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日常消費

——衣食住行明明白白

購物返券,出現質量問題可以辦理退貨嗎?

答: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無論使用現金還是贈券購買商品,經營者都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具有應當的質量、性能、用途等,按國家規定承擔“三包”責任是經營者的法定義務。如果符合“三包”退貨條件的,消費者要求退貨,經營者應當全額退款。《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0條還規定,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也就是說,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的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由此可見,購物返券,出現質量問題照樣應該辦理退貨手續。

在展銷會上買到劣質商品能否要求舉辦者賠償?

答: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3條規定:“消費者在展銷會、租賃柜臺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展銷會結束或者柜臺租賃期滿后,也可以向展銷會的舉辦者、柜臺的出租者要求賠償。展銷會的舉辦者、柜臺的出租者賠償后,有權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追償。”

據此,無論展銷會的舉辦者對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是否具有過錯、是否負有直接責任,均有先行賠償消費者所受損失的義務。也就是說,消費者在展銷會上買到劣質商品,可以向展銷會的舉辦者索賠。展銷會舉辦者向消費者承擔責任后,有權依法向出售劣質商品的攤位承租者追償。

網上購物付款后卻沒有收到貨,應該找店家還是找網站賠償?

答:消費者與商家約定了購買貨物事宜,可以視為二者之間成立了買賣合同關系。賣家在買家付款后沒有按約定交付貨物,是違約行為。根據《合同法》第107條的規定,買家可以要求賣家返還貨款,并承擔由此帶來的損失。此外,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4條、《廣告法》第38條的相關規定,如果能夠證明貨物經銷商利用虛假廣告欺騙和誤導消費者,而網站在明知是虛假廣告的情況下,仍然發布該虛假廣告誤導消費者,那么網站也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如果貨物經銷商是對消費者惡意欺詐,而網站不能提供該貨物供應商的真實名稱、地址的,則應當由網站承擔全部損失。

在超市購物被人打傷,超市盡到了安全保障義務還需要承擔責任嗎?

答:我國《侵權責任法》第37條第2款規定:“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第2款也規定:“因第三人侵權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由此可見,消費者在旅館、飯店、商店、銀行、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因為第三人的行為造成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只有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才由其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顧客在商場內滑倒能否向經營者主張損害賠償?

答: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7條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由此可見,顧客在商場內滑倒,可以向經營者主張損害賠償。

在商場摔傷入院,能向商場主張賠償誤工費嗎?

答:我國《侵權責任法》第16條規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由此可知,受害人在侵權行為中遭受人身傷害,可以依法要求醫療費、護理費以及誤工費等合理費用。此外,依照我國其他相關法律的規定,商場、旅店、超市等服務單位應當對顧客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如果因沒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而造成傷害,商場、旅店、超市等就是侵權主體。可見,在商場摔傷住院,不但可以要求商場賠償醫療費、護理費等,也可以要求商場賠償自己因誤工減少的收入。

打折商品就不用給消費者開發票嗎?

答: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2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或者商業慣例向消費者出具發票等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消費者索要發票等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的,經營者必須出具。”由此可見,經營者為消費者出具發票是法定義務。對于商家來說,不管消費者是按正價銷售進行購買,還是消費打折處理的商品,只要有消費行為發生,出售方都應依法開具發票,不得以任何理由拒開,否則消費者可以向稅務部門舉報。

用購物卡購物超市可以不給消費者開發票嗎?

答:目前,許多超市推行購物卡、代金券,購物卡大多為單位集體購買作為給員工的福利或饋贈客戶的禮品,因此使用購物卡、代金券消費不開發票已經成了商家的慣常行為。對此,消費者協會的相關工作人員認為,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在消費過程完結之后,商家有義務為消費者開具發票,因為消費者在購物時索要發票是其應該享受的權利,發票既可以用作報銷的憑證,也可以作為因產品質量不合格而產生糾紛時的證據,同時更是保障國家稅收的重要舉措。事實上,并非所有的商家出售購物卡都給了購買人發票。既然購物卡不是實名卡,而且又沒有身份證明,如果超市認為其已經開具發票,應該向消費者出具相關的證據,否則單憑一面之詞拒絕向消費者開發票是于法無據的。

沒有發票消費者怎樣要求賠償?

