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約翰·伍重:非凡的藝術(shù)建筑大師

約翰·伍重,丹麥建筑設計大師,悉尼歌劇院的設計者,曾獲普利茲克建筑獎。他所設計的悉尼歌劇院被公認為20世紀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約翰·伍重,1918年出生于丹麥的哥本哈根,曾經(jīng)是一名優(yōu)秀的水手。1937年約翰·伍重就讀于丹麥皇家藝術(shù)學院,1942年取得學位后到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一個事務所工作,1946年赴荷蘭赫爾辛基的阿爾瓦·阿爾托建筑師事務所工作了幾個月,受到了阿爾瓦·阿爾托人性化建筑理論和自然再現(xiàn)理念的深刻影響。1947—1949年他游歷了歐洲、北非及美國等地,為他的創(chuàng)作積累了豐厚的素養(yǎng)。1949年訪問了著名的建筑師法蘭克·洛伊·賴特,他從法蘭克·洛伊·賴特的作品以及古代瑪雅人和阿茲臺克人的建筑中又受到了強烈的啟發(fā),他也很欽慕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1950年回到哥本哈根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事務所。約翰·伍重曾到世界各地游歷,包括墨西哥、摩洛哥、印度、尼泊爾、日本以及中國等地。1955年,他在北京訪問了梁思成先生。這些工作經(jīng)驗和經(jīng)歷使他形成了對建筑藝術(shù)和建筑技巧不倦追求的精神,這也是悉尼歌劇院的創(chuàng)作之源。約翰·伍重是第三代建筑師的代表人物,他主張建筑必須具有當?shù)氐奶厣?

悉尼歌劇院的傳奇開始于1957年,當時38歲的約翰·伍重還是一位名不見經(jīng)傳的建筑師,只在丹麥有過一次實踐。他加入了一場匿名的競賽:一塊小土地上的歌劇院。他的方案在來自30多個國家的230位參賽者中被大賽評委選中,當時的媒體稱之為“用白瓷片覆蓋的三組貝殼形的混凝土拱頂”。這座建筑規(guī)模龐大,包括了音樂會大廳、歌劇大廳、劇場、排演廳和眾多的展覽場地設施,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

悉尼歌劇院直到1973年才建成,歷經(jīng)14年之久,耗資1.2億美元。它的結(jié)構(gòu)設計有著前所未有的難度,建筑期間經(jīng)過無數(shù)設計師的設計,最后用混凝土先做成球形,再進行修改削減,杰作才得以誕生。

在1957年悉尼歌劇院設計招標的時候,約翰·伍重的那張草圖并不是信手拈來碰運氣的,而是絞盡腦汁才想出了這個標新立異的方案。他分析基地后,看到班尼朗半島四面臨空,認為這里的建筑不僅要有東南西北四個漂亮的立面,絕不能出現(xiàn)難看的背面,而且還應有從上面看下來的第五個立面——屋面的造型。倘若采用一般歌劇院的形式,則無法避免在舞臺上方設置一個方方正正,沉重封閉的舞臺臺箱,并且突出在整個劇院最高處。處在美麗的班尼朗半島上的歌劇院也應該是優(yōu)雅多姿的。所以他為未來的歌劇院設計了三組既像貝殼又像白帆的屋頂,并加上一個巨大的石頭基座以抬高建筑物和占領空間。這就是那個用筆粗繪的薄殼屋頂和石頭基座的由來。

悉尼歌劇院由十個薄殼組成,它們的排列有著音樂般美妙的韻律。白色的殼體看起來十分輕盈,在碧水藍天的映襯下,白色殼體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如沙灘上白色的貝殼,又如大海上迎風揚起的白帆,漂亮極了!它在悉尼港的藍天碧海之間,生出一派詩情畫意,引人遐思無限。

2003年,約翰·伍重被授予了普利茲克建筑獎。評選委員會的評委們認為,伍重當年遠遠超越同時代人們的創(chuàng)造性是導致他在澳大利亞遭到“非難”的原因所在,而正是這一點才造就了他不可磨滅的建筑和藝術(shù)成就。憑借這件46年前被公眾口誅筆伐的設計方案,當初被迫退出建造工程后就未能親眼一睹這件藝術(shù)品的約翰·伍重,普利茲克獎是對他和他的杰作的最終承認。

知識鏈接

約翰·伍重是一位建筑師。他扎根于歷史,觸角遍及瑪雅、中國、日本、印度、中亞、北非等國家和地區(qū),包括他自己的故鄉(xiāng)斯堪的納維亞地區(qū)。他把那些古代的傳統(tǒng)與自己的修養(yǎng)相結(jié)合,形成了一種藝術(shù)化的建筑感覺以及和場所狀況相聯(lián)系的有機建筑的自然本能。約翰·伍重總是領先于他的時代,當之無愧地成為20世紀和永恒不朽的建筑物塑造在一起的少數(shù)幾個現(xiàn)代主義者之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蕲春县| 葵青区| 西安市| 锡林郭勒盟| 茌平县| 上杭县| 盐山县| 崇明县| 海阳市| 溧水县| 牟定县| 宜都市| 枣强县| 元谋县| 南京市| 新龙县| 武川县| 曲靖市| 南康市| 玛纳斯县| 阳原县| 新安县| 齐河县| 红河县| 平邑县| 大竹县| 宁波市| 孝义市| 邹平县| 华安县| 邵东县| 合肥市| 邮箱| 灵川县| 锦州市| 甘肃省| 务川| 西宁市| 新源县| 册亨县| 巴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