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引言:信息革命

在二戰發生的6年時間里(1939年~1945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就增長了一倍,這是人類經濟歷史有GDP記錄以來的最高增速,并且這種驚人的速度還發生在一個基礎規模已經極為龐大的經濟體上,更是連最瘋狂的經濟學家都不敢設想的奇跡。

美國作為二戰中唯一本土不被戰火直接波及的世界性大國,通過軍事援助與戰爭貸款將各國的經濟命脈與自身相連,從而迅速取代歐洲和亞洲,成為世界“經濟的心臟”。穩定的社會環境、經濟飛躍式的發展為軍事、科技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驅動力,戰爭中大量受到納粹迫害的各種領域頂尖的人才多以美國為避風港,天然地促使美國匯聚了全球最頂尖的人才與技術,令美國也成為了“世界的大腦”。在這種單一國家內幾乎集中了全球經濟資源和智慧力量的時代背景下,在二戰這場幾乎波及全人類的龐大戰爭壓力推動下,以美、英兩國學術界為首的人類精英學者們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智慧和創造力。新軍事技術對計算與通信的需求,更具體表現為當時新出現的導彈、精確火炮等遠程武器對計算速度、精確性和系統控制能力的要求,以及雷達、電話電報網絡等偵查、通信系統對信息傳輸安全和效率的要求,直接催生了信息科學和信息技術產業的生根發芽。

二戰結束之后僅一年(1946年)時間,世界第一臺通用計算機,電子數值積分計算機“埃尼阿克”(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并實際應用于陸軍火炮彈道和火力計算工作,這個事件標志了通用可編程的計算機技術不僅是理論已成熟,而且已經有了初步的工業化成果。

在兩年之后(1948年),諾伯特·維納(Norbert Wiener,1896—1964)和克勞德·香農(Claude Shannon,1916—2001)分別發表了兩部極具開創性的著作,創立了“控制論《Cybernetics》,維納,1948年。”和“信息論《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香農,1948年。”,再結合之前路德維希·馮·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1901—1972)在1945年發表的對“系統論《General System Theory》,貝塔朗菲,1945年。”的總結性著作,整個信息科學仿佛被上帝的手推動著,后世稱之為“信息學三論”的三門支柱性理論幾乎于同一時刻問世,短短幾年時間內就完成了過去需要幾十年才可能完成的發展突破。信息科學的研究,不論是理論上還是工程上,都從之前各個學者、機構零散研究摸索的狀態一下子變得系統有序起來。

信息科學這門學科在20世紀40年代誕生以后,很快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這讓從政府官員、科學家等精英到社會普通群眾都受到鼓舞,大家似乎已樂觀地預見到了蒸汽機械代替人類體力勞作的工業革命后,下一場由智能機械代替人類做腦力勞作的信息革命的到來。從大半個世紀后的今天回望當初,我們確實在蒸汽動力革命、電力革命之后,見證了信息革命的來臨,不過,即使有互聯網這樣超出了所有前人想象的技術出現,但在當時大家看見的目標藍圖里,信息革命的最重要成果還不僅是大家現在能接觸的電腦和網絡,今天計算機可以根據人類預設的指令和程序,快速地傳遞、計算和處理人類無法想象的天量數據,而當時人們所期望的信息時代的新型機械,不僅能夠完成計算和信息傳輸,甚至還將是一種能夠和人類一樣可看、可聽、可寫、可說、可動、可思考、可復制自身甚至可以有意識的機械。筆者所描繪的這個場景,不是來自于隨意憑空想象的科幻小說,而是引述了當年刊登在《紐約時報》原文為《Electronic 'Brain' Teaches Itself》,1958年。上,美國海軍對“感知機Mark-1”(這臺機器可以說是連接主義在工程實踐上的開端,在后面章節中還會提到它)的期望和評價:

“The embryo of an electroniccomputer that (the Navy) expects will be able to walk, talk, see, write, reproduce itself and be conscious of its existence.”

這段六十多年前的報道,現在聽起來是不是都還有一點莫名的熟悉感和科幻感?在互聯網上大家對人工智能的期盼、想象,甚至恐懼的觀點都與此類似,我們今天在電影和小說中見到的各種機器人,與那時候人們對信息革命所設想的目標,也并沒有太大差別。

信息科學在20世紀40年代的開場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開局,接下來的數十年內,信息科學和信息技術產業一帆風順,迅速發展,在計算機、通信、互聯網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在人工智能這個領域,發展過程卻幾經波折,三起兩落。雖然現在有了諸如Siri、Cortana、IBMWatson等各類人工智能產品,也有像DeepBlue、AlphaGo人機大戰等人工智能的新聞和事件不時出現,但相比電腦、網絡、智能手機這類直接革命性地改變人們工作生活方式的科技成果而言,在人工智能領域所取得的成績還遠遠不夠,沒有達到最初的設想。為何信息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進展上會不如預期,甚至在幾段特定的時間里完全陷入了“泥潭”?讓機器擁有智能這個事情到底有多難?人類精英們做了怎樣的努力和探索嘗試?目前人工智能領域到底發展到了什么階段?這些都是筆者希望與大家在本書中一同探討的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沭阳县| 兴安县| 烟台市| 宜州市| 尼木县| 苍梧县| 讷河市| 准格尔旗| 临朐县| 黄浦区| 平顶山市| 汤阴县| 隆德县| 塘沽区| 文化| 岢岚县| 融水| 喜德县| 龙海市| 夏津县| 阜城县| 九龙城区| 剑阁县| 阳江市| 蓝山县| 华安县| 丘北县| 洛浦县| 北京市| 增城市| 六安市| 镇宁| 隆子县| 厦门市| 丘北县| 宜章县| 荆门市| 遵义市| 古浪县| 德昌县| 青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