答:在現實生活中,消費者由于發票丟失或者未向經營者索要過發票,在發生商品質量問題或造成人身、財產損害時,要追究經營者的責任就比較困難,一些經營者也往往以沒有憑據為由拒絕消費者的索賠要求。消費者在遇到上述情況時,一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首先應當注意尋找有無其他憑證可以證明購物這一事實。比如,尋找購物的收據或電腦打印的小票,這些也能起到證明作用。還可以尋找證人,如其他受害者證言等。(2)要求產品的生產者退貨,賠償缺陷產品造成的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并不需要發票,只要有產品殘骸并足以證明該產品為生產者所生產,消費者就可以索賠了。(3)如果消費者購買的這件沒有發票的商品在使用過程中已經造成人身、財產損害,而與經營者協商后又無任何結果,那么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0條和《產品質量法》第43條的規定,消費者或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因此,消費者可直接與生產廠家聯系,要求賠償,如果生產廠家拒絕賠償的話,可通過訴訟途徑加以解決。

顧客寄存在超市免費寄存處的物品被調包,超市應承擔責任嗎?

答:根據我國《合同法》第374條的規定,顧客在超市存包的行為導致在顧客和超市之間成立保管合同。保管期間,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毀損、滅失的,保管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保管是無償的,保管人證明自己沒有重大過失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超市存包一般都是無償保管,如果顧客的物品在超市寄存時被調包是由于超市工作人員保管不善所致的,超市要負賠償責任。在現實生活中,消費者因存包丟失而與經營者產生糾紛的現象很多。而在司法實踐中,由于消費者常常無法提供有力的證據證明自己所存物品的價值,往往很難有效索賠。因此建議消費者在存包時盡量不要把貴重物品放在包內。如果包內有貴重物品,可以先向保管人員說明,否則如因所存物品遺失而與經營者打官司,可能會因無法舉證而承擔不利的后果。

商店出售假貨,消費者可以要求雙倍賠償嗎?

答: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并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我國《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第2條規定:“本辦法所稱欺詐消費者行為,是指經營者在提供商品(以下所稱商品包括服務)或者服務中,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為。”該法第6條也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由此可見,商店出售假貨后消費者可以要求其雙倍賠償。

贈品有質量問題消費者能否索賠?

答:根據我國《合同法》第191條第1款的規定,附義務的贈與,贈與的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在附義務的限度內承擔與出賣人相同的責任。商家所謂“贈與”與一般的贈與不同,消費者只有根據商家要求,在指定地點、指定商品消費總額達到一定數量時,才能獲得“贈與”商品,因此商家的這一“贈與”是附條件的,而不是無償的。因此當贈品有質量問題時,商家應當承擔退換或者賠償的責任。而從《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角度來講,獲取貨真價實的商品是消費者不可侵犯的權利。即使是附贈品,也應當具備合格、合乎等級、合乎約定的品質,商家不得以贈送為由提供不合格產品或者假冒的產品。總之,商家用于促銷的獎品或者贈品如果有質量問題,消費者同樣可以要求退換或者賠償。

保修期內退換手機是否要交納“換殼費”?

答:我國《移動電話機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第13條明確指出,在三包有效期內,如因手機出現特定的性能故障,經兩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消費者可以要求商家免費更換同型號、同規格的主機。這里所說的“免費”,應該理解為不得要求消費者承擔外殼等正常磨損的費用。如果商家認為磨損是消費者不正當使用或者人為破壞造成的,應當承擔舉證責任。否則不得向消費者收取“換殼費”。

由于消費者沒有認真驗貨,后發現質量問題的,可以要求退換商品嗎?

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銷售者在出售商品時,應當開箱檢驗、正確調試、介紹使用及維修事項等。也就是說,銷售者負有驗貨義務,應該對售出的商品進行開箱檢驗,調試商品功能是否完好,配件是否齊全等。由此可見,驗貨并不是消費者的義務,因此,消費者沒有認真驗貨,買回后出現質量問題,是可以要求退換的。

促銷、打折的商品出現質量問題能否要求退貨呢?

答:“促銷、打折的商品出現質量問題就可以不予退貨”是沒有法律依據的,如果經營者出售的商品存在質量問題,就必須依法退貨。消費者購買到的商品,要保證能夠正常使用,這是基本的道理。因此《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規定:“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消費者可以依照國家規定、當事人約定退貨,或者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沒有國家規定和當事人約定的,消費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消費者可以及時退貨,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可以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而《零售商促銷行為管理辦法》第18條更是明確規定了零售商不得以促銷為由拒絕退換貨或者為消費者退貨設置障礙。

商店“偷一罰十”的規定合法嗎?

答: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6條規定:“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格式條款的,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價款或者費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項和風險警示、售后服務、民事責任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內容,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予以說明。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并借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由此可見,商店規定“偷一罰十”是不合法的。如果商店據此對某些消費者進行處罰,則是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是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規定的行為,是無效的,消費者有權予以拒絕。

對于商家搭售的產品消費者有權拒絕嗎?

