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合作社思想傳入俄國

彼得一世改革打開了俄國人向西方學習的窗口,也開啟了俄國的現代化之路,使俄國從一個并不起眼的國家崛起為稱霸一方的霸主。尤其是1848年歐洲革命后,世界的中心從巴黎轉到彼得堡,俄國被稱為世界的憲兵。然而在俄國稱霸的背后,依然存在諸多弊端。到19世紀,西方主要國家在經歷了革命后,先后建立起了君主立憲制和共和制的現代政治體制。經濟上,隨著工業革命如火如荼地展開,西方國家掌握了當時最為先進的技術。相比之下,俄國還在實行農奴制,全國90%的人口是農奴。

俄國的農奴制起源于11世紀,《1649年法典》頒布后,農奴制在俄國正式確立。農奴制下,農奴沒有任何人身自由,國家土地歸皇室、地主和教會所有,農奴租種地主土地,繳納地租,為地主服勞役。他們不能離開地主的領地,地主可以隨意打罵農奴,干涉他們的婚姻,決定他們的生死去留,打個不恰當的比方,農奴還不如地主的一條寵物狗。19世紀上半期,俄國的報紙上經常刊登出售和交換農奴的廣告,如:“出售家奴二名,一名為照看獵犬者,會做鞋,現年三十,已婚。其妻為洗衣婦,會放養家畜,現年二十五。關于價格,可到阿爾格街一號第十公寓接洽。”孫炳輝、李巨廉:《世界近現代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4頁。

農奴制度嚴重制約了俄國的發展。在農業上,農奴主不愿意改進生產工具和耕作方法。他們說,買打谷機要花錢、要修理,但使用農奴勞動卻不用花一分錢。落后的生產方法,殘酷的剝削方式,嚴重阻礙了農業的發展。農奴制也嚴重阻礙了俄國工業的發展。19世紀40年代,俄國開始了工業革命,但是,由于大量使用農奴,導致勞動生產率低下,俄國工業生產水平遠遠落后于西方先進國家。18世紀末,俄生鐵年產量曾與英國相等,都是12.8萬噸。到1850年,俄國的鐵產量為22.8萬噸,同期的英國為228.5萬噸,法國是40.6萬噸,德國是20萬噸。1860年時,俄國的鐵產量達到29.8萬噸,同期的英國則為388.8萬噸,法國是89.8萬噸,德國是50萬噸。B. T.瓊圖洛夫等編《蘇聯經濟史》,鄭虎等譯,吉林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40頁。

政治上,沙皇制度是殘暴的君主專制制度,軍隊、警察、特務是沙皇得心應手的統治工具。警察、特務遍布全國,他們專門伺察、監視人民的一言一行。軍隊駐扎全國各地,隨時待命,一旦發生農奴暴動,立即前往鎮壓。沙皇政府還嚴厲執行書刊檢查制度,剝奪人民的出版、言論自由,全國人民噤若寒蟬。

站在歷史抉擇的十字路口,俄國該向何處去?俄國思想界的有識之士開始探索國家發展道路問題。19世紀三四十年代傅立葉學說傳入俄國,并在知識分子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彼得拉舍夫斯基就是代表之一。M. B.布達什維奇-彼得拉舍夫斯基(1821~1866),出身貴族,畢業于圣彼得堡大學并獲得法學副博士學位,以博學著稱,是當時極為暢銷的《俄語中外來語袖珍詞典》的主編。

1842~1843年彼得拉舍夫斯基開始研究傅立葉學說,為此組建了“星期五”協會。這是一個以平民知識分子為主體的革命團體,協會成員包括著名作家Ф. М.陀思妥耶夫斯基、Н. Я.丹尼列夫斯基、В. А.米留金等人。最初協會成員只有20~30人,后增加到60人,其中大部分是小官吏、文人和大學生。成員們針砭時弊,就時局問題各抒己見,激烈地抨擊農奴制度和專制制度,主張廢除獨裁統治,建立共和政府或是君主立憲政府。И. Шахназаров. “Пятницы”Птрашевского. История СССР. М., 1936, C.30.列寧稱他們是“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派的先驅”Ленин. Т. XVII. C. 341.

