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工作教育:中國特色與本土化風格的實習探索
- 趙一紅主編
- 3611字
- 2019-07-08 17:17:31
軍休所老年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實習案例
實習契約
一、基本資料
姓名:王逸品
就讀年級:2013級社會工作碩士
實習機構/單位:X軍休所
實習時間:2014年1月13日~2014年2月21日,2014年6月26日~2014年8月22日
學校督導老師:鄭督導 機構督導老師:歐督導
二、對服務及服務對象的認識
(一)對服務的認識
服務提供者是社會工作者的角色之一,服務在社會工作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實習的地方在深圳市X軍休所,這是民政局下屬的一個事業單位,所里的社工是由深圳市P社會工作站派駐到機構的,屬于崗位社工。我作為社工專業的實習生,進入軍休所后與所里的崗位社工一同為軍休所里的老人提供專業性的服務,開展相關的服務活動。
(督導回復:目前所里開展的社工專業服務有哪些?作為實習社工,你能為軍休干部們提供什么服務?自己擅長什么?軍休干部需要哪些服務?這些都是需要你認真思考的。)
(二)對服務對象的認識
1.特征與需要
服務對象是深圳市的離退休軍休干部,他們是國家的英雄,而且一部分還是高級知識分子,他們同其他老人一樣也有一些服務需求,如情感支持的需求、醫療衛生的需求、精神娛樂方面的需求等。但同時,軍休干部的特殊性也使他們的需求有自身的特點。很多軍休干部都是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人,而且有相當一部分軍休干部的文化水平相對比較高,家庭條件也比較好,因此,他們更多的是追求健康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督導回復:具體是健康和精神方面的哪些需求?是需要給他們鏈接醫療資源,還是由社工給他們提供一些醫務知識、精神慰藉?對于提供精神慰藉方面的服務,你有什么想法和建議?)
2.服務對象面對的問題及適應方法
首先,由于軍休干部的家庭條件相對都比較好,退休金和福利待遇都比較完善,不存在什么經濟壓力。其次,其子女大多也有自己的事業,不和軍休干部居住在一起,所以軍休干部很多是空巢老人。還有一部分軍休干部喪失了另一半,只能一個人在所里生活,所以軍休干部的孤獨和寂寞是最大的問題。再次,軍休干部年齡都偏大,身體健康方面多少都會有些問題,所以軍休干部十分關心自己的健康情況,希望可以學習養生的知識來進行自我保養。最后,軍休干部的文化水平相對都比較高,大多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例如,有的軍休干部對攝像很感興趣,自己買了部單反來學習;還有的軍休干部對電腦感興趣,自己配備了電腦;有的軍嫂以前是文工團的,對唱歌、跳舞很感興趣。所以,軍休干部十分希望在所里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督導回復:對服務對象的特點和需求有了一定的認識和分析,不錯!認真思考他們的需求,針對他們的需求策劃和組織契合的服務。)
3.機構/單位及社區對服務對象的問題的反應
軍休所里的領導及工作人員對老人的需求也很配合,會根據軍休干部的需求開展一系列的活動關愛軍休干部。所里購買了崗位社工服務,由社工為老人策劃、組織和實施這些活動。所里的工作人員主要負責軍休干部和政府有關的事務,具體針對軍休干部開展的活動則由社工負責。我作為社工專業的實習生則協助社工來完成這方面的任務。
(督導回復:軍休所里購買了崗位社工服務,可見他們對于社工還是有一定的了解和認同的,便于你接下來專業實習工作的開展。)
三、對指派工作及功課的認識
(一)服務的目標、問題及項目
(1)幫助軍休干部排解獨自生活在所里的孤獨情緒。
(2)幫助社工策劃并組織開展針對軍休干部的服務活動,充實軍休干部的日常生活,挖掘他們的潛能,培養其興趣愛好,提高自信心,增強其價值感,提高其生命品質。
(3)針對老人關心的健康問題開展一些培訓和宣講,滿足軍休干部的需求。
(督導回復:目標比較籠統,希望將目標更加具體化,可操作。)
(二)理論及介入方法分析
(1)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個體成長發展的內在力量是動機,同時個體有獲得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學習是服務對象主動提出來的需求,社工認為這是服務對象自我發展需求的一個表現,服務對象有明確的動機,有助于調動其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確保活動的順利開展,提高服務成效。
