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大圓臉道士
書名: 余劫孽情作者名: 白鶴飛明月心本章字數(shù): 2175字更新時間: 2019-01-23 09:00:00
很久很久以前,四川盆地就似一個內(nèi)陸湖泊,一到了夏天就像盛了水的銅盆,在酷夏炎日的暴曬下一片茫茫……
整個盆地半數(shù)地域內(nèi)都被水覆蓋,再就是大面積的沼澤泥濘之地。除了少數(shù)的一些高山、高地之外,基本都是水澤國度。
整體說來盆地的東面丘陵地帶地勢較高,所以也是人員比較集中的聚集地。但即或是這樣,若有人在這片土地上趕路,即使走上百十里地不見人家,卻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兔兒山在盆地偏東,因其形似一只玉兔而得名。
其山高千丈,方圓百里,主山呈南北走向,兔首西側,兔尾折向東。
讓人驚奇的是這只兔子尾巴雖短,卻也俏皮搞怪,先是猛往下沉,再才折向東翹。
兔兒山西向側首望著河流的方向,再看其左后腿從東南方向未及收攏的姿勢,很明顯的一副探頭探腦模樣,活脫脫的就似要準備偷人家地里胡蘿卜時的躡手躡腳的俏皮,讓人忍俊不住想要開懷大笑。
而兔兒山首所側望的這條河名叫西瞿河。就是從兔兒山上的溪流匯集到尾巴處,西向繞過后腿一分為二的兩個支流之一。
西瞿河這一支就是先北向而流,以圓弧形河道過渡,再在正西方向再折經(jīng)過兔兒山的頭側而去;而另一支則是順勢東南方向而去的就是東瞿河了。
兔兒山常年煙霧繚繞,漫山植被,郁郁蔥蔥,就似一副仙家之地的模樣。
但可惜的是山上的泥土淺薄,且都是經(jīng)過歲月風化石頭的那種粗糙的沙石混合土,這種土貧瘠的很,一般的作物是根本生長不了的。
況且兔兒山漫山都是刺槐樹,所以別說沒有人來這附近居住,即使是那些獵人卻也不來這山上打獵的。
據(jù)說以前倒有不信邪的一些年輕獵人,覺得從來沒人來這山上打獵過,想當然地認為山上應該野獸肥壯,于是就有人大膽地進了山,但是后來再出山之時,不但都是兩手空空,而且滿身給刺槐樹刺得血淋淋的模樣。雖然不是很嚴重,但自此傳開了以后,就真斷了再有獵人來此山打獵的念頭。
再則,這兔兒山除了東瞿河和西瞿河附近地勢稍為平坦點,其東、北、南的三個方向都是崇山峻嶺。唯一的隔著里許寬河面的河對岸倒是一片平原,可惜卻是沼澤之地,卻也了無人煙。
要說這附近有人住的地方,除了東南方向百里之外的李家宕,再就是靠近西北方向三百里外的太陽山附近聚集了幾個比較大的部落。
李家宕地勢奇特,給東瞿河繞了個大半圈,三面環(huán)水,唯有東北面與陸地相接,卻也都是高山險峻,根本就不曾有人知道再往山的那個方向的地方,除了高山還能再有其他什么模樣。
李家宕與外界唯一的交通路徑,就是沿著東瞿河邊的一片窄窄的兩里寬的路段,過兔兒山再西北而行,在到太陽山之前有一個郝姓的部落地帶,再在這里的西瞿河河邊用河對岸淡家寨的大木船過河,但只要一出了這片地面就是天廣地闊了。
又說東瞿河,南向走了兩百里后,也耐不住了寂寞開始九轉十八彎了起來。
而西瞿河同樣如此在百多里的直流后,幾經(jīng)彎曲轉折之后的下游又有一段長有兩百里的呈東西向筆直河段。
太陽山呢,就座落在這河段西北向流域百里之外。郝家部落就處于未到太陽山之前的近河地段。而其河的對面就是一片高原平壩,世稱元寶。
但無論是東瞿河過了李家宕,還是西瞿河過了太陽山,都開始進入了崇山峻嶺,從此就只有與高山深澗偎依相伴……
所以,無論是李家宕,還是太陽山附近的那些部落想要出得這一片地面,唯一的路徑就是從西瞿河的元寶河段借船過河。
而要橫渡里許寬的西瞿河,也就只有乘元寶臨河的淡家寨的唯一一條大木船過河。
淡家寨的木船呈柳葉狀,長有六丈六,寬九尺,倒也能應付這河東的交通需求。但這也是淡家寨世代經(jīng)商為了河對面的一些生意,專門花大價錢買的材料,又去千里之外請的工匠定做的。
河這面的人員不多,所以也就這么唯一一條木船,據(jù)淡家有人計算過,就這條木船要壽命不保持在三十年以上,這河對面的生意根本就可有可無的。所以,這條船就設有專職的人員經(jīng)管維護的。
兩河附近,兩岸的一切的物資交易都得經(jīng)過這艘木船。在兔兒山這邊的人若要外出,也都是必須乘這條船的。
當然要說絕對的僅此一條路走,也不是那么絕對。比如說有些游水能手,游過對河卻也不是難事,畢竟這河也就里許來寬的樣子。
但關鍵是水中有兇獸,只要不怕拼個隕命河中倒也可搏上一搏的。
但即使人拼了命能過河又咋樣,畢竟要過河的是一些物資交易的東西,那些可又大都下不得水的。否則,淡家一船壟斷這兩岸交通的事情肯定是不行的。
另外,據(jù)說東瞿河過了李家宕之后,在走深澗之前還有一個平石灘,而這石灘高出河底十丈,順著河流沿綿里許路,再飛瀑奔流而下深澗。
這個石灘,就相當于東瞿河的一道攔河大壩。流經(jīng)這個大壩上的水雖然不是很深,但卻水流湍急,但一當遇到天干年份,這個大壩上就有連續(xù)的間隔三五幾丈遠的斗大般礁石露出水面,就似一條墩橋之路連接著兩岸。
當然,尋常百姓也不可能真當這些礁石為連結兩岸的墩橋的,畢竟這些墩的間隔距離對于普通人的跳躍距離來說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但對于那些武藝高強之人,一個縱身騰躍就是十丈遠,想來要從這里過河也不是不可能的。
據(jù)說,從這里過了河,再翻過幾座山,就是外面繁華的花花世界……
在一個夏日炎炎的午后,一個一身青袍,身高五尺,年約三十的大圓臉道士就出現(xiàn)在了李家宕處這段石灘河對面。
夏日烈陽當空照,行人趕路倍煎熬。
可讓人奇怪的是這個道士卻不見面部額頭有一絲汗?jié)n,即使身上衣著不沾灰塵也丁點看不出長途跋涉的痕跡,更有面部白皙不見一點黝黑模樣。
再細看這道士身板筆直,雙目炯炯有神,兩手后背,輕搖漫步地徐徐朝著東瞿河走來,但卻一路唧唧咕咕地低聲念叨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