮的時候也去有意識的調節你的呼吸。深呼吸不管在什么情緒下都是有效的。試著數4下呼入,保持3下,然后數4下呼出。每分鐘內保持你的呼吸次數在8次或以下能幫助你立即減緩焦慮程度。

5.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焦慮通常在你沒有機會排解生活的困難時出現。每天盡量花10分鐘時間做一項與興趣相關的事情,或者做些能讓自己情緒平和下來的事情。比如讀書、運動、聽音樂等,可以是任何事情,只要你覺得能讓你放松即可。

如果你有某些興趣愛好對,條件也允許的話,你還可以去參加去參加相關的課程。例如,如果你喜歡做甜點,可以去參加甜品培訓課,如果你一直想學一門新的語言,也可以參加語言培訓班,等等。

當你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時,集中注意力,盡量不要去想那些會給自己造成壓力的事情。把這些事從你的腦海中拋出去,讓自己能夠盡情享受正在做的事情,當你把這種方式變成你的生活中的一部分,焦慮情緒、缺乏安全感這些問題就會遠離你而去。

一個心理健康,懂得及時排解消除焦慮情緒的人,在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能夠及時調整自己,頂住壓力,積極想辦法去解決問題,進一步實現自己的價值,同時,也有助于穩固你與他人的親密關系。

4.依賴型人格讓親密關系感到窒息

在親密關系中,感情越深就越容易依賴對方,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我們感受到的全部愛與幸福感全都來源于對方,那么,這種依賴就很危險了。

案例一:

美美是一名大學一年級的新生,今年19歲。作為獨生女兒,美美從小到大都一直備受父母寵愛。上大學前,她的一切事宜均由父母料理,從不做任何家務,連衣服鞋襪也不用自己洗。進大學后,美美非常想念身在異地的父母,對大學生活極不適應。她日日夜夜都在想家,晚上上床,想到睡的地方不是自己的家就會很難入睡。夢中經常夢到的都是爸爸、媽媽。一聽到廣播里放的音樂有“媽媽”的內容就會哭,在街上、校園聽到的不是自己家鄉的口音,就覺得自己是被拋棄到異地的游子,孤獨極了。系里組織任何活動,她都毫無興趣,看到同學玩得高興,就更感到孤獨、傷心。

案例二:

李欣是個性格乖巧的姑娘,剛和男友在一起時,不管是男友出去吃飯、打游戲還是加班,李欣都會陪著,不方便進辦公室就在樓下便利店默默等著,然后等男友加完班再回家。認識他們的人都說李欣的男友很有福氣,女朋友不僅長得漂亮還溫柔體貼。

男友自己也這么認為,可時間一長,男友發現自己有點受不了李欣的“體貼”了。因為一天24小時里,只要不是上班和睡眠時間,李欣幾乎時刻都要跟男友粘在一起,早上上班要定時向李欣報備,中午午休一小時,必須和李欣視頻半小時,晚上不管加班到幾點,兩人也一定要見面吃晚飯,然后再送李欣回家;如果因為出差白天不能見面,晚上就要加一小時的視頻時間,哪怕白天的工作再累也不能免掉,不然第二天李欣就會哭得梨花帶雨,說自己害怕得一個晚上都沒睡,看不見他就擔心他是不是出了什么事;男友只要和朋友出去就必須帶著李欣,不然李欣就會哭訴自己一個人很孤單,吃不下晚餐,睡不好覺。男友曾經委婉地對李欣說,其實你沒必要把所有時間都花在我身上,你也可以和自己的朋友去逛逛街??衫钚绤s說一臉的理所當然:“我愛你啊,所以要時刻粘著你!”男友啞口無言,但卻感到這段關系越來越讓自己感到窒息。

依賴,是心理斷乳期的最大障礙。當你跨進青春之門后,隨著身心的發展,人們一方面比以前擁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卻要擔負起比以前更多的責任,面對這些責任,有些人能夠勇敢承擔,有些人則心生膽怯,無法跨越依賴別人的心理障礙。

依賴別人,換言之就是放棄對自我的主宰,習慣依賴別人的人主要有以下表現:沒有主見,缺乏自信,總覺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從屬地位。習慣于事事去別人那里尋求幫助,總認為個人難以獨立,遇事猶豫不決,更希望讓別人為自己作個決定或是要求別人給予細心指導,時時提出要求,否則就會束手無策。在親密關系中習慣聽從對方的擺布,如習慣于聽從父母要求搭配衣服,否則就不知道穿什么;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賴的人,他們會常常不知所措。

心理學家霍妮在分析依賴型人格時,指出這種類型的人有幾個特點:

1.深感自己軟弱無助,有一種“我渺小可憐”的感覺。當要自己拿主意時,便感到一籌莫展,像一只迷失了港灣的小船。

2.理所當然地認為別人比自己優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能干。

3.無意識地傾向于以別人的看法來評價自己。

依賴型人格發源于人類幼年時期,這一時期的兒童因為需要父母保護自己、養育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所以潛意識里認為父母是萬能的,且絕不能失去。如果父母這時沒能正確引導子女,而是過分溺愛,鼓勵子女依賴父母,不讓他們有長大和自立的機會,那么,久而久之,子女對父母或權威就會逐漸產生依賴心理,及至成年后依然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事事習慣依靠他人,甚至無法負擔起選擇采納各項任務、工作的責任,形成依賴型人格。

