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印經濟增長比較:基于制度視角的研究
- 楊怡爽
- 824字
- 2019-07-08 17:38:39
摘要
本文旨在從制度經濟學和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視角出發,討論在中印兩國長期經濟增長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制度因素。本文認為,經濟增長可持續性主要由增長啟動機制、增長質量和增長包容性決定。通過對比中國和印度在增長啟動機制、增長質量和增長包容性這三個方面的表現,分析決定這些增長可持續性的關鍵因素中的制度因素和中國與印度在制度安排方面的差異后,本文發現,正是制度上的差異,決定了中國和印度在過去幾十年間經濟增長的不同成就和對經濟增長方式選擇的不同路徑;而這些制度差異,同樣也將決定中國和印度在未來面臨長期可持續性增長挑戰時的反應與表現。在經濟增長的啟動機制上,中國的制度較之印度的制度更有優勢;而在保持增長質量和改進增長的包容性上,兩國則各有千秋,印度甚至是更有優勢的。中國經濟增長的啟動成功源于政府主導資源投入,通過分權制改革使得地方政府進行激烈的經濟競爭,并且通過農村制度改革使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充分解放出來,一開始就把大量的剩余勞動力與資本緊密結合,并由此帶動了整個中國經濟增長。然而,中國比印度更加依賴于以要素投入的方式拉動經濟增長。中國的經濟增長質量與增長的啟動特點關系緊密,以政府為主導拉動經濟增長的制度安排中缺乏對增長質量的關注,也缺乏促進增長質量改進的基礎;而印度恰好與此相反,“弱”政府反而形成了更加富于競爭力和活性的市場體系;與此同時,印度也更加注重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對私有產權的尊重和與國際體系的接軌。在經濟增長仍然主要依靠要素(例如資源、資本與勞動)推動階段,中國在經濟增長啟動機制方面的制度優勢在中印經濟增長競爭中發揮了充分的作用,并隨著發展階段的轉變而衰減,制度在動員資源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小;隨著經濟發展進入內生增長階段,印度在經濟增長質量方面的優勢如技術創新、知識產權、市場機制等因素將處于作用的遞增過程。印度生產率的穩步提高以及中國資本效率的逐步下降,基本反映了這一事實。
關鍵詞:制度 經濟增長 中印比較 包容性增長 增長質量 增長啟動
- 國家治理新使命:構建我國海外投資權益保護體系(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書系)
- 中國經濟2021:開啟復式時代
- 從工業化到城市化:未來30年經濟增長的可行路徑
- 抓好財稅體制改革這個重頭戲
- 中國智造: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之路
- 數字化時代的十大商業趨勢
- 區塊鏈改變未來:區塊鏈應用與數字產業革命
- “一帶一路”經濟走廊與區域經濟一體化:形成機理與功能演進(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研究系列·智庫報告)
- 重大資產重組行權案例評析2018年
- 治理改革與市場建制
- 圓融東西文明·迎接信息時代
- 新型城市化的深圳實踐
- 新型城鎮化與戰略性新興產業互動研究:以長江經濟帶為例
- 發現中國“義利99”:A股上市公司社會價值評估報告(2018)(英文版)
- 中國數字經濟政策全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