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重逢
- 積善令
- 彾云
- 2275字
- 2019-03-17 09:00:00
劉德容和馬安是銀湖城一家車馬行的車夫,受雇主之托,從銀湖城送藥材到小石城,不料竟會半路遭劫,境界只有太初五重境的他們本以為難逃一死,沒想到竟得兩位義士相助,救下一命。
命是保下了,但貨物就不能按時送到了。
芥子可以藏物,但并不能減輕重量,那馬車里擺的雖是小小的芥子,但其重量不下兩千斤。
若有追風馬和風行符,馬車自然是輕若無物,但如今馬死符破,想要將芥子運進城里并不容易。
正愁苦間,只見一個蒙面義士走過來道:“二位是不是還要送貨進城?”
劉德容抱拳笑道:“有位老醫尊要在小石城開一家醫館,咱們受托送藥材,現下馬車壞了,只能重回車馬行取車了?!?
李青辰走到車廂旁,拍著車轅道:“那多浪費時間啊,不如我幫你們拉進去好了?!?
二人愣住了,以李青辰的修為要拉動兩千多斤的車廂并非難事,但哪個修行者會屈尊干這種賤活?
“不用不用,二位義士救小人一命,已是感激不盡,這等小事豈能再叨擾義士。”
“無妨,我們也要回城去,正好順路?!?
李青辰并指如劍,車廂上畫了起來。
天地元氣在他的指尖匯聚,走出一道道輕靈玄妙的線條,大風憑空而起,吹得車廂門簾簌簌響動。
這是……風行符?
劉馬二人瞠目結舌,以手作符,印象中只有浸淫符道數十年的符師才能辦到,這義士如此年輕,竟是個符道天才?
李青辰在車廂上連畫數十道風行符,品階自然比不上車廂原來的風行符,但勝在數量多,也能減輕三成重量,雙手把住車轅,七百二十個氣海齊齊發動,向上一提,拉著裝滿靈藥的車廂往小石城奔去。
沙流海與劉馬二人合力推著另一輛車廂跟在后面。
約莫兩刻鐘功夫,李青辰便拉著車廂到了城門口,劉德容在后面喊道:“恩人,咱們要送到建掖街九十四號去?!?
建掖街九十四號就在小石城主街上,李青辰很快便找到了地方,這里是建掖街上難得一見的三層大高院,用作醫館倒也妥當。
“送靈草入城,得三十善點。”
積善令向來吝嗇,這三十善點卻是近乎白送,不過之前殺了十多人只給了四十善點,兩相比較,似乎還少給了點。
此刻月明星稀,大院前后不見一絲燈火,劉德容上前搖響門環,輕聲喊道:“薛醫尊,五速車馬行給您送貨來了?!?
聽得薛醫尊三字,李青辰心中一動,這薛醫尊,該不會是那位天下第一神醫薛景晦吧?
劉德容話音剛落,大門無風自開,一個平淡卻極其清晰的聲音傳入眾人耳中:“進來吧?!?
聽到這熟悉的聲音,李青辰忍不住全身發顫:果然是薛神醫!
他老人家怎么會到小石城這種小地方來開醫館?
他拉著車廂進入院中,果見薛景晦拄著淡黃竹杖站在臺階上,神色淡然地望著四人。
劉德容躬身行了一禮,道:“深夜叨擾您老,還請薛醫尊見諒,今晚在城外遇到惡匪搶劫,多虧兩位義士相助,否則連人帶貨全沒了?!?
薛景晦抬眼朝李青辰和沙流海掃了一眼,微笑道:“多謝二位了?!?
李青辰利用千狐之面換了模樣,薛景晦也認不出來,正猶豫要不要以真實身份相告,忽聽沙流海抬頭問道:“你要在這里開醫館?”
薛景晦道:“怎么?在這里開醫館還有講究?”
“奉勸閣下別白費功夫,小石城的醫館是開不起來的?!?
“這是為何?”
“小石城只允許孫氏醫館一家醫館存在,別的醫館開不了半個月就得倒閉?!?
“誰定的規矩?”
“孫家的規矩?!?
薛景晦淡淡道:“那可真是不巧,老夫最不喜歡別人逼老夫守規矩,”
“這醫館開在建掖街上,不出半月,怒獒幫一定會來砸館。”
李青辰知道薛景晦的真實身份,以他老人家的地位修為,別說什么孫家,便是全小石城的修行者加一塊也不夠他一個人打,區區怒獒幫更算不得什么。
想到此處,腦中靈光一閃,如果能得薛神醫相助,覆滅怒獒幫豈不易如反掌?
這可是天上送來一條大腿讓自己抱啊!
他把臉一抹,露出真容,向前幾步道:“薛前輩,您老怎么會想到在這種小地方開醫館了?”
薛景晦見他變了模樣,輕咦一聲:“你是……”
“藥者八形,曰湯、丸、散、膏、丹、酒、露、錠;赤甲金蝎,獨產酆州大漠,諸身硬甲堅不可破,碎其三四足間胰臟可破,您老的醫經晚輩日夜拜讀,每每掩卷沉思,感悟頗深。”
感悟頗深是真的,日夜拜讀就純屬扯淡了,他每天不是在善境中獵殺妖獸便是練習陰陽掌,《百草素問經》只讀過兩三遍而已。
沙流海詫異地望了李青辰一眼,顯然也沒料到李青辰竟與薛景晦相識。
薛景晦雖知李青辰多半是在拍馬屁,但心中還有頗為受用,微笑道:“老夫是醫尊,只管行醫救人,從不過問病人的修為身份,道門掌教也好,路邊乞丐也罷,于老夫眼中毫無區別,這里地方雖小,但病人不少,老夫在此能一展所長,也算不負平生之志了?!?
“薛前輩醫者仁心,晚輩佩服,不知您這醫館還缺不缺人手?晚輩雖然學藝不精,但也算粗通醫理,又是本地人士,希望能為前輩盡一分綿薄之力?!?
薛景晦沉吟片刻,道:“老夫也才落腳不久,人手堪堪齊備,老夫那本醫經你懂多少了?”
《百草素問經》是薛景晦耗費畢生心血所著,總結前人經驗,訂正錯誤醫理,融匯古今醫學,乃集六州醫道大成之作,說是第一醫經絲毫不為過。
李青辰雖然讀得少,但也知此經非同尋常,不敢胡夸??冢溃骸搬t道如海,晚輩不敢妄談,約莫一兩分而已。”
薛景晦對自己的著作極有信心,傲然道:“能懂一兩分做個小醫尊足矣,老夫的醫館正缺坐診醫尊,待通過老夫的考校后,你便正式坐堂吧。”
兩天后,李青辰通過了薛景晦的考校,成為了正式醫尊。
沒幾人知道小石城最大的世族少了一位管家,但很多人知道建掖街上新開了一家醫館。
醫館名曰“濟世”,只有兩個醫尊,一老一少,老的與神醫薛景晦同姓,極少露面;少的是本地人,年紀極輕,相貌卻是俊俏得緊,吸引了眾多少女前來窺探。
至于醫術嘛,大家都信不過一個嘴上沒毛的孩子。
三天下來,醫館竟是門可羅雀,李青辰更是一診未接,心中極為郁悶。
直到第四日,終于有一個拄拐大漢坐到了李青辰的診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