答:所謂搭售,也就是經營者將自己的銷售情況不好的商品和銷售情況好的商品放在一起銷售,消費者要買暢銷商品就必須將滯銷商品一塊兒買去的銷售行為。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9條規定:“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據此規定,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到哪里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有權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有權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因此,商家的搭售商品行為從本質上來講是違法的,消費者有權拒絕接受商家搭售的自己無購買意圖的商品。

試穿過的衣服就必須買嗎?

答: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0條規定:“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由此可見,如果試穿過的衣服就必須買,就是強制交易。所謂強制交易,是指交易一方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迫使對方與自己達成交易的行為。對于強制交易行為,消費者有權予以拒絕。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商品由于包裝昂貴、煩瑣或者打開后難以還原,因此銷售者在銷售這些商品時明確告知消費者不能打開包裝,一旦打開如果沒有質量問題消費者就必須購買。這種情況下,如果允許消費者打開包裝后又無故不買,就會損害經營者的利益,因此,本著權利義務相一致的原則,此種情況下經營者要求消費者購買的行為不違法。

消費者因虛假廣告而受騙能要求廣告經營者賠償嗎?

答: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5條規定:“消費者因經營者利用虛假廣告或者其他虛假宣傳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廣告經營者、發布者發布虛假廣告的,消費者可以請求行政主管部門予以懲處。廣告經營者、發布者不能提供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廣告法》第38條第2款規定:“廣告經營者、發布者設計、制作、發布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應當與提供該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個人在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或者其他虛假宣傳中向消費者推薦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損害的,應當與提供該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由此可見,廣告的經營者因發布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失,不僅要承擔行政責任,必要的時候還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該條規定對廣告經營者賠償責任的規定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它迫使廣告經營者承擔起審查所做廣告的商品的質量,以及商品生產者的信譽的責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消費者因廣告的誤導而上當受騙,有力地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產品導致消費者受傷,可以要求賠償嗎?

答: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1條規定:“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該法第35條第1款和第2款還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后,屬于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于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于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后,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于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后,有權向銷售者追償。”由此可見,產品導致消費者受傷,可以要求賠償。

有缺陷的高壓電飯鍋造成人體損害,應找銷售者還是生產者賠償?

答:依據我國《產品質量法》第46條的規定,缺陷產品中的“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準。具體是指因設計、生產或提供過程中的原因使某一批次、型號或類別的產品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或者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產品。對于缺陷產品造成人身損害的侵權責任,我國《侵權責任法》第41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產品質量法》第41條第1款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產品以外的其他財產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由此可知,對于缺陷產品造成的損害,生產者是缺陷產品所引起的損失的賠償主體。但《產品質量法》第43條又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要求賠償。由此可見,在具體要求賠償時,消費者不一定能直接找到生產者,而是可以選擇性地向生產者或銷售者要求賠償,如果是生產者的責任,銷售者承擔了賠償責任,銷售者可以依法向生產者進行追償。

商場沒有保管好化妝品致其變質給消費者造成人身損害應否承擔責任?

答:我國《侵權責任法》第42條第1款規定:“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銷售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產品質量法》對此也做了相同規定。由此可知,銷售者承擔產品侵權責任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一是銷售者須存在過錯。銷售者的過錯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由于銷售者積極的行為而使產品存在缺陷,如銷售者對產品進行了改裝;另一個方面是由于銷售者不積極的行為而使產品存在缺陷,比如不在適宜的條件下保存產品,結果造成產品缺陷。二是須有損害事實的存在,即已經造成了人身、他人財產損害。三是損害事實是由于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而引起的。只要銷售者能證明自己對產品缺陷引起的損害沒有過錯,即可免責。商場沒有保管好化妝品致其變質,并造成消費者的人身傷害,對此商場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法賠償消費者的人身傷害損失。

銷售者賠償了缺陷產品給消費者造成的損失后,能否向生產廠家追償?

答:根據《侵權責任法》和《產品質量法》的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產品以外的其他財產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雖然生產者是缺陷產品賠償主體,但是消費者即被侵權人因為多種原因不一定能找到生產者,此時依據法律規定消費者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要求賠償。但這種情況下,由銷售者為生產者的責任“買單”,對銷售者而言顯然不公平,因此《侵權責任法》第43條第2款規定,產品缺陷由生產者造成的,銷售者賠償后,有權向生產者追償。《產品質量法》第43條也作了相同的規定。

銷售者明知商品有缺陷還銷售,由此給他人造成損害,被侵權人可以要求加倍賠償嗎?

