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鰲拜專權(quán) 康熙受計
- 碧劍金刀
- 狼王傳奇
- 4139字
- 2019-01-22 06:00:00
馬思明一晃已經(jīng)進宮任職好幾天了,他并不懂摔跤之術(shù),只是每天教這些比自己小兩三歲的大孩子一些擒拿之術(shù)而已,日子過得倒也清閑。
這些小布庫們面對這個沒大自己幾歲的總教頭,心中總有些不服氣,于是他們私下里商量,要看看他到底有多大的能耐,居然小小年紀就敢給他們當總教頭。
馬思明早就看出來了他們的心思,于是便留心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這一天,小布庫們商量好了,在馬思明到來之前故意布下了許多機關(guān)陷阱,他們想給馬思明一個難堪,看看他到底配不配做這個總教頭。
首先是飛繩擺木,飛繩擺木就是將一根大木頭用繩索綁起來,懸在暗處,然后布下暗繩,只要馬思明進來一觸碰到這根暗繩,大木頭就會突然從暗處迎面襲來。
馬思明是何等身手,加之他早有防備之心,這一關(guān)被他輕松而過。
第二關(guān)是天網(wǎng)地坑,天網(wǎng)地坑就是事先在地上挖一個大坑,里面插上竹簽等物,然后在上面蓋上覆蓋物,只要人一踏上去便會立馬墜入坑中,同時,上方還會落下來一張大網(wǎng),任憑你武功再高,也難以逃脫。
馬思明本身練就的就是江南燕子門的輕身功夫,他豈能落入地坑之中,那天網(wǎng)也同樣沒能將他罩住。
第三關(guān)便是人海戰(zhàn),這些小布庫們商量好了,如果馬教頭能夠闖過前兩關(guān),那大家就一擁而上,量他就是一頭猛虎,也無法抵御這一群狼,大家齊心協(xié)力,一起把他抱住摔倒,讓他顏面掃地。
馬思明不光輕功好,內(nèi)功修為也是非常深厚的,他見這群小布庫們要用這人海戰(zhàn)術(shù),他豈能容他們近身,他一沉丹田氣,內(nèi)力上提慣于手掌之上,一招“佛光普照”便將他們盡數(shù)震得飛了開去,如此,所有小布庫們無一不心悅誠服,全都拜倒在地,愿意虛心接受馬教頭的指點。
這些小布庫們各個生龍活虎,而且技藝嫻熟,摔打能力本就練得爐火純青,加之馬思明指導(dǎo)他們擒拿之術(shù),更是如虎添翼。
這些人都練得非常好,唯有一個年齡最小的布庫,名叫鄂博哏,因為身材比其他人矮小,經(jīng)常被其他布庫們當陪練摔打,此人特別頑強,總是一副不服輸?shù)臉幼樱c其他人進行周旋。
康熙見他人小力單,幾次想把他送出宮去,但都被他苦苦哀求,無奈只好將他留了下來。
馬思明自從接管這些布庫們,便喜歡上了他,每有閑暇,便單獨指教他一些技巧。
這名小布庫非常虛心學(xué)習,他不滿足于摔跤和擒拿之術(shù),見馬思明武功高強,便央求他教他武功,馬思明因為喜歡他,便把自己所學(xué)的一套少林拳法傳授給了鄂博哏,這小布庫很快就掌握了這套拳的要領(lǐng),把這套拳法練得是爐火純青,讓他在跟其他布庫們比試,便有了些許勝算。
康熙小皇帝沒有想到,當初自己心軟留下了小布庫鄂博哏,居然留對了人,這小布庫鄂博哏后來給他的大清朝挽回了好大的顏面,此是后話,暫且不提。
馬思明天天都能見到康熙皇帝,看上去這位康熙皇帝并不怎么勤政,除了每天應(yīng)付早朝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在后宮里泡著,不是和這些年輕人摔跤,就是和馬思明、多隆探討武藝,經(jīng)常切磋。
康熙皇帝武功也是不錯,但是和馬思明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就連多隆他也比不了,不過每次切磋,多隆都假意敗給康熙皇帝,最好的成績也就是打個平手,馬思明卻從來不這么做,每次都將康熙皇帝打得很慘,然后指導(dǎo)他哪些地方應(yīng)該注意些什么,康熙皇帝倒也不計較輸贏,虛心聽他講解。
多隆這時候就打趣他說:“以馬兄弟的武功造詣可以做帝師了。”
康熙皇帝哈哈笑道:“嗯嗯!多隆,你說的很有道理,我可以考慮給他加官進爵了。”
馬思明可不想做什么帝師,更別說什么加官進爵了,連忙說道:“并非思明武藝精湛,而是皇上虛心好學(xué)罷了,若皇上這么想那思明以后也學(xué)多護衛(wèi),處處禮讓皇上就是了。”
康熙笑道:“也罷也罷,只要你幫朕好好訓(xùn)練這些布庫們朕自當會好好的封賞你的。”
這日,康熙皇帝在武英殿約見馬思明,馬思明來到時屋里只有康熙皇帝一人,沒有隨身太監(jiān)、宮女,也沒有貼身的護衛(wèi),馬思明甚感奇怪。
馬思明進得大殿來見過康熙皇帝,見他一臉的憂郁便問道:“皇上這是為了何事憂心?”
