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 政策建議

(一)重點關注城鎮低收入群體增收問題

城鎮低收入群體是同農村貧困人口相對應的弱勢群體,在國家大力推行扶貧攻堅戰略的同時,這一群體的收入和生活狀況同樣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為“守住底線”,縮小城鎮居民高低收入組間收入差距,首先要建立統一可比、具體量化的認定標準,明確識別城鎮低收入目標群體。其次要完善低保對象認定辦法,建立健全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最后可采取以下具體政策:第一,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城鎮低收入群體就業能力,設立具有特殊公益性、服務性等性質的工作崗位,拓寬就業門路,有力地為低收入群體“供血”;第二,落實最低工資制度,切實維護低收入群體勞動報酬權,保障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水平;第三,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形成合理的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繳費基數,避免對低收入群體的制度性擠出,多渠道解決低收入群體家庭住房困難問題。

(二)繼續重視城鎮居民地區收入差距問題

2016年居民收入分配狀況較2015年總體略有改善,但仍需重視城鎮居民地區收入差距狀況:省份間收入差距依然存在,收入最高省份與最低省份的差距略有擴大;東西部地區收入相對差距雖然與上年基本持平,但絕對差距仍有小幅擴大。省份間收入差距實質上也是地區收入差距問題的一種體現,收入最高的上海市位于東部地區,收入最低的甘肅省位于西部地區,所以縮小省份間收入差距同縮小地區收入差距的任務目標一致、政策共通。

針對城鎮居民地區收入差距問題:第一,國家要繼續穩定和擴大對中西部地區及東北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和規模,加大對口扶持政策實施力度,建立被扶持省市定期匯報考核制度,注重制度建設,著力解決地區差異大、制度碎片化問題。第二,著力提高偏遠地區流入人才和長期駐扎人員工資水平和福利待遇,確保偏遠地區有人去、去了偏遠地區的人能干事。第三,中西部地區及東北地區要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西部地區要利用邊境區位優勢、中部地區要利用全國中間樞紐優勢、東北地區要利用先天工業遺產優勢,各自深挖、吸引人才,提升自生及發展能力,進一步縮小同東部地區的差距。

(三)多舉措促進城鎮居民收入增長

促進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的關鍵在于多管齊下,不斷拓展居民增收渠道。盡管工資性收入在城鎮居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較大,但包括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在內的非工資性收入,對城鎮居民增收的影響越來越大,而且極具增長潛力。

第一是針對各類人員分別施策,促進城鎮居民工資性收入穩步提高。工資性收入因在居民收入構成中占主體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城鎮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針對城鎮各類人員分別實施工資性收入增長措施:一要建立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提高其福利待遇;二要按照《國務院關于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要求,瞄準技能人才、科研人員、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等重點群體,實施差別化增收激勵政策;三是關注城鎮弱勢群體就業問題,創造條件確保弱勢群體穩定就業。

第二是營造良好經營環境,促進城鎮居民經營性收入增加。各級政府要持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著力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體制機制和競爭環境,清除創業壁壘,提升創業參與率和成功率,鼓勵勞動者通過創業獲得經營性收入。同時探索創業成果利益分配機制,進一步完善創新型中小企業上市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的制度規則,創造更大的市場空間和更多的就業崗位,通過創業帶動就業。

第三是開源清障,增加財產性收入。拓寬居民財產投資渠道,加強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創新,改善金融服務,向居民提供多元化的理財產品;加強對財產性收入的法制保障,切實維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平衡勞動所得與資本所得稅負水平,著力促進機會公平,鼓勵更多群體通過勤勞和發揮才智致富。

第四是托底保障,增加轉移性收入。各級政府要始終堅持以民生優先為導向,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工作,進一步織密扎牢民生保障網。要及時按照要求貫徹落實上調養老金、社會救助標準等政策。完善多層次的社會救助體系,全面統籌針對城鎮低收入群體的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和臨時救助工作,切實做好改善民生各項工作,讓低收入群體更多更好分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公平。

(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辦公室 張嘉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潍坊市| 临沂市| 太白县| 金乡县| 禹州市| 钟祥市| 报价| 乌拉特后旗| 黔江区| 修水县| 芮城县| 尼玛县| 焦作市| 诸暨市| 花莲市| 江安县| 兰溪市| 筠连县| 古浪县| 黑河市| 丰顺县| 西安市| 游戏| 通榆县| 郑州市| 石河子市| 新绛县| 贵阳市| 义乌市| 隆安县| 突泉县| 远安县| 邛崃市| 财经| 哈巴河县| 馆陶县| 建德市| 灌阳县| 平谷区| 介休市| 尚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