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他是這個社會的一個弱者,不希望兒子再成為弱者。他對所有剝奪他們尊嚴的人,充滿仇恨。他不想讓孩子再像他一樣,被人欺負……但,這次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他教唆兒子打死了人,而自己也成了幫兇。以暴制暴,從來不是明智的選擇,從來都不能糾正世界的不公,只會把自己送上法庭。而自強不息,才是獲得尊嚴的唯一方法。
◎ 法規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第二十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第二十九條 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
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三條 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三十一條 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并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第三十二條 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行政機關應當采納。
行政機關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
第三十三條 違法事實確鑿并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五十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當事人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履行行政處罰決定。
第三十四條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身份證件,填寫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當場交付當事人。
前款規定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當事人的違法行為、行政處罰依據、罰款數額、時間、地點以及行政機關名稱,并由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必須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
第三十五條 當事人對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四十六條 作出罰款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與收繳罰款的機構分離。
除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的規定當場收繳的罰款外,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不得自行收繳罰款。
當事人應當自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到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銀行應當收受罰款,并將罰款直接上繳國庫。
第四十七條 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
(一)依法給予二十元以下的罰款的;
(二)不當場收繳事后難以執行的。
第四十八條 在邊遠、水上、交通不便地區,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八條的規定作出罰款決定后,當事人向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確有困難,經當事人提出,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
第四十九條 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當場收繳罰款的,必須向當事人出具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不出具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的,當事人有權拒絕繳納罰款。
◎ 律師說法
1.未成年人犯罪是否要承擔刑事責任
本案中,主人公為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需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的規定對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現已改為投放危險物質罪)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但因為屬于法定從輕減輕的情節,應比照成年人犯罪從輕或減輕處罰。
2.工商所當場搜走鄭玉強150元并且連收據也不開的行為是否合法?
執法人員行使行政權力應當嚴格依照法定程序,而本案中,首先,工商所系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超過法定對公民不超過50元的限額,當屬違法;其次,執法人員拒絕聽取申辯未告知權利,并未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身份證件,填寫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當屬違法;再次,執法人員在本案情形下,當事人不屬于法定可以當場收繳的對象,工商所是無權當場收繳罰款的,根據行政處罰法的相關規定,作出罰款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與收繳罰款的機構是分離的,所以也是違法的。
3.本案中鄭玉強有何種救濟途徑?
(1)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五條當事人對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2)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當場收繳罰款的,必須向當事人出具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不出具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的,當事人有權拒絕繳納罰款。
4.鄭春剛的合法權益被侵害在先,事后的報復是否構成正當防衛?
事后報復不屬于正當防衛,根據我國《刑法》第二十條的規定,可以采取正當防衛的不法侵害必須是當場的,正在進行的。并且是不能超過必要限度的,才能算是正當防衛。
5.人是鄭春剛殺的,其父鄭玉強是否構成犯罪?如果構成,對他們應當如何定罪量刑?
鄭春剛主觀有殺人故意,客觀上實施了殺人行為,主客觀一致,構成故意殺人罪。根據我國刑法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鄭春剛為未成年人,所以不會判死刑。且應從輕或減輕對其的處罰。
鄭玉強因教唆兒子打人,并已經造成危害結果,但因其主觀上只存在傷害的故意,并無殺人故意,所以在故意傷害范圍內與兒子構成共犯,成立故意傷害罪,又因有致人死亡的嚴重后果,屬于法定刑升格情節,應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其次,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
鄭春剛和鄭玉強的事后拋尸行為因為沒有侵害新的法益,且不具有期待可能性,屬于事后不可罰行為,不以毀滅證據罪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