對專制體制展開批判的同時“星期五”協會也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了批判,主張在俄國發展社會主義。彼得拉舍夫斯基指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對社會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勞動商品化、物價昂貴、金錢貴族已成為社會的毒瘤,貧困、饑餓隨處可見”Дело петрашевцев. М., 1937. T.1. C.91-92.。同時他也承認同以往的生產方式相比,資本主義生產具有進步性。在尋求新型社會—經濟組織形式上,彼得拉舍夫斯基并不傾向于村社,而是迷醉于西方的社會主義思想,首先是傅立葉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俄語中外來語袖珍詞典》再版時,彼得拉舍夫斯基抓住這個機會,深入淺出地介紹傅立葉學說,宣傳社會主義。這在當時受檢查的出版物中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傅立葉設計的關于未來社會的理想方案——用協作取代競爭、建立新型經濟組織“法郎吉”,是“星期五”協會討論的核心內容。

弗朗斯·瓦馬利沙·傅立葉于1772年4月7日出生在法國東南部法蘭斯孔太省首府貝尚松的一個呢絨富商家庭。他的童年時期和青年時期,正處于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變革時期,這些變革對于他的世界觀的形成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傅立葉在童年即因優異的才能而超群出眾。中學畢業后,由于他母親希望他在商業上有所作為,他不得不很早就中斷了學業。長期的商業工作使他得以了解資本主義尤其是資本主義商業的內幕,能夠同下層勞動人民接觸,同情他們的疾苦,并促使他關心社會問題。他注重調查研究,經常細心地觀察、思考各種社會現象。同時他刻苦自學、博覽群書。伏爾泰和盧梭等啟蒙學者的學說、前人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和當時流行的“協作社”協作社即合作社。思想,對傅立葉空想社會主義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

19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對未來的和諧社會的構想源自于對資本主義社會不和諧的批判,這種不和諧表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所以他們的和諧社會思想也就散落在對資本主義社會批判的各個方面。該批判植根于當時西歐經濟社會的發展背景。

一是西歐社會當時正處于由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的急劇轉型時期。18世紀中葉,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機器大工業開始代替手工業。在產業結構轉型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新型產業,這些產業如日中天,像馬克思恩格斯所比喻的年輕力壯而又不懷好意的小伙子一樣橫沖直撞。他們到處尋找原材料,生產和兜售新產品,開辟新市場。既有的生產秩序、經營秩序和生活秩序被沖撞成了一團亂麻,處于嚴重的失序狀態,社會生活也處于極不和諧狀態。

二是社會兩極分化嚴重,階級矛盾異常突出。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大大增加了社會財富,但財富的分配是極其不公平的。窮人們用勞動促進了科學、藝術和工業的進步,是最富有生產性的群體;但卻得不到相應的報酬,物質生活極度悲慘,他們勞動強度大而又吃得很差,不少人死于營養不良的疾病之中;而資本所有者和權貴們一方面依靠資本壓榨窮人的勞動,一方面依靠特權買賣國有資產,進行地產投機,承辦軍需品,搞金融投機活動,大發橫財。空想社會主義者認識到,富人的財富完全來源于對窮人的掠奪,并且已經發現這種掠奪是文明制度的必然產物。在文明制度下,富人們勾結在一起來掠奪窮人;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處于極度的矛盾之中,每個人都處在同集體不斷斗爭的狀態中。恩格斯指出:“新生的工業能夠這樣成長起來,只是因為它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廠代替了作坊,從而把中等階級中的勞動分子變成工人無產者,把從前的大商人變成了廠主;它排擠了小資產階級,并把居民間的一切差別化為工人和資本家之間的對立。”貧富兩極分化和階級之間的對立在經濟危機到來時表現得更為明顯,失業的工人由于生活無助與資本所有者之間的沖突與斗爭不斷涌現,整個社會的經濟關系、政治關系和社會關系處于極度的緊張狀態。

當時西歐社會經濟發展的混亂狀態,促使包括空想社會主義者在內的許多社會精英對現有文明制度的合理性提出質疑,他們提出要改變舊制度的不合理因素,用一種新的社會制度來取而代之。既然現存制度的明顯弊端是社會不和諧,因此在他們所設計的理想制度中,社會和諧就放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

大約在18世紀90年代后期至19世紀初,傅立葉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形成。他認為文明制度(資本主義制度)應讓位于和諧制度(和諧社會)。《經濟的和協作的新世界》是其代表作,該書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空想社會主義體系,著重論述了和諧制度的組織問題和法郎吉的經營管理問題。具體而言,傅立葉的和諧社會是一幅旨在消除資本主義制度的各種弊端,保證人類“情欲”得到自由、正常和充分滿足的新社會藍圖。在此書中所說的“和諧社會”是各個“法郎吉”的總和,法郎吉是和諧社會的基本單位。在和諧制度下,各個法郎吉之間完全平等、友好,他們相互交換勞動產品,進行大規模的勞動協作,在全世界都走向和諧社會的時候,一切關系都達到統一,如語言、文字、貨幣、度量衡,人們在這統一的世界里也獲得奇妙的益處。傅立葉認為要建立協作制度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方面,必須創造大規模的生產、高度發展的科學和藝術;另一方面,發明與分散經營相反的協作結構。