依賴型人格對親近與歸屬有過分的渴求,這種渴求是強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與真實的感情無關。對于依賴型人格的人來說,只要能找到一座靠山,時刻得到別人對他的溫情就足夠了,為此他們寧愿放棄自己的個人趣味、人生觀。而在所有的親密關系中,這種依賴都不能帶來任何好處,只會讓被依賴者感到疲憊,甚至因為無法忍受這種疲憊感而主動退出或放棄這段關系。而對于具有依賴型人格的人自身而言,在親密關系中對對方的依賴是沒有盡頭的。

這種生活方式會使得他們越來越懶惰、脆弱,只要對方表現出些許疏離,對于他們來說都是巨大的打擊,而結束一段親密關系對他們來說,無異于一場滅頂之災。

具有依賴性格的人,如果得不到及時糾正,發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賴型人格障礙,嚴重者對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內心缺乏安全感,時常感到恐懼、焦慮、擔心,很容易產生焦慮和抑郁等情緒反應,影響身心健康。那么,依賴型人格者要怎樣做才能克服這種心理呢?

方法一:打破依賴型人格,從糾正你的習慣開始

依賴型人格的依賴行為往往已經成為一種習慣,要想改變首先就要破除這種不良習慣。你可以將自己的行為做一下歸類,然后辨別一下其中哪些自己習慣于依賴別人去做的,哪些是習慣于自己作決定的。以一周為限,每天記錄這些事件,然后將其分為自主意識強、中等、較差三大類。

對自主意識強的事件,以后遇到同類情況應堅持自己做。舉例來說,如果某天你按自己的意愿換了某個發型出門,那么就要堅持一段時間,不要因為身邊人的干涉而改變,直到某天你不再喜歡這個發型為止。類似于這種小事,恰好就能成為你改正不良習慣的突破口。

對自主意識中等的事件,可以提出改進的方法,并在以后的行動中逐步實施。例如,在和家人或男/女朋友制訂出行計劃時,你聽從了他們的意見,但實際上對這些你并不喜歡這些意見,那么,就把自己不喜歡的理由說給親密關系中的對方聽。如此一來,你們制訂的計劃中就摻入了你自己的意見,這樣一點點積攢下來,你就能從聽從別人的意見逐步轉為完全自作決定。

對自主意識較差的事件,你可以通過在別人的要求下添加自己創造的方法來逐步改變。例如,你按照男朋友的暗示給他織了一副手套做生日禮物,看到他收到禮物時幸福的笑容你也會為此感到高興,但感覺上還是有按照他指令行事的嫌疑。但當你某天開始未經他要求,就親手制作了一件東西送給他,并為此感到喜悅時,這就證明你開始摻雜進了自己的自主意識。

方法二:為自己找一個合適的監督者

想要消除依賴行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為你會發現,在已經對依賴形成習慣后,再去嘗試獨立真的很難。所以,為了防止自己在不知不覺間回到老路上去,你可以找一個可靠的人來監督你,而你最依賴的那個人就是最好的對象。

方法三:找到根源,重拾自信和勇氣

我們都知道,治病不僅要治標還要治本,這樣才能徹底根除病患。對依賴型人格的治療也是如此,如果只是簡單地改變依賴的習慣,而不找到產生依賴心理的根本原因,那依賴行為很可能會卷土重來。

其實,很多依賴行為的產生都與身邊人對你施加的影響有關。你可以仔細回憶一下,從童年開始,自己的父母、長輩或是朋友有沒有對你說過“你太笨了,什么都不會做……我來幫你做”這樣的話。如果有,將這些話從記憶中逐一挑揀出來,然后當身邊人再對你說類似的話時,告訴他們不要這樣做,而是要鼓勵自己,幫助自己去嘗試。

對于打破依賴心理來說,重拾勇氣也很重要。為此你可以試著去做一些對你來說略帶“冒險”性質的事。例如一個人去餐廳吃飯、一個人去最近的郊外做一次短途游,等等。一次只做一件事,無論內心是否動搖都不要依賴他人。這樣一點點積累,你的勇氣就會慢慢增加,漸漸改變無時無刻都需要他人陪伴、幫助的弱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桃市| 漠河县| 宝鸡市| 绥阳县| 信丰县| 军事| 周口市| 颍上县| 卓尼县| 平原县| 莎车县| 德昌县| 江山市| 精河县| 浮山县| 米林县| 辽宁省| 固安县| 三明市| 错那县| 彭山县| 平定县| 山东| 三江| 宁夏| 宜宾市| 名山县| 织金县| 榕江县| 嘉鱼县| 大邑县| 庆云县| 疏勒县| 加查县| 海宁市| 瓦房店市| 宁晋县| 托里县| 信丰县| 普格县| 曲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