(2)根據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65歲以上將進入成熟期。此階段的老人由于衰老過程,體力、心理和健康每況愈下,身體不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不舒服,這本來是正常現象。但是有的老年人往往多思善慮,經常把自己身上的不適與醫學科普文章上的種種疾病“對號入座”,而表現出高度的敏感、關切、緊張,周而復始地為莫須有的癥狀焦慮不安,由此而產生恐懼、悲觀的消極情緒,即是老年人中常見的疑病癥現象。為了避免老年疑病癥的發生,我們可以通過引導老年人正確地理解醫學知識,并及時為他們排除疑慮,正確評價自身健康狀況,使他們對健康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3)在介入方法上,采用問題解決模式與任務中心模式的綜合介入,對具體問題進行解決。社會工作者在改善老人現狀的同時,提高老人解決問題的動機,注重積極心理的培養;幫助老人制定問題解決方案和具體實施程序,對問題解決進行階段評估和激勵;細化具體任務,制定問題解決目標和階段性目標,在必要時提供及時的幫助,提高老人解決問題的自主性,使老人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建立生活信心和對于自我能力的信心。利用問題解決和任務實現技巧的學習與訓練,提高老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自我的重新認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四、我的實習期望
第一,希望學習到和老人溝通的技巧。老年人有其自身的特點,不管是身體機能的衰退還是經常以經驗豐富自居,都使跟老人的交流與跟同齡人之間的溝通是有差別的,社工要在尊重、接納老人與充分傾聽老人意愿和想法的基礎上,有意識、有目的地與老人進行溝通交流,從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進而策劃適當的服務活動。
第二,學習如何為老人開展所需的服務活動,提高自己的專業實務能力。老年人作為特殊的弱勢群體,其服務活動也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在設計開展老年人小組活動或社區活動時,應考慮到老人的身體狀況、活動內容、活動時間的長短以及老年人的參與度等方面。鑒于老年人有各種身體上的不便和知覺方面的限制,因此在開展服務活動的時候要有相應的調整,考慮到各種突發的問題以及應對措施等。我希望在實習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和技巧,提高開展老年人社會工作方面的實務能力。
五、特殊學習需要
(1)查閱一些相關資料,尤其是與軍隊、軍事相關的信息,更深入地了解軍休干部這一特殊群體,以便于更好地為他們提供所需的服務。
(2)搜集畢業論文資料。由于我畢業論文的主題是研究流動老人,而軍休所中90%的老干部都是從外地遷入深圳,屬于流動老人范疇。所以希望從實習中接觸到一些流動老人,大致了解一下情況,搜集一些相關的資料。
(3)軍休所有很多和深圳市其他協會舉辦大型活動的機會,希望通過在軍休所實習了解開展大型活動的過程和技巧。
六、實習督導的安排
(一)督導的任務
在實習過程中,學校給配備了校內督導和機構督導兩位督導指導我的實習,以保證實習工作的順利進行。
校內督導是鄭老師,她主要負責我實習前期的準備工作,包括實習能力評估、實習意愿的了解、實習單位的安排、實習工作坊的開展等。此外,還有實習過程的監督以及實習結果的評估等工作。
校外督導也就是機構督導是P社工機構的歐督導,她主要負責指導我在軍休所里開展的實習工作,如幫助解決我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給予專業方法、技巧等方面的指導,審閱我的實習日志、周志、小組/個案/社區工作報告以及評估報告等實習材料,并最終為我撰寫督導評估報告等。
(二)督導的方式和時間
督導主要通過面談、郵件、電話以及短信等方式進行。
校內督導的時間主要集中在實習開始前、每個實習階段結束后以及整個實習工作完成后。
機構督導的時間根據督導的時間和我的實習安排而定,我同歐督導商定每周進行一次郵件督導,每兩周進行一次當面督導,平時有緊急事情采取電話或短信的方式進行溝通。每周我都會將實習日志、周記進行總結梳理發給督導審閱,詢問督導的意見和建議,不斷進行總結和反思,從而了解工作中存在哪些問題和不足,以便于在后面進行彌補和改進。
七、預期初步評估
(1)自我評估:通過實習,對機構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夠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使所學知識得到鞏固,社工技能得到提高,為以后的學習提供幫助。
(2)機構評估:在機構實習期間,認真工作,按時按量完成任務,參與了社工實務工作,有很大的進步。
(3)督導評估:評估采用過程評估的方式,實習督導根據我提交的實習日志和實習周記了解我的實習情況并做出我的實習評估。
(4)學校評估:由學校老師對個人提交的實習資料進行考核檢查,對實習結果進行評價,并做好下一階段的實習鼓勵、監督工作。
八、督導建議
對實習工作了解得比較全面,實習契約撰寫得也比較到位,期待你接下來的專業實習開展。為了更好地開展實習工作,建議你對軍休所的基本情況和軍休干部的年齡結構、性格特點、興趣愛好、服務需求進行詳細摸底了解。此外,由于服務對象是軍休所離退休干部,所以,建議你多了解一些軍隊、軍人、軍事以及老年人方面的知識,便于同他們順暢交流,建立專業關系。