法郎吉是和諧社會的基層組織,按照傅立葉的設想,每個法郎吉占地1平方法里,它的固定人數是1620人。全體成員共同居住在稱為“法輪斯特爾”的公共大廈里。傅立葉設計的法倫斯特爾是比法國王宮凡爾賽宮還要高大漂亮的建筑。它的中心是食堂、商場、俱樂部、圖書館、研究所、教堂、電報局、禮堂、氣象臺、冬季花園,一側是工廠,另一側是旅館、大廳和宿舍。創辦法郎吉所需的資金傅立葉主張通過入股形式籌集。勞動者除可以把自己的少量資金用于入股外,還可以將自己的土地、房屋、生產工具折價入股。富有階級、中產階級都可以自由入股,暫時無錢購買股票的貧苦成員可以在參加法郎吉后,積蓄一部分錢用來購買股票。股票可以繼承、贈送或買賣。

傅立葉學說的理論基礎是“情欲引力”理論。傅立葉將人的情欲分為3類12種。首先是5種感覺情欲(也稱消極的情欲):味覺、觸覺、視覺、聽覺、嗅覺。其次是4種依戀的情欲(也稱積極的情欲):友愛、虛榮心、愛情、血親關系。最后是3種使機構發動起來的情欲(也稱中立情欲):神秘情欲、輕浮情欲、組合情欲。最后3種是12種情欲中最重要的,起領導作用的情欲。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地方,情欲引力都一直追求著3個目的:奢侈,形成組和系,達到情欲的內部和諧和外部和諧。所謂內部和諧,就是使情欲的作用保持均衡,以便使每一種情欲的自由發揚有利于其余情欲的發揚,而不是相反。所謂外部和諧,就是要使每個人在追求其個人利益時,都總是在為大眾的利益服務。然而,釋放人的12種根本情欲以及追求3種情欲的目的只有通過生產勞動才能達到。因此,勞動引力是一切情欲發揚的基礎,只有“把一切情欲、性格、嗜好和本能都運用于生產的藝術,乃是社會方面和經濟方面的新世界”。

根據人們的年齡、性格、氣質,法郎吉配備16個部和32個隊,隊下面的組織是謝利葉。謝利葉小組的形成必須以情欲引力為指針,“即按照情欲和對某種活動的嗜好而結合起來,”C.傅立葉:《傅立葉選集》第1卷,趙俊欣等譯,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143頁。絕對不需要采用必要性、義務和強制手段。

法郎吉也有其領導體制,每個謝利葉都設有首領及副職。為了在勞動以及其他活動方面進行協商,法郎吉每天都要舉行咨議會。最高權力機關是評判會。被委托來領導法郎吉日常事務和關懷公共福利的機構是管理處。評判會只就重要事項表示自己的意見,小組可以不顧評判會的意見自己決定本組工作。評判會對勞動分配將不發生任何影響,只有引力是這件事項最高的公共的鑒定者。在財務方面,法郎吉有一個受托專門從事簿記的謝利葉負責,賬目是每個人都可以檢查的。

傅立葉認為農業生產是“最誘人的生產”,因而主張法郎吉必須以農業生產為主,而“把工業只看成是對農業的補充,看成是漫長的冬閑季節和赤道大雨時避免發生情欲冷卻的一種手段”C.傅立葉:《傅立葉選集》第1卷,趙俊欣等譯,第28頁。。和諧制度下政府將統制全部商業,“不允許個人單獨地為自己的私利從事商業”C.傅立葉:《傅立葉選集》第2卷,趙俊欣等譯,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第237頁。。法郎吉把勞動分為三類,即必需的勞動、有益的勞動和愉快的勞動。必需的勞動指的是那些危險的、繁重的、骯臟的以及其他引不起人們興趣的工作,有益的勞動指的是那些使人留戀的、比較輕巧的工作,愉快的勞動則是指極有誘惑力的工作。傅立葉認為,必需的工作應該由兒童來完成。理由是兒童有愛干臟活的嗜好、自豪感、不畏譏笑的心理和愛抗命的癖性等美德。富人可以不去干那些缺乏引力的各種作業,但需付出豁免捐。法郎吉還重視在勞動中展開競賽。這種競賽不是文明制度的爾虞我詐、互相欺騙,而是為了激發人們的勞動熱情。

