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今非昔比
- 遠去的三線
- 孤雁穆龍
- 2017字
- 2019-04-29 11:03:03
那年,銅分廠的子弟尤建偉(尤大)和丁洪娃一起從部隊轉業。
丁洪娃的名字叫丁洪。
當地人愛把兩個字的姓名后面加一個娃字。
這么多年了叫習慣了,從小到大,都叫他丁洪娃。
尤大的父親已經調到省里,尤大轉業就安排到了省城;丁洪娃安排到三機廠上班。
第二年,侯愛東也招工起來到三機廠上班。
侯愛東分到杜小飛一個車間。
在車間里,小飛見到侯愛東的時候,小飛感到驚訝——這侯愛東來這干什么?
侯愛東對著小飛拱手作揖,痞笑著說:
“初來乍到,摸不到鍋灶,請兄弟多多關照!”
這之后,侯愛東和小飛非常要好。
廠子沒興旺幾年,生產任務就開始不飽滿,要自己找米下鍋。
好多職工沒事干,閑著無聊,找來電線剝皮,取里面的銅絲,用尖嘴鉗一彎一個扣做出鑰匙鏈。
這些事總有心靈手巧的人想得出來,干的出來。
這些精巧的東西一出來,廠里就有人跟著學,不但學習,還有發展和創新。
電線里剝出的銅絲做的鑰匙鏈,一扣接一扣,金光閃閃好看的很。
開始是小打小鬧,小兒科地做做鑰匙鏈、掏耳勺、假金手鏈、假金項鏈。
這鑰匙鏈產量過剩了,有人腦筋一活,就拿銅絲做門簾、窗簾。
這鏈子做的門簾、窗簾金光閃閃煞是好看。
人們奔走相告,上門觀賞,嘖嘖稱贊。
據說這蒼蠅看見這樣筋筋吊吊,活搖活甩的門簾就害怕,不敢飛進屋去。
剝下來的那電線塑料皮積多了,有人又用電線塑料皮編出了花花綠綠的菜籃子和拎兜,編織鑰匙環上的小金魚。
一些青工想杜小甜的“湯圓”吃,極盡討好之能勢。
給她做滑輪鞋,給他家焊了鐵架子桌子板凳,用鋸皮做了水果刀,用廢棄汽車鋼板做了菜刀,還做了剁骨刀。
煤油爐子燒柴油比燒煤油煙子大多了。
煤油爐子柴油還必須是0號柴油,否則煙大得更受不了。
自己做煤油爐,找來棉紗搓成捻子,找廠里的柴油當煤油,除了煙子稍大點,捻子容易積炭之外,和燒煤油也區別不大。
職工沒法多掙錢就想辦法少花錢。
與開柴油車司機關系好,與油料管理人員關系好,可以整加侖桶地往回拿柴油。
侯愛東招工到了三機廠,了卻他小時候想到三機廠上班的偉大理想。
可沒紅火幾年的廠子就冷清下來,廠里沒活干,沒事就在車間里下棋,打撲克。
侯愛東經常到廠里的打一頭(應個卯)就回銅分廠家里。
有了工資感覺就不一樣了,這輩子端上了鐵飯碗,吃穿不愁了,心里就踏實。
吃喝用度下來還要剩錢,悄悄買零食,買好煙,買好酒,幾個要好的湊一塊,買酒賣肉打“平伙”,喝得醉醺醺,瞎鬧一陣子,這樣的感覺很愜意。
侯愛東喜歡陶蘭是由于她長相和打扮都像《地雷戰》里的二嫚。
這就是眾里尋她千百度,那人卻在車間墻角拐角處——侯愛東和陶蘭第一次見面,在車間山墻拐角差點碰個滿懷。
侯愛東練過舉重,身胚強壯,肌肉發達,穿著緊繃的T恤,一下子就把陶蘭吸引了。
倆人眉來眼去,暗送秋波,沒多久就好上了。
戀愛一年,簡簡單單地結婚,侯愛東第二年就當爹了。
到三機廠上班,按丁洪娃的說法是,想當年當兵,招兵的時候說是坦克兵。當時以為是開坦克的兵,到了部隊才曉得,是修坦克的兵。
丁洪娃轉業到三機廠,以為這回是和坦克沾上邊了,開不了坦克,可以造坦克了。
沒承想連飯碗都還沒端穩當幾年,坦克的毛都沒有造出來一根,廠子就要要死不活了。
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這是大實話。
這個主義,那個主義,這個政策,那個政策,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就是好主義,就是好政策!
這么簡單的道理,這么多年卻攪得稀里糊涂,云里霧里。
對于大多數普通職工來說,能賺錢養家糊口,供孩子上學讀書是關鍵。
身強力壯,不給活干,沒地方掙錢,這無疑是一種邪惡。
轉型升級,有的倒閉,有的華麗轉身。
有人幸運有人倒霉,下崗職工成了國企改革的冤大頭。
壯士斷腕,對一個國家和社會來說,那是一瞬間的事,落實到具體的一個人,那過程是痛苦而漫長的。
幸運也罷,倒霉也罷,改革的步子一邁開,就不可能回去了。
好多人還沒意識到這一點,還在等,還在看,以為歷史還會倒轉。
……
改革開放這些年,這山溝溝里發達起來的就要數牟家了。
牟家一共有八個孩子,孩子多,長大了,孩子有出息的概率也高。
要生就生一窩,一窩雞總有一個要叫的。
這牟家老大,當年跟他師傅到省城工地干活,本來是干的木匠活。
高樓得用鋼筋混凝土。
他師傅腦子活泛,一看就會,又攬了工地上綁鋼筋的活,這些活多得干不過來,回鄉里叫人。
都想到城里掙錢,一批批地跟著去了。
干得正紅火的時候,牟老大的師傅卻得了要命的病。
臨終前把牟老大和幾個帶班的頭叫到跟前,說:
咱們農村人出門掙點錢不容易,現在有這么好的機會,大家都掙點錢供孩子多念點書,吃上包飯,穿上好衣服,穿上好鞋,別讓孩子大冷天穿的鞋子還露腳趾頭。
牟老大的師傅叫大家抱成團,要牟老大領著鄉親們好好干,工錢不能少老鄉們一分。
他師父捏著牟老大的手斷了氣。
牟老大沒有辜負他師傅的期望,接的活越來越多,后來成立自己的建筑公司,這么多年努力下來,如今公司每年產值過億。
牟老大給他父母在老房子公路對面蓋了樓房,有三百多平方米,按著城里別墅標準建的。
如今牟老大的父母都健在,牟家老八在家照看著他年邁的父母,弟弟妹妹都沾了老大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