答:這涉及產品侵權時被侵權人是否有權要求懲罰性賠償的法律問題。懲罰性賠償即報復性賠償,是指由法庭所作出的賠償數額超出實際損害數額的賠償。如《食品安全法》第96條第2款規定的“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就是懲罰性賠償。我國《侵權責任法》第47條規定:“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由此可知,生產者、銷售者對產品的安全性負有保證責任,在明知有安全隱患的情況下,堅持生產和銷售,可以認定為其對結果有主觀惡意,為保護受害人的利益維護社會公益,受害人可以依法要求懲罰性賠償。

在餐館就餐時財物丟失,店主應否承擔責任?

答: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7條,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也就是說,經營者在為消費者提供商品和服務時,有保障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的義務。但這并不是意味任何經營者都必須無條件地對顧客隨身攜帶的物品承擔保管義務。通常情況下,法律或相關法規沒有明確規定飯店為顧客保管財物,而且顧客在用餐時工作人員也并沒有為顧客保管財物的義務。因此,在餐館吃飯時財物丟失,店主不存在過錯的,不應當承擔責任。

顧客就餐時放在車內的財物丟失,酒店應承擔賠償責任嗎?

答:顧客到酒店就餐,已與酒店形成服務合同關系。顧客將車輛停放在餐廳停車管理人員指定的停車場內,屬于餐廳提供服務的延伸范圍,與隨身攜帶的財物不同,顧客將車交由餐廳保管,在此期間就已失去了對車輛的實際控制;而餐廳作為經營者,就應當將保管顧客的車輛作為一種附隨義務,妥善保管該車及車內的財物。此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7條也規定了經營者具有保障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的義務。因此,若由于酒店的管理疏忽,致使顧客的汽車玻璃窗被砸,并且導致顧客丟失財物的,酒店應承擔賠償責任。

在飯店吃火鍋時因雇員的行為被燙傷,可以要求飯店賠償醫療費嗎?

答: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8條和第40條的規定,飯店對其經營場所負有提供安全保障的義務。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當支付醫療費、治療期間的護理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等費用。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第1款還規定,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可見,在餐飲、娛樂等場所遇到人身傷害時,可以依法索賠。據此,顧客在吃火鍋時因飯店雇員的行為被燙傷的,可以要求飯店賠償醫療費。

酒店能否禁止顧客自帶酒水或者收取“開瓶費”?

答:酒店以店堂告示的形式禁止消費者自帶酒水或者向自帶酒水的顧客收取“開瓶費”的行為,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是侵犯消費者自主選擇權的行為。所謂“自主選擇權”,是指消費者有盡可能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種服務的自由。酒店禁止自帶酒水的店堂告示,實際上是變相剝奪了消費者的選擇權。對此,《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不得以店堂告示、格式合同、通知、聲明等對消費者做出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否則該規定無效。總之,酒店禁止顧客自帶酒水或者收取“開瓶費”的行為都是不合法的。

預訂的酒席被取消,能否要求雙倍返還定金?

答: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條規定了經營者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所謂的誠實信用原則是指經營者在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時,應該誠實守信,不得惡意違反法律的規定與雙方的約定。如果顧客已經向酒店預訂了酒席并交付了定金,酒店沒有經過顧客同意就擅自取消了酒席,其行為顯然有違誠信的要求,按照《合同法》第115條關于定金罰則的規定,應該向顧客雙倍返還定金。

遭遇商家的“優惠活動的最終解釋權歸飯店所有”怎么辦?

答: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8條和第9條的規定,消費者對自己的消費對象有自由選擇權,也有知情權,商家對消費者也有完全告知的義務。而所謂的最終解釋權也不應當是建立在消費欺詐的基礎上的,否則這樣的解釋權本身也是違法和無效的。總之,只要是商家沒有盡到完全的告知義務,消費者就沒必要為自己不知情的消費買單。

在飯店吃完飯不給開發票怎么辦?

答: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2條明確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或者商業慣例向消費者出具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消費者索要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的,經營者必須出具。”據此規定,開發票是法律規定的義務,飯店不能以任何借口不給顧客開發票。值得注意的是,購貨憑證和服務單據是消費者購買商品和接受服務的憑據,也是消費者日后索賠的直接證據。因此,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和接受服務后一定要主動索要這些憑證,以免將來萬一需要索賠的時候經營者賴賬。

酒店能否以消費小票超過30天為由不給消費者開發票?

