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摘要

本文旨在從制度經濟學和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視角出發,討論在中印兩國長期經濟增長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制度因素。本文認為,經濟增長可持續性主要由增長啟動機制、增長質量和增長包容性決定。通過對比中國和印度在增長啟動機制、增長質量和增長包容性這三個方面的表現,分析決定這些增長可持續性的關鍵因素中的制度因素和中國與印度在制度安排方面的差異后,本文發現,正是制度上的差異,決定了中國和印度在過去幾十年間經濟增長的不同成就和對經濟增長方式選擇的不同路徑;而這些制度差異,同樣也將決定中國和印度在未來面臨長期可持續性增長挑戰時的反應與表現。在經濟增長的啟動機制上,中國的制度較之印度的制度更有優勢;而在保持增長質量和改進增長的包容性上,兩國則各有千秋,印度甚至是更有優勢的。中國經濟增長的啟動成功源于政府主導資源投入,通過分權制改革使得地方政府進行激烈的經濟競爭,并且通過農村制度改革使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充分解放出來,一開始就把大量的剩余勞動力與資本緊密結合,并由此帶動了整個中國經濟增長。然而,中國比印度更加依賴于以要素投入的方式拉動經濟增長。中國的經濟增長質量與增長的啟動特點關系緊密,以政府為主導拉動經濟增長的制度安排中缺乏對增長質量的關注,也缺乏促進增長質量改進的基礎;而印度恰好與此相反,“弱”政府反而形成了更加富于競爭力和活性的市場體系;與此同時,印度也更加注重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對私有產權的尊重和與國際體系的接軌。在經濟增長仍然主要依靠要素(例如資源、資本與勞動)推動階段,中國在經濟增長啟動機制方面的制度優勢在中印經濟增長競爭中發揮了充分的作用,并隨著發展階段的轉變而衰減,制度在動員資源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小;隨著經濟發展進入內生增長階段,印度在經濟增長質量方面的優勢如技術創新、知識產權、市場機制等因素將處于作用的遞增過程。印度生產率的穩步提高以及中國資本效率的逐步下降,基本反映了這一事實。

關鍵詞:制度 經濟增長 中印比較 包容性增長 增長質量 增長啟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极县| 谢通门县| 牙克石市| 内乡县| 霍州市| 合阳县| 万安县| 思茅市| 曲沃县| 来凤县| 特克斯县| 长沙市| 华阴市| 顺义区| 余干县| 板桥市| 交口县| 寿宁县| 钟祥市| 甘泉县| 页游| 抚远县| 温宿县| 外汇| 肇州县| 即墨市| 霍邱县| 福安市| 丽水市| 合肥市| 金坛市| 凌源市| 锡林浩特市| 云梦县| 远安县| 凌源市| 平乡县| 万山特区| 正定县| 桑植县| 安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