康熙說道:“還不是為了鰲拜……”
今天多費一點唇舌,說說鰲拜的生平,讓大家了解了解這個康熙初年最令康熙頭疼的人物。
鰲拜出身將門,精通騎射,生得人高馬大,天生神力,青年時代起就在皇太極的軍中效力,他跟隨清太宗皇太極攻克察哈爾部,后又遠征朝鮮,屢立大功。
天啟年間,遼東失陷于后金之手,明將毛文龍率軍退守皮島(今朝鮮椵島),與關(guān)外寧錦一線的明軍遙相呼應(yīng)、互為犄角,騷擾和牽制后金的兵力,使后金腹背受敵。后金一直將皮島視為心腹大患,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都日夜籌劃,企圖拔掉這顆釘子。
崇德二年(1637),皇太極命貝子碩讬與孔有德諸將往攻皮島。碩讬久攻不下,皇太極又命武英郡王阿濟格接手,鰲拜當時正好在他的軍中效力。阿濟格與鰲拜等眾將反復(fù)商議后,制定了兵分兩路、聲東擊西的進攻方案:一路從海上以巨艦擺出正面進攻的態(tài)勢,故意吸引守島明軍的注意力;另一路則以輕舟精銳,快速推進,直插該島西北角之要害陣地。后一路是這次進攻的關(guān)鍵所在,鰲拜主動請纓,并與準塔一同向阿濟格立下軍令狀:“我等若不得此島,必不生來見王。”
鰲拜與準塔率部渡海發(fā)動進攻,不料明軍早已嚴陣以待,一時炮矢齊發(fā),清軍進攻受挫,形勢緊急。鰲拜見狀,奮起大呼,第一個沖向明軍陣地,冒著炮火與敵人展開近身肉搏。清軍一舉跟進,登上皮島,舉火引導(dǎo)主力來攻,皮島終于被攻克。
捷報傳到盛京,皇太極大喜過望,親自撰文祭告努爾哈赤,以慰其父在天之靈。皇太極認為皮島雖是區(qū)區(qū)一島,但攻克之意義遠在占領(lǐng)重城要地之上,所以下令對諸將士從優(yōu)獎勵。鰲拜以首功晉爵三等男,賜號“巴圖魯”(勇士)。
錦州是明朝在遼西地區(qū)的軍事重鎮(zhèn),當時遼東已經(jīng)失陷,錦州的地位更加突出。錦州城之南為松山城,錦州西南為杏山城,杏山西南是塔山城,錦州西200里為另一重鎮(zhèn)寧遠。這些要塞重鎮(zhèn)構(gòu)成了明朝在關(guān)外的軍事防御體系。從清軍方面來說,要想入主中原,必須先取寧、錦等城。明、清雙方爭奪錦州的戰(zhàn)爭于是不可避免。
崇德六年(1641),鰲拜從鄭親王濟爾哈朗進圍錦州。明薊遼總督洪承疇率領(lǐng)13萬大軍來援,于八月初進至松山,與錦州守軍祖大壽部遙相呼應(yīng),大放火器,猛攻清軍。在明軍猛烈炮火的攻勢下,濟爾哈朗指揮的清軍右翼失利。武英郡王阿濟格派遣精銳護軍前來增援。當時鰲拜率領(lǐng)XHQ護衛(wèi)軍纛(do),路遇明軍大批騎兵,鰲拜不懼敵眾我寡,首當其沖迎頭而上,手下兵將深受鼓舞,大家合力跟隨鰲拜奮勇向前,以少勝多擊敗對方,聲勢大振,鰲拜見戰(zhàn)機正好,便不等軍令,果斷決定乘勝追擊,一直打到明軍步兵陣地之前,遂令部下將士下馬步戰(zhàn),再次大敗明軍。
鰲拜沖鋒陷陣,一馬當先,五戰(zhàn)皆捷,因功晉爵一等梅勒章京。八月,皇太極親率大軍西援錦州之師。洪承疇指揮明軍分路突圍,總兵吳三桂、王樸、唐通等人率軍沿海邊撤退。清軍從錦州大路至塔山大路沿途截殺。鰲拜與阿濟格、尼堪等率部排列至海截擊之,明軍大敗而潰。
據(jù)《清太宗實錄》記載,明軍被殺得尸橫遍野,自杏山沿海至塔山的海面漂滿了明軍的尸首。松錦一戰(zhàn),關(guān)系著明、清雙方的生死存亡。自此以后,明朝勢力更衰,敗局已定。次年六月,鰲拜升為護軍統(tǒng)領(lǐng),成為八旗將領(lǐng)中具有較高地位的人物。