在分配問題上傅立葉堅決反對平均主義,每個成員都應按資本、勞動和才能的一定比例進行分配,富人主要靠資本收入,窮人獲得后兩種收入。三者的具體比例是資本占十二分之四,勞動占十二分之五,才能占十二分之三。傅立葉認為分配問題是法郎吉至關重要的問題,如果解決不好,法郎吉便會解體。因為“最巨大的財富如果沒有一種分配制度來保證,那么這筆財富是虛幻的。這種分配應該保證,按比例分配,并且使貧困階級能分得這種不斷增加的收入”。

根據傅立葉的設想,法郎吉能實現階級融合,即富有階級、中產階級和貧苦階級在協作制度下實現接近、統一和融合。能達到階級融合,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任何一個階級的經濟利益都不會受到侵犯”,因為社會成員都可以按照比例分配到滿意的收入。第二,富有階級樂善好施是建立富人與窮人階級內部親密關系的有效動力。第三,在共同勞動作業中彼此接近和相互服務,建立起親密的內部關系。總之,在和諧制度下,“集體的友誼將占上風,并產生出一種文明制度下的人所不理解的情欲——聯合情欲(即前面所述的組合情欲)”。

法郎吉還能實現人口平衡,即消費人數與生產力水平保持平衡。人口數目只有與衣食住行相稱,適應生活資料和需求之間的正確比例,才能保持高度富裕,保持財富逐漸增長和居民最低生活水平。為此,傅立葉也曾提出過一些關于控制人口數目的辦法,如“婦女身體強健”“美食制度”“愛色習尚”“全面鍛煉”等。今天看來,傅立葉關于人口平衡的觀點的確是人類歷史上富有智慧的卓越思想,但其對人口數量限制的辦法著實讓人無法理解。

傅立葉特別重視教育對人的啟發和教化作用,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實現體力和智力的全面發展。”C.傅立葉:《傅立葉選集》第2卷,趙俊欣等譯,第2頁。他反對教育在家庭這種狹小的單位進行,主張通過集體生活、生產和學習來進行。他主張從搖籃時期起就要大膽地發展人的天賦,并注重對兒童的勞動教育。他認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必然使文化科學事業高度發展,把法郎吉的新一代培養成熱愛集體、熱愛勞動、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生產技術的,身體健康的新人。

此外,傅立葉指出在和諧制度下婚姻自由、婦女獨立。傅立葉認為,男女平等首先是婦女有同男子同等的勞動權。在法郎吉里,兒童的撫育、老人的贍養均由集體承擔,家務勞動由公共食堂與公共事業所代替,因而家庭不再是生產、消費、扶老撫幼的單位,從而使婦女從舊式家庭束縛下解放出來,具有與男子完全平等地參加勞動的機會和權利。他認為,婚姻應建立在兩性相愛的基礎上,結合與離異完全自由。他批評文明制度下的愛情極其虛偽,男女在愛情方面都爭相欺騙、相互不忠。他說“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可以促使……男女在戀愛問題上變得非常坦率,并通過一種純經濟的間接活動,使全體社會過渡到戀愛自由”C.傅立葉:《傅立葉選集》第1卷,趙俊欣等譯,第70頁。,這辦法就是采用“進步的家務”使婦女從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他強調婦女解放的重要意義:婦女的自由是建立進步和諧社會所必需的前提;“一切社會災難,如蒙昧制、野蠻制、文明制都只能有一個軸心即奴役婦女。而社會幸福之源泉,除了逐步解放婦女以外,沒有別的軸心,也沒有別的指南針”C.傅立葉:《傅立葉選集》第1卷,趙俊欣等譯,第71頁。。恩格斯高度評價了他這個見解,指出:傅立葉從“婦女權利的擴大是一切進步的基本原則”《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18~619頁。出發,“第一個表明了這樣的思想:在任何社會中,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11~412頁。