答: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只要消費者與商家的買賣關系成立,商家必須給消費者開具發票,這是商家的法定義務;同時國家稅務部門從來就沒有規定購物小票超過30天就不給開具發票。現在,大多數酒店、大型超市為了自己內部管理的方便,而對開具發票的時間做出一些限制,這屬于正常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情況下也獲得消費者認可。但是從法律上來講,即使商家提前告知了消費者這樣的規定,但限定時間開發票的規定也屬于限制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違反了商家的法定義務。如果消費者向經營者索要發票遭到拒絕,可以向稅務部門投訴。

被啤酒瓶炸傷眼睛,能要求支付殘疾賠償金嗎?

答:殘疾賠償金是對受害人因人身遭受損害致殘而喪失全部或者部分勞動能力的財產賠償。我國《侵權責任法》第16條規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由此可見,被啤酒瓶炸傷眼睛,是可以要求支付殘疾賠償金的,另外還可以要求支付醫療費、誤工費等費用。

摔壞飯店餐具,按什么標準進行賠償?

答:這涉及侵害財產如何賠償的法律問題。財產損害是指侵權行為侵害財產權,使財產的使用價值和價值貶損、減少或者完全滅失,或者破壞了財產權人對于財產的支配關系,從而導致權利人擁有的財產價值的減少和可得財產利益的喪失。我國《侵權責任法》第19條規定:“侵害他人財產的,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方式計算。”《民法通則》第117條第2款規定:“損壞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由此說明,財產權利人因為財產的貶損、減少、滅失,可以要求侵權人進行賠償,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在對財產進行折價賠償時“價”的計算,應當以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為準,而不是簡單地按購買時的價格賠償。因此,摔壞飯店餐具,如果是貴重的瓷器等物品,是不可以按原價賠償的,而應當按該餐具被損壞時的市場價格進行賠償。

食品安全標準應當包含哪些內容?

答: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法》第20條的規定,食品安全標準應當包括下列內容:(1)食品、食品相關產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2)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3)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的營養成分要求;(4)對與食品安全、營養有關的標簽、標識、說明書的要求;(5)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的衛生要求;(6)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質量要求;(7)食品檢驗方法與規程;(8)其他需要制定為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

我國法律對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有哪些規定?

答: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法》第28條的規定,屬下列食品的,禁止生產經營:(1)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的食品;(2)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食品;(3)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4)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5)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及其制品;(6)未經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肉類,或者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肉類制品;(7)被包裝材料、容器、運輸工具等污染的食品;(8)超過保質期的食品;(9)無標簽的預包裝食品;(10)國家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11)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或者要求的食品。

食品標簽應當注明哪些事項?

答: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法》第42條的規定,預包裝食品的包裝上應當有標簽。標簽應當標明下列事項:(1)名稱、規格、凈含量、生產日期;(2)成分或者配料表;(3)生產者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4)保質期;(5)產品標準代號;(6)貯存條件;(7)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在國家標準中的通用名稱;(8)生產許可證編號;(9)法律、法規或者食品安全標準規定必須標明的其他事項。此外,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其標簽還應當標明主要營養成分及其含量。

生產者可以在食品標簽上注明有防止疾病的作用嗎?

答: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法》第48條第1款的規定:“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的標簽、說明書,不得含有虛假、夸大的內容,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生產者對標簽、說明書上所載明的內容負責。”由此可見,生產者是不可以在食品標簽上注明有防止疾病的作用的。

食品里含有藥材的,還是食品嗎?

答:我國《食品安全法》第50條的規定:“生產經營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藥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的目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公布。”由此可見,食品里含有藥材的,主要是看添加的是什么藥材。如果是傳統上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是可以添加的。而除此之外的其他藥材是不可以添加的。

飯店的餐具未經消毒就給客人使用合法嗎?

答:我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第32條規定:“餐飲服務提供企業應當定期維護食品加工、貯存、陳列等設施、設備;定期清洗、校驗保溫設施及冷藏、冷凍設施。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要求對餐具、飲具進行清洗、消毒,不得使用未經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飲具。”由此可見,飯店的餐具沒有經過消毒就給客人使用的,是不合法的。消費者可以要求其消毒或更換餐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招远市| 曲麻莱县| 邵武市| 包头市| 绥化市| 上高县| 平原县| 方山县| 嵊州市| 松滋市| 宝兴县| 遵义县| 丘北县| 崇左市| 黑龙江省| 军事| 普洱| 桑植县| 定州市| 泾阳县| 邛崃市| 灵宝市| 景德镇市| 策勒县| 常宁市| 逊克县| 吴堡县| 浙江省| 华容县| 商洛市| 亳州市| 南和县| 贵溪市| 高台县| 无锡市| 佛坪县| 基隆市| 江津市| 迁安市| 方山县| 新巴尔虎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