后來闖王李自成領(lǐng)兵攻入BJ城,崇禎吊死。吳三桂因劉宗敏強占了自己的愛妾陳圓圓而引清兵入關(guān)。
入關(guān)以后,鰲拜主要的任務(wù)是追擊農(nóng)民軍。順治元年(1644)十月,鰲拜隨靖遠大將軍英親王阿濟格取道陜北,進攻已經(jīng)退守西安的李自成農(nóng)民軍,率軍由內(nèi)蒙入陜北,攻陷四城,降三十八城,隨即揮師南下。后來多鐸率軍攻進潼關(guān),直逼西安。李自成被迫放棄西安,退往湖廣。阿濟格奉旨率軍剿除“流寇余孽”,鰲拜等遂分翼出師,水陸并進,于河南鄧州和湖北承天、德安、武昌等地前后十三戰(zhàn),重創(chuàng)大順軍。順治二年(1645)六月,李自成于湖北九宮山大敗,從此再無音訊,大順軍土崩瓦解。
鰲拜打垮李自成后,清軍開始對付大西軍。順治三年(1646)正月,鰲拜又隨肅親王豪格等率軍進攻張獻忠大西農(nóng)民軍。清軍得知張獻忠率軍已退到西充一帶,鰲拜再次充當先鋒,率領(lǐng)先頭部隊前往狙擊。兩軍相遇,鰲拜等人又是身先士卒,往前猛沖。狹路相逢勇者勝,昔日威風一時的大西軍抵擋不住鰲拜的勇猛而潰敗,張獻忠在絕望中被鰲拜擒住斬殺。清軍擊破大西軍營壘130余處,斬首數(shù)萬級,獲馬騾牲畜12200余匹。打敗大西軍主力之后,鰲拜等又繼續(xù)深入,基本上肅清了四川一帶的農(nóng)民軍。
豪格在四川攻陷后上奏表稱:擊破大西軍,擒殺張獻忠,鰲拜首功。
順治皇帝因此冊封鰲拜一等公爵,領(lǐng)XHQ。還送了他一個“滿洲第一勇士”的稱號。
鰲拜回京后被委以高官厚祿。順治皇帝臨終前留下遺詔,特命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
鰲拜這一生戰(zhàn)功卓著,對大清朝可謂忠心耿耿。但是自從當上輔政大臣之后,開始居功自傲,結(jié)黨營私,排除異己。
康熙四年,太皇太后孝莊為康熙選皇后,當時的人選有索尼之孫女,遏必隆之女,鰲拜之女,最讓鰲拜對康熙皇帝不滿的地方就是冊立皇后這件事。孝莊太后當時已經(jīng)看出了鰲拜的狂傲野心,為了削弱他的力量,制衡于他,便沒有選他的女兒做皇后,而是選擇了索尼的孫女做了康熙的第一任皇后,這讓鰲拜非常惱火,心里恨透了孝莊。于是在朝堂之上欺負康熙年幼,經(jīng)常刁難康熙,凡遇有大臣為康熙出頭,鰲拜便暗暗使人誣告等事,直至將其踢倒,輔政大臣蘇克哈薩原本因為圈地之事就與鰲拜有過沖突,后又在朝堂上為康熙撐腰,因此得罪鰲拜,最后遭到鰲拜等人的指控,被滅了滿門。
康熙皇帝日漸長大,親政后對鰲拜相當不滿,因他獨霸朝野,也是敢怒而不敢言。
索尼之子索額圖看出了康熙小皇帝的心思,同時也想除掉這個一直在仕途上壓制著他的鰲拜,便秘密進言說愿意幫皇上謀劃分憂。
康熙說道:“鰲拜乃是滿洲第一勇士,又權(quán)傾朝野,有誰敢冒死上奏他的罪責?”
索額圖說道:“如今朝堂之上盡是鰲拜黨羽,直接上奏治他的罪恐怕難以成功,我倒是有個好辦法,我們不如來個擒賊先擒王,然后挾王而除其黨羽,這樣大功可成。”
康熙說道:“鰲拜乃是滿洲第一勇士,誰人能夠?qū)⑺茏。俊?
索額圖說道:“皇上可以先欲擒故縱,故意疏于國事,然后招些強壯之少年入宮,假意陪皇上玩耍,秘密練習撲拿之術(shù),待時機成熟,宣鰲拜進宮,大家一擁而上,縱然鰲拜再為勇猛,也必不能勝我們?nèi)硕啵@樣就可以將他一舉擒住了。然后將鰲拜的罪行昭告天下,凡有為其求情者同罪論,這樣便可以震懾住鰲拜的黨羽,然后皇上分而治之,各個擊破,如此大計可成。”
康熙覺得此計可行,便欣然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