彼得拉舍夫斯基高度贊揚了傅立葉的協作制度,并幻想通過和平手段在俄國建立法郎吉組織,從而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正如彼得拉舍夫斯基指出的那樣,傅立葉在《新世界》中提出了許多積極的主張,例如,消滅私營經濟,代之以集體組織生產與消費;消滅雇傭勞動,把勞動由謀生的手段變成樂生的要素;在勞動中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特長和才能;用勞動競賽和精神鼓勵與物質鼓勵相結合等手段,來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在共同的集體利益中去尋找個人的利益;消滅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對立;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把她們從奴隸的角色中解放出來;尊重老人;普及教育,并使教育與勞動相結合,采取啟發式教學法;等等。這些都是傅立葉留給人類社會的寶貴財富。

但彼得拉舍夫斯基沒有看到傅立葉空想社會主義還存在一些根本缺陷。傅立葉主張通過集體經營以克服文明制度下生產的分散無政府狀態、交換的虛偽欺詐、分配的不公正、消費的隨意性和不合理性,從而實現經濟的和諧。傅立葉的和諧社會的基本前提是實行生產資料股份制。傅立葉采用股份制的目的在于通過招股募集資金的辦法實現大生產和協作制度,最終使人類擺脫一切苦難和折磨。

傅立葉把股份制作為改造舊社會、建立新制度的一種途徑,顯然夸大了其作用,是十分錯誤且注定要失敗的。實際上,股份制只能改變生產資料所有權與經營權,而不能改變生產資料的所有關系,而且股份制的實行就是默認了原有的所有關系(生產資料私有制)不變。所以,恩格斯批評道:“原來在關于協作和自由勞動的一切漂亮理論后面,在慷慨激昂地反對經商、反對自私和反對競爭的連篇累牘的長篇言論后面,實際上還是舊的經過改良的競爭制度,比較開明的囚禁窮人的巴士底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79頁。

傅立葉主張階級融合,他認為,和諧社會具有“使一切階級、一切黨派都滿意的屬性”C.傅立葉:《傅立葉選集》第1卷,趙俊欣等譯,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89頁。是由以下三個條件決定的:第一,“任何一個階級的經濟利益都不會受到侵犯”C.傅立葉:《傅立葉選集》第1卷,趙俊欣等譯,第97頁。。富人和窮人都獲得按比例分配的滿意的收入。第二,富有階級樂善好施、“慷慨大方”,貧苦階級對富有階級的“經常的贊美或每天的表揚”。C.傅立葉:《傅立葉選集》第1卷,趙俊欣等譯,第134頁。第三,在共同勞動作業中增強相互信任感、建立友誼。總之,在和諧社會中,由于富人與貧苦階級關系融洽而感到幸福,“由于下等階級的愉快、適意、禮貌和正直,由于勞動階級的豪華和協作社成員之間的團結一致,這種結合非常引人入勝”。“階級之間的反感”將徹底消失,彼此互愛互助,集體主義思想盛行。傅立葉鼓吹階級融合,表明他對資產階級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傅立葉每天中午12點以后都待在家里等候愿意資助法郎吉的資本家,結果一輩子都沒有等到,這說明即使他的溫和的和諧社會理論也不會為資本家所接受。

從1845年起,每逢星期五晚上,“星期五”協會成員便聚集在彼得拉舍夫斯基家里舉行秘密集會,熱烈討論各種社會問題。1849年協會被取締,彼得拉舍夫斯基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并于1866年12月7日去世。1867年4月1日《鐘聲》雜志扉頁上這樣寫道:“紀念為實現俄國自由而奮斗的彼得拉舍夫斯基。”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高度贊揚了彼得拉舍夫斯基:“傾其一生為人類服務,為社會主義理論而奮斗。”Фигуровская Н. Е., Корелин А. П., Кооперация страницы истории, Том1: первая книга, 30—40е годы XIX—начало XX века. Предыстория. М. Наука, 1999, C.119.即便在流放期間彼得拉舍夫斯基也不忘記說服統治集團建立模范社會主義移民村。彼得拉舍夫斯基的活動,促進了合作社思想在俄國的傳播。

主站蜘蛛池模板: 皮山县| 寿阳县| 五原县| 柳林县| 贺兰县| 九龙城区| 务川| 沐川县| 长汀县| 灌南县| 顺昌县| 紫云| 新郑市| 临夏市| 太和县| 六盘水市| 漠河县| 剑河县| 东乡县| 毕节市| 隆化县| 湘乡市| 宁南县| 家居| 上饶县| 霍林郭勒市| 阳东县| 宁蒗| 吕梁市| 辽阳市| 黎城县| 蒙城县| 大田县| 邹城市| 雷波县| 会宁县| 阿克陶县| 苍山县| 樟树市| 黑龙江省| 高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